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明末最被崇祯倚重的大臣 最终功亏一篑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63
转发:0
评论:0
明末最被崇祯倚重的大臣最终功亏一篑,提起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大家便满是叹息,叹息过后探讨其勤政尚且亡国

  提起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大家便满是叹息,叹息过后探讨其勤政尚且亡国的原因,无非是薄情寡恩、多疑自重等。可在崇祯年间竟有一位辅臣,从始至终都让朱由检言听计从,即使最后战败而死,朱由检也只是心痛叹息而不忍加以责难,他便是被朱由检视为救国希望的杨嗣昌。

  一:一见如故、深受重用

  杨嗣昌出身于名门之家,自幼潜心科举,入仕后历任杭州府学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户部福建司主事、户部江西司员外郎等官职。天启年间,杨氏父子不与党争也不愿依附魏忠贤,便一同返乡归隐。等到朱由检即位除掉阉党以后,杨氏父子便又被重新起用。但在崇祯四年,担任陕西三边总督的杨鹤因为安抚流贼失败,按律当斩,杨嗣昌三次泣血上书,表示愿意代父受死。朱由检被其恩义感动,竟然破例放过其父,甚至还慰勉嗣昌尽职任事,这对君臣也自此有了直接的交集。

  缘分说来很巧,朱由检自从接触杨嗣昌后,便一直偏袒有加,一路将其提拔升任为兵部右侍郎兼宣大山西三镇总督,后来又因满清入塞,时任兵部尚书张凤翼畏罪自杀,朱由检下旨将正处于丁忧的杨嗣昌提拔为兵部尚书。杨嗣昌也感厚爱之恩,每次上书都尽陈其思,朱由检常称赞他有异才,常叹“用卿恨晚”。“明季士大夫问钱谷不知,问甲兵不知”,朱由检遇到这样一个熟悉政务军事,又一心无私报国的杨嗣昌,怎么能不喜欢。

  同时朱由检杀掉魏忠贤后,重新启用东林旧人,但此时的东林党人却是更加党同伐异,朱由检越来越感觉朝政无法掌控。此时却适逢与自己性格观念十分契合的杨嗣昌,他能完述已之所思、解已之所惑同时又从不参与党争,所以朱由检就更加看重杨嗣昌,有意培植其在外廷制衡其他势力。

  二:主宰朝政,毁誉参半

  国人常以成败论英雄,而杨嗣昌不与党争又不善拉拢臣僚关系,最后兵败而死后,朝官纷纷要求定罪,史书也对其功劳语焉不详,导致后人常将他定位为无能误国之辈。可事实并非如此,透过仅有的史料对其一生的描述,可以看出一个忧国忧民但被用错位置的务实型官员。

  杨嗣昌最为人们注目和争议的两件事分别是“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围剿策略以及对清议和之举。虽然为两件事,但是二者前后有着极大的因果关系。

  崇祯十年三月,杨嗣昌接任兵部尚书一职。上任之后便提出“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正,四巡抚分剿,而专防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六巡抚分防而协剿,是谓十面之网,而总督、总理二臣随贼所向,专征讨”,以及对明廷未来施政的三点规划来保障剿匪事业的顺利进行。

  一、攘内必先安外,主张先对清军求和,保障边疆稳定,设定限期一举剿灭叛军,休养生息、积攒实力后再与清军对决;

  二、足食然后足兵,采取因粮、溢地、事例、驿递等四个途径筹措军饷,建议增兵12万,其中步兵74000人,马兵36000人,并增加饷银280万两;

  三、保民方能荡寇,下令各州郡县训练兵士守卫本土。

  这“四正六隅”计划是杨嗣昌观察农民军屡剿不尽的形势下,为了对付农民军四处流动作战而提出的张网之策。此作战方针下达之后,各省督抚以及将领在杨嗣昌的监督下,围剿农民军一时让朝堂上下看到曙光。

  崇祯十一年二月,流窜于湖广一带的张献忠和刘国能走投无路向官军投降。崇祯十一年十一月,李自成落魄到仅剩十八骑逃入商洛山间。农民军起义彻底陷入低潮,官军剿匪之路已经走到最后一步。这一政策的制定从军事上的角度来说是十分正确的,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但是一个较好的作战方针,需要更好的后续措施来保障其顺利执行,现实情况却是三点规划全部落空。

  杨嗣昌起初认定熊文灿有雄才,力保其接替王家桢担任五省总理。可熊文灿空负其名,为了按时完成剿匪任务,又采取已经被证实无效的招抚策略,将举全国之力援助的剿匪物资拿来安抚流贼。杨嗣昌随即要求熊文灿斩杀张献忠,可熊文灿私下接受张献忠部将孙可望的贿赂后竟不肯动手,而朱由检此时也因粮饷问题想加紧结束战事,也就同意招抚。张献忠趁此良机恢复实力,在朝廷抽调官军北上勤王之际,于崇祯十二年五月再次起兵,李自成随即也率军从商洛山中杀出,农民军之势再次燎燃,且愈演愈烈。

