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揭秘赵括真的只是在纸上谈兵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33
转发:0
评论:0
揭秘赵括真的只是在纸上谈兵吗?,赵括是谁赵括何许人?他因何出名,他有什么成就,他最终的结局又是如何?赵括

  赵括是谁

  赵括何许人?他因何出名,他有什么成就,他最终的结局又是如何?赵括,赵国武将,其父是赵奢,赵国著名的将军,大将之才。小时候,赵括也是十分聪明伶俐,大有成为神童之迹象,记忆力尤为突出,对诗词熟读几遍后便能烂熟于心,但赵括对诗词歌赋却并不热衷,反倒是对兵书、兵法、排兵布阵尤为喜爱。

赵括画像

  赵括画像

  在赵括的潜心钻研下,逐渐对各国战争的评价也基本能够切中要害,大有一代大将之潜质。

  外人都道虎父无犬子,纷纷恭贺赵奢生了个聪明之子,以后能继承大业,继续为大赵国贡献,成为国之栋梁,一国之将军呢。但赵奢对赵括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自然是得到这么个聪明的儿子,心思剔透,基本上稍加点拨便能够举一反三,但忧的却是,此子小时候就如此出众,众人对他的称赞是不是会害了他,让他泯然众人矣,除此之外,如果长期让他处于这种被羡慕的环境,那他是不是会变得更为自负,俗话说自满便是失败的前兆。

  在赵奢死后,赵国的发展历史用鲜血将这个事实证明,赵奢将军的担心,确有未雨绸缪长远之眼光,在长平之战中,赵括便自持过高,不听劝阻,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意见来进行排兵布阵,但由于他本身并未亲身独立指挥任何一场战争,空有理论经验却没将其付诸于实践,正是这点最后让赵国的40万余人全部成了他陪葬,也开启了赵国的末路序幕。

  赵括纸上谈兵

  赵括,大多数人对他的了解源于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大多数也是以反面形象居多的,大家都觉得这个人没什么能耐,只能逞口舌之快,但如果真的要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却显得毫无才能。

纸上谈兵漫画

  纸上谈兵漫画

  但事实上的赵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的事迹真如人们传闻中的那么不堪么?接下来,我们便仔细来看看这个人,研究一下他的生平事迹。

  赵括,赵姓嘛,自然是一赵国人的,那时候的赵国实力还可以,本来打算与秦国联合的,但后来因为主观原因而没能够成功合作,最后秦国恼羞,派兵出征攻打赵国。

  当时这场战役赵国的主帅是老将廉颇将军,但秦国知晓廉颇虽老矣,但实力却不容小觑,于是纷纷造谣说,要是赵括来攻打我国,我国肯定一败涂地,这话一经传开之后,赵国国君居然信以为真,竟真心将赵括给换上去,将廉颇给换了下来。

  赵括,其实也并非是那种不学无术的那种人,只是他缺少大战的对战经验,虽然理论学的十分炉火纯青,但却不知道灵活运用于实际,换成现在来说,赵括就好比一个应届高才生,有才却无能,高分却低能,这种人才如果加以辅导、传授经验,必将有大作为,但是如果指望这种人可以独立撑起国之大业,也未免太过轻率。

  正因为赵国君那轻率的行为,导致整个赵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吗

  历史上一谈到纸上谈兵,就会自然而然的联系到赵括这个名字。诚然,这个成语的出现确实是源于赵国与秦国的大战,更为确切的说,是源于赵国赵括与秦国白起的战争。

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

  但赵括难道真的是半点才能都没有吗?真如历史上人们对他的评价吗?又或者是有什么隐情导致了人们对他的认识发生了偏差?

  我们对赵括的评价,应该是来源于历史的,但是也要考虑到当时的一些客观实际情况,这样作出判断才较为全面和客观。

  赵括,他并非是白衣,他的父亲也曾是赫赫有名的大将军赵奢,也可以说他是一个兵二代,他从小也算是天资聪颖,学习能力极强,很小都能熟读兵书,也能从赵国发生过的战役中总结经验教训。可以说, 赵括并非是一个纯粹的书呆子,他并非那种死读书的人,他能将书上的知识结合实际发生的战役来进行评判,那说明在一定程度上,他并非是毫无应变经验的。

  那么为何赵括的出征会导致失败呢?敌我两方,失败的原因不是从自身来寻找就是从对方来寻找,不是自己太弱那一定是对方太强,这里,我们要花点时间谈谈秦国的白起,赵括这场战争的对手。

  白起的作战才能是极其强大的,他是一个伟大的将领,并被称为四大战将,可谓对他的评价之高。

  赵括也许是缺乏对战经验,但换做任何一个新起之秀,面对强敌如白起,估计也只能惨败而归了。

  关于赵括的成语

  与赵括相关的成语,一般人的第一反应便是纸上谈兵,这里除了纸上谈兵,我还补充一个成语,夸夸其谈。

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

  动漫纸上谈兵

  接下来,我们就具体谈一下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和作用。

  纸上谈兵,首先我们从字面上进行文字理解。兵一般要不是指兵书,抑或者是指的士兵,或者是从军之人,纸上,就是在书本上,涉及的层面可能是没有实际层面的,谈在这里不是单纯的谈话的意思,而是指的是谈论、交流的意思。那么连起来,纸上谈兵的意思就是通过书本层面的知识对兵法、对排兵布阵的谈论和交流。

  夸夸其谈,它与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有同样的一个字,那就是谈,这个成语的整体意思是指说话、谈论事情或者是做文章上面显得很浮夸,形容人不切实际,有点自夸自大的意思。

