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晏子与齐景公什么关系 外交家晏子的故事有哪些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34
转发:0
评论:0
晏子与齐景公什么关系外交家晏子的故事有哪些,齐桓公死后,由于齐国内部矛盾重重,自顾不屑。后来由于齐景公上位,面临国内矛盾

  齐桓公死后,由于齐国内部矛盾重重,自顾不屑。后来由于齐景公上位,面临国内矛盾,和外部夹击的局面下,幸亏有宴婴的协助,周旋在列国中间,这才维护了齐国形象。可以说是宴婴是齐国的救国功臣。

  


  但从他们两个人的关系来说,也可以说是“和而不同的友谊”。齐景公和宴婴虽然是君臣,但也是朋友关系。像这样朋友关系的君臣估计只有在先秦时代能够看得见吧。当初,齐景公想要为他换一间住所,被宴婴所拒绝。景公没办法于是趁宴婴出国办事时,将他的家人安排住进了一套好的房子里。但宴婴回国后又执意让家人搬回自己的屋子。

  梁丘据善于迎合景公,景公很是高兴,便对宴婴说也只有梁丘据与他“和”。宴婴不以为然,便提出了为国效应“和而不同”,强调臣民的反对声是“和”的重要表现,有利于君主施政的合理性。多少年后,齐景公在海边游玩,忽然传来宴婴病危的消息,大吃一惊,便选择了一辆最好的马和最好的车,令驾车的人赶紧前往宴婴的住处。当马车行驶不过一百步的距离,齐景公嫌御手赶马车的速度不够快,于是立马夺过缰绳,亲自驾车。又过了一段距离,还是感觉车速不够快,于是对马失去了信心,便干脆跳下车,自己飞奔快跑,还是见了好朋友最后一面。从这可见,他们两个人的关系不一般,似乎超越了君臣的关系。

  外交家晏子的故事介绍

  宴婴不死君难、弃个人小义而逐国家百姓之大“利”。齐景公三年,在宴婴的劝谏和辅助下,景公逐渐知道了治国之道,逐渐掌握了大权,并且任命宴婴为相大夫。关于晏子的故事很多,下面就例举几个代表事例。

  

晏子使出画像


  其一、景公派遣晏子治理阿县。三年后,晏子听到很多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很是不高兴。晏子说:“我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请再给我三年的时间,我定会让你听到有关我的好话。”果不其然,三年的时间到了,每个人都夸赞晏子。景公准备给予赏赐,但都被晏子拒绝了。景公就问他原因,晏子就对他说:“以前我铁面无私,认真执法,别人都说我的坏话,现在我改变了做法,对待事物听之任之,无为而治。所以都来夸赞我。原本的奖赏现在因该是惩罚,于是通过这件事后景公开始信任晏子了。

  其二、晏子带着齐景公进行微服私访。当走进一家店,发现没有多少人愿意买鞋,而买假脚的却是不少。于是就问原因,老板解释说,现在的君主滥施刑法,动不动就要处人刑法,脚就被砍了去。不买假脚的话,如何进行生产,养活自己呢。晏子还带着景公进到了百姓的居住区。发现房子很是破烂,孩子们面黄肌瘦的在路边乞讨,景公看来很是有所触动。

  其三、景公喜欢出游喝酒,晏子则想方设法让他少喝。可是事与愿违,景公又喜欢上了建造楼阁。晏子知道拦不住,就主动把工程揽到自己身上,然后增加预算,拖延工期,一拨又一拨的雇佣劳动工人,三年之后,工程完成了,受灾百姓也顺利度过了灾难。

  晏子辞千金讲了什么道理

  在《晏子辞千金》中,全文语言风格质朴,每一处小地方都有一个大道理。其中通过几处简短的场景,写出了晏子家境清贫如洗,也正是晏子的简朴行为于含辛茹苦的一贯作风,成就了晏子“辞千金”的缘起。

  

晏子辞千金画


  一天,晏子刚吃完饭,齐景公派使臣到来,于是晏子把食物分出来,请使臣吃,使臣没有吃饱,而晏子也没有吃饱。于是乎,使臣回去后,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感叹道;“晏子的家境居然这样穷,作为皇帝的我居然不知道,是我的过错。”便立即派人带了黄金千两和部分税租交给晏子好让他款待宾客。可谁知,这么好的事,晏子居然拒绝了。齐景公经过多次派人相送,他还是没有接受。最终拜了两拜谢道;“我的家境并不贫穷,由于您的赏赐,恩泽遍及父母妻子甚至延伸到朋友,你这样的封赏足够了。我的家并不贫困啊,听别人说,从君主那里得到赏赐然以后你分发给百姓,这是臣子越权代替君主统治人民的行为,而忠诚的人可不会这么做;另一个从君主那里拿到封赏又不发散给百姓,这是占为己有的行为,仁义的人是不会这么做的;只要有衣服穿,有饭可以吃,心理得到满足就好了,这样还可以不用想那么多。齐景公仍就不明白。晏子说道,旁人曾说过,聪明人难免会有失误,再愚蠢的人多几次思虑还有是有可取之处的,想来是管仲的错,我得对吧?因此只能再次拜谢而不能接受了。

