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袁绍在三国争雄失败什么原因导致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24
转发:0
评论:0
袁绍在三国争雄失败什么原因导致的,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袁绍于建安七年(202年)病逝。

  三国魏蜀吴三足鼎立,在这一年代之前很久远的一段时间袁绍势力就已经没落了,如果从东汉末年说起,这个阶段中最强的势力就有袁绍,为什么他在三国期间最早就没落了呢,这和袁绍战略眼光有着很大的关系,他最不应该做的就是和公孙瓒对决。

  在东汉末期袁绍是非常有实力的,大家都知道袁绍是名门之后,其曾祖父就已经位居三公,家中家臣无数,有很多勇者追随其左右,无论是在兵力方面还是在财力方面,袁绍占据了优势,184年黄巾起义暴乱时期,袁绍崭露头角,在这个时候他依然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虽然后期和董卓因为政治方面的见解不同而分道扬镳,但是他在讨伐战中却占据着盟主的位置,可见其势力如何。

  讨伐董卓之后袁绍得多的地盘是非常不错的,他占据了黄以南的很多地区,以冀州作为根据地开始越发的强大,由于统治有方,其旗下人民安居乐业,导致很多黄河以北的民众也纷纷投向他的旗下,如果按照此种计划进行发展,那么袁绍一定会成为一个庞大的实力,但是袁绍并没有这么做。

  袁绍走向末路是在幽州讨伐战开始的时候,在这个阶段中他决定开始打公孙瓒,在袁绍看来公孙瓒对于他的势力影响最大,由于公孙瓒和他所占领的几个城池非常接近,恐惧公孙瓒首先发起攻击,因此决定将这个后患铲除,虽然在灭掉公孙瓒之后他得到了青州和幽州这两个非常富饶的城池,但是他也必须将为数有限的兵力进行划分,保住青州和幽州。

  熟悉三国时地理位置的人都应该知道,青州和幽州中然富饶,但是却没有关卡可守,必须通过重兵才能够保住这两个地点,袁绍和公孙瓒之间的战争打了很多年,虽然最后袁绍获得的成功,但是受到的损失也是无可估量的,这个阶段中他的财力已经逐渐的见底,在兵力补充方面相对薄弱,这个时间是他的辉煌时间段,也是他走向没落的开始。

  正是因为在兵力方面的不足,袁绍开始大量增兵,虽然兵士数量众多,但是在战斗力上却非常薄弱,很多士兵在此前一个月还是拿着锄头的农民,在下一个月就开始参加官渡之战了。

  200年的官渡之战,袁绍被曹操打败,无论,兵力方面还是财力方面都到了濒临的境地,于202年袁绍在悔恨中病死,在这个时候他已经病入膏荒芜,从三国志中的叙述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袁绍是非常悔恨,悔恨于自己选择的战略目标出现了错误,在长远的战略规划方面处于弱势。

  整个袁绍势力的灭绝来源于他两个儿子的互相之间夺权,两人自相残杀之下人心涣散,207年有由庞大渐渐走向没落了的袁绍集团,完全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袁绍在三国争雄失败什么原因导致的?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袁绍于建安七年(202年)病逝。三国魏蜀吴三足鼎立,在这一年代之前很久远的一段时间袁绍势力就已经没落了,如果从东汉末年说起,这个阶段中最强的势力就有袁绍,为什么他在三国期间最早就没落了呢,这和袁绍战略眼光有着很大的关系,他最不应该做的就是和公孙...
· 晋梁争雄40年:后梁政治失策导致斗争失败
晋梁争雄是影响唐末五代政局演变的核心事件。在长达近40年的时间里,以李克用、李存颤父子为首的晋方,与以朱全忠、朱友贞父子为首的梁方,在中原大地上展开了势不两立的殊死较量,成为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争霸战争之一。这场争霸战争错综复杂,头绪纷繁,发展过程一波三折,颇具传奇色彩和戏剧性。在旷日持久的晋梁之争中,最终晋胜梁败,原因固然纷繁复杂,诸如双方军事战略战术的得失,战略要地的争夺和军事时机的把握,双方统帅人物的个人素质和军事才能,高级将领之间的团结配合,双方用人得失,双方物质和军事力量的保障,地缘条件与地理环境的优劣得失,合纵连衡、争取与国的外交策略得失,等等。然而笔者认为,政治策略的博弈及其得失则是导致军事形势变化和双方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试对此予以探讨。一、在政治策略上,晋梁双方开始都打出尊王的旗号,极力利用唐室的余威,扩大各自的政治影响,一方面为自身的发展制造声势,另一方面尽可能营造宽...
· 群雄之一袁绍为什么在三国争雄中那么早败落
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袁绍于建安七年(202年)病逝。图片来源于网络三国魏蜀吴三足鼎立,在这一年代之前很久远的一段时间袁绍势力就已经没落了,如果从东汉末年说起,这个阶段中最强的势力就有袁绍,为什么他在三国期间最早就没落了呢,这和袁绍战略眼光有着很大的关系,他最不应该做的就是和公孙瓒对决。在东汉末期袁绍是非常有实力的,大家都知道袁绍是名门之后,其曾祖父就已经位居三公,家中家臣无数,...
· 徐道覆起义为什么会失败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在东晋末年,孙恩卢循这场长达约十一年的起义,可以说是揭开了东晋司马氏灭亡的前奏,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看成是东汉末年起义的一种承袭,因为孙恩与卢循的这场起义是带有五斗米道的宗教形式的,说白了也是一场愚弄百姓的世族门阀间的漫长战争。孙恩本就是永嘉南渡的世族出生,而卢循更是东汉名儒卢植之后,与老百姓没有半毛关系。徐道覆作为两人的姻亲,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起义军的高层决策人物。孙恩死卢循继,而卢循死自然就是徐道覆了。在东晋末年的这场孙恩卢循的起义里,作为主要高层之一的徐道覆还是很有能力的。也可以算作是刘裕的一个劲敌。刘裕攻打南燕之时,徐道覆向卢循言明厉害,建议卢循乘朝廷空虚之际再次起事,而作为义军头领的卢循可能是在接受东晋朝廷的招安后享受安逸了,并不愿意,但徐道覆坚持起事,两人的关系也在那,也就勉强同意了。这一次起事,并不是突然的,而是徐道覆依据东晋朝廷内外形势,早就做好了的预谋。在最初的时候...
· 咸海为什么逐渐在消失?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咸海是位于中亚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之间的一个咸水湖,以其湖水清澈、水质良好著称于世,更因为其内部拥有超过1500多座岛屿而被称为“岛屿之海”。咸海巅峰时期的面积达6.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小型国家的疆域,而如今却只剩下北部与西南极少的一片水域,干涸面积超过90%以上。那么这个曾经位居世界第四的湖泊是如何消失的呢?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想要凭借人力改变环境总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不管人类怎样折腾,大自然总能够通过自己的手段反败为胜。但自从人类文明进入工业时代以来,这种平衡就被日新月异的科技打破,人们开始肆意妄为地改变生态,但结果换来的不是“胜利”,而是“两败俱伤”。在这一点上,咸海留给我们的教训最为深刻。起码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咸海还是中亚地区的一颗明珠,不仅微风碧浪、风光旖旎,而且盐分适中、鱼虾成群。尽管深处内陆,蒸发量极大,但日夜奔腾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保证了咸海水域的淡水供应,使得该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