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才子黄观生于哪个时期?黄观的书法有何特点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04
转发:0
评论:0
才子黄观生于哪个时期?黄观的书法有何特点,黄观和屈原同是名仕,两人有同样的结局,都是跳江而死。不过后人纪念他们的方式不

  黄观和屈原同是名仕,两人有同样的结局,都是跳江而死。不过后人纪念他们的方式不同,端午吃粽子来纪念屈原,而黄观坟冢却有他忠心与刚正的故事。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黄观简介。黄观,字澜伯,生于朱元璋时期,死于建文帝被夺权朱棣当皇帝的那一天,去世时年仅39岁。他们黄家在秋浦当地属于望族之一,祖墓至今保存完好。他是史上绝无仅有的六首状元,从秀才到状元都考第一名。他从小学习勤奋且从不在学问上面麻痹大意。1396年升为朝中二品大官,同时颇受建文帝器重,有重要国事都让他参与。燕王自认为自己比建文帝有能力,根本不把这个皇帝放在眼里。满朝百官也就黄观敢直言燕王的不是,燕王因此怀恨在心。黄观对待燕王的态度决定了他以后的命运,燕王称帝后黄家九族皆被斩。

  黄观死于建文四年,当时黄观正在长江上办理公务,他得知朱棣谋反的消息,便召集了一批人马准备救援建文帝。当他听到建文帝去世的噩耗时,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命不久矣。他更知道自己的妻子志气高尚,一定会随他赴江的。他死前附言之后便投江而亡,他的妻子在家里听到他的消息后也跳江而死。现在的观祠还留有他妻子投江前吐在石头上的一口血的血石,这证明了他妻子的志节和对丈夫的忠贞。黄观在万历年间才被平反,补谥“文贞”,至今都能在他家乡看到黄公祠,还有后人为他建的状元坊。

  见字如见人,黄观书法犹如他本人一样浑厚有力,在历史上留下重重的脚印。那么黄观书法到底怎样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黄观书法。黄观书法留传下来的很少,这与他与朱棣做对有关。朱棣夺得皇位以后,就把黄观以反贼定罪,他一家九族均遭遇灭顶之灾。黄观书法潇洒飘逸、浑然天成,这与他忠君之义和稳重的性格有些格格不入。他的字不大,从他的书法可以看出他做事小心谨慎,这点倒与他谨慎为官相符。但是从他率性的气场来看的话,书法的潇洒飘逸与他有意会的联系。据说朱棣看到他的侄子皇帝一直不下跪,满朝文武只有他敢站出来直言朱棣的逆君之举。此飘逸非彼飘逸也,此谨小慎微非彼谨小慎微也。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不是一朝一夕能解释的清楚。

1.png

  再看他的书法,飘逸的同时不乏端正。我喜欢把一个人的字与这个人的性格联系在一起。黄观的字体出奇地端正,这跟他的为人一样,听闻他的事迹以后,让人有肃然起敬之感。有人说他可以观察时局,不要与朱棣做对就不会这个下场。但是他不这么做的话就不是黄观了,更加不会是六首状元了。再把黄观书法与现代有名的书法家相比,其书法笔峰和造诣丝毫不逊色这些书法家。但愿他仅存的几副书法作品能长存世间,让后人都有机会欣赏到这位古今少有的才子的书法。

  黄观担任侍郎时间不长,但黄观坟冢是他德行和才华的重要遗证。黄观坟冢究竟告诉我们什么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黄观坟冢。黄观坟冢让我们看到了一代才子悲凉的下场,更看到了皇朝更替的残酷。可能这是黄观自己的选择,他可能知道自己有这种下场。中国古人的智慧是我们现代人无法超越的,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才造就了他的悲惨命运。

  黄观坟冢是凄凉的,从他的妻子寄石还魂就可以看出。他的妻子听到他的噩耗,以为夫君已经死了,伤心过度吐了一口血在石头上,她的血便深深地烙在石头上。在阴雨天,还可以看到一个大士像。一天,一个姓翁的人做了一个奇怪的梦,石头在托梦给他,说自己是黄观的妻子。后来经和尚解梦,把这块血红的石头放到观祠以后,奇怪的现象就再也没有发生。黄观跳江的时候是无限悲哀的,他知道自己妻子会尾随而来,更知道自己族人的下场。他的一声长叹悲鸣道尽了大势已去,也告诉自己大限已到。通过黄观坟冢,我们看到了古时就算是文人,只要是沾上权力这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坐落在翠屏山的坟冢只是座衣冠冢,他的尸身已随江而去,被埋在江边。他是而去的,明万历年间才沉冤得雪,并在他的故居建黄公祠,在县城建状元坊来纪念这位绝无仅有的状元郎。

  我们总会听到忠义两难的肺腑之言,而黄观用他的死来证明忠义可以两全,黄观墓历经500多年,至今仍旧屹立着以供后人瞻仰。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黄观墓。黄观墓目前是一个开放的免费的参观旅游胜地,墓址位于今安徽池州市。墓是人死后通往阴间的通道,总会有阴森恐怖感,但是当我们站立在黄观墓前时却没有毛骨悚然的感觉。很大的原因是由于该墓的主人是黄观的缘故,如果真有阴间,他应当是通往天堂的。该墓有很多的故事,虽是一代臣子,最后的下场却是跳江而死,当他死去的时候,他的妻儿也紧随其后,一家人永远在一起。池州市为纪念他,把原本只剩下“观之墓”三个字的墓重新修漆。此墓是座衣冠冢,由于是投江自尽,找不到尸首,但为了纪念他,也为了让他落叶归根,在他被平反的时候就用衣冠冢在他家乡安葬他。看到他的墓,我们不禁感叹政权的无情。如果朱允文不被他皇叔夺权的话,黄观就不会有此下场。也有人说他是站错立场的缘故,但是他没有错,谁能料到朱允文失利呢?谁叫皇权太诱人了呢?

