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刘伯温的兵书有多厉害?为何朱元璋多次抢之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90
转发:0
评论:0
刘伯温的兵书有多厉害?为何朱元璋多次抢之,明洪武八年(1375年),告老还乡的大明军师、诚意伯刘伯温病危,临终前对守候

  明洪武八年(1375年),告老还乡的大明军师、诚意伯刘伯温病危,临终前对守候在身边的儿子刘琏、刘仲景说:“我死后担心会给家里留下祸害,我写的兵书《百战奇谋》乃我一生心血,可惜没有找到传人……本想把这本书献给皇上,但皇上多疑,就是献上去了他也不会相信,倒不如烧了可保一家人平安……”第二天他就在昏迷中死去了。

  果然,刘伯温的死讯报到京城后,朱元璋派丞相胡惟庸去青田县吊丧。胡惟庸到刘伯温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兵书《百战奇谋》。刘琏告诉胡惟庸,父亲已把兵书烧了,给皇上留下的是一本《郁离子》和一封信。胡惟庸了解刘琏兄弟,知道两人都是至诚君子,不会也不敢欺骗朝廷。在安葬了刘伯温后,胡惟庸就带着没有烧完的残存书稿和军师给皇上的书本信件,马上返回了京城。回京后,胡惟庸把书本信件交给了朱元璋,朱元璋一见是《郁离子》就仍在一边。回到寝宫,朱元璋坐卧不安。他很了解刘伯温,视兵书比生命还要宝贵,他怎么会舍得烧掉?他那才智平平的两个儿子虽然不是理想的传人,可刘家有子就有孙,孙又生子,子又生孙,说不定刘家哪一代出个奇人,这部为大明打下江山、立过汗马功劳的奇书,不也会教刘家人从朱家人手里夺走江山吗?怎么办?一个寻找兵书的计谋很快在朱元璋的脑中酿成。

1.jpg

  刘伯温“三七”那天,胡惟庸再次来到刘家,说是奉皇上之命要取走军师生前留下的所有书信和书籍,因为那些书信和书籍中有机密。胡丞相像抄家似的把刘伯温所有的书信、书籍都拿走了,可仍然没有发现兵书《百战奇谋》。

  刘伯温“五七”那天,胡惟庸三到青田县向刘琏兄弟传达皇上的命令:因为军事师有功于朝廷,所以皇上决定在刘家老屋的原址上建造“诚意伯府”。

  这样,就得推到刘家老屋,要刘琏兄弟搬到刘伯温墓旁的临时小屋里守孝,刘琏兄弟赶忙磕头谢恩。刘家老屋拆得很仔细,板缝、梁孔、墙洞都认真地搜查过。纵然这样,也没发现哪里藏有兵书……

  洪武三十一年,71岁的朱元璋在一场大病中死去。临终前,他拉着皇太孙朱允炆的手说:“记住,一定要把军师的兵书找到,不能让它落到外姓人手里。”

  到底刘伯温留没留下兵书?从明惠帝朱允炆到明成祖朱棣,一直到崇祯皇帝朱由检,都没有发现《百战奇谋》。

  谁知,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从皇宫搜出的书籍中,发现了一本刘伯温手写的《郁离子》。

