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明谏臣杨涟简介 杨涟血书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950
转发:0
评论:0
明谏臣杨涟简介杨涟血书,谈到明朝值得人尊敬的文臣,不管怎么样都不能少了他。这个需要被历史永远铭记,这

  谈到明朝值得人尊敬的文臣,不管怎么样都不能少了他。这个需要被历史永远铭记,这个力挽国家于危难的忠臣——杨涟。杨涟,明代晚期著名大臣、谏官、东林党人、政治家,字文孺,号大洪,湖广应山汉族人。生于公元1571年,去世于公元1625年,公元1607年及进士第。万历三十五年,杨涟中进士,最先被任命为常熟知县,后来在当知县期间,政绩斐然,举全国廉吏第一,后入朝任给事中。

  

杨涟.jpg

后来明神宗病危,杨涟坚持让太子太子进宫服侍皇帝。神宗驾崩,光宗即位后,又带领一干文臣上书极力反对郑贵妃封皇太后的请求。明光宗逝世,立刻督促诸大臣,进宫拥李太子即位。明光宗逝世时,李选侍就藏在一旁,将光宗给诸大臣的交代听得清清楚楚。明光宗逝世后,李选侍悄悄将太子唤出,想要移居乾清宫,然后挟太子欲把持朝政。此事被杨涟知道后,杨涟挺身而出,以国家大义为首,说服朝臣,不顾自身安危,闯进乾清宫,拥太子即位,将李选侍逼得不得不移出乾清宫,如此混乱不已的朝局才得以安定。此事过后,杨涟升任兵科都给事中。


  天启年间,大太监魏忠贤和从小照顾皇帝长大的奶妈客氏组成客魏集团,里外联合,将朝政把持在手。他们一个在宫内翻云覆雨,残杀宫人,控制内廷,一个在外控制朝政,陷害忠良,力图将朝廷变为他们的。杨涟本身就是一个为官极为清正的人,看到国家朝政被一个阉人和妇人搅得天昏地暗,如何能放任阉党一直这样祸乱朝政,陷害忠良。于是他怀着一股悲愤的心情,写下了含有魏忠贤二十四条大罪的奏疏,里面包含魏忠贤先帝旧臣、干预朝政,逼死后宫贤妃,操纵东厂滥施淫威等大罪,并将此奏疏呈给了皇帝。

杨涟.jpg

  那个时候的魏忠贤大权在握,势力强盛,不管是宫内还是宫外,到处都是他的耳目。杨涟的这封奏疏,自然逃不开他的眼睛。在听到杨涟呈上了这样一封奏疏后,魏忠贤立马前往宫中面见皇上。在皇上面前颠倒黑白,将多条大罪减去,还反而诬告杨涟陷害他这个“忠良”之士,在魏忠贤的哀哀哭求下,熹宗皇帝竟然相信了魏忠贤的话。还反过安慰因为被“诬陷”,而哭泣不止的魏忠贤。最终杨涟的这封奏疏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还反过来害了自己。本来熹宗皇帝只是下旨斥责杨涟,魏忠贤矫旨责杨涟“大不敬”、“无人臣礼”之罪,将杨涟革职为民。

  如此之后,还不满足,又另外给杨涟安了重罪,将杨涟等人押解下狱。杨涟等“六君子”在狱内遭受各种严刑苦打,最后留下血书慨然赴死。崇祯初,为杨涟等平反昭雪,追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著作收入《杨忠烈公文集》五卷、《杨大洪先生集》

  杨涟死前将血书藏在了草席下面,可是仍然被狱卒发现。那狱卒本来是准备将此信上交的,可是看见信里的内容后,被杨涟的肝胆忠义所感动,将血书私留了下来,换班后将血书悄悄带给了杨涟的妻子。杨涟信内嘱咐自己的妻子,不要轻易将此书信昭示天下,等自己的冤案被平反后再拿出来,如此这封血书才得以流传于今世。

  杨涟《血书》:

  涟今死杖下矣,痴心报主愚直仇人,久拼七尺不复挂念。不为张俭逃亡,亦不为杨震仰药欲,以性命归之朝廷,不图妻子一环泣耳。

  打问之时枉处赃私,杀人献媚五日一比,限限严旨。家倾路远,交绝途穷,身非铁石有命而已。雷霆雨露莫非天恩仁义,一生死于诏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

