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隋文帝选杨广做太子 究竟是对是错?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03
转发:0
评论:0
隋文帝选杨广做太子究竟是对是错?,自汉朝末年以来三四百年的时间,中华大地始终处于战火纷争之中。终于,在公元58

  自汉朝末年以来三四百年的时间,中华大地始终处于战火纷争之中。终于,在公元581年,北周的幼年皇帝宇文阐稀里糊涂“被禅让”,而受禅的就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

  杨坚上位后不久,就出兵伐陈,最终统一了中华大地。但是没想到,这个终于重新将中华归于一统的王朝,竟然只传了两任皇帝就灭亡了。而亡国之君,就是通过宫廷斗争,挤掉原太子而上位的隋炀帝杨广。

  大多数人把隋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为杨广的荒淫之外,也会对杨坚立储的失误而横加指责。那么,杨坚在立储这个问题上,究竟是不是犯了重大错误呢?

  我认为不是。我们今天不妨把杨坚所有的儿子都拉出来遛遛,即便他们不是骡子也不是马。

  首先是太子杨勇,杨勇容貌俊美,生性好学,善于词赋之道,个性宽厚温和且率真,为人不矫揉造作。

  这么看来,其实杨勇和曹植有点类似,才华横溢,又放荡不羁。这样的人,做哥们可以,做皇帝却做不了。

  也许有人说,他们只不过没做皇帝而已,假设他们真的做上了皇帝,可能就会收敛起来,关心社稷江山了。

  对不起,历史没有假设。就算你真的有假设,前有刚亡国的陈叔宝,后有在宋朝下郁郁而终的李煜。这四个人,都是才华横溢,放荡不羁。假设曹植或者杨勇做了皇帝,只怕也是只有在莺歌燕舞中亡国的命。

  当然,杨坚废掉杨勇不是因为陈叔宝的前车之鉴,而是因为杨勇的性格和表现。

  杨坚本人十分节俭,杨勇恰恰相反,十分奢侈,铺张浪费。杨勇曾经因为纹饰一件蜀铠而受到杨坚批评,但是不肯改过,甚至在一年冬至时接受百官朝见——这件事是僭越的,太子可以受贺,但是朝见是皇帝专享的特权。杨坚也因此开始疏远杨勇。

  杨勇不光得罪亲爹,还得罪亲妈。他母亲独孤皇后在爱情方面是出了名的小心眼,杨坚宠爱一个姓尉迟的宫女,独孤皇后就趁杨坚上朝时派人把尉迟氏给杀了。杨勇不吸取教训,不仅对自己的结发妻子爱答不理,还和小妾云昭训生了好几个孩子。而杨广则每天都摆出一副之和结发妻子恩爱的样子,于是独孤皇后也开始疏远杨勇,喜爱杨广。

  杨勇不仅仅输在了自己奢侈浪费的性格,也输在了不会演戏。其实杨广此人,确实也不怎么样,但是人家会演戏啊;他小妾那么多,但是他能让独孤皇后以为他只爱结发妻子啊;他也喜欢铺张浪费,但是他在乐器上铺一层灰,杨坚看了就以为他不爱声色犬马,是个节俭的好孩子啊!

  放荡不羁,终究不是一个皇帝该有的性格。

  杨勇和杨广争位的故事穿得太多,大家渐渐忽略了杨坚其他的儿子。事实上,杨坚一共有五个儿子,都是独孤皇后生的。

  三子杨俊被封为秦王,小的时候很受父母的喜爱。然而当他长大后,染上了和两个哥哥同样的病——奢侈。不仅对自己的财富挥金如土,还损害百姓的利益。这就大大触犯了杨坚的底线。

  在几次警告无果后,杨坚果断将其废为庶人。

  刘升上千劝谏,被杨坚骂了回去。连越国公杨素劝谏,也被杨坚用道理堵了回去。

  最终,杨俊以白衣的身份病逝。

  天晓得杨坚这几个孩子是怎么生怎么养的,一个勤俭节约的爹,偏偏儿子一个个都是骄奢淫逸。

  老四杨秀和三个哥哥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违犯制度,超越规格,车马服饰,均比照天子所用样式添置,这本身就是僭越的事。