2.png

  黄观不仅有志节,她的妻子也同他一样有志节。听闻夫君已死,他的妻子毫不犹豫地跳江而死。相传他的妻子跳江时吐了一口血在石头上,在阴雨天看这块小石头可以看到大士像。后来一个和尚发现这个怪异的现象,便把这块石头搬到观祠,这块石头至今保存完好无损。黄观墓让我们铭记古代有志节的人高尚情操,更让我们不忘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黄观
参考文献^明·王世贞《科试考》(考一):二十四年辛未,天下会试者六百六十人,取中许观等三十一人。廷试,仍赐许观第一,时年二十八。张显宗次之,吴言信又次之。上以连科状元出太学,召祭酒宋讷面褒焉。^《明史》(列传31):“黄观,字伯澜,一字尚宾,贵池人。父赘许,从许姓。受学于元待制黄冔。冔死节,观益自励。洪武中,贡入太学。绘父母墓为图,赡拜辄泪下。二十四年,会试、廷试皆第一。累官礼部右侍郎,乃奏复姓。建文初,更官制,左、右侍中次尚书。改观右侍中,与方孝孺等并亲用。燕王举兵,观草制,讽其散军归藩,敕身谢罪,辞极诋斥。四年奉诏募兵上游,且督诸郡兵赴援。至安庆,燕王已渡江入京师,下令暴左班文职奸臣罪状,观名在第六。既而索国宝,不知所在,或言:“已付观出收兵矣!”命有司追捕,收其妻翁氏并二女给象奴。奴索钗钏市酒肴,翁氏悉与之持去,急携二女及家属十人,投淮清桥下死。观闻金川门不守,叹曰:“吾妻有志节,必...
· 黄鹤观
北周时,八百里秦岭腹地有一座黄鹤观,据说是因为此地有黄色的野鹤而得名。此事不知怎么被皇帝宇文觉知道了。宇文觉心想自己贵为天子,天下奇珍异兽自然应归他所有,于是,下令让黄鹤观所在地的武光县令田光仁立即派人捉拿黄鹤,择日送到京城,好让他开开眼。宇文觉下圣旨也就是一闪念的事,但可苦了田光仁。虽然黄鹤观在武光县内,但要从县衙到观里,光山路就有近百里。圣命不能违,田光仁只好带着捕快,又找了几个猎人,连夜向黄鹤观进发。因为山路越来越陡,田光仁只好弃轿,和其他人一起往山上爬。田光仁虽然只是七品县令,但也是自小读书,哪受过这罪?只累得他气喘吁吁,捂着被荆棘划破的胳膊龇牙咧嘴。这帮人边走边歇,看到黄鹤观时,已是第二天的傍晚。观里只有一个老道,看样子有五十多岁了。老道见门外来了五六个人,连忙打开观门,把大家让进来。老道看见田光仁,说道:“无量天尊,老爷你怎么到小观来了?”田光仁叹了口气,把宇文觉要黄鹤的事说了...
· 六首状元黄观简介黄观是怎么死的?
高考是大部分学子都会经历的一场考试,中国的家长为何那般重视孩子的读书成绩?就是希望孩子能考取一个好的大学,站在一个好的起点上进入社会,从而拥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本钱。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自古有之,而且在古代尤其明显。中国古代阶级分明,当时的寒门学子要想入仕为官光宗耀祖,最好的出路就是参加国家组织的科举考试。中国的科举制度大家应该都很熟悉,科考第一名被称为状元,厉害的人能“连中三元”。所谓“连中三元”便是乡试解元,会试会员和殿试殿元。三次考试每次都考第一的确很厉害,但这不是最厉害的,因为历史上还有“六首状元”的说法。何谓“六首状元”?便是从秀才到状元要经过六次考试,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在这六次考试中次次都夺得第一名,那便是“六首状元”了。“六首状元”比“连中三元”更少见,能取得如此成绩的人在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位。一位是明朝的黄观,一位是清朝的钱棨。而在这两位之中,最厉害的还是黄观。因...
· 历史上对于黄巢的评价,如何客观的看待黄巢?
黄巢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鼎盛期曾在长安登基称帝,建立大齐政权。其实黄巢出生于富裕家庭,家中世代以贩卖私盐为业,所以黄巢从小的条件就很好。而且黄巢年少有才,五岁便可对诗,同时精通骑射。不过黄巢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可以说是屡试不第。历史上对于黄巢的评价争议很大,主要是集中在黄巢攻入长安后到底有没有对当地人施加暴行。如何客观的看待黄巢,首先要了解他的所作所为。一、落魄的黄巢赋菊花人们常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也就是说手无缚鸡之力的秀才,根本造不了反,造反都是那些武人或粗人的事,然而,历史上还真有一位落魄的秀才,扯起大旗了,烽火烧遍半个中国,几乎就成功了,杀入长安,吓跑了大唐皇帝,建立了大齐政权,当了皇帝,建元金统。这个人是谁?黄巢,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生于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祖上世代贩盐,积累下小财富,便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通过科举考试,弄个一官半职,改变命运,光宗耀...
· 孟母三迁发生于哪个时期?有何历史影响?
孟母三迁,即孟轲(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词语解释信息为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竭尽全力培养孩子。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