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他是刘伯温之子 因一句话招来杀身之祸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17
转发:0
评论:0
他是刘伯温之子因一句话招来杀身之祸,父辈关系好,不代表子辈关系好。没办法,父辈是两个人的事,到了子辈,枝叶较多,

  父辈关系好,不代表子辈关系好。没办法,父辈是两个人的事,到了子辈,枝叶较多,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在这个问题上,刘伯温的次子刘璟就是例子。

  刘氏,在历史上是大族,不仅出了刘邦、刘彻、刘秀、刘备等诸多能君,也有不少名垂青史的能臣,最让世人佩服的就是刘伯温。在历史上,刘伯温的名气不次于诸葛亮。他的军事战略,他的政治眼光,他的文学造诣,他的丰功伟绩,他的急流勇退,都让人刮目相看,自叹不如。

  刘伯温“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治军打仗、治国理政都是拿手好戏。没有他的“时务十八策”,朱元璋成不了大气候;没有他的“天命所在”论,朱元璋萌生不了帝王心;没有他的“陈氏灭,张氏势孤”,朱元璋平定不了江南;没有他的“劾无所避”,朱元璋的骄兵悍将早就无法无天了。如此大的功勋,没能封公封侯,只被封为诚意伯,应该是刘伯温“固辞不受”的结果。

  功成名就,急流勇退,是刘伯温的选择,也是其性格使然。刘伯温“颖异”,是个极其聪明的人,怎奈他“性刚嫉恶,与物多忤”,且过于“廉直”,很难与同僚打成一片。再者,他追随朱元璋多年,对这位“志意廓然,人莫能测”,翻脸无情,磨刀霍霍的主子还是比较了解的。见好就收,及早抽身,离开官场是非地,避开皇帝猜忌,免得“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是刘伯温的明智之举。

  刘伯温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刘琏,次子刘璟。知子莫若父,对两个儿子的将来,刘伯温是早有打算和考虑的,这一点从其遗嘱可窥探一二。

  洪武八年(1375年),刘伯温临终时,将平生所学《天文书》交给刘琏,嘱咐他“亟上之,毋令后人习也”,赶紧呈报皇帝,刘家后人不能学,不能看,免得受到朝廷猜忌。此外,别无多话。刘琏除了“有文行”,别无长处,且性格过于柔弱。刘伯温死后,刘琏可以长子身份袭爵,衣食无忧,守成而已。

  对于次子刘璟,刘伯温很不放心。刘璟“弱冠通诸经”“喜谈兵”,个性刚直,这一点很随刘伯温。关键一点,刘璟跟皇家走得很近。刘伯温归老于乡后,朱元璋“每岁召璟……入见便殿,燕语如家人”。朱元璋特别喜欢刘璟,刘璟迟早是要在官场上混的。为此,刘伯温嘱咐刘璟,“夫为政,宽猛如循环。当今之务在修德省刑,祈天永命。刘伯温是个“慷慨有大节”之人,凡事“不耐繁剧”,说话注重骨架,不谈细节。他这话,从大略上,说的是如何治国、理政;从细微处,则说的是如何修身、处事。

  刘伯温死后,因为胡惟庸从中作梗,刘琏不但没能袭爵,反落了不是,惹了官司,后被朱元璋赦免。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以基(伯温)旧勋”,授刘琏考功监丞,试监察御史,后放了外差,出任江西参政。后来,刘琏“为惟庸党所胁,堕井死”,以跳井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大概也是性格使然。

  再说刘璟。刘伯温死后,刘璟漂在京师南京,生活没问题,但无官职。这段时间,刘璟与几个年龄相仿的皇子都有过接触。刘璟棋艺高超,曾跟燕王朱棣较量过,把朱棣杀得丢盔卸甲。朱棣说,你不能让让我?刘璟把脸一沉回答,“可让处则让,不可让者不敢让也”。朱棣个性强悍,哪受过这等窝囊气,于是“默然”,不欢而散。由此,刘璟得罪了朱棣。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去了北京。

  洪武十四年(1381年),浙东山贼叶丁香作乱,朱元璋派延安侯唐胜宗带兵前去,考虑到刘璟是浙东人,又“喜谈兵”,故命刘璟随行,平叛行动“决策于璟”。朱元璋很高兴,夸赞刘璟“真伯温儿”,很厉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准备让刘璟袭诚意伯之爵,刘璟说有兄长刘琏虽死,但他的儿子刘廌在世,爵位还是让给侄子吧。朱元璋没办法,封刘璟为閤门使。次年,朱元璋的庶十九子朱橞封谷王,刘璟被擢升为谷王左长史,随朱橞前往河北宣化一代。

  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刘璟随朱橞回到南京,并向建文帝朱允炆“献十六策”,但没被采纳。后来,刘璟成为草包将军李景隆的帐下参事,随李景隆一起跟朱棣对杀。李景隆兵败后,刘璟回到浙江青田老家。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称帝后,突然想起了之前在棋局、战场上屡屡跟自己作对的刘璟,“召璟,称疾不至。逮入京,犹称殿下”。