  在杨勇被废,杨广被立为太子后,杨秀总是颇有微词。杨秀究竟对杨勇被废不满还是对杨广被立不满,不得而知。但不论哪种情况,对杨广都是大大不利。

  于是,杨广派杨素暗中调查杨秀的罪过,甚至凭空捏造杨秀的大罪。最终,在勉强躲过杀头大刑之后,杨秀也被废为了庶人。

  杨谅是杨坚最小的儿子,被封为汉王。

  杨谅本身是很受杨坚宠爱的,杨坚不仅封给他一大片土地做王,甚至父子之间还有暗语。也不知杨坚是当初预想到了未来儿子们会手足相残,还是有其他想法,他曾经就和杨谅说:“如果我下玺书召你,我会在‘敕’字旁边再多加一个点,而且要和玉麟符一样。”

  杨坚死后,杨广矫诏宣杨谅回京。杨谅看过诏书,发现没有杨坚的暗号,知道这是假的诏书,于是起兵讨伐杨广。结果首战不利后,杨谅本人怯懦,不敢交战而选择逃跑,最终被杨素击败。

  最后杨广也是宽容为大,将杨谅贬为庶人,囚禁起来。在被的灰暗岁月里,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杨广此人,骄奢淫逸,下手狠辣,历史上的名声极臭。大家普遍认为杨坚选了个最不肖的儿子继承了皇位,其实不然。

  杨广的确有很多毛病,隋朝也在他手中灭亡,但他不算是个彻彻底底的昏君,只不过被唐朝人给抹黑了。杨广其实是个很有抱负的皇帝,他连年发动战争,确实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他的目的都是为了建功立业。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叫诸葛亮。

  实在地说,杨坚很有可能选了一个最好的儿子做了继承人。怪就怪在你杨坚没生出更好的儿子。而杨广志大才疏,又无能臣辅弼,加上其确实极尽奢华,最终导致了亡国。

  而且杨勇被废后,杨广作为最年长的皇子,做第二任太子本就理所应当。更何况他当时的表现,确实蒙蔽住了杨坚和独孤皇后。因此,在立储这件事上,杨坚做的没有错。错只错在,他没看出杨广是在演戏,也错在,他的其他儿子,甚至还比不上杨广。

  在此,小生也是放胆猜想。换作其他皇子做了太子,隋朝其实很有可能会延续得久一点,但还是逃不过短命的命运,也绝对不会这样轰轰烈烈。杨勇做了皇帝,隋朝就是第二个陈朝,南唐也只是第二个隋朝;换作杨俊、杨秀,隋朝也许很快就进入了第二个汉末;而换作杨谅做皇帝,也许就是晚唐的前车之鉴。

