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楚庄王是个什么的国主?楚庄王有哪些雄韬武略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70
转发:0
评论:0
楚庄王是个什么的国主?楚庄王有哪些雄韬武略,能将楚国从内乱中解救出来,平定了局势,稳固了政权,最后一步步坐上了中原的霸主

  能将楚国从内乱中解救出来,平定了局势,稳固了政权,最后一步步坐上了中原的霸主,不用多说,楚庄王必定得是一个十分有勇有谋的人,不然的话楚国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成长的这么迅速,而且还能够称霸中原。而且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楚庄王死了之后,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楚国的国力就迅速后退,被晋国给超越了,这也足够能看出楚庄王的能力。另外这位霸主的政治生涯也是充满了智慧,因为在他执政的前三年,他没有任何的政绩,没有颁布过法令也没有处理过政事,以至于楚国的大臣们都开始担心起楚国的未来。但是后人就都知道了,这个是楚庄公的大智慧所在,他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让周边各国对他放松警惕,因为他刚上位政权不稳定,这样做可以先稳住自己的政权。另外因为楚庄公的不作为,所以国内的许多问题也都显现了出来,这样也更有利于他今后的治理。这就说明楚庄王是个有大智慧,懂得厚积薄发,而且还是非常能够隐忍的人。

  而且在其他很多的小故事中,也能够看出楚庄公这个人身上的许多优点。诸如在楚庄王绝缨的故事中,我们就能看出楚庄王的宽大的胸怀。而且在发动很多战争之前,楚庄王都会非常虚心的听取别人的意见,以此来判断战役的可行性,说明楚庄王是一个善于纳谏的人。能成为一代的霸主,身上必然还有很多过人之处,比如楚庄王的忧患意识,还有知人善用也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关于楚庄王的故事,史书上记载的就有非常多,而且在其他书籍上也有许多关于楚庄王生平和楚庄王的一些言行的记载。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能够坐上中原霸主的位置也就说明了这个人身上,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我们都知道“一鸣惊人”这个成语,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成语其实和楚庄王有一定的关系,可以说楚庄王可是历史上一鸣惊人的“第一人”。史书上记载楚庄王最初继承王位的时候并没有像史书中记载的那么励精图治,可以说他并不是一个好的统治者。楚庄王执政的前三年没有颁布过一条法令,对政事也没有任何的干预,还不让别人劝谏他。但是三年之后,还是有一个官员用谜语的形式暗示楚庄王,说楚庄王应该重拾政事,把楚国建设的更加强盛。楚庄王才变得勤于政事、励精图治的。所以楚庄王说自己一飞就一定一飞冲天,一叫一定一鸣惊人,很显然,楚庄王做到了。

2.png

  另外我们现在都用“问鼎”来形容某个人到了最高的位置,比如问鼎冠军这个词。其实这个问鼎这也是一个和楚庄王有关的一个典故。击败晋国之后的楚国已经成为了中原的霸主,楚庄王的野心也进一步的明显,于是就以朝见周天子为名询问鼎的大小和重量,在古代皇帝用的鼎和诸侯、大夫用的鼎在数目和大小上都不相同,所以问鼎这个举动可以说是楚庄王对周王室的一种挑衅。但是最后楚庄王认为时机没有成熟,也就没有取周王室而代之了。

  楚庄王听朝罢宴是一个出自《韩诗外传》的一个故事,记载的是一个关于楚庄王关心朝政而罢宴的故事。所以这些事情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在楚庄王在位的后半阶段,楚国的国势会日渐强盛。故事说,楚庄王有一次上朝,结果朝散的很晚,于是樊姬就来迎接他,还问,为什么散朝这么晚,是饿了还是疲倦了吗?楚庄王说,和贤人们在一起,感觉不到疲惫和饥饿。樊姬就好奇了,便问大王说的贤人是谁啊?楚庄王回答说是虞邱子。樊姬就抿嘴笑了起来,楚庄王问樊姬为什么发笑,樊姬说,虞邱子算是贤臣,但是不能算忠臣。楚王好奇于是询问为什么。樊姬说,我伺候了大王十一年,大王身边有很多贤女,比我贤德的有两个,和我并列的有七个,我也想独占大王的宠爱,但是我想大王应该多见一些人,多了解一些人的才能,不能因为自己的私情蒙蔽了国事。而虞邱子在楚国当了十年的宰相,但是推举的人不是自己的子弟就是同族的兄弟,这样做事堵塞了贤人进身的机会,也蒙蔽了国军的眼睛。这样就是不忠了,而且无法分辨贤人这就是不智了,我就笑这个。楚庄王听了之后很高兴,就把樊姬的话转告给了虞邱子,虞邱子无言以对,让出了自己的房子,派人去接孙叔敖,把他推荐给了楚庄王,于是楚庄王就出任了令尹,治理楚国三年,为楚国成为春秋的霸主立下了汗马功劳。

