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南宋大臣魏杞生平简介 魏杞是怎么死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55
转发:0
评论:0
南宋大臣魏杞生平简介魏杞是怎么死的,魏杞(1121—1184)南宋官员。字南夫,一字道弼,寿州寿春(今安徽寿县)

  魏杞(1121—1184)南宋官员。字南夫,一字道弼,寿州寿春(今安徽寿县)人,移居明州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十二年进士。受经于明州赵敦临。以宗正少卿为金通问使,不辱使命,连擢参知政事、右仆射兼枢密使,后出知平江府,以端明殿学士奉祠告老。

  南宋大臣魏杞生平简介

  魏杞,以祖恩补官。1142年(南宋绍兴十二年)进士,任余姚尉,后调泾县,罢无名科费,有能声,升大理寺主簿。后擢太傅寺主薄、宗正少卿。1163年(隆兴元年)出使金国,不辱使命,隆兴二年(1164),金兵南犯,以礼部尚书衔任金国通问使。十月至盱眙,金方拥兵攻淮,问宋使来意,欲求观国书,割商秦地及增输岁币20万等事,他一概不许。抵高邮时,金复索信使面议,又抗辞不挠。乾道元年(1165)至燕山,金主以国书不称臣而称侄大怒,绝其饮食。杞慷慨陈义,气劲词直,金主终以礼待。隆兴和议成,受孝宗褒奖,历任同知枢密院事,进参知政事右丞相,兼枢密使。次年罢相,后知平江府。

11.jpg

  魏杞是怎么死的

  终以端明殿学士奉祠告老,归居鄞县小溪,人称碧溪先生。1184年(淳熙十一年)卒,追封鲁国公,谥文节,葬奉化溪口翠屏山,郑清之书神道碑,今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魏杞
生平寿州寿春(今属安徽)人,家族后徙居入籍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少从学于明州学者赵敦临。绍兴十二年(1142年),他考获进士的成绩;及后他被任命为余姚尉,后调任泾县。他任官期间罢除不必要的经费,为官干练,因而被提拔为大理寺主簿,后又擢太傅寺主薄、宗正寺少卿。隆兴元年(1163年),他以宗正寺少卿的身份出使金国,不辱使命。隆兴二年(1164年),金兵南下,他以礼部尚书衔出任金国通问使。当年十月,到达盱眙(今属江苏),金兵准备攻淮,盘问魏杞等宋朝使节的来意,并要求查看宋朝廷的国书,提出割地和增输岁币20万等要求,魏杞一概不答应。魏杞抵达高邮,金兵再次勒索宋使节,要求面谈,魏杞又抗辞不挠。乾道元年(1165年),魏杞抵达燕山,金朝皇帝看到宋朝国书不称臣却称侄,大怒,拒绝供给宋朝使节饮食。魏杞在金主面前慷慨陈义,气劲词直,金主最终不得不以礼相待。隆兴和议成事后,魏杞受到宋孝宗褒奖,入朝参赞机务,历...
· 魏杞后裔在绍兴
南宋丞相魏杞后裔在绍兴传记魏杞,字南夫,寿春人。祖荫入官。绍兴十二年,登进士第。知宣州泾县。从臣钱端礼荐其才,召对,擢太府寺主簿,进丞。端礼宣谕淮东,杞以考功员外郎为参议官,迁宗正少卿。汤思退建和议,命杞为金通问使,孝宗面谕:「今遣使,一正名,二退师,三减岁币,四不发归附人。」杞条上十七事拟问对,上随事画可。陛辞,奏曰:「臣若将指出疆,其敢不勉。万一无厌,愿速加兵。」上善之。行次盱眙,金所遣大将仆散忠义、纥石烈志宁等方拥兵闯淮,遣权泗州赵房长问所以来意,求观国书,杞曰:「书御封也,见主当廷授。」房长驰白仆散忠义,疑国书不如式,又求割商、秦地及归正人,且欲岁币二十万。杞以闻,上命尽依初式,再易国书,岁币亦如其数。忠义以未如所欲,遂与志宁分兵犯山阳。战不利,骁将魏胜死之。上怒金反覆,诏以礼物犒督府师,杞奏:「金若从约,而金缯不具,岂不瘠国体、格事机乎?」乃以礼物行。至燕,见金主褒,具言:「天子...
· 魏杞一脉浙江传承
南宋丞相魏杞一脉在浙江的传承2013-8-1721:39|发布者:admin|查看:286|评论:0|原作者:魏旭|来自:网友上传魏杞(1121~1184年),字文节,又南夫,号山房,寿春(今安徽寿县)人。宋绍兴十一年中进士,历官县尉、县令,后朝臣推荐为太傅寺小簿、宋正少卿。隆兴二年金国进犯,宋孝宗授假吏部尚书,为金国通问使。魏杞出使,不辱使命,取得“一正名、二退师、三减岁币、四不发归附人”的外交成就。“繇庶官一岁至相位”成为一时重臣。魏杞的母亲是一位知忠节明大义的老人,知道儿子此行,身负社稷荣辱和百姓安危之责,便在儿子临行时,勉励魏杞代国出使,要大智大勇,威武不屈,临危不惧,为国守节。魏杞一一答应,谨记其母的教诲。宋孝宗这次派使去金国,是要改变向金国称臣的屈辱献礼。虽然授予魏杞以通问使之职,但惧怕魏杞因为胆怯而不肯前往,因而,把国书密封起来,叫魏杞送去,却不向魏杞讲明书信的内容。宋孝宗送...
· 魏了翁生平做过的事情有哪些南宋大臣魏了翁简介
魏了翁(1178年-1237年),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大臣。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历任国子正、武学博士、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出知嘉定府。史弥远当国,力辞召命。起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1211年),擢潼川路提点刑狱,历知遂宁府、泸州府、潼川府。嘉定十五年(1222年),召为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宝庆元年(1225年),遭诬陷后黜至靖州居住。绍定五年(1232年),起为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1234年),召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之职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嘉熙元年(1237年),魏了翁去世,年六十。获赠太师、秦国公,谥号“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
· 安徽省-淮南-寿县魏杞
魏杞(1121—1184)南宋-。字南夫,一字道弼,寿州寿春(今安徽寿县)人,移居明州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十二年进士。受经于明州赵敦临。以宗正少卿为金通问使,不辱使命,连擢参知政事、右仆射兼枢密使,后出知平江府,以端明殿学士奉祠告老。魏杞,以祖恩补官。1142年(南宋绍兴十二年)进士,任余姚尉,后调泾县,罢无名科费,有能声,升大理寺主簿。后擢太傅寺主薄、宗正少卿。1163年(隆兴元年)出使金国,不辱使命,隆兴二年(1164),金兵南犯,以礼部尚书衔任金国通问使。十月至盱眙,金方拥兵攻淮,问宋使来意,欲求观国书,割商秦地及增输岁币20万等事,他一概不许。抵高邮时,金复索信使面议,又抗辞不挠。乾道元年(1165)至燕山,金主以国书不称臣而称侄大怒,绝其饮食。杞慷慨陈义,气劲词直,金主终以礼待。隆兴和议成,受孝宗褒奖,历任同知枢密院事,进参知政事右丞相,兼枢密使。次年罢相,后知平江府。终以端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