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蔡伦:位尊九卿的权宦 前半生作恶后半生行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39
转发:0
评论:0
蔡伦:位尊九卿的权宦前半生作恶后半生行善,蔡伦自从十五岁入宫,没有人告诉他这些东西,他能成为一个阴谋家,最好的老师就是

  蔡伦自从十五岁入宫,没有人告诉他这些东西,他能成为一个阴谋家,最好的老师就是“环境”。

  窦皇后惊讶的看着这位年轻的宦官,她没想到弹指之间,在她看来无比艰难的处境,竟被如此轻描淡写的化解,她立刻下了一个决定:重用此人。

  时刻不久,蔡伦便向宋贵人发难,诬告其“挟邪媚道”,并称查有实据,窦皇后立刻拍板——赐死。所谓“挟邪媚道”,也就是用巫术使皇帝只爱自己,疏远其他妃嫔,比如“相爱术”,找一对活鸳鸯宰了,挖出心来风干百日,一起系在左臂上,据说此术能使男性死心塌地爱上他本不爱的女性;再比如“相憎术”,拿马毛、狗毛各一把,趁其不备放在夫妻的床褥下,据说此术能使情深似海的夫妻反目,使第三者顺利插足;当然,您看了也就看了,信不信自己捉摸,估计灵验程度达百分之零点一的n次方,可不管灵验与否,当时宫廷里是很忌讳这类做法的,蔡伦给宋贵人这个赃载得十分瓷实,宋妃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无处申冤,便自尽了,太子刘庆也受到牵连,被贬为清河王。

  宋派垮了。然后是梁派。

  宋贵人和梁贵人经常往来,既然姓宋的“媚道”了,姓梁的能脱干系?窦皇后的刀锋指向梁氏,梁氏倒还聪明,见势不妙,赶紧把刘肇过继给了皇后,这本是很英明的做法,可接下来就很不英明了,梁氏的家人沾沾自喜地说,将来刘肇作了皇帝一定不会亏了梁家的。这话传到窦皇后耳中,此女是冲冲大怒,不亏你家?那我窦家何处放?便一不做二不休,舔个罪名,把梁贵人也给办了。

  宋、梁都死了,窦皇后,后宫任我行,蔡伦也成了她的贴身宦官。

  章帝死后,十岁少年刘肇登基,史称汉和帝,窦氏升为皇太后,蔡伦为中常侍,与九卿同级,可出入宫禁,参与军机,随皇帝左右,为皇帝的从政顾问,掌管宫廷文书和百官上疏,权力极大,若他不点头,文武的奏章便到不了皇帝手中。月俸:两千石。

  看来当初投机的决定,似乎没错。

  刘肇越长越大,窦太后越来越老,蔡伦也越来越担心,这靠山还能支持几日?他不知道。做人不怕“知道”,就怕“不知道”,“知道”,至少还有个应付办法,而“不知道”却连前景都看不到,而聪明绝顶的蔡伦绝不愿当个糊涂人。

  刘肇的老婆姓阴,人也比较阴,经常想学窦老太太害人,但刘肇并不糊涂,也不惧内,只要他在,阴氏便无法加害其他嫔妃,对于这个女人,蔡伦一直在观察,可直到窦太后去世,他也没投靠阴氏,因为他隐约感觉到,阴氏并不讨皇帝喜欢,此人不足以作他的靠山,而另一个女人却渐渐进入蔡伦的法眼,那就是东汉开国元勋的邓禹的孙女,贵人邓绥。

  邓绥温文尔雅,漂亮大方,平时不施粉黛,依旧艳丽出众,更难得的是,此女从不争风吃醋,处处谦卑,很受和帝喜爱,蔡伦观察了很久很久,最后将她敲定为自己未来的靠山。

  果然,公元102年,阴皇后因巫蛊被废,邓绥为后,此时蔡伦早已和邓绥打得火热,邓氏一登后位,蔡伦便申请自任尚方令,追随邓后左右。

  蔡伦在此之前的职位,是中常侍,月俸两千石,而尚方令,月俸六百石。蔡伦是个很懂得取舍的人,在他看来,看不到的可能要比看得到的更重要,他要谋一世,而非一时。

  尚方令主管各类御用器物,包括笔墨纸砚,而邓后恰好非常喜欢吟诗作画、校订藏书,为了满足邓后的嗜好,蔡伦在书写工具上狠下了一番功夫,结果这一下之间,竟下出了一个名震古今的发明——造纸术。