  那么接下来可能就会有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谈起赵括,大家就会想到这两个成语呢?这是源于赵括指挥的一场失败的战役,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

  赵括本人是十分精通兵法的,对排兵布阵也有着一定的研究,但因为年少,并不曾积累什么实际对战的经验,对于敌我双方的情势变化,没有适当的进行分析,从而对整个进攻或者防守的策略加以调整和改变,最终就造成了赵括的失败,赵国40万军队的全军覆灭。

  纸上谈兵和夸夸其谈这两个成语,告诉我们做人要脚踏实地,有充分的理论知识并不足够,还必须经历过亲身实践才能说你知晓了一件事或者一种技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千古冤将赵括: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
历史上一谈到纸上谈兵,就会自然而然的联系到赵括这个名字。诚然,这个成语的出现确实是源于赵国与秦国的大战,更为确切的说,是源于赵国赵括与秦国白起的战争。纸上谈兵但赵括难道真的是半点才能都没有吗?真如历史上人们对他的评价吗?又或者是有什么隐情导致了人们对他的认识发生了偏差?我们对赵括的评价,应该是来源于历史的,但是也要考虑到当时的一些客观实际情况,这样作出判断才较为全面和客观。赵括,他并非是白衣,他的父亲也曾是赫赫有名的大将军赵奢,也可以说他是一个兵二代,他从小也算是天资聪颖,学习能力极强,很小都能熟读兵书,也能从赵国发生过的战役中总结经验教训。可以说,赵括并非是一个纯粹的书呆子,他并非那种死读书的人,他能将书上的知识结合实际发生的战役来进行评判,那说明在一定程度上,他并非是毫无应变经验的。那么为何赵括的出征会导致失败呢?敌我两方,失败的原因不是从自身来寻找就是从对方来寻找,不是自己太弱那一定...
· 千古冤将赵括: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
秦赵两国战前综合实力对比秦赵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的关键战役,秦国的武安君白起因此威名大振,而赵国的赵括却留下了“纸上谈兵”的千古笑柄。成王败寇是历史铁律,作为失败者的赵括背负骂名无可厚非,可历史非身处其中不能感同身受,赵括其实并不是不堪大用的纨绔子弟,他的失败也自有其苦衷:其实,秦强赵弱是当时总的形势,赵国最后的失败实际上是一种必然,赵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要充分理解这一点,就要从分析秦赵两国战前的综合实力及形势入手: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实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专制集权制度,把全部国力都用于耕、战两件事上。到长平之战前夕,变法已近百年,秦国的国力已经今非昔比,拥有巴蜀和汉中两大粮仓,兵力近100万。秦国已经是战国时代唯一的超级大国了。韩赵魏三国是从三家分晋而来,晋在春秋时期算得上超级大国,但分而为三,单独一部分虽然仍属大国之列,但只能算是中下等了。赵国在战国七雄之中,综合实力连前三甲都排不进去...
· 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揭秘其纸上谈兵的证据
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大家说起战国时期的赵括,首先想到的就是纸上谈兵这个典故。两千年来人们都认为赵括是一个只知空谈兵书,实际军事指挥才能很低下的庸才,因为我们一直是以成败论英雄,赵括打输了长平之战,败坏了赵国的国运,一直被大家钉在耻辱柱上。赵括难道历史上的赵括真的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庸才吗?长平之战时秦国战神白起看到赵括在粮食断绝时带领赵军发起的决死突击,说了一句话暴露了真相,白起看到赵括的战场指挥后感叹到:此子若不死,必成秦国大患;能被四十年来未尝一败的战神如此看重和忌惮的人绝非庸才。其实从赵括做的一些事情上也可以看出这一点。白起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是典型的高级贵族子弟,从小熟读兵书,与父亲论兵时常把自己的父亲都辩论的无法可说,所以非常骄傲,其实这也是很多高干子弟的通病。因为赵括毫无战场经验,总把...
· 战国无纸为何说赵括“纸上谈兵”?赵括真的毫无实学吗?
纸的定义——是用植物纤维制造,能任意折叠用来书写的非编制物。纸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现在发现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初年,距今2200余年,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华夏文明的发展和传播。最早的纸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的纸,被认为是现代造纸术的鼻祖。蔡伦因此,战国时期是没有纸的,甚至连纸的概念也没有。西汉时期确实有纸了,但还很粗糙,并未大规模用于书写。司马迁的《史记》也是写在竹简上的,我们来看司马迁写的赵括的故事: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耳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
· “纸上谈兵”的赵括真的要为长平之战背锅吗?
发生在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260年的秦赵长平之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国的局势,长平之战源于上党之争。韩国要把上党,献给秦国的时候,上当郡守冯亭,却把上党献给了赵国,意图显而易见。最终赵王接收了上党,上党险地向来为兵家要地,一旦落入秦国之手,秦国攻赵之路畅通,秦军可越太行山威胁位于河北的赵都邯郸,远可挥兵北上控制吕梁山与太行山上的险境要塞,截断邯郸与代郡、雁门郡、云中郡等北部地区的联系,这无疑是赵国不愿意看到的战略局面。这就为秦.赵长平之战拉开了序幕。后世看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的国运之战。关乎国运之战的分析,从全局来看比较好,我个人认为从战略层面上分析一下,看到的东西会不一样。国家间的战争,无外乎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综合较量。网络配图军事方面赵军带兵出战的是廉颇,他被是认为是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廉颇,王翦,李牧)之一。赵军早就普及了铁制兵器,并且从赵武灵王实施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以后,赵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