  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举措便是对清和议,此举在筹备阶段被朝廷言官得知,引起激烈非议,一时弹劾四起。朝廷官员不顾形势轻重,死死咬住大节不亏,朱由检被逼无奈,只能放弃和议,这一反复行为激起清军的惩罚性入塞攻击,明廷只能将剿匪到最后一步的官军调往京师。清军本想以此逼迫明廷议和,没想到时任兵部尚书卢象升与杨嗣昌、高起潜等配合不周,在巨鹿力战而死,明廷和清军都未曾料到议和之路就此断绝。大明虽留下“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这样闻名遐迩的名声,可最终的结局仍是在农民军和清军的夹击下走向覆亡。

  十面之网在洪承畴、孙传庭等调入京师后已成破网,明廷对形势估计失误,贸然派遣洪承畴总领八总兵十多万明军精锐与清军决战,而孙传庭竟因辞官而被下狱三年。农民军趁此良机死灰复燃,大明内外再度陷入干戈扰攘之中。而朝堂官员不顾前因后果,仅凭当下形势肆意弹劾杨嗣昌。朱由检虽然处处维护,但其已经无法在朝堂立足。杨嗣昌揣度圣意,多番请旨愿督师平寇,以期立功挽回局势,君臣于崇祯十二年九月六日在平台辞别,杨嗣昌边哭边拜,踏上离京不归之路。

  三:兵败身死,性格使然

  杨嗣昌到达剿匪指挥部襄阳后,于十月一日召集大誓三军,杨本来口才就好,此时更是激昂四射,士气大增。不久在玛瑙山一战击溃张献忠部众,截获其妻妾和军师多人。但随后张献忠转变策略,流窜于四川、重庆、湖北等地,而此时明朝官军内部却出现无法调和的矛盾。

  杨嗣昌品行贤良且性情刚烈,刚出仕之时,也正是朝廷党争之风最烈的时候,可他从不结党营私,能够独善其身。但其不知变通,猜忌多疑,御下无术且犹豫反复。杨嗣昌本属于军事理论型人才,又难免有些书生意气,不查询实际情况,调派练兵以规则办事,因此常错失良机。同时不肯相信部属,军令出于一人,千里之外也要等待报告,手下诸将疲于奔命,逐渐对其不满。

  杨嗣昌督师出发之时为了拉拢左良玉,奏请封其为“平贼将军”,进驻襄阳后又觉得左良玉性情骄横不易制约,便想拉拢另一猛将贺人龙来制约左良玉,便私下上表将“平贼将军”一职封给贺人龙。当信使出发后又觉这样会激化其与左良玉矛盾,便再次派人追回信使。得罪左良玉在前,许诺贺人龙却失言在后,贺人龙愤而将实情告之左良玉,此后手下几员猛将再也不愿听其调遣。

  历经两年剿匪大业除玛瑙山一役,几无奇功,杨嗣昌再也不复出征时的意气激昂。崇祯十四年二月五日,张献忠奇袭行营襄阳,斩杀襄王朱翊铭。杨嗣昌听闻后深知此次罪责重大,剿匪已经彻底失败,意志消沉一病不起,三月初一死于沙市。杨嗣昌死后再无一人能够主持朝政,崇祯中期开创的大好局面再次没落,随后政策上又出现多番失误,形势急剧恶化,大明便再无机会翻身了。

