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古代贤淑女性典范王元姬简介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974
转发:0
评论:0
古代贤淑女性典范王元姬简介,  王元姬是谁?历史上著名的曹魏三朝重臣王朗曾经评价过:“兴吾家者,必此女也,惜

    王元姬是谁?历史上著名的曹魏三朝重臣王朗曾经评价过:“兴吾家者,必此女也,惜不为男矣!”短短数句就肯定了王元姬在历史上的正面形象,而且大有惋惜她不是男儿身的说法!王元姬是三国时期晋文帝司马昭的原配妻子。她出身十分尊贵,是今山东郯城西北人士,而对她肯定和惋惜进行高度评价的王朗就是其祖父,父亲则是曹魏时期的著名经学家王肃,家中世袭曹魏所封的兰陵侯爵位!

  因为家庭背景的关系,王元姬自幼就饱读诗书,聪慧灵敏的她八岁的时候就已经能通晓领悟《诗经》和《论语》的全部知识。在其九岁的时候,母亲突然身染重病卧床不起,这是小小年纪的王元姬每天都衣不解带的服侍在母亲的病榻之前,在母亲康复之前她一步也不肯离开。后来王元姬的父母见其对家中的大小事情都十分主动,而且行为举止和处理家事的方法十分得体合宜,所以也慢慢将王府大小事务都交由她悉数办理。这也是王朗为何说能使王家变得更加兴旺的一定是王元姬,但只可惜她是女儿身!后来王朗离世,12岁的王元姬伤心不已!

  

王元姬


  公元231年,年仅15岁的王元姬下嫁司马昭。婚后二人共生育了5个儿子和1个女儿!当时的司马昭除了王元姬这个正妻外,还有其他五个妾侍。可是恪守妇道的王元姬并没有表现过多的争风吃醋的状态,反而尽心伺候公婆,在众多司马昭的妻妾面前十分谦虚有礼,常常以身作则,把府中的一切管理的井井有条,妻妾们之间也相处和睦,可以说她的出现的确是令司马昭免去了家庭琐事的许多烦恼!除了贤淑恭顺,王元姬还是十分具有看人的眼光,经常在司马昭身体出言警惕,其中钟会谋反一事王元姬此前也与司马昭细细分析预言,后来钟会果然如其所料带兵谋反!

  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王元姬与其长子司马炎登基,也就是后来著名的晋武帝。根据历史典《晋书》籍记载,晋武帝司马炎的后宫妃嫔超过万人,所以这个后宫的开支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当时的王元姬纵然已经贵为皇太后,但是她依旧保留了自己当初的简朴习惯,为了给晋武帝的后宫开源节流,她身先士卒,带领后宫一干妃嫔和宫女在宫中纺织布匹,而且她所居住的崇化宫豪华的摆设和布置,服饰都十分简朴,连饮食也从来不多加挑剔。

  