  在刘璟看来,朱允炆虽败,但他才是朱元璋正宗嫡传的真龙天子,朱棣只是一个残害同宗骨肉的谋逆篡位者,故死到临头也不承认朱棣这个新皇帝。刚直的刘璟在说出“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后,被恼羞成怒的朱棣关进大狱,刘璟自知难逃一死,在狱中上吊自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刘伯温说了什么便招来杀身之祸?
刘伯温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对明朝的开创做出了重要贡献。那么,就是这样的一位功臣是如何因为一句话而惹来杀生之祸的呢?世人的眼中,刘伯温就好比是诸葛亮,他也有神机妙算之能,但是所谓伴君如伴虎,如此神人竟没算到自己会被朱元璋杀死,最终在病中遭遇朱元璋毒手。朱元璋大杀功臣人尽皆知,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朱元璋对刘伯温下杀手呢?刘伯温从小就被称为神通,他十二岁的时候,就参加了乡试,并且考中了秀才,二十三岁的时候,刘伯温考中了进士,但是还是元朝的统治时期,刘伯温被派到了江西去做官。刘伯温上任后,明察秋毫,并且不畏强暴,社会风气也随之好转。就是因为如此刘伯温总是遭人陷害,无奈之下便辞官隐居了下来。后来朱元璋谋反,听说刘伯温的大名,于是便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刘伯温在朱元璋账下屡屡立下战功,于是被朱元璋升任为太史令。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功臣,朱元璋竟对其起了杀心,所谓祸从口出,一次,朱元璋就谁更适合出任丞相一职的问题...
· 刘伯温身亡之谜:刘伯温说了什么便招来杀身之祸?
刘伯温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对明朝的开创做出了重要贡献。那么,就是这样的一位功臣是如何因为一句话而惹来杀生之祸的呢?网络配图世人的眼中,刘伯温就好比是诸葛亮,他也有神机妙算之能,但是所谓伴君如伴虎,如此神人竟没算到自己会被朱元璋杀死,最终在病中遭遇朱元璋毒手。朱元璋大杀功臣人尽皆知,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朱元璋对刘伯温下杀手呢?网络配图刘伯温从小就被称为神通,他十二岁的时候,就参加了乡试,并且考中了秀才,二十三岁的时候,刘伯温考中了进士,但是还是元朝的统治时期,刘伯温被派到了江西去做官。刘伯温上任后,明察秋毫,并且不畏强暴,社会风气也随之好转。就是因为如此刘伯温总是遭人陷害,无奈之下便辞官隐居了下来。网络配图后来朱元璋谋反,听说刘伯温的大名,于是便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刘伯温在朱元璋账下屡屡立下战功,于是被朱元璋升任为太史令。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功臣,朱元璋竟对其起了杀心,所谓祸从口出,一次,朱元璋就谁...
· 揭刘伯温的死因:刘伯温因一句话引发
在朱元璋的眼里,胡惟庸还是挺有领导才能的,能力出众,政绩也不错,还有一张伶牙俐齿。另外,朱元璋希望把胡惟庸抬起来,用小人来制约有大家风范的李善长,从而从内部彻底瓦解淮西集团。然而,朱元璋不会料到,胡惟庸尽管是小人,但对李善长却有些君子式的感恩戴德。他在李善长的授意下,开始解决淮西集团最可怕的对手刘基。此时的浙东集团新掌门人杨宪已被胡惟庸干掉了,老掌门人刘基退居了二线??告老还乡了,浙东集团已面临严重的青黄不接。然而,尽管如此,得势的淮西集团新掌门人还是决定赶尽杀绝,斩草除根,因此,远在天边的刘基也逃不脱他的魔爪。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做了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情。同样的道理,小人之所以成为小人,同样是因为他们做了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情。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胡惟庸果然不是一般的人,出的招也是属于一剑封喉型的。他接下来充分发挥小人风范,对刘基采取的招式很老套??诬陷。罪名:莫须有。具体方案:他指...
· 揭刘伯温的真正死因:刘伯温因一句话引发?
在朱元璋的眼里,胡惟庸还是挺有领导才能的,能力出众,政绩也不错,还有一张伶牙俐齿。另外,朱元璋希望把胡惟庸抬起来,用小人来制约有大家风范的李善长,从而从内部彻底瓦解淮西集团。然而,朱元璋不会料到,胡惟庸尽管是小人,但对李善长却有些君子式的感恩戴德。他在李善长的授意下,开始解决淮西集团最可怕的对手刘基。此时的浙东集团新掌门人杨宪已被胡惟庸干掉了,老掌门人刘基退居了二线——告老还乡了,浙东集团已面临严重的青黄不接。然而,尽管如此,得势的淮西集团新掌门人还是决定赶尽杀绝,斩草除根,因此,远在天边的刘基也逃不脱他的魔爪。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做了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情。同样的道理,小人之所以成为小人,同样是因为他们做了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情。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胡惟庸果然不是一般的人,出的招也是属于一剑封喉型的。他接下来充分发挥小人风范,对刘基采取的招式很老套——诬陷。罪名:莫须有。具体方案:他指...
· 吴起变法为何会招来杀身之祸?吴起是哪国大将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时期。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称霸诸侯的目的,各国纷纷实行变法,如子产在郑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等等,这些改革家,除子产得意善终外,李悝的身世因不为史籍记载而不详,吴起和商鞅,都因改革而下场悲惨。吴起,卫国人,曾任鲁将,后任魏将,屡建奇功。魏文侯任命他为西河守,防御秦国和韩国。魏文侯死后,遭陷害,投奔楚国,楚悼王十五年时,升任令尹(楚国最高军政官),辅佐楚悼王实行变法。吴起变法主要措施是“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具体来说就是,国家让出一些官职以增加收入,减少国家对贵族的供养,收回传世三代的旧贵族爵禄,以节省钱粮支援军队打仗。变法还让一些旧贵族迁“广虚之地”,以开发土地。还有“选贤用能”,为国家选拔人才,“明法审令”,强调效率与公平。等等。吴起变法的措施,史书记载的较为简略,难...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