  对于造纸术究竟是谁发明的,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1933年,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发现了西汉时代的纸,1957年在西安又发现了汉武帝时代的墓穴,里面也有一叠纸,1973年在甘肃发现了西汉后期的麻纸,1986年在天水发现了西汉时期的纸质地图,因此一直有人在说造纸术,是西汉人发明的,蔡伦只是改进了造纸术,而非发明,但另一种观点却认为,的的确确是蔡伦发明了造纸术,理由是西汉时期的纸,从未经过剪切、沤煮、打浆、悬浮、抄造、定型干燥等基本操作,纸面粗糙,厚薄悬殊,纤维较长,严格来说,只能算是漂丝的副产品,大不了是由一堆植物纤维挤压而成,这不是真正的纸。

  蔡伦的造纸术与西汉前辈们相比有这几点不同:

  1、原料不同。

  前辈们用的是麻,蔡大侠用的是树皮。理由是麻少,而树皮多,所以纸就会多,成本就会低,谁都用得起。

  2、纸浆原料不同。

  西汉时用的是石灰水制浆,蔡伦却用草灰水制浆,草灰水碱性大,纸质柔韧。

  3、工艺流程不同。

  西汉我不知道,东汉造纸的原料除了树皮外,还有麻头和破布,把这些破东烂西合到一起,经水浸、切碎、洗涤、蒸煮、漂洗、舂捣,然后加水配成浆液,浆液捞起后,干燥即为纸张。

  第一张纸造出来后,蔡伦拿着它去见皇帝,汉和帝高高兴兴的下令:天下通用。

  从此以后,人们再也不用扛着上百斤的竹子到处跑了,而皇帝批阅奏章,也再不需要有人在旁边为他翻阅了(实在是翻不动),大家想看书也不必先练一把力气再去买书了(那年月估计没有偷书的,因为偷了跑不动),因为有纸了。

  这一切都要感谢蔡伦。

  蔡伦,这个宫廷里的随风倒,在专心献媚期间,一不小心,为人类做出了大贡献。

  在蔡伦造纸后不久,汉和帝刘肇一命呜呼,病故了,由于死得太早,帝国竟无人可继承皇位,情急之下,邓皇后将与和帝生的婴儿(百天)抱上了龙椅,但时运不济,可能是政务繁忙,这孩子不到两岁便夭折了,实在找不到合适的,邓皇后毅然立前太子刘庆之子刘祜为帝。

  刘祜,就是那位被窦皇后害死的宋贵人之孙,从小在父亲的教导下,他心里就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变天账是一本接着一本,无时无刻不想着为那含冤死去的奶奶报仇,和帝死后,他本以为这世上再也没有雪恨的机会了,明摆着,邓氏的儿子才一百天,自己却已经老大不小了,怎么活,估计也轮不到他当一把手,可万没料到世事如棋,风水轮流转,突然到他家,眨眼间邓皇后绝了后,万般无奈竟找到了他,望着这光华夺目的帝王宝座,他充满激动,有点眩晕。

  蔡伦也很眩晕。无疑,邓皇后很喜欢他,但是,邓皇后并非当初的窦太后,窦老太太是个小女人,除了自己的私利以外什么都不顾及,可邓绥不同,邓绥是邓禹的孙女,班昭的学生,虽为一介女流,学的却是“治世之术”,她对蔡伦虽然很信任,但决不受其左右,之所以立刘祜为帝,是因为汉和帝的长子刘胜从小有病,难当大任,和帝早亡,邓绥给他生的幼子又夭折,大汉帝国不能再这么折腾了,必须要找一个持久些的继承人,那自然就是前太子的儿子,至于刘祜与蔡伦之间的恩怨,邓绥不是不知,但她是一个倔强刚强、以国事为重的女性,绝不可能为了区区一个宦官,便置帝国未来于不顾。

  蔡伦不知所措。

  很久以来,他一直在寻找着能给自己带来财富的人,他找了一生,依旧没找完,身在内廷,使他只能找这些个掌权女性为靠山,皇后在时找皇后,皇帝没了找太后,太后死了再找皇后,他找了好多年,如今太后尚在,皇帝却是仇人之后,他年太后不在了,自己何去何从?

