司马迁为何会把陈涉归入世家而不是列传中?
司马迁出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个小康之家,从小司马迁就在父亲司马谈的指导之下学习读书写字,十岁的司马迁就能够阅读《尚书》、《左传》等。年长一些,司马迁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了父亲为官的京城,之后父亲就吩咐司马迁去游历天下,搜罗遗闻古事。司马迁游历了大江南北之后回到京城,因为父亲的关系,在京中做了郎中。公元前110年,司马谈重病,弥留之际要求司马迁能够秉承家族的传统,发扬祖先的事业,要接着把编撰历史的计划完成。在长安任职的司马迁,在这里结识了天下的杰士,其中包括对司马迁影响颇深的董仲舒和孔安国。董仲舒对司马迁的影响,在《史记》中也都有体现。董仲舒的公羊学主张的有道伐无道的思想,是《史记》中反暴的基础,而公羊家崇尚的让、尚耻之义也成为了《史记》中衡量褒贬历史人物的主要道德标准。
公元前99年的时候,李陵自请五千步兵,涉单于庭以寡击众。但是李陵行军至浚稽山时,遭遇单于突袭,援兵久久未到,匈奴越聚越多,李陵最后弹尽粮绝投降匈奴。群臣皆声讨李陵,但是司马迁却与众人不同,说李陵是个爱国的人,他以五千之数杀敌一万多,虽然战败投降,也有可能是想找机会回报汉朝的。但是后来李陵没有归汉,于是司马迁也被定了诬罔罪,按律当斩。但是司马迁以腐刑赎身死,在此之后,司马迁背负屈辱,完成了著作《史记》。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人们编创出无数的故事。山海经给了我无穷无尽的相像,神话传说更是让我向往。但是我更喜欢历史名人的典故,无数的故事给了做人的启迪和智慧。其中最让我深思的是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因为从司马迁的身上我看到了坚持。
司马迁继承父亲的职位,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负责编撰历史。但他所编撰的《史记》达到了史学的最高成就,记录黄帝时期到汉武初期3000年的历史。为求真实,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有力全国各地,包括大禹治水开会的地方、汨罗江畔屈原身陨的地方、曲阜孔子讲学的地方还有高祖在沛县起兵的地方。在交通并不如何便利的古代,司马迁一路上风餐露宿,历经艰辛。为了收集所需资料跋涉不下万里,但司马迁仍然甘之若饴,因为这是他毕生的追求。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伴君如伴虎果然不假,由于他生性耿直,站在客观的角度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说情,汉武帝心生不喜,将司马迁下狱处以宫刑,司马迁经历了生与死的思想斗争最后还是坚持写来。最终诞生了史学记载的鸿篇巨制—《史记》。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是一个坚强坚韧的激励故事,在狱中他想到了古代先贤,于是写下千古名句: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做《春秋》。如今这句话仍是激励无数人强有力的话语,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仍然是激励无数人强有力的故事。
在《史记》中,人物传记主要是分为三类来归纳的,主要依据就是人物的地位。收录皇帝的叫“本纪”,收录诸侯的叫“世家”,还有就是收录一些有杰出贡献的人士的叫“列传”。但是这个分类也只是一个大致的分类,其中也有几个是例外的。如,没有当过皇帝却被归类到“本纪”里的项羽,还有不是王侯却被归入“世家”一类的孔子,还有就是只是一个农民起义军的首领,却也被司马迁归入到“世家”的陈涉。所以说,这个分类的方法,只是一个大致方向上的分类,具体到每个人的时候,还要看这个人的功绩和司马迁个人的喜好来进行分类的,当然这个是极少数的例子了。
陈涉就是陈胜,是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对推翻秦朝的统治有着重要的作用,发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因此,司马迁对陈涉这种能够为百姓着想,在强权之下揭竿而起不愿为人鱼肉的勇气非常的敬佩,因此破例将陈涉收录到了“世家”之中。还引用贾谊的《过秦论》来代替自己对陈涉的评价,司马迁对陈涉的感情可见一斑。
其实从这些方面也能看出,司马迁的历史除了尊重史实之外,还尊重自己内心的情感。司马迁用自己的价值观为人们去判断千百年来这些为人的功绩,并将他们的事情传给下一代,所以司马迁对历史上许多人物的看法,影响着后世许多人对历史人物的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