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揭秘:魏收是哪个时代的人?魏收为何弃武从文?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890
转发:0
评论:0
揭秘:魏收是哪个时代的人?魏收为何弃武从文?,魏收是南北朝时期非常有名气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曾经经历了北魏、东魏以及

  魏收是南北朝时期非常有名气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曾经经历了北魏、东魏以及北齐三个朝代,但是只做过相关的魏朝历史的编写,也是《魏书》的编撰者之一,这本书在制成之后曾经被人们指认是秽史,魏收之后亲自修改了三次才装订成书,后来他还做过尚书右仆射以及太子少傅等职位,关于这个人物的信息在魏收简介中有着相关的记载,那么魏收简介中是如何介绍这个人物的呢?在魏收简介中介绍到他出生在507年的时候,是钜鹿下曲阳地区的人,他的父亲曾经在北魏时期担任过骠骑大将军,魏收还是著名的北地三才子之一。魏收从小就一直表现得机警聪慧,是个不拘小节的人物,到了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对文章的写作方式非常的了解,曾经跟着父亲到边疆历练,对骑马射箭也十分的喜爱,希望自己能够通过武艺来成为父亲那样的官员。

  但是魏收又很快意识到没有文学是不行的,于是很快就开始苦学文学,最开始的时候他担任过太学的博士,之后又成为了司徒记室参军,在节闵帝继承皇位之后发现了他的才学,于是便让他担任了散骑侍郎,没用多长时间魏收就开始参与编撰国家的历史了。在561年的时候魏收成为开府,两年之后又担任右仆射,这时候朝中的皇帝比较平庸,朝政都把持在高元海的手中,而魏收有才名但是却不能够拯救朝政,人们当时一直嘲讽他,直到572年的时候魏收离开了人世。

1.png

  魏收在南北朝时期十分的有名气,父亲虽然是个骠骑大将军,但是他却并没有依靠父亲,而是选择了辛苦地钻研文学,终于凭借着自己的文采而成为朝廷的官员,也因为文采出众而被人们称为是北地三才子之一,曾经在朝中担任过尚书右仆射以及司空等职位。那么魏收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关于魏收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历史上有着明确的记载,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非常的崇高,认为他从小就非常的好学而有才华,行事起来不拘小节,一直努力奋发的读书,他的学识可以说是博古通今,是个才华横溢的人才。在他刚刚进入仕途的时候贾思同就非常的看好他,认为他的才华即便是七步成诗也无法比拟。而魏收还是一个擅长用文辞讽刺时政的人,当他看到朝臣和后妃总是喜欢穿着异服的时候便用讽喻的形式上书进谏给皇帝,而他的文章则让皇帝十分的赞赏,从中也可以看出他不畏权势一心为国的精神。另外魏收的才华横溢让高欢父子都十分的赞赏,在高欢刚刚回到朝廷的时候,魏收一直担任文官的职位,而高欢曾经几次让魏收替他写奏章,高欢在看了之后便认为他之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出色的人物。后来高澄和高洋让魏收写奏章的时候,他总是很快就能够完成,并且内容丰富辞藻华丽,可以看出他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学素养。而魏收就是这样有着出众才华又一心为国的人。

  魏收在南北朝时期十分的有名气,是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还曾经参与编撰国家的相关历史,可以说是个非常有才学的人,而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的非常聪慧机灵,为人也一直十分的好学,但是能够成长为一代文官却并不是他最初的梦想,他开始的时候是想成为像父亲那样的人,希望通过武力让自己成为一代人物,直到后来魏收改武学文,那么魏收改武学文是怎么回事呢?魏收改武学文还要从他十五岁开始说起,魏收的父亲是著名的骠骑大将军,而魏收从小就表现得非常机灵,不仅行动敏捷,而且不拘小节,在他十五岁时已经对文章的写作方式有了很透彻的了解。在父亲驻守边疆的时候,他也曾经跟随着父亲一同前去,到边疆锻炼。对于骑马射箭这些武功非常地喜欢,而且也比较擅长。于是就想要通过武艺来扬名立万,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像父亲那样的人。