2.jpg

   李自成读过这本书的刻本,见了手写本顿时爱不释手,就拿起来翻了翻。

  也许是年代久远了,或者是经过几代皇帝读过,翻页时,有的书页折叠处自然断裂,发现里边也写了字,不觉好奇地看了几行,看后大吃一惊!跟着又撕开几页细读。啊!是刘伯温写的兵书《百战奇谋》!李自成浏览了兵书的“料敌”、“布阵”、“用计”几章,高兴得滚下泪来,从此把它带在身边,形影不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朱元璋与刘伯温何关系?为何屡次抢刘伯温兵书
明洪武八年(1375年),告老还乡的大明军师、诚意伯刘伯温病危,临终前对守候在身边的儿子刘琏、刘仲景说:“我死后担心会给家里留下祸害,我写的兵书《百战奇谋》乃我一生心血,可惜没有找到传人……本想把这本书献给皇上,但皇上多疑,就是献上去了他也不会相信,倒不如烧了可保一家人平安……”第二天他就在昏迷中死去了。果然,刘伯温的死讯报到京城后,朱元璋派丞相胡惟庸去青田县吊丧。胡惟庸到刘伯温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兵书《百战奇谋》。刘琏告诉胡惟庸,父亲已把兵书烧了,给皇上留下的是一本《郁离子》和一封信。胡惟庸了解刘琏兄弟,知道两人都是至诚君子,不会也不敢欺骗朝廷。在安葬了刘伯温后,胡惟庸就带着没有烧完的残存书稿和军师给皇上的书本信件,马上返回了京城。回京后,胡惟庸把书本信件交给了朱元璋,朱元璋一见是《郁离子》就仍在一边。回到寝宫,朱元璋坐卧不安。他很了解刘伯温,视兵书比生命还要宝贵,他怎么会舍得烧掉?他...
· 揭秘明朝朱元璋究竟为何要屡抢刘伯温兵书?
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告老还乡的大明军师、诚意伯刘伯温病危,临终前对守候在身边的儿子刘琏、刘仲景说:“我死后担心会给家里留下祸害,我写的兵书《百战奇谋》乃我一生心血,可惜没有找到传人……本想把这本书献给皇上,但皇上多疑,就是献上去了他也不会相信,倒不如烧了可保一家人平安……”第二天,刘伯温就在昏迷中死去了。网络配图果然,刘伯温的死讯报到京城后,朱元璋派丞相胡惟庸去青田县吊丧。胡惟庸到刘伯温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兵书《百战奇谋》。刘琏告诉胡惟庸,父亲已把兵书烧了,给皇上留下的是一本《郁离子》和一封信。胡惟庸了解刘琏兄弟,知道两人都是至诚君子,不会也不敢欺骗朝廷。在安葬了刘伯温后,胡惟庸就带着没有烧完的残存书稿和军师给皇上的书本信件,马上返回了京城。回京后,胡惟庸把书本信件交给了朱元璋,朱元璋一见是《郁离子》就仍在一边。回到寝宫,朱元璋坐卧不安。他很了解刘伯温,视兵书比生命还要宝贵,他...
· 明朝刘伯温是怎么死的,刘伯温到底有多厉害?
历朝历代都有许多著名的谋士,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刘伯温号称第一谋士,朱元璋建立明朝,刘伯温有八分功劳,却也逃不过冤死的结局。刘伯温是元末明朝的浙江人,从小天赋极高,读书能做到七行俱下,而且过目不忘,十四岁时便学习春秋经书,这些儒家经典,本身晦涩难懂,初学的人一般只能读通,却不明含义,可刘伯温看了几遍之后便能倒背如流,而且还能解说文义,连老师也十分佩服。刘伯温并不只读四书五经,对于兵书、天文历法尤其喜欢,甚至还学过“奇门遁甲”“六甲天书”等,被当时的人比作是当代诸葛亮。有说法是:“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单从这句看并没有看出他俩能力的高下,只是说处的时代不同。但在民间传说中,却有传闻,为了真实的了解诸葛亮的实力,刘伯温甚至干过掘诸葛亮坟的举动。因为不服气世人总喜欢拿着自己跟诸葛亮做比较,而且又凭实力测算出了诸葛亮坟墓的所在地,所以刘伯温曾带人想要对诸葛亮的坟墓一探究竟。想必刘伯温内心...
· 妇好凭什么能指挥那么多次战争她究竟有多厉害
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是中国最早的女将领,这一点无可争议。她的事迹相信许多人也耳熟能详,比如她指挥的一些主要战争,平定鬼方、羌方、土方等方国。了解历史的人一定知道,妇好所有指挥的战争中,意义最为重大的一场战争,是抵御古印欧人入侵的那场战争。也就是著名的“西北战争”。之所以意义重大,是因为商代不像之后的朝代,文化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人口众多。外族入侵,即便短暂征服,也只能最终被我们同化。但商朝时,我们的文明却并不成熟,人口也有限。古印欧人如果入侵成功后,华夏文明就有可能夭折,而我们的炎黄血脉也会因此断绝。虽然我们从甲骨文中对妇好有多方面的认识,知道她指挥了多次战争,却很少有人思考过她凭什么能指挥那么多次战争,她究竟有多厉害?衡量一个人的能力,要看他的对手。如果以妇好和鬼方、羌方这样的方国之间的战争来参照的话,很难看出妇好的能力。这毕竟是方国,无论人口还是文明程度都不及当时的商强大。但如果了解古印...
· 常遇春为何投奔朱元璋?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究竟有多厉害?
在朱元璋看来,他的手下大将那么多,但是能得到他的夸奖的“虽古名将,未有过之”的人却只有常遇春一个。在投靠朱元璋之前,常遇春其实是一个小土匪。元末乱世中,出身于贫苦人家的常遇春过得很不如意,少年时期的常遇春就已经有了远大的抱负,他不甘心继承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命运,便跟着人学习武术。没有学费,他就做苦力挣工钱,一边“打工”一边学武功,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大以后的常遇春终于成了一名武术高手,他精通所有兵器,尤其擅长骑射。常遇春本以为有了武术就能过上富裕的生活,结果现实却给了他狠狠一击,他的生活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对此常遇春非常抓狂,一抓狂他就干了一件糊涂事,那就是加入了绿林大盗刘聚的队伍。刘聚常年活动于怀远、定远一带,不得不说在那个年头当盗匪的老大压力也是很大的,在乱世当中稍有不慎就翘辫子了,他们打家劫舍运气不好也会遇到武功高的,所以刘聚的队伍里急缺那种武术高手。常遇春的到来,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