  晏子论社鼠表达了什么内容

  晏子论社鼠一典故出自《晏子春秋》,在这篇典故里所表达的内容的是:国君身边的人奸佞小人就像一只社鼠一样,危害力很强,在朝廷上让皇帝不要听取忠臣之话,在朝廷外则向百姓们卖弄自己的权势。

  

“晏子论社鼠”画像


  一天,齐景公问晏子:治理国家最怕什么?晏子回答说:“怕的就是那些社庙中的老鼠”。景公很是不解:“这是什么意思呢?”晏子回答说:“说起社,就是把木头有秩序的一根根立在一起,然后给他们浇上泥土,老鼠便会来到这里栖居。如果用烟熏赶走这些老鼠就会害怕其中的木头被烧坏,如果用水去浇灌害怕的是会毁害泥土。所以这些老鼠不能够被杀灭,一直存活,结果导致了社庙的问题。国家一样也不列外,君主身边的奸佞之人就如同社鼠一般,忠臣,劝诫君主屏蔽忠诚的劝告。在外面,则欺压百姓,玩弄自己的权势。像这样的社鼠,不铲除他们就会导致国家祸乱。若要杀除,却往往得到君主的庇护,成为亲信。这就是社会的社鼠啊!”

  因此,要想铲除此患,就需要国君亲信忠诚人士,远离奸佞小人。否则就会危害到国家社稷。晏子劝诫景公要善用良臣,使景公深切的感受到,身边人的重要性,若运用不当,将可能给自己或国家带来严重的后果。同样的道理,我们也要立身而行,亲师友,远小人。这样才能少走些弯路,也能提携我们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晏子名言有哪些

  作为春秋时代的著名历史人物--晏子,史上有很多关于他的评价。刘向还将他比作管仲,为人机智勇敢,作为一朝相大夫,能够时时事事替帝王考虑,远出他国,不仅仅保存了自己的尊严,还保住了国家的尊严。

  

晏子出使画像


  关于他流传下来的名言有很多,就让我们一一来解读。

  一、“衣莫若新,人莫若故。”这则名言是墨子告诫齐景公的话,而景公却不领情,嫌故人知道自己的实情,摸自己的老底,不肯听取晏子的劝诫。后来晏子辞去了官职,百姓不安,朝廷一片混乱,景公不得不将晏子请回宫中。这两句名言就是来自于此,至今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这两句话告诫人们不要一味的相争,这样只会导致祸端。而是要相互歉让,和睦相处,只有这样才能和睦安乐。

  三、“善人不能戚,恶人不能疏者,危。”这两句话出自《晏子春秋》,告诫人们为人处事的一些方法,近贤远佞。表明在接触他人时要有一定的谨慎性。

  四、“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出自晏子的经典语录,他告诉人们在任用他人时要知人善任,要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若一味的看人的短处和长处,那就会是事情的成败大打折扣。

