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诸葛亮北伐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22
转发:0
评论:0
诸葛亮北伐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诸葛亮北伐,也完全是为了实现刘备救复汉室的遗愿。刘备是汉室后裔,在他生前,立

  诸葛亮北伐,也完全是为了实现刘备救复汉室的遗愿。刘备是汉室后裔,在他生前,立志要消灭曹魏政权,复兴汉室。可是他这个宏愿未及实现便死去了。临死之前,他把诸葛亮召到永安宫托孤“属以后事,谓亮目:‘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 国,终定大事’”。所谓“终定大事”,即是最后一定能消灭曹魏, 恢复汉室统一天下。诸葛亮当即涕泣表示,愿“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后来,他出师北伐前夕,在给后主刘 禅的《出师表》中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 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 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具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 忠陛下之职分也”。可见,诸葛亮北伐,也是为了实现刘备复兴 汉室的遗愿。

  

221ab6a7bbd96c57807b22f39375042a.jpg


  在公元228年春至公元234年冬,发生于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乃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率领蜀军先后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

  五次北伐,虽然蜀军战果颇丰,但终因各种原因而退军;而曹魏也曾在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后,向蜀汉发动过反击战,但因受蜀汉地形、天气影响而退军。其中的五次北伐可分为:两次大型(第一次北伐,第五次北伐);一次中型(第四次北伐);两次小型(第二次北伐,第三次北伐)。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领蜀军第五次北伐。在渭水五丈原,与曹魏大将司马懿率领的魏军僵持不下。

  诸葛亮选择先取陇右的确是一个正确的方法,因为第一次北伐,基本上已经占领了陇右的绝大部分城池,如果马谡守住了街亭。那么陇右其余城池,根本抵挡不住蜀军。只要再攻下郿县,就可以直接攻占长安!那么诸葛亮的北伐之战可以说是已经胜利了!

  至于后来几次北伐,为什么不再出兵子午谷偷袭长安。

  原因那就更简单了,因为自从第一次北伐后,曹魏已经感觉到孙吴看起来强大其实是"只没爪牙的老虎",只要派大将守住寿春,就可以把孙吴牢牢的压制在长江以南,曹魏的长江之北的土地根本不必忧虑(事实证明,这策略完全正确!孙吴政权从建立到灭亡,从来没有占领过长江以北的土地)。

29381f30e924b899452c63a36f061d950a7bf61d.jpg

  相反曹魏原本认为是"可爱小猫"的蜀国(夷陵之战后,蜀国兵寡将少,国力大损)却给曹魏打了重重的一拳,如果不是马谡无能,差点就让诸葛亮占领了长安!

  这一拳把曹魏的满朝文武给打醒了,从此曹魏的重点防御对象从原来的孙吴变成了蜀汉!魏蜀两国之间的险要关隘,曹魏皆加强防御,并派出大将把守(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时候,就被陈仓守将郝昭给抵挡住了),当然,那条可以直接攻打长安的子午谷,也被重点把守了。)

  诸葛亮正欲屯田久战,但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诸葛亮死后,蜀军全军退回汉中,至此历时6年之久的五次北伐结束。

