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竟陵王萧子良能力出众为何没能当上皇帝?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23
转发:0
评论:0
竟陵王萧子良能力出众为何没能当上皇帝?,竟陵王萧子良出生在460年,他是兰陵地区的人,同时也是南齐的宗室,他的父亲是

  竟陵王萧子良出生在460年,他是兰陵地区的人,同时也是南齐的宗室,他的父亲是齐武帝,文惠太子是他同一个母亲的哥哥,在早年时期曾经担任过昭陵王身边的参军和主簿,后来又担任了安南长史,在479年的时候担任会稽地区的太守。直到他的哥哥继承皇位之后他才成为竟陵王。

搜狗截图16年11月21日1627_205.jpg

  竟陵王萧子良图片

  竟陵王萧子良一直非常喜欢和儒士结交,经常和他们在一起交流自己的学问和心得。到了487年他成为司徒,并且住到了建康的府邸之中,与此同时他还召集了天下的有才的能人志士,并且组成了著名的“八友”,在结交了这些人之后,他还让这些名士集合在一起,共同抄写《五经》以及百家的相关作品,在此之后还完成了《四部要略》的编纂。而竟陵王萧子良还是一个崇尚佛学的人,在自己的府邸中他还找了许多的名僧讲论佛法,同时还召集了许多大臣举办佛事,自己也为这些事来回奔走,在他的影响之下佛学一时间发展地非常快速。

  到了491年竟陵王萧子良担任尚书令,同时也兼任扬州刺史,之后又改任了中书令。在太子去世之后,他作为武帝的第二个儿子 ,一直做到了司徒的位子上,可以说不管是政治还是文学、佛法他都十分地精通,而他的身边也有着许多文人志士,是非常有声望的人,但是却并没有得到皇位,后来他的侄子成为了皇太孙,萧子良还曾经想要和他争夺皇位,但是最后却还是没能成功,最终在494年的时候离开了人世。

  萧子良净行

  萧子良是南北朝时期的竟陵王,他是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不管是在政治还是在文学方面都非常的出众,他在建康居住的时候曾经多次组织文人一起研讨文学,而萧子良还是一个非常崇尚佛学的人,他曾经多次召集有名气的僧人到自己的府邸讲法,甚至召开过大型的盛会。当时萧子良净行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密切,那么萧子良净行之间的关系具体是怎样的呢?

搜狗截图16年11月21日1627_204.jpg

  净行讲堂图片

  萧子良净行之间的关系还要从净行的身份开始说起,净行这个人本来是净渊尼姑的妹妹,从十七岁开始就选择了出家为尼,一直生活在竹园寺中,学过许多的佛经,而且还有着非常好的悟性,每次在钻研佛经的时候,只要稍微研读一些就能够明白其中所隐含的寓意,探究到其中晦涩的奥妙,因此在当时她的名声非常的响亮,是个一个非常博学善辩的人。