2.png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在荥阳地区有个名为郑伯的人,他看到了魏收之后便跟他调侃起来,笑着问他:“魏郎,不知道你使用过多少兵器啊?”魏收听了这句话便十分惭愧,他只是比较喜欢武艺而已,不但没有真正到疆场上历练过,更没有见识过多少的武器,于是便放弃了武艺开始努力学习文学,他在读书上下了许多的苦功夫,经过刻苦地学习和努力,他终于凭借着文采成为一代文官,并且有了非常好的名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魏收
生平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初以父功,仟北魏太学博士。与温子升、邢子才,人称“北地三才”,历官散骑侍郎等,编修国史。入北齐,除中书令,兼著作郎,官至尚书右仆射,位特进。但昔在洛京,生性轻薄,人称“惊蛱蝶”。魏收曾把自己的文集托南朝使臣徐陵带往南朝宣传,好“传之江左”,结果过江时,徐就把其文集丢到江中,说:“吾为魏公藏拙”。东魏时任中书侍郎,转秘书监。后北齐,官至尚书右仆射。齐文宣帝天保二年(551年),以中书侍郎的身份奉命著《魏书》,口出狂言:“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则使入地。”,四年完书。对人物褒少贬多,有秉笔未必皆公之嫌。《魏书》出世,众口沸腾,啐为“秽史”。被迫两次修订,方成。齐武成帝时,任开府、中书监。后齐亡,有为人“盗发其冢,弃骨于外”的记载。家庭祖父母魏悦,北魏济阴郡太守赵郡李氏,北魏使持节、散骑常侍、平西将军、秦州刺史、宣城文昭公李孝伯之女父母魏子建,北...
· 魏收
年少成名魏收的先祖是汉朝初年的高良侯魏无知。祖父魏悦是魏无知的六世孙,他性情深沉厚重,胸怀宽阔,宣城公李孝伯对他深为器重,把女儿嫁给了他。魏悦担任济阴太守,政绩斐然。魏收的父亲魏子建官至左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死后获赠仪同三司、定州刺史,谥号“文静”。魏收从小机警敏捷,不拘小节。他十五岁时,已经熟悉了文章的写法,以文采扬名。魏收最初出仕时,被任命为太学博士。河阴之变时,尔朱荣大肆捕杀朝臣,他凭借智慧逃脱,侥幸免于一死。吏部尚书李神隽很器重他的才学,奏请朝廷授他为司徒记室参军。节闵帝即位后,下诏测试群臣,让魏收起草封禅书,他提笔一挥而就,连草稿都没要。文章近千言,改动的地方寥寥无几。这时,黄门郎贾思同侍立在天子旁边,他十分激赏魏收的才学,对节闵帝说:“即便有七步成诗的才华,也不能超过魏收。”又升任散骑侍郎,不久,受命掌管天子的起居注的记录,并参与国史的编纂。很快后,又兼任中书侍郎...
· 魏收简介南北朝北齐文学家太学博士魏收生平
魏收(507年~572年)北齐文学家、史学家。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仕魏除太学博士,历官散骑侍郎等,编修国史。入北齐,除中书令,兼著作郎,官至尚书右仆射,位特进。与温子升、邢邵并称“北地三才子”。魏收,机警能文,与温子升、邢子才号称三才子,但生性轻薄,人称“惊蛱蝶”。他奉命著《魏书》时曾声称:“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则使入地。”书成之后,众口喧嚷,指为“秽史”,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历仕北魏、东魏、北齐三朝。他在北魏末年节闵帝普泰元年(531年)就担负了皇家的“修国史”的工作,这时他才二十六岁。东魏时,他担任过一些重要官职,但始终兼任史职,负责修史。北齐天保二年(551年),他正式受命撰魏史。这距他开始接触有关魏史的工作,已有二十年的历史了。当时,文宣帝高洋对他说:“好直笔,我终不作魏太武诛史官。”高洋这个人在历史上并...
· 史学家-魏收
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人,南北朝时期史学家、文学家。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与温子升、邢邵并称“北地三才子”。魏收历仕北魏、东魏、北齐三朝。天保二年(551年),他正式受命撰魏史,魏收与房延v、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干等“博总斟酌”,撰成《魏书》一百三十篇,记载了鲜卑拓跋部早期至公元550年东魏被北齐取代这一阶段的历史。书成之后,众口喧嚷,指为“秽史”,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后官至尚书右仆射,天保八年(557年)迁太子少傅。武平三年(572年)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司空、尚书左仆射,谥文贞。人物生平编辑年少成名魏收的先祖是汉朝初年的高良侯魏无知。祖父魏悦是魏无知的六世孙,他性情深沉厚重,胸怀宽阔,宣城公李孝伯对他深为器重,把女儿嫁给了他。魏悦担任济阴太守,政绩斐然。魏收的父亲魏子建历任左光禄大夫,加封为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去世后,追赠为仪...
· 讲历史——从人物品评看魏晋时代的人生追求
?如果不是为了“用人”,为了择别人才,那么为什么还要“识人”呢?最接近的答案或许是:因为“识人”是一件有趣的事,是一件在智识上很享受的事。在这一点上,“识人”活动与“谈玄”并无二致,“谈玄”也没有明确的用处,纯粹出自智识上的乐趣,因而吸引了魏晋的名士们。另外,“识人”是一种“品”的活动。《人物志》提供的是“识人”的方法,名士们借由这些方法,可以更细密地“品”人,察觉、体会、讨论人的差异和人的特殊性。“品”与“用”脱离了联系,不仅“品”独立于“用”,而且很明显“品”高于“用”。这种态度进一步影响了对人的评价,“用”的标准相对不重要了。一个人身上具备可以做官可以掌握权力的素质,这在过去很受重视,然而到了这时候,这种素质逐渐失去了那样的地位。什么样的人值得“品”,值得被观察、被讨论,乃至被赞扬呢?随着标准变化,这种趋势越来越倾向于“无用者高”。这里出现了一种艺术性的“人学”态度,意思是,在魏晋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