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的老师是谁 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
商鞅是哪国人
商鞅是卫国人。受魏国李悝变法的影响,对法家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公孙鞅来到了魏国,做了魏国宰相公叔痤的管家。公叔痤看公孙鞅谈吐和举止认为他是一位不错的人才,准备向魏惠王推荐。
电视剧《大秦帝国》商鞅剧照
不巧的是公叔痤生病了,魏惠王得知这一消息后,来到了宰相府看望公叔痤,公叔痤知道自己这次病的十分严重,就告诉魏惠王说,自己的管家公孙鞅有很大的才干,万一自己离开了人世,可以让公孙鞅代替自己,成为魏惠王的左右手,帮助魏惠王处理朝中政事。魏惠王听后,陷入了深思,魏惠王准备离开宰相府时,公叔痤又对魏惠王说,如果不启用公孙鞅,就要将他在魏国境内杀掉,不能让他去别的国家任职。魏惠王认为公叔痤病入膏肓,竟然一会说任用公孙鞅,一会说杀掉公孙鞅。魏惠王便没有听公叔痤的话。
后来,秦孝公上位后,为了给秦国寻求一位变法人士,在全社会,广发求贤令。身在魏国的公孙鞅知道后,便前往秦国,准备大展身手。到秦国后,有人引荐了公孙鞅,秦孝认为公孙鞅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变法人士,便任命他为左庶长,开展变法运动。
通过商鞅变法,秦国摆脱了积贫积弱的状态,逐步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商鞅变法在秦国得到了认可,改革成果的显著,让秦孝公更加肯定商鞅的才干,随后,秦孝公封了15城邑给商鞅,以示对他的夸赞。
商鞅的老师
后人在说到商鞅变法时,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法家代表人物之一韩非子认为商鞅变法是明智的改革。北宋王安石,称赞商鞅的变法为:“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足以见之商鞅变法悠久而深远的影响力。
商鞅画像
商鞅是法家思想的达标人物,关于商鞅思想所承何处,有三个争论。一是说商鞅的老师是公叔痤。商鞅年轻求学时候,受到魏国李悝变法的影响,十分认可和推崇法家思想。公叔痤为魏国的宰相,商鞅早年拜于他的门下。公叔痤很是欣赏商鞅的才干,于是对魏惠王说,公孙鞅有很大的才能,可以任用他作为宰相。过了一段时间,公叔痤告诉魏惠王,如果不任用公孙鞅,就要在魏国境内杀掉公孙鞅。魏惠王以为公叔痤病重,说话语无伦次,便没有采纳公叔痤的意见。商鞅在魏国听说秦孝公广纳贤才,于是带着《法经》前往秦国。
第二个说法是商鞅的老师尸子,原名尸佼。刘向曾记载说,尸子曾经做过秦国宰相商鞅的门客,在商鞅执行变法期间,为商鞅出谋划策。所以,很可能尸子是商鞅的老师。
第三个说法是说商鞅的老师是鬼谷子。但是,这一说法被推翻了,因为鬼谷子的学生都有记载,比如张仪、苏秦、孙膑和庞涓。如果商鞅是鬼谷子的学生,那么也会有相关记录。
对于,商鞅老师一说,认为公叔痤和尸子的可能性较大。
商鞅立木取信
立木取信这个故事与商鞅变法有关,商鞅为了获取百姓的信赖,在施行变法前,发起了一个小活动。秦孝公想效仿其它诸侯国在秦国开展变法运动,便想在全社会寻求一位仁人志士,让他带领秦国走上富强之路。
立木取信的故事
秦孝公这一做法,吸引了很多有志之人,他们纷纷来到秦国,想通过此次变法运动,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其中有一位便是商鞅。
商鞅来到秦国后,有人将他引荐给秦孝公,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想走上富强之路,必须大力发展农业,除此之外,要按功论赏,提高百姓的积极性,统治者在这过程中,要言而有信,才能给百姓树立威信,让他们信服。秦孝公认为商鞅说的很有道理,但是秦孝公担心商鞅变法会遭到朝中守旧贵族派的反对,便没有立即执行。
两年后,秦孝公政权得到了稳固,便决定任用商鞅,将变法一事全权托付给他。商鞅为了得到百姓的信任,便让人在南门竖立了一根木头,并且下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可以获得十两金。很多百姓都围了上来,但是大家都对这件事持有怀疑态度,没有一个人动手扛木头。随后,商鞅把赏金提高到了50金,围观的百姓更不相信事情的真实性了,没有一个人去扛这根木头。突然,人群来了一个人,他将木头从南门扛到了北门。到了北门后,商鞅立即派人给这位扛木头的人50金,大家看后议论纷纷。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开了,大家都觉得商鞅是一位言而有信的人。
商鞅“立木取信”这一做法,是为商鞅变法前所做的预热活动,恰好,他的言而有信被秦国百姓所信服,顺应了改革民意。
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为了巩固本国政权,纷纷启用人才,进行变法运动。魏国李悝变法的成功,引起了秦孝公极大的兴趣。
商鞅舌战群臣图片
秦孝公认为只有通过变法运动,才能使秦国变得更加强大,于是在秦国广纳贤才,希望能寻觅一位变法人士。商鞅来到秦国后,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在秦孝公的推动下,商鞅开始了大规模的变法运动。
商鞅变法并没有很快的得到实施,秦孝公刚成为秦国的新一任国君,他怕变法会遭到守旧派的反对。果然不出意料,商鞅变法遭到了以甘龙和杜挚为首的保守党派的反对,商鞅为坚持变法的好处和他们展开了一场论战,就是著名的商鞅舌战群儒。
甘龙等人认为轻易变法会引起社会的动荡和不安,秦孝公本来才登上皇位,政权不够稳固,如果此时让商鞅主持变法,可能会引起社会的动荡。针对这个问题,商鞅认为,国家的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时代发展做出不同的适合国家国情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国家的发展。商鞅还列举了大量的例子,比如周朝的灭亡、夏朝的灭亡,都是因为国家制度跟不上社会进步,人民才抛弃了它。对于,秦国而言,变法是唯一的必经之路。
甘龙等保守党派还认为变法要顺应时间,如果秦国一意孤行实行变法,物极必反。就俩人的意见,商鞅认为,秦国此时要想走上富强之路,必须要实行变法。纵观李悝和吴起俩人的变法,都对秦国由借鉴意义。
在商鞅的坚持下,秦孝公看到了商鞅变法的信心和决心,于是商鞅变法在秦国开始展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