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体现林语堂幽默的故事有哪些?对林语堂的评价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05
转发:0
评论:0
体现林语堂幽默的故事有哪些?对林语堂的评价,林语堂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人,他的幽默不仅仅表现在他所写的文章中还表现在他的为人

  林语堂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人,他的幽默不仅仅表现在他所写的文章中还表现在他的为人处世上,有非常多林语堂的故事都表现出了林语堂的幽默。他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就算自己对某件事非常不满也不会直接说出来,因为他知道这样非常伤人的自尊心,所以他常常用一种非常幽默的方式展现出来他的不满,这样既不会让人感觉到不满也给别人留了面子双方都不会觉得很尴尬。

  林语堂有一个故事就能把他的这个特点便显得非常到位,话说有一次林语堂去一个非常有名的学校去做学问,结束讨论之后这个学校的校长听说林语堂非常擅长演讲,就觉得不能浪费了这么好的机会,于是当着所有师生的面邀请林语堂为学生带来一段演讲,当时的林语堂并没有做任何准备,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灵机一动决定给学生们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暗指这个校长的所作所为,在他还没有任何准备的时候就让他做演讲,这个故事同时也告诉了学生们要时刻准备着,要不懈努力的学习,自己所学的知识总有一天都会用到的,可能只一天来的比较晚但是只一天总会到来。这个关于林语堂的故事就把林语堂的特点表现的非常明显,既表达了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又起到了幽默的作用。这是很少人能够做到的但是林语堂作到了,他的这个故事是非常有名的。

1.png

  林语堂是我国早些时候非常有名的人物,他曾经和鲁迅先生是非常好的朋友,但是两人因为一些小事闹翻了但是在林语堂心中他还是非常敬重鲁迅的,话说当时两人闹翻有一部分原因就是鲁迅看不惯林语堂幽默作风,他认为作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在国家这么为难的时刻是不应该有幽默这种形式出现的,但是林语堂就是这样一个人,这让鲁迅非常失望。林语堂不管是在说话上还是在写作上都有非常鲜明的幽默风格,他再一次大学的演讲上曾经把一个绅士的演讲和女人的裙子做过类比,两者实际上非常相似,都是越短越好的,这让人们感到非常幽默,同时也给当时的学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林语堂在语言上的幽默,同时也是他魅力的所在。他在写文章上也表现出非常幽默的一面在他的很多文章中都有非常幽默的词汇出现。

  有人曾经说过在一个非常混乱的年代特别是当时的中国形势非常严峻,幽默对于国人来说是非常难以接受的,林语堂成功的做当了幽默,但是又不是那种令人反感的幽默,所以在这一方面他是非常值得人们尊敬的。林语堂的幽默并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幽默,他的幽默就是纯粹的幽默,我们所说的黑色幽默并不是他口中的幽默,在他的眼中幽默就是给人带来快乐的一种方式并不是人们拿来讽刺某些事物的手段,这就是林语堂幽默。

  林语堂是我国早期非常有名的作家,除了是作家外他还是非常优秀的翻译家,在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在美国进行了几年之久的文学创作活动,在美国时他认识了非常多的朋友,同时也学到了非常多的知识,所以他开始自己创作作品,对于这些作品,世人对于林语堂的评价是参差不齐的,有些人认为他的文章非常客观,对事物的评价非常直观,但是还有一些人认为林语堂的有些作品虽然写的非常好,但是其中难免参杂着自身的感情。没办法真正做到客观,甚至有些时候文中表现的是一种极端的思想态度。例如在他最著名的一个作品京华烟云中,很多人都觉得这部作品非常好甚至现在的媒体界还时常把他的这部作品翻拍成影视作品,希望这部作品永远保存下去,还有很多他的其他作品都非常受到人们的喜爱,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吸引了非常多的读者和作家,他的作品到现在都十分的受欢迎,这是支持林语堂的人对林语堂的评价。

