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衍最后为何离开秦国?公孙衍又是怎么死的
公孙衍出身的日期不详,魏国阴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和张仪是对手。公孙衍历仕秦国、魏国、韩国。战国时期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诸国合纵抗秦,皆败。
公孙衍于秦惠文王五年(公元前333年)在秦,为大良造,积极谋划,向魏国发起攻击,秦惠王继位后虽然杀了商鞅,重用公孙衍,但商鞅制订法令仍在继续施行。
公元前333年,公孙衍任大良造后,积极谋划,很快率领秦军就向魏国发起了进攻。此时的魏国既缺精兵,又缺悍将,根本就抵挡不住秦国的强大攻势,在竭尽全力抵御秦军的攻势后,魏国只好向秦国割地求饶,秦国东进中原的一颗钉子被拔除了。此后,秦国占据了河西之地,夺取了走向中原的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魏惠王在失去河西这条重要通道之后,悄悄派人贿赂公孙衍,公孙衍因此向秦王提议暂缓攻打魏国,先夺取他国,恰好这时张仪来到秦国,听闻此事后建议秦惠王即刻伐魏,张仪分析魏国此时正是四面受敌的时候,应趁机拿下,否则魏国卷土重来后果不可估量,秦惠王被说得如梦初醒,立即起用张仪为客卿。公孙衍顾私利而忘公义,让秦国进攻西面的游牧民族,实属误国之举。此后,秦惠王启用张仪为相,公孙衍便遭到排斥,不得不离开秦国,又重新回到到魏国做了将军。
公孙衍发动五国合纵攻秦失败后,魏国大臣田需乘机指责、中伤公孙衍,公孙衍被排挤出了魏国,打算到韩国去。即使到了韩国,公孙衍也在积极策划新一轮的合纵运动,秦王深感不安便,决定攻打韩国,谁知战斗中,韩国明显不占优势,竟无一个盟国发兵相救。秦韩两军相持一年多,韩军大败。公孙衍无力回天,只得逃走。
从史籍记载来看,公孙衍在韩国担任宰相,率军与秦国作战失败后,再次回到了魏国。据《韩非子》记载,他与大臣张寿有积怨,田需对他也怀恨在心,于是田需派人杀掉张寿进而嫁祸于公孙衍。魏王误以为是他杀的,就把他杀掉了。至此,公孙衍退出了历史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