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大杀功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刘邦是个什么样的人
众所周知,刘邦作为汉王朝的开国帝,统一天下,是伟大的政治领袖,那么刘邦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汉高祖刘邦剧照
俗话说得好,穷家孩子早当家,但是刘邦却不一样,他虽出生于贫寒家庭,却不爱劳作,也不善生计,整日无所事事。家中有个会做生意的兄长,因此二人常被拿来作比较,家中长辈都不看好刘邦,他父亲也常常斥责他不务正业,但刘备却毫不在意依旧我行我素,是个十足的二流子。那么这样的一个人,最后又是怎样的呢,这又不得不说起他的性格了。刘邦情商极高,懂得笼络人心,他生性和善,爱交朋友,任泗水公期间,与官员们关系都不错,人际圈广泛,且乐于助人,大家都愿意与其为伍。此外,刘邦具有一双发现人才的慧眼,他选贤任能,能够令众人才各司其职,各扬所长,效忠于己为己所用,还懂得体恤民情,汇聚民心。此外,刘邦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深谋远虑,目光长远,能够忍辱负重放长线钓大鱼,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能够为此不择手段去谋取。在楚汉之争中,刘邦虽然军事战术上不如项羽,但就靠着比项羽多了几分隐忍与谋划,且幸得众贤臣在危难关头为自己出谋划策,能够侥幸从虎口逃脱最终反败为胜一举定天下。刘邦能够称霸与他的性格是有必然联系的,他注定是个天生的领导者,有着极强的政治头脑,且登基后所作的一切举措,能够令政治稳固,社会繁荣,民心所向,实在是一代君王,一代英雄。
刘邦为什么杀功臣
刘邦能在楚汉相争中取得胜利,这与那些为他卖命的功臣是分不开的。但是刘邦在登上皇位之后,就开始将那些功臣们一个个杀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刘邦为什么杀功臣。
《鸿门宴》刘邦剧照
刘邦胜利之后,被封王封侯的人大概一共有一百多位。在这些功臣里,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曹参、陈平、灌婴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了。其中韩信、彭越、英布这三人后来被刘邦所杀。再加上之后被刘邦所杀的功臣们,我们发现,这些人当中多大数都是异姓王。刘邦为什么要杀这些异姓王呢?
彭越、英布等人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刘邦的阵营的,他们原本是项羽分封的19个诸侯国中的成员。刘邦在与项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也是仰仗于这些人的连横合作。但他们毕竟不是自己人,刘邦又怎么会完全的信任他们呢。韩信在楚汉战争时,就是独立在外的第三势力,他的立场左右着整个战局的走向。楚汉战争时,韩信还多次要挟刘邦,这样的人,刘邦又怎么能容得下他。
虽然刘邦封了他们为异姓王,但都是无奈之举。异姓王毕竟是外人,万一他们不够安分守己,不满足于现状,就会发生谋反的事情。而这些异姓王中,有一个起兵谋反,那么整个天下的局面就又乱了。于是刘邦就将这些所有的危机扼杀在摇篮之中,在他们还没有行动的时候,自己先行动。
刘邦的历史故事
当年,刘邦为了增强实力,不得不和各诸侯达成协议,形成一个反楚联盟。在打败了项羽之后,就将功臣们各自分封。但是这些诸侯国的势力逐渐坐大,他们不仅有各自独立的武装还有独立的行政权,这让刘邦感到不安,这也直接威胁到了汉王朝的统治。
刘邦画像
所以刘邦就开始将各异姓诸侯王消灭殆尽,然后将他们的封地收回,分封给同姓的宗室子弟。然而刘邦的这种做法,依然没有消除诸侯国对汉朝政权的威胁,只不过是从异姓转到了同姓而已。
刘启继承皇位后,就爆发了诸侯国的叛乱,虽然刘启派周亚夫将此叛乱平定了,但是诸侯国对汉王朝产生的影响和潜在的威胁,却是再也无法忽视的了。
刘启的儿子刘彻继承皇位后,终于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他首先是削弱各诸侯的势力,正待更进一步地举措之时,已经为此感到恐慌的诸侯们就来到了刘彻面前求情:“当年,先帝将封地赐给我们,就是因为我们与皇室一脉相承,血浓于水。这样如犬牙一般安排我们的封地,也是为了能够让诸侯国更好的去保护汉王朝啊。还请您能网开一面。”刘彻沉默良久,就让他们退下了。
之后,刘彻就颁布了推恩令,让各诸侯在他们死后,把封地再分封给自己的子孙,这样在无形中就消耗了诸侯国的势力,消除了诸侯国潜在的威胁。
这就是与刘邦有关的成语,“犬牙交错”的由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