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李翱和韩愈是和关系?李翱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294
转发:0
评论:0
李翱和韩愈是和关系?李翱的哲学思想是什么,唐朝李翱是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曾在唐德宗年间担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等职位。

  唐朝李翱是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曾在唐德宗年间担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等职位。唐朝李翱是甘肃秦安东人,为西凉王李暠的后人。唐代年间,韩愈发起了古文运动,李翱跟随韩愈共同推进了古文运动的发展。所以,韩愈不仅是李翱的弟子,俩人还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李翱非常推崇儒家思想,所以也是儒家思想的继承者发展者。李翱25岁时,在汴州认识了韩愈,李翱聪明好学,一直追随韩愈。韩愈认为李翱是位有志之士,便将侄女嫁给了李翱。公元798年,李翱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得进士第,担任授书郎一职。唐宪宗年间,李翱担任国子博士等职,他主张“指事载功,则贤不肖易见”等吏治观点。

  公元820年,李翱担任考功员外郎等职位。李翱性格正直,敢于向统治者直谏,因此也得罪了很多在朝人士。所以,李翱遭遇到朝中官员报复,被贬谪至朗州担任刺史一职。后来,李翱再次被召回朝廷任用,担任礼部郎中一职。李翱对政事有很大的见解,但是统治者并不采纳李翱的奏章。李翱愤懑不平,认为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他前往去拜见宰相李逢吉,指责李逢吉的过失。李翱在庐州担任刺史期间,恰逢旱灾非常严重,庐州百姓大多逃亡,官吏们乘机抢购百姓的良田和屋舍,致使很多百姓都无家可归。这些无家可归的百姓们依然要肩负起沉重的赋税。李翱见此情况后,将乡绅官吏抢夺的财产,全都返还给了百姓。唐文宗年间,唐代李翱再次被招入朝廷担任谏议大夫等职。

2.png

  李翱是唐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李翱的哲学思想受到世人推崇。李翱著有《复性书》,其中陈述了他的哲学思想。李翱的哲学思想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并糅合了儒家思想,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李翱认为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圣人和凡人都是如此,他和儒家“人性本善”的观念不谋而合。随后,李翱又提出,虽然人的本性为善良,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被七情六欲所影响,于是“性”就有了差别。李翱认为人之所以会有凶恶的一面,在于情是恶的根源。不过李翱指出,圣人之所以被世人称颂,在于他不畏情所迷惑。如果沉迷于情而丧失了本性,那么他就成为了一介凡人。因此,李翱得出一结论,那就是凡人必须要摒除七情六欲才能恢复自己的本性。《大学》一书中有言“格物致知”,李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知”的见解。他认为人在接受新事物时,需要有所认识之后才能接触到事物的本质。李翱对“知”的哲学思想实际上是反对人对事物正常的认识过程。

  除此之外,李翱的哲学思想还提到了一点,那就是去情复性。李翱认为人的视觉和听觉应该遵循社会行为礼仪而行动。他提到的这点,有点类似“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一概念。从李翱哲学思想来看,他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

  李翱上言原文大约有一百来字,讲诉的是李翱上书政事的故事。通过李翱上言,反映了李翱在为政之事上的真知灼见。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李翱上言的具体内容吧!唐德宗年间,李翱是朝廷一位官员,他写了一封奏折,告诉唐德宗自己对治国安邦的认知。李翱说,为了国家安定,平定国家四处的战乱需要依靠武力。国家政权稳定之后,那么就要依靠文治才能让国家发展的更为昌盛。现在国家一片安定祥和,既然皇帝已经用武力平定了叛乱,让国家环境归于宁静,那么此时就要割除政治弊端,恢复唐高祖、唐太宗时期的传统制度。在吏治上,要选用正直有能力的人才商议治国之道,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所以黄帝要敢于任用忠心正直之士。除此之外,要远离那些一位卖主求荣,奸邪佞幸的小人,这样朝廷才会恢复清明廉洁的样貌。在赋税政策上,应该改革赋税制度,比如可以将货币改为缴纳实物,并且杜绝地方官员向朝廷贡献物质,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需要减少百姓的租税数量。在疆土安定上,必须要防止边境戎狄的侵犯。朝廷每年都会派遣使者出访戎狄等小国,皇帝要善于倾听使者反馈的意见,这样才能做到上情下达。如果统治者能做到上述六条建议的话,就能治国安邦,将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太平盛世。