  所以,现在看来,还是杨广做皇帝好一点。虽然隋朝灭亡得早了一些,至少其历史地位,是其他任何朝代无法替代的,我们也知道,杨广终究还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没有杨广创立的科举制,不知道今天那些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的贫苦大学生,要怎样改变自己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隋文帝立储疑云:杨广真的好于原太子杨勇?
由于独孤皇后的挑拨,宰相高熲被隋文帝革职为民,这使得太子失去了一把巨大的保护伞。改立太子的机会终于到了。可是,太子杨勇虽然不讨父母喜欢,但毕竟没有什么大的过错,废黜的事情会如何进行呢?可以说隋文帝找到了太子的各种罪状,但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当隋文帝把自己改立太子的想法公之于众的时候,得到的回应却很让他吃惊。高被革职,太子的保护伞没有了。朝中认识高度一致了,废太子势在必行,这时小人物姬威起了大作用。开皇二十年,杨广下命令,“东宫过失,主上皆知之矣,已奉密诏,定当废立;君能告之,则大富贵。”你如果能挑头,富贵就唾手可得。姬威马上举报太子图谋不轨了。这时隋文帝在避暑,赶回大兴城,上朝问大臣,“我新还京师,应开怀欢乐,不知何意翻然愁苦”。网络配图他这样问其实是因为这几年,他天天听独孤皇后讲太子坏话,他就认为太子不才是朝中共识了。他这样问是给朝臣一个表达的机会。如果说出太子劣迹,就直接废掉太子。可是...
· 隋文帝立储疑云:杨广真的好于原太子杨勇?
由于独孤皇后的挑拨,宰相高熲被隋文帝革职为民,这使得太子失去了一把巨大的保护伞。改立太子的机会终于到了。可是,太子杨勇虽然不讨父母喜欢,但毕竟没有什么大的过错,废黜的事情会如何进行呢?可以说隋文帝找到了太子的各种罪状,但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当隋文帝把自己改立太子的想法公之于众的时候,得到的回应却很让他吃惊。高被革职,太子的保护伞没有了。朝中认识高度一致了,废太子势在必行,这时小人物姬威起了大作用。开皇二十年,杨广下命令,“东宫过失,主上皆知之矣,已奉密诏,定当废立;君能告之,则大富贵。”你如果能挑头,富贵就唾手可得。姬威马上举报太子图谋不轨了。这时隋文帝在避暑,赶回大兴城,上朝问大臣,“我新还京师,应开怀欢乐,不知何意翻然愁苦”。他这样问其实是因为这几年,他天天听独孤皇后讲太子坏话,他就认为太子不才是朝中共识了。他这样问是给朝臣一个表达的机会。如果说出太子劣迹,就直接废掉太子。可是,好多是...
· 揭秘:隋炀帝杨广是用什么段位当上太子的?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隋炀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因为二者斗争的本质是不同的。杨广与杨勇的斗争,仅限于争夺太子之位,对皇帝杨坚不构成威胁,即便他当上了太子,仍然受制于杨坚。因此,杨广争夺太子之位成功后,皇帝杨坚仍然掌控大局多年,只是在杨坚病重临终之前,杨广才突然发难,这还是在争取到了杨素支持的前提下,用东宫卫士替换了杨坚身边的卫士,把杨坚控制了起来。杨坚当时已经病入膏肓,身体条件不允许他进行反击了。而李世民与李建成的斗争,则不仅仅局限于争夺太子之位,这一斗争的实质,是李世民与李渊的斗争,也就是唐朝开国功臣首领与皇帝之间的斗争。至于李建成,只不过是李渊手里的一枚棋子而已。正是由于李世民与李渊斗争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李世民不可能通过和平手段上位,因为李世民本来就是开国功臣的首领,身兼尚书令、领十二卫大将军、中书令、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等一系列朝廷和地方的要职...
· 劳模隋文帝功绩败在儿子杨广手上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多半嫔妃一大票。其中数量最多的可能是伪天王洪秀全,一百多个,没有名字只有编号,今天从零零一睡到零零七,明天从二百三睡到二百五。这些皇帝中,有两个皇帝没有嫔妃,隋文帝和明孝宗。明孝宗没有嫔妃是因为他做皇子的时候就跟原配张皇后感情非常好,所以一登基就不愿意娶了。隋文帝没有嫔妃是因为太忙,顾不上了,那是真的工作努力。“勤劳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如果像电视剧里演的,皇上天天上朝,那就累死了,清朝皇帝是十日一朝。但皇帝每天都要处理政务,那是接见军机大臣,就相当于见班干部,老师不能天天开班会,一个礼拜开一回就完了。但是老师可能天天要找班干部,找个别同学谈谈心什么的。网络配图清朝的时候,上朝不是在宫殿里面,因为搁不下那么多人,而是在乾清门,御门听政。皇上在乾清门的洞里坐着,大臣是在广场上待着。零下三十度,皇上抱一个手炉什么的,穿个貂裘,跟熊猫似的,零上三十度,华盖罩着,有人扇扇子...
· 暴君隋炀帝杨广的真实还原,隋炀帝杨广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无疑是杨广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年份。这一年七月十三日,隋文帝杨坚崩逝于仁寿宫的大宝殿,终年六十四岁。大隋帝国的最高权杖终于如愿以偿地落到了杨广手上。这一年杨广三十六岁。十几年的刻苦修行终于为他换来了人世间最辉煌的报偿。然而,关于隋文帝之死,其时的长安坊间以及后世的诸多史籍却有很多对杨广不利的传闻和记载。这些传闻和记载把杨坚之死描述得既可疑又神秘,其目的无非是向人们暗示:隋文帝并非寿终正寝,而是死于一场政治阴谋。或者说——是死于一场不为外人所知的宫廷政变。而杨广正是这场政变的主谋。真相到底如何?让我们来看看历代官修正史对于杨坚之死是怎样记载的:正月二十七日,杨坚抵达仁寿宫。正月二十八日,杨坚下诏,将朝廷的财政、赏赐之权以及一切大小事务全部交给太子杨广。四月,杨坚开始感觉身体不适;六月,朝廷宣布大赦天下。七月初十,杨坚病势突然转沉,紧急召见文武百官。弥留中的杨坚躺在病榻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