  “楚庄王谋事而当”这句话是出自刘向所著的《新序·杂事第一》中的,讲述的是楚庄王处理政事时候的一些态度。楚庄王谋划一件事情的时候,做的非常的得当,权臣都没有人能够给他一些建议,也没人能够超过他,退朝之后楚庄王就面露难色,神情十分的忧愁。一个叫申公巫的人就问楚庄王,为什么大王退朝之后神色就开始忧愁起来了呢。楚庄王回答他说,我曾经听到过这样的话,诸侯能够自己选择老师的时候,就意味着他能够称王了;要是能够自己选择朋友了,就说明他能够称霸了;如果自己已经对所处的情况满意了,群臣都已经比不上他了,那他就要亡国了。现在我这样没什么本事,但是上朝的时候群臣还是比不上我,那我们国家大概就是要灭亡了,我这神色也就忧愁了。这个故事说明了楚庄王是一个有忧患意识的人,虽然故事的最后没有给出任何说明,这个问题到底是怎么解决的还不清楚,但是根据历史的经验我们能够判断,忧患意识会使人不断的进步,而满足于现状沉湎于享乐的人最终都会走向消亡,楚庄公有这样的意识,说明楚国会进一步的强大,当然历史也是按照这个节奏发展的,楚庄王最后打败了晋国,成为了中原的霸主。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问楚庄王问题的这个人是申公巫,就是那个为了得到夏姬而不惜潜伏陈国十余年的人。

  楚庄王绝缨是一个出自《说苑》的故事,《说苑》中收录的是各类春秋战国至汉朝这之间的一些逸闻轶事。主要记叙了诸子的一些言行,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带有一定的哲学性。说有一次楚庄王宴请群臣,和大臣们一起喝酒。正当大家都喝的尽兴的时候,蜡烛却在这个时候灭了,趁着四下无光,有个大臣就拉扯了一位美人的衣服。美人于是就撤下了这个人的帽缨,就告诉楚庄王说,刚才蜡烛熄灭之后有人拉扯我的衣服,我把他的帽缨给扯了下来,你赶快把灯点上,看看是谁的帽缨给扯断了。 但是楚庄王却没有发怒,却说是我让他们喝酒,有人酒后失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怎么为了要妇人的贞洁而侮辱我自己的臣子呢。之后楚庄王还说,今天和我一起喝酒的,如果不把帽缨给扯断了就是不尽兴。于是大臣们就纷纷把自己的帽缨给扯断了,最后灯亮起来之后尽兴而归。