1.png

  这便是李翱上言的全部内容,李翱通过经济、政治、军事三大方面,为统治者提出了治国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李翱
生平李翱为唐代贞元十四年(798年)进士。元和初,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元和十五年(820年),授考功员外郎并兼任史职。后贬为朗州、庐州刺史。唐文宗即位,入朝为谏议大夫,不久以本官知制诰,太和七年(833年)自桂管都防御使改授潭州刺史、湖南观察使,累官山南东道节度使,卒于襄阳,故称李襄阳。是一位散文家与哲学家。曾从韩愈学古文,皇甫湜是他的同学,李翱代表着韩文平易的一面;皇甫湜则代表着韩文奇崛的一面。韩愈死后,李翱写祭文悼念他。文中说:“贞元十二,兄在汴州。我游自徐,始得兄交。视我无能,待予以友。讲文析道,为益之厚。二十九年,不知其久。”又亲自为韩愈作《韩吏部行状》,这是韩愈生前嘱咐的(墓志铭则规定由皇甫湜撰写)。朱伯崑指出:“人性本善”的说法,始于李翱的《复性书》。在文学主张上李翱大抵同于韩愈,同样反佛,认为佛教徒“不蚕而衣裳具,弗耨而饮食充”。但李翱的观点体现了融合佛教、道教。思想接近禅...
· 孟翱
世次不详。与吴叔达同时。《全唐诗》收省试诗《言行相顾》1首,出《文苑英华》卷一八九。
· 王翱
生平永乐十三年(1415年),成祖首次在北京举行会试。当时正值成祖准备迁都,意欲选拔北方人才,而王翱在会试、殿试均名列前茅,成祖大喜,特地召其赐食。改庶吉士,授大理寺左寺正,左迁为行人。宣德元年(1426年),由杨士奇推荐,擢为监察御史。宣德五年(1430年),巡按四川。英宗即位,擢为右佥都御史,偕同都督武兴镇守江西,惩治贪污,深得吏民敬畏。正统二年(1437年),召还朝中。四年(1439年),镇压处州、松潘民变。六年(1441年),代替陈镒出镇陕西,军民中有无力偿还借粮者,王翱准许免除债务。七年冬,提督辽东军务。次年,进右副都御史。十二年(1447年),与总兵曹义等出塞攻击兀良哈,擒斩百余人,进右都御史。十四年(1449年),诸将在广平山破敌,进左都御史。脱脱不花进犯广宁,明军溃败,王翱入城死守。敌军退后,王翱被追究,被停俸半年。景泰三年(1452年),召还京师任职,加太子太保。当时,浔
· 长孙翱
长孙翱,唐朝诗人
· 李翱教育过程本质的“复性”论(图)
李翱,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出身于官僚世家。“幼勤于儒学,博雅好古,为文尚气质。”(《旧唐书・列传・李翱传》)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登进士第,授校书郎。三迁至京兆府司录参军。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召为国子博士,直接从事教育活动。以后仕途颇蹉跎。李翱的学术思想受韩愈影响很深,同时也接受了佛家的许多观念。他的教育思想突出特点是,把儒、佛两家的思想杂揉在一起,寻求一种人格解放的道路和方法。虽然他自称:“择中庸之蹈难兮,虽因顿而不改其所为。……心劲直于松柏兮,论霜雪而不衰。”(《感知己赋》)并说:“嘉山松之苍苍兮,岁苦寒亦悴。吾固乐其贞刚兮,夫何尤乎小异。”(《释怀赋》)好像他所坚持的是儒家传统的中庸之道,实际却不尽然。他是把《中庸》里面的一番道理和佛教的理论相结合,进而把韩愈的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李翱论教育思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