  蔡伦终于陷入了“不知道”的漩涡中。

  不知道就更不能坐以待毙,蔡伦开始在朝中树立威信,想利用群众的力量存活下去,同时对邓太后安排的工作更加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可以这样说,蔡伦在和帝刘肇时期和安帝刘祜早期,是个非常忠于职守的宦官,他一改窦皇后时期的作风,工作认真负责,不断提出合理化建议,在这段时间,蔡伦为东汉帝国的长治久安做出了很大贡献,而这一切都是出于自保的本能,可见聪明的太监是一把双刃剑,所以当他们时,似乎不能把责任全部都推在他们的身上。

  今日工作不努力,明日努力找工作,好员工蔡伦的努力工作受到了邓太后的首肯,他被重新封为中常侍,加封龙亭侯,成了贵族,一时间蔡侯之名天下尽知。

  权阉的宿命是无法摆脱的,无论蔡伦怎么努力,这一天还是来了,公元121年,邓太后卒,刘祜正式成为帝国的执掌者。蔡伦的春天过去了。

  邓太后垂帘听政达十六年,这十六年中,刘祜无时无刻不在磨刀霍霍向牛羊,如今他长大了,扶持他而又控制他的那只手已经离开,刘祜再也容不下蔡伦,这位列九卿的龙亭侯蔡伦,几十年的经营却抵挡不住皇帝的一道圣旨,当使者通知他去廷尉处报到时,他沐浴更衣,身佩全副衣冠,服毒自杀。

  蔡伦很有意思,他身为宦官,投靠的却是外戚,这种和东汉帝王的传家策略不相符的做法是不能长久的。

  蔡伦,一个复杂的阉人,一个聪明的宦官,一个前半生作恶,后半生行善的政治家,一个近乎于天才的发明家,史学界对其评价一直很高,根本原因就是他发明了造纸术,而且对当时的科技发展也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从这一点来看,后人们的确应该感谢他,也的确该对他表示出一定的敬意,毕竟,这是我们民族科技界的一朵奇葩,谁也不知道为什么一个宦官会有如此天才的发明,这大概与他自幼务农,喜欢劳作且务实的性格有关吧。