  日后姜维也曾经数次北伐,但也以失败告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后代历史学家对待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这个问题共总结出了两个原因,一是街亭失守,使得诸葛亮一招走错满盘皆输,马谡的玩忽职守让诸葛亮三次北伐都化作一堆泡影,第二个因素是因为后主刘禅懦弱无能,他不能给诸葛亮带来贡献反而拖了诸葛亮的后腿,使得诸葛亮5次北伐都失败。网络配图其实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因为诸葛亮会治国,但不会治人,他虽然是智慧谋略的化身但是他在军事将领的任用上确实存在着不足,姜维等大将没有得到诸葛亮的重用,但是马谡这种粗枝大叶的人却深受诸葛亮喜爱,最后丢了街亭造成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悲剧,侧面说明了诸葛亮在识人用人方面存在一定短板,他不能够知人善用,对于马谡这种人也不能狠得下心去。导致了诸葛亮北伐均遭失败。其实影响诸葛亮北伐的还有刘禅,刘禅是刘备的儿子,刘备临死前把托孤大业寄托给了诸葛亮,诸葛亮答应刘备要好好照顾刘禅,然而刘禅却不给诸葛亮争气,一直...
· 开禧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开禧北伐的战争评价
南宋宁宗朝时首相韩侂胄主持的北伐金朝的战争。“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的诗道尽了对收复中原的渴望与对朝廷屈辱求和的愤懑之情。在诗人八十岁那年,宋王朝终于再次出兵,北伐中原,但由于朝中宰相非贤,将帅多庸,战事难如人意。一宋宁宗赵扩即位后,奸臣韩侂胄专权,贤臣,制造,引用小人,虽无宰相之名,却凌驾于宰相之上。韩侂胄是名相韩琦曾孙,虽然举动不法,但还是希望像韩琦那样名扬后世,因此在地位稳固之后,逐渐开始举用当时知名人士,起用主战派,准备对金用兵,雪靖康耻。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十二月,出使金国的邓友龙回朝,奏称金国北有蒙古之患,国内连年灾荒,民不聊生,建议朝廷出兵以图恢复。同时,金国内盗贼不断,担心宋朝趁机出兵,在边境地区屯粮增兵,引起宋朝廷的担忧。在此背景下,北伐之议遂定。但是,朝廷内外反对北伐的声音不断,韩侂胄为了获得支持,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在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四月...
· 建武中兴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建武中兴的历史背景建武中兴是一场革命活动,代表着日本天皇试图重新夺回领导权的一场战争。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场变革活动发生呢?换句话而言,建武中兴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呢?建武中兴的历史背景下,日本天皇又是如何策划这场活动的?下面具体去看看建武中心的历史背景。后醍醐天皇首先,去看看当时日本的整体历史背景。建武中兴正常变革持续时间仅只有短短3年的时间,自1334年至1336年,日本内部的整体发展属于一个停滞不前的阶段,在与中国蒙古族的斗争之中,虽然通过全体官民的一直努力守住了国家,但是日本的内部却已是残破不堪,青壮年的大量牺牲,剩下的劳动力主要以妇女为主,以至于日本农业的荒废,再加上御家人的权势过大,导致了民众的群起反抗,镰仓幕府无力出台更好的政策进行内部人民的安抚、促进经济复苏。其次,再来看看日本的两大执政领导人的力量对比。从历史背景可以知道,镰仓幕府因为两次的大型战争已经处于强弩之末,已经无...
· 是什么原因导致宋武帝刘裕北伐为何最终失败了
东晋100多年里进行过多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离胜利距离最近的一次,当属东晋末年刘裕领导的义熙北伐(公元416~418年)。宋辛弃疾的名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美的就是这次北伐。然而,和历次北伐一样,义熙北伐最终也草草收场,功败垂成。对此,历来人们都觉得非常遗憾和惋惜,不过当时的“国际”却对这一结果早有预测,看得相当冷静和清晰。刘裕画像先说北魏的看法。北魏是东晋末年的头号敌人。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五月,北伐前锋部队攻至潼关,即将进入后秦,刘裕亲率水军从淮、泗入清河,溯黄河西上,进驻洛阳。这时候,东晋齐郡太守王懿投降北魏,并建议北魏乘刘裕驻兵洛阳之际,“发兵绝其归路,可不战而克”。(《资治通鉴》第118卷,下同)魏主拓跋嗣听了,有些蠢蠢欲动,而大臣崔浩则劝阻说,刘裕才能过人,所向披靡,“克秦而归,必篡其主”,而“关中华戎杂错,风俗劲悍”,到时候他就是想守也守不住,所以还...
· 开禧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一开始就注定失败的北伐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1192年(宋光宗绍熙三年、金章宗明昌三年)写了一首后来流传很广的诗中的两句,题目叫做:《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全文如下:“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两句非常有名,被很多人用来说明金朝统治者如何残暴,金朝统治下的北方汉人是如何的盼望“王师”。可是,14年后,也就是1206年,作为“王师”的南宋军队终于北伐了,而陆游诗中“泪尽胡尘里”的“遗民”,又是如何表现的呢?1206年-1207南宋开禧北伐,陆游则是于1210年1月去世,他自然也了解到了当时北方汉人是如何面对前来的“王师”南宋军队的,陆游对于南宋开禧北伐以及最后南宋和金朝在1208年11月达成新的和议都了解的很清楚了,不知道他会作何感想。下文《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的红字部分为1206年-1207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