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金积堡之战的起因是何?最终是由谁平定叛乱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982
转发:0
评论:0
金积堡之战的起因是何?最终是由谁平定叛乱的,金积堡之战是发生在清同治八年到十年之间,也就是1869年到1871年之间,陕

  金积堡之战是发生在清同治八年到十年之间,也就是1869年到1871年之间,陕甘回族叛乱军在金积堡地区对抗清军的一次著名的战斗。这也是左宗棠平定西北回民暴乱过程中重大的转折性战役。那么金积堡之战起因是什么呢?为什么会发生这次战役呢?19世纪中叶,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各地农民起义、少数民族反清起义不断的发生。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下,在1862年,西北爆发了以陕西回民发起、甘肃回民跟进的回族反清事件,这场起义时间长达12年之久,又称为同治回乱。

  陕西回族农民起义开始后,甘肃回民便纷纷响应。1864年初,陕西回民陆续进入甘肃,回族农民起义军声势也逐渐壮大。在和清军的斗争中,甘肃地区形成了四个反清斗争中心在回族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清王朝在甘肃的统治位置也动摇不定。陕甘总督杨岳斌等人在回族农民起义军和进入陕西的西捻军联合打击下,一筹莫展,束手无策。由于杨岳斌对于陕甘回族农民起义没有办法,所以清政府就派左宗棠担任陕甘总督等职位来进行作战,左宗棠确定了“先秦后陇”的作战方针。刘松山率部,直指金积堡,是为北路;吴士迈等人率部趋秦州,为南路;左宗棠等人率军赴泾州,为中路。金积堡是回族农民起义军的军事核心。左宗棠在作好一切准备之后,于是向甘肃回族农民叛乱军进攻。就这样,金积堡之战拉开了序幕。

2.png

  金积堡之战是陕甘回族叛乱军在金积堡地区对抗清军的一次重要战斗。这场战役的重要指挥官是左宗棠、马化龙等人,战役的结果以清军获胜,陕甘回民叛乱失败而告终。那么金积堡之战过程是怎样的呢?左宗棠是如何领导取得了胜利?1869年,北路清军刘松山部进抵灵州,在9月8日攻占郭家桥。中路清军由固原、平凉北进,左宗棠进驻平凉,从而形成对金积堡的大包围态势。北路刘松山部在中路清军的争夺下,夺取了灵州城,打通了后路,完成了对金积堡地区的包围。从12月起,清军在金积堡外围与起义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清军采取了步步为营的方针,相继攻占。而回族乱军也主动出击,忽东忽西,不断的袭击敌人。

  1870年2月9日晚上,回民乱军从金积堡东南突然进到秦渠南,占领了石家庄和马五寨几个村堡,抢修防御工事。于是清军的进攻受挫,士气低下,回民乱军也趁机反攻,这一形式对回民十分有利。但是,由于回民乱军缺乏统一的领导和指挥,都各自行动,不能有效地配合,所以有利形势也逐渐丧失。在这一形势下,给了清军调整部署的时间,于是左宗棠即使调整策略,虽然回民乱军也顽强抵抗,但还是不能阻拦清军,最后在清军的严密包围下,回族农民叛乱军派出的两支援军被阻截,金积堡起义军的防御形势恶化。最后清军大获全胜。

  金积堡之战是陕甘回族叛乱军在金积堡地区与清军的一次著名战斗。这场战役发生在1869年至1871年之间,同时也是左宗棠平定西北回民暴乱过程中重大的转折性战役。那么金积堡之战结果如何呢?最后是由哪一方大获全胜呢?这场战争最后的结局是清军在左宗棠的带领大获全胜,而陕甘回民失败了。在1870年12月31日,金积堡内回族农民叛乱军粮用完,没有援助,陈林率领部分起义军叛变逃走。6天之后,马化龙放弃投到黄营,自缚出金积堡进刘锦棠大营,请以一家八门三百多条性命,赎金积一带回民死罪。刘锦棠为了想要报刘松山之仇,上书朝廷将马化龙家族全部处死,金积堡之战最后以回族农民叛乱军的悲惨失败而告结束。那么为什么回族农民叛乱军会失败被?