  他早年的阴谋最终使他咽下了苦果,从这一点来看,他已经还清了自己的债务,而基于他的伟大发明,我们,甚至人类,都该感谢他,他受之无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后半生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
清朝鳌拜简历,鳌拜是清朝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人物,而且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权臣,是一个奸臣。他和康熙帝斗法的故事是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但同时不得不说的是,鳌拜在军事和政治上确实有杰出的才能,在清朝初期国家的统一和安定,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1669),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卫齐第三子。初以巴牙喇壮达从征,屡有功。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后半生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康熙八年,鳌拜因专擅弄权而被拘禁,不久就死于幽所,为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总体评价纵观鳌拜的一生,早年战功赫赫,虽偶有波折,但还算是荣宠一时;又历事三朝,辅佐幼主,忠心耿耿。晚年的他本可善终,辅佐年幼的康熙,保全令名。但最后他却因擅权而被革职抄家、身死禁所,可叹可惜。满洲人是以武立国的,鳌拜本人也不同汉人诗书,因此他看到康熙...
· 他前半生是傀儡皇帝,后半生奠定的基础
秦昭襄王在位的头二十多年里面,其实秦昭襄王是没有掌握实权。掌握实权最大的人是他的母亲芈月跟他两舅舅手里,就是说什么大事都是芈月跟两兄弟先商量好,有了结论的话再去跟秦王商量,娘都跟舅舅商量好了,秦王还能提什么反对意见呢?只能点头。这样的境遇一直从他十几岁当王,到了四十多岁,才在近臣的策划下夺权成功。当然秦昭襄王还有一个很大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他当初在燕国做质子非常屈辱,但是最后也就这样过来了,哥哥死了还接替了他的位置当上了秦王。所以秦昭襄王还是有他的优点,能够隐忍,包括被母亲跟舅舅把持政权20多年,这么长时间他都能隐忍的住,而且还相安无事大家都相处的还不错。他的舅舅魏冉这个人很会掩饰,也是一个善于笼络人心的腹黑男,他当时除了就是说跟大将军司马错关系非常好以外,秦国的几个大将领都是他的好兄弟。其中最牛的将军就要数白起了。白起是个平民老百姓出身,是一步一步从小兵升上来的,当然这其中也都是魏冉给他提...
· 乐毅这些名将前半生立功后半生都去他国避难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很多谋士说客没有固定工作单位,他们不断游走于各国之间,苏秦、张仪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其实不但谋士说客会这样,有不少对国家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也没有固定待在一个国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被逼的。首先要说的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乐毅。当年燕昭王为了报被齐国侵略之仇,他是招贤纳士广揽人才,不少有本事的人都去了燕国,这里面就包括乐毅。在乐毅的帮助之下,燕国又经过了很多年的准备,那是兵精粮足可以和齐国一战了。为了保险起见,乐毅还是没有托大,在他的建议之下,燕国和赵、楚、韩、魏组成了五国联军,而后由乐毅指挥,浩浩荡荡杀奔齐国。当时的齐国虽然强大,可架不住对方人手多,再加上乐毅的指挥有方,所以很快就被打败了。赵、楚、韩、魏这四国各占了一些便宜之后就撤军了,只有乐毅率领燕国人马一连下齐国的七十多座城,只有即墨和莒城没有攻破。那个时候燕昭王去世了,太子继位就是燕惠...
· 北宋权宦童贯
童贯(1054年―1126年),字道夫(一作道辅),开封人,北宋权宦,“六贼”之一,性巧媚。初任供奉官,在杭州为徽宗搜括书画奇巧,助蔡京为相,京荐其为西北监军,领枢密院事,掌兵权二十年,权倾内外;时称蔡京为“公相”,称他为“媪相”;宣和四年,攻辽失败,乞金兵代取燕京,以百万贯赎燕京等空城而回,侈言恢复之功。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他由太原逃至开封,随徽宗南逃,宋钦宗即位,被处死。人物生平收复四州童贯少年时在宦官李宪门下。性情乖巧,从做给事宫掖时起,就善于揣度皇帝的意旨,预先做出顺承的事。宋徽宗即位,在杭州置金明局,童贯以供奉官的身份主管此事,开始和蔡京交往。蔡京进京任官,得力于童贯。蔡京任相后,赞成攻取青唐,并对皇上说童贯曾十次出使陕右,熟悉那五路的情况与各将帅的才能,竭力推荐他。宋合兵十万,命王厚为统帅。童贯像李宪那样为监军。军至湟州,恰好宫中失火,宋徽宗下手谕,由驿马传达诏令...
· “和尚皇帝”萧衍:前半生完美后半生荒唐!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两个黑暗的大分裂时期,南北朝和五代十国。这两个时期中,众多的王朝迅速兴起又急剧衰败,如同无数颗流星短暂划过历史的暗夜。今天我们要讲的这颗流星名为梁朝,其中还住着一位著名的和尚皇帝。这位和尚皇帝萧衍正是推翻南齐建立南梁的梁武帝。网络配图萧衍和南齐皇室的关系很密切,看姓氏就知道了,都是萧家人。萧衍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萧道成的族弟,两人从小玩到大。萧衍出生的时候,南朝还是刘家南宋的天下,等到萧衍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表演时已经是萧家南齐了,南北朝朝代更替之快可见一斑。两晋南北朝时期,科举制度尚未创立,用人的门第观念十分严重。家庭背景帮了萧衍大忙,让他顺利入朝为官。齐明帝萧鸾夺位时,萧衍为他出了不少力,萧鸾登基后将萧衍提拔为黄门侍郎,萧衍自此开始一步步爬上高位。公元502年,萧衍以“废昏立明”的名义起兵攻入京城建康,迫使齐和帝禅位于他。萧衍正式在建康称帝,改国号为梁,史称南梁。萧衍称帝...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