王元姬


  除了精心管理儿子的后宫,她为了让儿子在朝中的政权行使的更加顺利,还经常对皇室的一班宗族远亲们都十分亲切和关心。而且她也经常关注民间的生计,言行举止从未让人挑出一样错处,但是王元姬十分深受百姓们和宗亲们的尊敬和爱戴!公元268年,王元姬病重。同年的4月20号,王元姬骤然离世,司马炎伤心不已,后来隆重的给其安排了葬礼并将其与司马昭合葬,谥号为西晋文明皇后,享年52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王元姬是谁?古代贤淑女性的典范
王元姬是谁?历史上著名的曹魏三朝重臣王朗曾经评价过:“兴吾家者,必此女也,惜不为男矣!”短短数句就肯定了王元姬在历史上的正面形象,而且大有惋惜她不是男儿身的说法!王元姬是三国时期晋文帝司马昭的原配妻子。她出身十分尊贵,是今山东郯城西北人士,而对她肯定和惋惜进行高度评价的王朗就是其祖父,父亲则是曹魏时期的著名经学家王肃,家中世袭曹魏所封的兰陵侯爵位!因为家庭背景的关系,王元姬自幼就饱读诗书,聪慧灵敏的她八岁的时候就已经能通晓领悟《诗经》和《论语》的全部知识。在其九岁的时候,母亲突然身染重病卧床不起,这是小小年纪的王元姬每天都衣不解带的服侍在母亲的病榻之前,在母亲康复之前她一步也不肯离开。后来王元姬的父母见其对家中的大小事情都十分主动,而且行为举止和处理家事的方法十分得体合宜,所以也慢慢将王府大小事务都交由她悉数办理。这也是王朗为何说能使王家变得更加兴旺的一定是王元姬,但只可惜她是女儿身!后来...
· 王元姬
生平王元姬从小聪慧,八岁就懂朗诵《诗经》、《论》,特善《丧服》一节,文义过目不忘。她对长辈意旨的判断百发百中,父母因此命她管理家事,她处置得事事得宜,显示出她的明达事理。十五岁嫁给司马昭,生五子一女。她知书识礼,性情贤淑,做妻子、做儿媳尽心妇道。父亲去世后,因居丧悲痛衣带渐宽,言与泪俱。钟会伐蜀时,她就对司马昭说钟会不可大任,钟会在灭蜀之后果然谋反身死。司马炎称帝,尊她为皇太后,她仍亲自捻线纺织。她性情俭素,贵为皇太后却使用不加文饰的器皿,衣服也是洗了再穿。但是出口必是儒家经义的雅正辞义,侍臣的搬弄是非、挑拨离间、诬陷中伤她也是能够明辨的。泰始四年三月戊子(268年4月20日),王元姬卒,年五十二,谥曰文明皇后。四月己亥日(5月1日),安葬于崇阳陵。王元姬家庭夫司马昭祖父王朗父母父王肃母羊氏弟王恂,再封兰陵侯,后为氶子,历任河南尹、侍中。王恺,官至后将军,因与石崇斗富而出名。子女司马炎(即...
· 被称为古代女性的典范:明仁宗诚孝皇后
一身为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者,这在明清五百多年的历史上,仅有两位,即明仁宗洪熙帝张皇后【补充: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1425年),明代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和明宪宗成化帝王皇后【补充: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长子。初名朱见浚。景泰三年(1452年)被废为沂王,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又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朱见深。】。她们既外在机遇好,也内在修养好。她们自身的共同特点是:积德行善,心净身静,胸怀宽广,品节高洁。因此,她们成为古代女性的典范。皇帝的母亲(不一定是生母)称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这是秦汉以来的传统:“汉兴,因秦之称号,帝母称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太后,尤其是太皇太后,在皇宫里,地位最尊,荣誉最高。皇后要受皇帝和太后两层制约,皇太后则在皇帝和皇后之上。明仁宗诚孝皇后张氏,永城(今河南永城市)人。洪武二十八
· 隋代楷书典范《元公夫人姬氏墓志》
《元公夫人姬氏墓志》,又称《姬夫人墓志》,正书,刻于隋大业十一年(615年),无书者姓名。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纵观《元公夫人姬氏墓志》全篇,结体方整遒丽,书体笔势劲拔峻快,是隋墓志中的代表之一。清书法家、学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谓“字画隽密,词理高华,玩其笔势,断为率更无疑。
· 祸姬萧皇后实际是个温婉贤淑之人吗
被列入“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隋炀帝墓,从去年4月发掘到展出文物,只经历一年时间。4月16日,备受关注的“流星王朝的遗辉——隋炀帝墓出土文物特展”,在扬州博物馆亮相。展览中,观众可以见到隋炀帝墓志拓片、蹀躞金玉带、鎏金铜铺首、铜编钟、编磬等珍贵文物100余件(套)。图片来源于网络展览分为隋炀帝墓与萧后墓出土文物两部分,在隋炀帝墓强大气场的笼罩下,萧后墓似乎更多作为与隋炀帝墓相互印证的存在。不过,当我们把目光移向萧后墓时,也能看出一个女人在那个时代跌宕的命运。世人对萧后的评价多来源于历史小说,她经常被描写成“祸姬”。杨广被杀后,萧后被宇文化及裹挟北归,后宇文化及被窦建德所杀,她又“没于窦建德”。因此,后世很多小说对她的“失节”进行含蓄暗示,宋元时期,《大业拾遗记》《隋炀帝海山记》等小说将萧后描绘为误国的美女妖姬;明代,《客座赘语》《隋史遗文》等作品中,萧后被塑造为一个无才无德的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