1.png

  三年之后楚国和晋国交战,楚军中有一位非常迅猛的将士,楚军和晋军打了五场战争,这个将士五次都重载最前面。于是楚庄王就问他,我又没有什么优待该你,你为什么打仗的时候这么奋不顾身?这位将士说,其实我有死罪,三年之前在宴会上被扯断帽缨的人是我,但是大王您却没有治我的罪,您这是庇佑了我,所以我要在战场上报答您。最后楚国打败晋国,逐步走上了强盛大国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楚成王与楚庄王是什么关系楚庄王的成语有哪些
楚成王与楚庄王是什么关系呢?在历史上关于楚成王的记载很少,但楚成王与楚庄王的关系到是十分的清楚,楚成王的孙子就是楚庄王,说起这个楚庄王,想必大家都知道,何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句话说的就是楚庄王。楚庄王有个野心十足的爷爷,就是一直意图想要称霸中原的楚成王,只可惜楚成王没有如愿,还在城濮之战中惨败于晋国。以致于楚成王的心情不好,看谁都不顺眼,越看越觉得自己的太子像一个残忍的暴君,于是楚成王就想改立太子,但不幸还未来得及就倒在自己的这个太子手里。太子商臣如愿做了皇帝,但他与楚成王之间的争斗似乎给熊侣留下了阴影,从小就很是忧郁。十二年后,熊侣登基称帝就是楚庄王。楚庄王夜夜笙歌,从不听闻朝政之事,以致于大臣们都觉得这是一位昏君。但其实都是因为楚庄王在“装傻”,他要让斗克和公子燮露出马脚,找到足够的证据。于是楚庄王装傻三年,终于找到一个国家的栋梁,冒死谏言的苏从。楚庄王与苏从一起商议国家大事...
· 楚庄王的出名事迹有哪些楚庄王绝缨是怎么回事
楚庄王的一生极其富有传奇性色彩,他出生楚国这个充满神秘的国度,他的一生也像是一本书写不完的传奇。十几岁就登基,在位三年不理朝政,整日纵情酒色,沉醉靡靡之音的楚庄王,却能够在他即位后短短时间内将楚国打造成了一个超级大国,让其他的诸侯国刮目相看。楚庄王,又称荆庄王,熊氏,名旅,春秋时楚国最有成就的国君,春秋五霸之一。郢都(江陵纪南城)人,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4年继位。出生于皇室的公子哥,楚庄王整天在大殿之上所做的事情就是玩,在位初期,“昏聩闭塞,贪图酒色”,最初即位的三年,连一个政令都没颁布过,可见其昏聩的程度。于是,人们不禁要问,这样昏庸的楚庄王凭什么能够当上霸主,让天下都忌惮楚国是三分?一鸣惊人秦晋交战之后,两国也相安无事了十几年,在这十几年间大家都没有注意到,南方的楚国在楚王的带领下,已经有崛起之势。可惜就在楚穆王准备要轰轰烈烈大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却突然暴毙而死,楚穆王怀着伟大的宏图抱...
· 楚庄王
楚庄王(?―前591),名叫熊侣,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前613―前591年),春秋五霸之一,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楚庄王即位三年中,不出号令,日夜为乐,下令国中:“有敢谏者死无赦!”(《史记・楚世家》)此时伍举入谏。楚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正在作乐。伍举说:“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楚庄王说:“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举退矣,吾知之矣。”(《史记・楚世家》)又过数月,楚庄王更甚。大夫苏从又入谏。庄王说:“若不闻令乎?”苏从说:“杀身以明君,臣之愿也。”(《史记・楚世家》)于是楚庄王停止淫乐,上朝听政,对楚国上下进行了整顿,任伍举p苏从以政,楚国国百姓非常高兴。同年,楚庄王灭庸(今湖北竹山西南)。巩固了其在江汉流域地区的统治地位,为其争霸中原创造了必要条件。六年,楚庄王乘宋国内乱之机伐宋,获五百乘,使楚国声威大震。八年,楚庄王伐陆浑戎,屯兵周都洛邑附近时,周定王...
· 楚庄王
生平登基楚庄王于前613年登基,尚年幼,正逢令尹成嘉(子孔)和太师潘崇攻打群舒。大臣鬬克就联合求令尹而不得的公子燮作乱,他们先是加筑郢都的城墙,派人暗杀子孔不果,就挟持庄王,准备前往商密。最终庐戢梨和叔麋诱杀公子燮和鬬克。事实上楚庄王刚登基时受到权臣制肘,不得已而为之的韬光养晦之策,而且后来诛杀权臣也不是所说的简简单单,过程非常艰难,引发了内乱且在内战中险些丧命。后来的一鸣惊人之说多认为是演义的描述。一鸣惊人历史上关于楚庄王的出生以及庄王登基之前的记载十分有限,一般历史文献对其记载多从“一鸣惊人”开始。楚庄王即位的前三年,号令不出,日夜作乐,荒于政事,并下令“有敢谏者死无赦!”。当时有大臣伍举冒以隐言进谏称:“楚国高地有一大鸟,栖息三年,不飞不鸣,不知是什么鸟?”。此时楚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于钟鼓之间,楚庄王感受到伍举在以大鸟讽喻自己,于是回答说,大鸟三年不飞,飞则冲天;三年不鸣,鸣...
· 文韬武略
?这天,王阳明收到一封署名许泰的信。信中,许泰先是回顾了京军几个月来给南昌官民带来的不便,对此他深表歉意。现在京军就要离开了,他准备在城外的教场举行一次阅兵仪式,欢迎届时莅临指导。王阳明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却又不能不去,只得复书照允。第二天一早,阳明带着江西的地方官先往教场候着,过了半天才见许泰和张忠领着京军策马而来。阳明鞠躬相迎,许张下马答礼。三人踱至观台,分了宾主,依次坐下。许泰高声道:“值此天高气爽,草软马肥,正是试演骑射的大好时机。王都堂虽是文人,却也用兵如神,听说年轻时还在居庸关外射杀过胡人,其武艺精湛,可见一斑。许某戎马一生,不会做诗,只晓骑射。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会,斗胆要跟都堂比试比试,也让大伙开开眼,还望万勿推辞。”言毕,不容阳明多想,径自下台,命人竖起箭靶,弯弓搭箭,屏气凝神,但闻嗖嗖声响,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坠地,三箭已从上到下,在箭靶上排成一个竖列,彼此相...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