2.png

  但是在另一些人的眼中,他们认为林语堂的有些作品表现了林语堂的极端思想,这是不可取的。例如在一篇关于评价苏轼的文章中,虽然他把苏轼很突出的表现出来了,但是却把里面的王安石刻画的一文不值,这种评价是非常极端的,用一个人物的缺点来衬托另一个人物的优点这种手法虽然很普通,但是在评价类的文章中是不可取的。所以这些人对林语堂的评价不是很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关于林语堂的评价如何?他的趣闻轶事有哪些
婚姻家庭林语堂婚前曾有两位恋人,妻子廖翠凤是他的第三位恋人。育有三女,长女林凤如(如斯)、次女林玉如(太乙)、小女儿林相如。廖翠凤是鼓浪屿的首富廖家的二小姐。虽然廖翠凤的母亲认为林语堂家里太穷而有异议,但廖翠凤还是坚决果断地和林语堂在1919年1月9日成婚。结婚后,他征得廖翠凤的同意,将结婚证书烧掉了,他说“结婚证书只有离婚才用得上”。婚后不久,林语堂和廖翠凤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攻读硕士学位。尽管婚后生活清贫,但林语堂认为,“只有苦中作乐的回忆,才是最甜蜜的回忆。”他认为婚姻并不是以善变的爱情为基础的,而是爱情在婚姻中滋长,男女互补所造成的幸福,是可以与日俱增的。林语堂夫妇在五十周年结婚纪念日时曾经表示他们“金玉缘”的秘诀就是“给”与“受”。母语情结林语堂时刻忘不了乡音——闽南话。他在平和坂仔出生、生长,后来到厦门的就读,闽南话作为最初的母语深入他生命深处。他在《来台后二十四快事》中,不仅...
· 林语堂是谁?中国作家林语堂生平简介
1895年出生于福建龙溪(今漳州平和坂仔)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为教会牧师。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读了一年,助学金却被停了,林语堂只好前往法国打工,后来到了德国。先在耶拿大学攻读,1922年通过转学分的方式获得了哈佛大学的硕士学位,后又到莱比锡大学攻读比较语言学,1923年获得博士学位,期间结识了同在德国留学,后成为一代教育大家的厉麟似。1923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并在《语丝》上发表第一篇文章《论士气与思想界之关系》。1925年,任教育部所属“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委员,并出版《末笔检字法》。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写杂文,并研究语言。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英文总编辑,发表独幕悲喜剧《子见南子》,并出版《开明英文读本...
· 林语堂有着怎样的创作特点?和怎样的写作风格
散文创作林语堂散文所涉领域极广。他认为理想的散文“乃得语言自然节奏之散文,如在风雨之夕围炉谈天,善拉扯,带情感,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如与高僧谈禅,如与名士谈心,似连贯而未尝有痕迹,似散漫而未尝无伏线,,欲删不得,读其文如闻其声,听其语如见其人”。(见《小品文之遗绪》)从他创造性地将西方的humour译成“幽默”始,一直到晚年自诩为道家精神,林语堂始终保持这种谈话风的艺术范式,并以闲适幽默为格调、性灵超远为立场。林语堂的散文半雅半俗,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入情入理,往往以一种超脱与悠闲的心境来旁观世情,用平淡的话语去赞扬美文,这样便形成一种庄谐并用、私房娓语式的闲适笔调。他的文字自然流畅,幽默而不荒唐,自有意趣。不过有时轻松过度,少了一份厚重。林语堂的这种风格同他对文字的见解有关。他认为:“世上有两个文字矿:一个是老矿,一个是新矿。老矿在书中,新矿在普通人的语言中。次等的艺术家都从老矿中去掘取...
· 婚前廖翠凤跟林语堂说了什么?让林语堂放弃两个女人
“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在中国最早提出将Humour译成“幽默”。他是中国当之无愧的语言大师。廖翠凤,一个鼓浪屿富人家里的二小姐,姿色和学识都谈不上出色,但是就是因为她的一句话,一锤定音,确定了跟林语堂的婚姻关系,留一下了一段美满的婚姻爱情佳话~林语堂在结婚之前,曾和两大美人有过刻骨铭心的爱恋故事林语堂的初恋是懵懂的、青涩的。林语堂的初恋是他母亲义女的女儿,外号叫“橄榄”,喊林语堂为“五舅”。橄榄与五舅年龄相差无几,常在一起玩耍,抓鲦鱼,摸小龙虾。他记得有几次,“她蹲在溪子里,等一只蝴蝶落在她的头上,然后轻轻地站起来,不把蝴蝶惊走。”懵懂的爱都因为一些细微的小事,不重大却刻苦铭心。橄榄体型瘦弱,长一张瓜子脸,个性倔强,目光忧郁,平时穿一袭黑衣干活,到星期天换上浅蓝色旗袍,非常迷人。当林语堂到上海读圣约翰大学时向她求婚,她未允诺。她不愿随林语堂背井离乡,远走高飞。她的祖父...
· 林语堂经典语录大全
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作品《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在这些作品中,有许多他的经典语录,那么林语堂都有哪些经典语录?作家林语堂图片林语堂经典语录大全: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现得正像中国的山水画。在山水画里,山水的细微处不易看出,因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这时两个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闪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由那一刹那起,读者就失落在那种气氛中了。——《苏东坡传》人生真是一场梦,人类活像一个旅客,乘在船上,沿着永恒的时间之河驶去。在某一地方上船,在另一个地方上岸,好让其他河边等候上船的旅客。——《生活的艺术》一个学者是像一只吐出所吃的食物以饲小鸟的老鹰;一个思想家则像一条蚕,他所吐的不是桑叶而是丝。——《生活的艺术》在灰烬里拾到一颗小珍珠,是比在珠宝店橱窗内看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