  杨嗣昌在朝堂之上制定政策、调度事宜时展现出过人的敏锐力,常能够看到关键问题所在。张献忠投降时料其诈降,竭力要求杀死张献忠或者派其攻击李自成以示忠心,后来又上疏要求洪承畴或孙传庭必留一人压制农民军。但是亲赴川蜀督师作战时却是昏招连连,刚愎自用且不能处理好部属关系,四处奔波而将士疲惫无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杨嗣昌有匡世济国之能,朱由检有中兴再造之心,可最终君臣死社稷,其间原因不得不令人深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他是崇祯最倚重的大臣却为何在军中自杀?
杨嗣昌出生于书香门第世家,和他的父亲杨鹤都以知兵事而著称。杨鹤是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的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杨嗣昌是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的进士,只比他的父亲晚了六年。从杨嗣昌考中进士之后,一直到天启年间,他的仕途一直都比较顺利,从刚开始的杭州府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很快便晋升到户部郎中。后来做到了礼部尚书,兼东阁殿大学士。这是他第一次进入内阁参政。入阁之后的杨嗣昌掌兵部事,这为他以后的军事生涯提供了丰富的经验。网络配图天启年间,东厂提督魏忠贤一手遮天,朝中成员十之七八都成了魏忠贤的党羽,世称阉党。天启三年(1623年),在兵部任职的阉党成员崔呈秀想要拉拢杨嗣昌,被杨嗣昌拒绝。随后,他在朝廷处处受到阉党成员的排挤,无奈之下,他选择了辞官归隐。这一等,就是五年的时间。四年之后,天启皇帝驾崩,崇祯皇帝即位之后,诛杀了魏忠贤,阉党瞬间倒台。朝中的阉党大员受到诛连的多达...
· 他是崇祯最倚重的大臣却为何在军中自杀?
崇祯皇帝朱由检在位17年,用人多疑,内阁大员和首辅走马灯似的换个不停,素有“崇祯五十相”之称。他对官员的要求十分严格,为他办事的官员稍有不甚或者把事情办砸了,他动辄贬黜杀害,抄家流放。以至于在他临朝的这17年内,官员更迭速度太快,使他根本没有时间建立起一个稳固的以自己为核心的领导班子。他的这种性格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官员们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都不肯实心用事,更不敢放开手去办事。网络配图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大明帝国最危急的时刻,崇祯皇帝始终对一个大臣保持高度的信任,将最重要的使命全权托付与他,并且毫不猜忌。他就是官至兵部尚书的杨嗣昌。1、被阉党,忍辱负重杨嗣昌出生于书香门第世家,和他的父亲杨鹤都以知兵事而著称。杨鹤是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的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杨嗣昌是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的进士,只比他的父亲晚了六年。从杨嗣昌考中进士之后,一直到天启年间,他...
· 秦桧最信任和倚重的党羽!
秦桧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奸臣之一,专权十九年期间除了残害忠良、贬黜异己、卖官鬻爵之外,还大肆植党营私,甚至一度出现“举朝无非秦之人(1)”的局面,但是秦桧对自己的党羽也并非完全信任,稍有忤逆,就会把他们贬出朝廷,其中,真正让秦桧绝对信赖的党羽只有一个,他就是王次翁,此公为了讨好秦桧,竟不惜得罪宋高宗的生母韦太后!王次翁,字庆曾,济南人,号“两河先生”,北宋徽宗崇宁年间进士,靖康之变后,随宋高宗南渡,除广西转运判官,期间,与皇帝论事不合,出知处州,王次翁主动请求祠禄官,归寓婺州(今浙江金华)。(2)吕颐浩出任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时,举荐王次翁为参谋官,但两人志向、观念皆不合,很快王次翁便主动请求致仕,返回婺州居住。绍兴年间,秦桧被宋高宗重新召回朝廷,途经婺州时,王次翁认为秦桧将会飞黄腾达,前途无量,主动巴结讨好,秦桧拜相后,投桃报李,将已经年过六十的王次翁荐入朝廷,先后提拔为吏部员外郎、秘...
· 功亏一篑
功亏一篑功亏一篑功亏一篑的意思功亏一篑是什么意思功亏一篑什么意思功亏一篑的近义词功亏一篑的反义词功亏一篑的拼音【成语意思】:(筑九仞高的土山)由于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完成。比喻一件事情只差一点而没有成功。【用法分析】:功亏一篑主谓式;作谓语;指功败垂成。【成语来源】:《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gōngkuīyīkuì【英语翻译】:failtosucceedforlackofafinaleffort【成语声母】:GKYK【成语分辨】:功亏一篑和“功败垂成”、“前功尽弃”;都含有“以前的努力全白费;最后失败了”的意思。但功亏一篑含有“导致失败只差最后一点努力”的意思;“前功尽弃”中的“功”可理解为“功劳、功绩或努力”;功亏一篑和“功败垂成”的“功”没有“成功”的...
· 功亏一篑的典故
成语故事功亏一篑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筑九仞高的山,只差最后一筐土而没有完成,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而没有完成。类似于功败垂成,对这个成语的接触,还是在中学快毕业的时候,我们中学快毕业的时候校长在最后一次会上防止我们因为快毕业了而放松对校纪校规的铭记,而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他跟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是为了让我们筑好最后一筐土,坚持到毕业,没在最后时刻做出违反校纪校规的事情。当时对这个成语只是大致的了解它的意思,并没有深刻的理解,对这个成语的理解还是由于一次惨痛的经历。工作后,我在一家广告公司担任设计工作。一次公司好不容易跟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装饰材料的订单,主要是为那家公司做几个霓虹灯效果的宣传灯箱,接到任务后,我们几个人整天忙着设计,终于按期完成了初步设计,把效果图拿给客户看,客户看过很满意,接下来就是后期制作了,由于是个大客户,我们不敢怠慢,一步步小心谨慎地进行,终于成品明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