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夸父的 典籍记载有哪些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95
转发:0
评论:0
夸父的典籍记载有哪些呢?,《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桃林。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译文】:在大荒的东北角上,有一座山名叫凶犁土丘山。应龙就住在这座山的最南端,因杀了神人蚩尤和神人夸父,不能再回到天上,天上因没了兴云布雨的应龙而使下界常常闹旱灾。下界的人们一遇天旱就装扮成应龙的样子求雨,就得到大雨。

  《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捋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译文】在北方的大荒之中,有座山名叫成都载天。山上有个人,耳朵穿着两条黄蛇,手中握着两条黄蛇,名叫夸父。后土生了信,信生了夸父,夸父不自量力,想追逐太阳的影子,在禺谷就赶上了。将要到黄河喝水而黄河水却不够喝,将要跑到大泽,还没到,就渴死在这儿。应龙已经杀死蚩尤,又杀死了夸父,便到南方去居住,因此南方便多雨水了。

  《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木多椶柟,多竹箭,其兽多㸲牛、羬羊,其鸟多鷩,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湖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珚玉。【译文】:从常烝山再往西九十里,有座山名叫夸父山。其上生长的树木大多是棕树、楠树和小竹丛。山中兽类主要是㸲牛、羬羊,鸟类主要是锦鸡。山南麓有很多玉石,北坡有很多铁矿石。山北有一片树林,名叫桃林,方圆三百里,林中有很多马。湖水从这山中流出,再向北流入黄河,其中有很多珚玉。

  《列子·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译文】: 夸父自不量力,打算要追赶太阳,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口渴了,想要喝水,到黄河、渭水去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了,夸父又向北去喝大湖里的水。他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丢弃的手杖,顿时化为一片桃林。桃林弥漫,有方圆数千里那么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夸父为什么要追日呢?那么夸父的精神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呢?
夸父追日夸父是我国上古时期的人物,他生存的地方住着很多神人后土的后代,因此被称为夸父族。夸父族的人非常擅长奔跑,而且每个族人都长得很高,力气巨大,喜欢替人打抱不平。相传在上古一王朝时代的北大荒中有一座和天一般高的山,在这座山里住着夸父一族。由于当时人类极少猛兽和毒常常出没导致他们一族的生活非常凄苦,恰逢那时天下大旱,炎热的太阳光甚至都烤焦了地上的一些植物,还晒干了一些河流。夸父见此心里非常难受,就暗下决心把天上的太阳逮住让它听从人类的安排。终于有一天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夸父就踏上了追日的行程。夸父追日的过程中历经各种艰险,饥渴了就随意摘野果喝喝水,在整整九天九夜后他距离太阳越来越近。夸父心里非常的高兴,他伸手去捉太阳时却突然的晕倒了。九天九夜的追日历程让他身心憔悴,已经没有力气了。当他再次醒过来时太阳已经不见了,虽然如此但是他还是没有放弃。可每当他近距离靠近太阳都会感觉身体非常缺水,于是他...
· 有关长白山的史籍记载有哪些?
《山海经》记载长白山。《后汉书·东夷列传》载“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玄菟徙居勾丽,自单单大岭以东,沃沮貊悉属乐浪。”单单大岭即长白山。这里的“单单”二字,与满语中的珊延相近。珊延,即白色的意思;珊延大岭,即白色的大山。《魏书·勿吉传》载“勿吉国南有徒太山……有虎豹熊狼不害人,人不得山上溲污,行径山者,皆以物盛去”《北史·列传·勿吉》篇中又有记载与此相似。这是满族先世把长白山披上神秘面纱进行崇拜的最早文字记录。这段话里是讲,靺鞨国南境有座大山,指的就是长白山。在南北朝的其他书籍里(例如《魏书》《齐书》等),也常有“纵太山”、“纵白山”之称出现。后来,又可在《唐书·东夷列传》看到有关的记载:“靺鞨居肃慎地,栗末部最南抵太白山,亦曰徙太山,与高丽接。”可见,当时对长白山的称呼极不统一,有的叫纵太山,有的叫徙太山、纵白山、太皇山不等。粟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国早期疆域大部分在长白山地区,其“旧国...
· 女子带小孩挖花蛤落海,古代对海鲜的记载有哪些?
一女子带小孩在海边高地上挖花蛤,但因地势的特殊性,未能及时返回岸上,据搜救消防人员表示,大人已死亡,孩子失踪。海鲜是一大美味,但海域也存在着许多未知的危险。古代对海鲜的记载有哪些?小谱为你解答。由于运输条件的进步,现在海鲜并不受地域的限制。但是古人对海鲜的认识是有较大局限的,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所以古代也只有靠海的居民或者达官贵族能享用海鲜了。古人对海洋是陌生的,但是吃海鲜的时间却并不晚。图源网络古人最早吃海鲜是在周朝时期,但是有文字记载是在三国时期。《临海水土异物志》就有这样一段话:“土肉如小儿臀大,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炙食”。其中,“士肉”指的就是海参。《周礼·天官》记载着古代的鱼、螺、蛤蜊等海鲜食品。当时主要是作为周天子的祭祀用品,因为海鲜比较珍贵,所以也只有皇宫中会有了。早期海鲜比较稀有,大概在宋朝时,海鲜的普及度就比较高了。图源网络宋代的大文豪、美食家苏轼就很...
· 80多岁老太爬树摘榆钱,古代对榆钱的记载有哪些?
近日,一位80岁的老太上树摘榆钱的视频火了,其儿子在树下面喊也喊不住。不过看老人的姿态,身体非常硬朗。榆钱有很美好的寓意,古代对榆钱的记载有哪些?跟着小谱一起来看看吧。图源网络榆钱是榆树的果实,榆钱也叫榆荚、榆子、榆仁、榆实、榆荚仁,它的形状类似古代钱币,且是成串生长的,因此以谐音“余钱”而命名。榆钱在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它还是作为一种日常的食物,且它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据记载,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人食用榆钱,在《本草拾遗》等中药文献中,也有关于榆钱药性的记载。东汉崔是在《四月民令》中记载”是月也,榆荚成,及青收,干以为旨黄。色变白,将落,可收为榆酱。....终以酿酒,滑香,宜养老”,榆钱不仅能够做成榆酱,还可以用以酿酒,酒带有清香,榆钱还常被放进面粉里做成榆钱饼。古代饥荒年代,还会将榆树皮磨成碎屑,做成粥食用。《新唐书》中记载:“岁饥,屏迹不过邻里,屑榆为粥,讲论不辍”。榆钱有清热安...
· 冉求典籍记载
典籍记载有一回孟武伯问孔子说:"冉有是否能够办政治?"孔子就回答说:"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就是说冉求可以在诸侯国当邑宰,或在卿大夫家里当家臣。这也就表示说;冉有他很有政治才华。而政治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要办好政治必须具备各种才能。像子贡通达物理,以及子路的果敢、果决,都是办政事的好人才;而冉有他在政治上的天赋,主要是多才多艺。像有一次季康子就问孔子:“冉有可以从事政治吗?”孔子回答他说:"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就是说冉求多才多艺,对于办政治有什么困难呢?又有一次,子路问孔子怎样才算是一个完备的人?孔子回答说:“要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及卞庄子的勇敢,再加上冉求的才能、技艺以及礼乐的陶养;也就可以算是一个人格完备的人了。”可见冉求的才艺在当时是非常出色的。而且他能够受到当政者的赏识,有机会出来办理政事,虽然冉有跟子路同样有政治才华,同属政事科,但两个人的个性完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