1.png

  这是因为叛军失策而导致的。叛军给了清军调整部队的时间,于是左宗棠一边调整士兵截击进入陕回族农民起义军,一边又命令刘锦棠接统老湘军,重新组织军队并对金积堡的进攻。为了从南面进攻金积堡,左宗棠命令雷正绾等人率领中路军夺取峡口,并攻占金积堡西面的叛军营垒,直逼金积堡西南的洪乐堡。在清军的大举进攻前,回族农民起义军毫不畏惧,顽强抗战。清军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才攻下了金积堡周围各堡寨。最后在清军的严密包围下,回族农民叛乱军派出的两支援军被阻截,金积堡起义军的防御形势也日趋恶化。最后陕甘回民失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金乡之战是如何发生的?金乡之战起因及过程简介
金乡之战,发生于南北朝时期的大象二年,即公元580年,是以北周平定尉迟迥残部的战役,在陈太建十二年,北周已平定尉迟迥,但是他的部下席毗罗还拥兵10万,屯于江苏沛县,极度威胁北周政权。在北周任河南道行军总管的于仲文率军和席毗罗军队展开激战,地点就在山东金乡,史称金乡之战。金乡之战金乡军事文化馆金乡之战之所以这样名垂千古,是因为金乡之战不仅是奠定北周政权稳定的基石,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当时席毗罗率军10万,而北周于仲文仅领军8000余人,在金乡之战中,于仲文充分利用了兵家心理战,辅以机动性强的游击战,用奇谋,把席毗罗的10万大军打的溃败而逃,名留青史。在公元580年的8月,于仲文率领的将士,已将叛将首领尉迟迥大败于梁郡,被把尉迟迥的手下刺史活捉,在这一系列的胜利鼓舞下,军士们的热血沸腾,士气高涨,而且作为正义之师,胆气更盛,在和席毗罗大战的金乡之战中,心理因素不可忽略,而且于仲文自己还...
· 朱寘鐇叛乱的过程:安化王叛乱是如何被平定?
发动叛乱明武宗正德五年(1510年)春,驻守宁夏的游击将军仇钺和副总兵杨英领兵出御蒙古,总兵官姜汉,选精兵六十人为牙兵,由指挥周昂带领。周昂与千户何锦为安化王划策,于四月五日设宴诱杀地方官员起事。总兵官姜汉、镇守太监李增等,在宴席上被何锦、周昂杀死。巡抚安惟学、大理寺少卿周东辞未赴宴,千户丁广等袭杀安惟学、周东于公署。安化王等随即焚官府,释囚徒,派人招降仇钺和杨英。杨英部众溃散,单骑奔灵州。仇钺伪降,自驻地玉泉营引兵而至。安化王夺其军兵。以何锦为讨贼大将军,周昂、丁广为左右副将军,孙景文为军师。作檄文历数刘瑾罪状,说“今举义兵,清除君侧,传布边镇。”各边镇接到檄文后,不敢上报。延绥巡抚黄珂将檄文封奏朝廷。同时分封将弁,把守关隘,传檄文屡次历数刘瑾之罪状,与朝廷分庭抗礼,消息传来,“关中大震”。明廷平乱这时,镇守固原的署都督同知充总兵官曹雄,得知安化王反,即统兵压境上,命令指挥黄正以兵三千入...
· 清平定“三藩”叛乱之战
运筹帷幄,为统一而战平定“三藩”叛乱之战是清康熙时消除南方“三藩”割据势力、实现国家统一的战争。“三藩”指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耿仲明之孙),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他们本为明朝辽东边将,后来降清,或开关迎接清军进入山海关,或为清廷南征北战,人民的反抗和抗清势力,立有战功。清在北京建立中央政权之后,他们以功被封为王,享受高官厚禄,作为清朝控制南方边远地区的藩篱。他们利用这一机会,保存并扩大自己的实力。他们拥兵自重,割据一方,恣意妄为,对下鱼肉百姓,对上与中央政府抗衡。吴三桂割据云南,大肆圈占民田,把耕种这些土地的各族农民变为自己的佃户,恢复明末各种繁重的赋役,强迫农民纳租纳税。抢掠人口,“勒平民为余丁,不从者指为‘逃人’”。放高利贷“诱人称贷责重息”。广征关市,榷税盐井、金矿、铜山之利。其部属更是无恶不作,杀人夺货,无所畏忌。尚之信在广东则是一个酗酒杀人...
· 西汉平定七国叛乱之战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之后,为巩固统治,借口清除叛乱,杀掉在楚汉战争时期分封的异姓诸王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同时,他又认为秦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王,使皇室陷于孤立,于是大封同姓子弟为王,并立下“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誓言,企图用家族血缘关系来维持刘氏的。他所分封的同姓王,有齐、燕、赵、梁、代、淮阳、淮南、楚、吴等。这些王国的封地,竟达39郡,占西汉整个疆土的大半,而皇帝直辖的才不过15郡。为防止诸王形成尾大不掉之势,规定除诸封国内的经济由诸王支配外,王国的傅、相等官员均须由皇帝任命,法令由朝廷统一制定,军队由皇帝调遣,借以限制诸王的权力。但西汉所封的诸王国,国大民众,随着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财富日增,势力日强,逐渐形成割据状态,朝廷与诸王国的矛盾便日趋尖锐起来。汉文帝即位以后,深感诸王对朝廷的威胁日益严重,决定采纳太中大夫贾谊和太子家令晁错的建议,一方面把诸王的一部分封地...
· 唐平定安史叛乱之战
决定唐王朝命运的一场内战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是唐中叶朝廷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势力分权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的斗争。这场战争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到代宗宝应二年(763年)史朝义兵败,前后长达8年之久,中经洛阳之战、常山之战、太原之战、睢阳之战、河阳之战等重大战役,最后以唐朝平定叛乱结束。唐朝中期以后,府兵制度破坏,募兵制逐渐产生,驻守边防城镇的节度使大量招募军队,在其防地内逐渐取得了政权、财权和兵权,势力渐渐壮大。朝廷权力被藩镇割据势力分割。节度使不服从朝廷调遣,联合起来反对中央,甚至向皇帝兴师问罪,形成与中央抗衡的割据势力。相比之下,京师禁卫寡弱,不足以控制外地节镇之兵,形成外重内轻局面。天宝元年(742年)唐全国有55万军队,其中49万驻守边境,归各地节度使掌握。河北边防重镇平卢(今河北卢龙县)、范阳(今北京市)节度使更是兵精将广,势力强大。各地节度使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