  惟我身副宪臣,曾受顾命。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持此一念,终可以见先帝。于在天对二祖十宗与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谏臣杨涟简介杨涟血书
谈到明朝值得人尊敬的文臣,不管怎么样都不能少了他。这个需要被历史永远铭记,这个力挽国家于危难的忠臣——杨涟。杨涟,明代晚期著名大臣、谏官、东林党人、政治家,字文孺,号大洪,湖广应山汉族人。生于公元1571年,去世于公元1625年,公元1607年及进士第。万历三十五年,杨涟中进士,最先被任命为常熟知县,后来在当知县期间,政绩斐然,举全国廉吏第一,后入朝任给事中。后来明神宗病危,杨涟坚持让太子太子进宫服侍皇帝。神宗驾崩,光宗即位后,又带领一干文臣上书极力反对郑贵妃封皇太后的请求。明光宗逝世,立刻督促诸大臣,进宫拥李太子即位。明光宗逝世时,李选侍就藏在一旁,将光宗给诸大臣的交代听得清清楚楚。明光宗逝世后,李选侍悄悄将太子唤出,想要移居乾清宫,然后挟太子欲把持朝政。此事被杨涟知道后,杨涟挺身而出,以国家大义为首,说服朝臣,不顾自身安危,闯进乾清宫,拥太子即位,将李选侍逼得不得不移出乾清宫,如此混乱...
· 端慧太子永涟简介永涟是怎么死的?
人物档案姓名:爱新觉罗。永琏别名:端慧太子国家:中国民族:满族所处朝代:清朝出生地:北京出生时间:公元1730年去世时间:公元1738年父亲:清高宗乾隆皇帝母亲:孝贤皇后富察氏职业:皇子、太子信仰:佛教永涟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的第二个儿子,同时也是嫡长子,母亲是孝贤皇后富察氏。在下永涟还有一个弟弟也就是永琮,永琮两岁的时候就因为天花的关系夭折。永涟于雍正八年出生,自幼生的聪明伶俐,贵气天成,很是不凡。不仅仅是乾隆帝对自己的这个儿子十分喜爱,就连作为祖父的清世宗雍正帝也对自己的这个孙子十分重视。永涟的这个名字,还是雍正皇帝亲自为他取的。民间流传与乾隆帝有关的故事中,又说大学士傅恒之子福康安是乾隆帝私生子的说法。实际上乾隆帝之所以对福康安如此宠信,恩宠异于常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福康安与早夭的嫡子永涟和永琮长的十分相像。想着早逝的孩子,乾隆帝睹人思人,爱屋及乌,将年幼的福康安接入宫中教养。福康...
· 明朝大臣明朝中期著名谏臣杨继盛简介
杨继盛(1516年6月16日-1555年),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明朝中期著名谏臣。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杨继盛登进士第,初任南京吏部主事,师从南京吏部尚书韩邦奇学习律吕。后官兵部员外郎。因上疏弹劾仇鸾开马市之议,被贬为狄道典史。其后被起用为诸城知县,迁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调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遭诬陷下狱。在狱中备经拷打,终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遇害,年四十。明穆宗即位后,以杨继盛为直谏诸臣之首,追赠太常少卿,谥号“忠愍”,世称“杨忠愍”。后人以其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有《杨忠愍文集》。人物生平刻苦勤学杨继盛于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五月十七日(6月16日)辰时生于直隶容城县(今河北容城县)一个世代耕读之家。七岁时,其母曹氏早逝,其父杨富另娶。继母陈氏妒嫉他,让他放牛。杨继盛经过里...
· 钦涟
参考资料
· 张涟
明末清初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迁居秀水(今浙江嘉兴)。字南垣。少学画,师法倪云林,黄子久笔法,好写人物,兼通山能以画意垒石为假山。巧夺天工。以此游于江南诸郡五十余年。东南名园的假山大抵多自其杰作。又创为盆景,亦妙绝无伦。其子张然(号陶庵)供奉内迁三十余年,瀛台、玉泉、畅春园及王宛平怡园皆其所布置。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