  五、“不掩贤以隐长,不刻下以谀上。”这句话主要赞扬了刚正无私的品格,针砭了那些媚上压下的人,至今都有借鉴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晏子与齐景公什么关系外交家晏子的故事介绍
齐桓公死后,由于齐国内部矛盾重重,自顾不屑。后来由于齐景公上位,面临国内矛盾,和外部夹击的局面下,幸亏有宴婴的协助,周旋在列国中间,这才维护了齐国形象。可以说是宴婴是齐国的救国功臣。但从他们两个人的关系来说,也可以说是“和而不同的友谊”。齐景公和宴婴虽然是君臣,但也是朋友关系。像这样朋友关系的君臣估计只有在先秦时代能够看得见吧。当初,齐景公想要为他换一间住所,被宴婴所拒绝。景公没办法于是趁宴婴出国办事时,将他的家人安排住进了一套好的房子里。但宴婴回国后又执意让家人搬回自己的屋子。梁丘据善于迎合景公,景公很是高兴,便对宴婴说也只有梁丘据与他“和”。宴婴不以为然,便提出了为国效应“和而不同”,强调臣民的反对声是“和”的重要表现,有利于君主施政的合理性。多少年后,齐景公在海边游玩,忽然传来宴婴病危的消息,大吃一惊,便选择了一辆最好的马和最好的车,令驾车的人赶紧前往宴婴的住处。当马车行驶不过一百步...
· 晏子与齐景公的关系晏子为何嘲笑齐景公怕死
齐景公是个花花公子,他拥有钱和权,还拥有着一副好皮囊,坐拥整个齐国,可以说人生最大的赢家。他是臭名与美名齐名的齐国君主,骄奢淫逸不是他追求的,却又耽于这样的生活,无法自拔,有意思的是齐国却出现了“主昏于上,政清于下”的现象。齐景公,出生年月不详,公元前547年正式即位执政,姜姓,吕氏,名杵臼,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春秋时期齐国君主。齐景公很幸运,他的哥哥齐庄公好色,公然勾引大臣崔杼的妻子,牡丹花下死的齐庄公,做了大臣崔杼的刀下鬼。齐景公年幼登基,很幸运成为了齐国的君主,在位58年,可以说是齐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他在位初期,还是表现出了一个明君应有的样子,招贤纳士,听政于臣,取信于民,经过长达十几年的治理,齐国的内乱逐渐平息,而大权也由崔杼、庆封等人手中,转移到了自己手中。大权回握,齐景公真该好好感谢他的几位得力助手,其中一位知名人物就是晏婴,也就是那位身高的矮子,思想的巨人—...
· 《晏子谏齐景公》晏子是用什么方法来劝谏景公的
晏子没有从正面指责齐王,而是从维护他的根本利益出发,顺着他的话进行劝谏,列出烛邹的五条罪状,指出枉杀无罪之人的荒唐行径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由此看出晏子机智有策略。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齐景公为高台,劳民。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也,民必哀矣。夫敛民而以为乐,不详,非治国之道也。"景公乃止。翻译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
· 《晏子故事系列》之十三景公不恤天灾晏子劝
《晏子故事系列》之十三景公不恤天灾晏子劝在齐景公当政之时,有一次,大雨连绵下了有十七天之久,房屋倒塌,缺粮少米,天气寒冷,使很多人忍饥受寒,无处栖身,处境十分艰难。然而,齐景公得知灾情后,竟未去救助百姓,仍然每日吃喝丰盛,还日以继夜地饮酒赏乐。晏子见百姓受到灾难,心急如焚,马上呈请景公发放府内的积粟救济百姓,让百姓可以安稳度过灾难。但经晏子再三恳请,景公仍是不肯答应,并且在此危难之时,还派遣一位近臣叫柏的,去全国物色能歌善舞的人来。晏子听闻此事后,内心很感慨,也很不高兴,为能帮助受灾的人,就将自己府内的粮食分给灾民,又提供自家的工具任他们使用,尽最大的能力帮助灾民。安排妥当后,晏子没有叫车夫赶车,却是自己步行去晋见景公。晋见景公后,晏子向景公作礼,说:「淫雨绵绵已经下了有十七天了!房屋倒塌的,每乡都有数十幢;没有饭吃的,每里都有好几家。老弱妇孺们在此天寒地冻之时,却得不到粗布的衣服挡寒,肚...
· 《晏子故事系列》之六景公掏雀
《晏子故事系列》之六景公掏雀齐景公有一次兴起,去掏麻雀窝,可是掏出来后,却发现麻雀太小了,于是又将它放回窝里。晏子恰好听到此事,便未按通常朝会的时间,先行入见景公。景公因为掏出麻雀又放回去,穿着长袍来回折腾后,不禁汗流浃背,衣冠也因此不整,突然一回头,看到晏子来,不免吓了一跳。晏子向景公作礼问道:「不知君上在做什么,以至如此呢?」景公看看晏子,说:「寡人刚才在掏麻雀,因雀儿太小,故又将它放回原处。」晏子听后,略退了几步,向北面拜了两拜,向景公致贺道:「我君有圣王之道啊!」景公听了,不禁一惊,奇怪地问:「寡人掏麻雀,因为看到雀儿太小,所以将它放回原处,这与先生您说的圣王之道有什么关系呢?」晏子于是回答说:「君王掏雀,但因雀儿太小,便将它放回原处,这是慈爱幼小的表现。君王这仁爱的存心,都能施于禽兽,那更何况是人呢?这仁爱就是圣王之道啊!」景公身为一国之君,却去掏麻雀窝,这举动不免让人觉得好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