  因为萧子良一直比较崇尚佛法,所以在了解到净行的能力和盛名之后,就开始对她非常的推崇,常常将她请来自己的府邸中研讲佛法,而每次来到萧子良府中听讲佛法的人竟然达到了数百人。而萧子良总是不断地召开佛法会,每次前来的先生和著名的僧人都不能够战胜净行的辩才,因此萧子良便将京城中所有的僧人进行了区分,希望能够写出《僧传录》,而在他的眼中当时几乎没有人能够和净行相提并论,而净行在萧子良的推崇之下名声传播得更加远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萧子良简介齐武帝萧赜次子竟陵文宣王萧子良生平
萧子良(460~494)字云英,南兰陵(治今常州西北)人,竟陵文宣王。为齐武帝萧赜之次子,母亲为武帝皇后裴惠昭,文惠太子萧长懋同母弟。早年任刘宋邵陵王刘友的左行军参军、主簿,后升安南长史,南齐建元元年(公元479年)任会稽太守。次年,改任丹阳尹。在此,他开仓济贫,开垦荒田,发展农业生产。齐武帝萧赜即位后,他被封为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后改南兖州刺史。次年,兼任司徒,转护军将军,镇守西州。萧子良(460~494)字云英,南兰陵(治今常州西北)人,竟陵文宣王。为齐武帝萧赜之次子,母亲为武帝皇后裴惠昭,文惠太子萧长懋同母弟。早年任刘宋邵陵王刘友的左行军参军、主簿,后升安南长史,南齐建元元年(公元479年)任会稽太守。次年,改任丹阳尹。在此,他开仓济贫,开垦荒田,发展农业生产。齐武帝萧赜即位后,他被封为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后改南兖州刺史。次年,兼任司徒,转护军将军,镇守西州。萧子良好结儒士,常与...
· 揭秘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为啥没能当上皇帝
在历史上博学多才的君王有很多,他们舞文弄墨,笔走龙蛇,却很少有像萧统这样的。萧统是浮生乱世的一朵白莲,盛开于奢靡之中,不妖冶不张扬,活在自己的文学世界里,过自己的自在生活。他潜心著述,其《文选》对后世文人影响极大,至后世形成“文选学‘,萧统的出现,为乌烟瘴气的南朝梁注入了徐徐清风。网络配图《梁书》:太子生而聪睿,三岁受《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悉能讽诵。五年五月庚戌,始出居东宫。太子性仁孝,自出宫,恒思恋不乐。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愁善感又聪慧的梁太子,萧统是个聪颖过人,酷爱读书,五岁遍读五经,悉能讽诵。记忆力极强,读书时经常一目数行,久而久之便能出口成章。他与其父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他不像他父亲梁武帝一样纵横疆场,一生戎马,铁血男儿,这位太子却多愁善感,喜好文史丝竹,贵而不骄,面静而内明,一般文人多与风流二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为太子却是洁身自好,近乎不近女色。不仅如此,萧统还是...
· 建宁王李倓为何没能当上皇帝?李倓和张良娣之间有什么宿怨?
唐肃宗李亨一共有十四个孩子,其中以广平王李俶和建宁王李倓二人最为优秀,也是继承他的位置的人选之一,为何最后登上皇位的是李俶而不是李倓呢?李倓和唐肃宗宠爱的妃子张良娣之间又有什么深仇大恨呢?建宁王李倓是唐肃宗李亨的第三个儿子,他的亲生母亲是宫人张氏,从小李倓就和哥哥李俶一样受宠,两人都是风流倜傥的人物。李倓英勇有谋略,善骑射,爱憎分明,极力辅佐哥哥李俶,对哥哥李俶无比忠心,两个人的感情很深。在近期播出的古装大剧《大唐荣耀》中,建宁王李倓和广平王李俶手足情深,对李倓来说,李俶是自己的哥哥,从小就对自己很好,自己无法像哥哥那样,肩负着复兴太子府的重任,哥哥吃了很多苦,受到了很多的约束,但是自己却又帮不上什么忙,只想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他活得恣意又自在,凡是都以自己的意愿来,就连皇族婚姻大事,他也不能按着家人长辈的安排,一定要是自己喜欢的女人,否则就不娶。为此他屡屡顶撞自己父亲,还专门跑去向皇帝玄宗...
· 废太子允礽的悲剧:允礽为何没能成功当上皇帝?
太子允礽——浮沉谁做主满族人进关后,一切都效法汉人,在立太子上也效仿了三代帝王,直到允礽的出现。他不但在清史上,而且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个奇迹。两立两废,害得活了那么多年的康熙都有些烦躁不安了,但这位明君却不死,还活着。而他在活着的同时还“培养”了无数个儿子来充当无耻的小人,允礽无法抵挡,也无处躲藏,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失败,然后回光返照似的崛起,最后又失败。事实上,鉴于清朝前几代帝王的“文成武德”,我们无法猜测允礽执政后的功绩是否会超过雍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光明磊落地做事,堂堂正正地做人,雍正绝不如他。首立首废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十三日,允礽被立为太子,其时才两岁。这是清以来诸帝中第一次打破旧制,明立太子。但他也是清朝最后一位被明立太子的皇子。康熙对这个小太子的教育可谓煞费苦心,在他略懂事时,就亲自为他讲书。允礽也是聪慧异常,四岁时便能熟读四书。两年后,康熙又请当时的大学...
· 唐太宗第三子李恪的简介李恪为何没能当上皇帝?
隋唐时期有三个顶级豪门,一是独孤家族,二是杨氏家族,三就是陇西李氏。在那段历史中,仅有两人身兼这三个顶级豪门的血脉,同时还兼具两个大一统皇室的血脉,他们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李恪和第六子李愔。今天咱们就来说一说贞观十七年被提名为二次立储人选的吴王李恪。李恪的父亲是唐太宗李世民,母亲是隋炀帝杨广之女杨妃,父母皆为皇族帝裔,他出身贵胄,在太宗诸子中文武才能也算极为突出之人。唐高祖李渊在位时期,年仅两岁的李恪以唐皇孙身份封长沙郡王,后改封汉中郡王。李世民登基之后,李恪晋封汉王。贞观二年,年仅十岁的李恪被改封为蜀王,太宗还将益州大都督这一要职授予李恪,足见对李恪的重视。虽然当时李恪年幼,并未赴任。贞观五年到贞观八年,李恪先后被任命为都督秦成渭武四州诸军事秦州刺史、都督齐淄青莒莱密七州诸军事齐州刺史、益州大都督,开了亲王或宰相遥领都督的先例。在太宗的诸多儿子当中,李恪是受宠的,但又不是最受宠的。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