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忠君爱国的蒙恬为何最终没落得好下场?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81
转发:0
评论:0
忠君爱国的蒙恬为何最终没落得好下场?,看完《神话》,或许很多人都会问:“蒙毅和蒙恬真的存在吗?”电视剧里的大将军在

  看完《神话》,或许很多人都会问:“蒙毅和蒙恬真的存在吗?”电视剧里的大将军在历史河流中是否真的出现过,然后留下一些痕迹?他们是否有像剧里那么绚丽斑斓的人生,敢爱敢恨,饮酒对歌,驰骋沙场。

搜狗截图16年12月11日1424_108.jpg

  蒙恬剧照

  据史料记载,蒙恬是秦时的将军,山东省蒙阴县人,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都是秦国的名将,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所以,蒙毅和蒙恬是切切实实真实存在的人物。蒙氏兄弟同时效力于秦始皇,蒙恬担任外事,在边疆之外带兵打仗,抵御外侵;蒙毅常为内谋,在朝廷之上为秦始皇出谋划策,进谏忠言。他们被合称为“忠信”,皇宠国恩,荣耀一时。

  司马迁有云:“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说的就是蒙恬在率三十万蒙家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一带后,修筑万里长城,西起陇西东至辽东,把原来燕、赵、秦的长城连在了一起,抵御外敌的同时还方便了百姓生活交通。正是因为有了蒙恬的一番努力,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万里长城。现在万里长城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是我国的标志。再踏上长城的驿道,抚摸每一块古砖,似乎都能听得到,它们讲述蒙恬当年风光无限的岁月往事。

  真正光芒闪耀过的人,是不会被历史长河冲刷走的,也不会被时间岁月蒙尘。他们留下的每一处痕迹都在用自己的语言诉说着,他们曾经来过。

  蒙恬怎么死的

  蒙恬帮助秦始皇平定天下,立下了卓越功勋,可以说没有蒙恬就没有秦朝的。蒙恬出身武将世家,祖辈效忠于秦国王室,为国鞠躬尽瘁。但就是这样一位忠君爱国将才最终却没能落得个好下场,死在了他誓死效忠的秦国皇帝手中。

搜狗截图16年12月11日1424_107.jpg

  蒙恬剧照

  秦始皇生前对蒙恬非常信任,每次出行总是让蒙恬跟他坐一辆马车。君臣之间讨论天下之事可谓是“君臣一心,其利断金”。秦始皇赐予了蒙氏家族至高无上的荣誉,不光是对蒙恬加官进爵,就连他的叔伯兄弟也都在朝中担任要职。蒙恬感激皇恩,更加卖力辅佐始皇帝,觉得对秦始皇的恩宠无以为报。蒙恬对秦朝王室忠心耿耿,他熟读律法,赏罚分明,就算对待皇帝身边的人也丝毫不留情面,这就为他的死埋下了伏笔。

  蒙恬执法严格,内臣赵高犯了法,他也将赵高收监判刑。秦始皇亲自为赵高求情,得到蒙恬的许可后才恩赦了赵高。赵高对此耿耿于怀,一直找机会除掉蒙恬。秦始皇出外巡游,突然暴毙。赵高伙同胡亥篡改诏书,扶持胡亥继位,并将扶苏处死。胡亥上台后。赵高又提出将秦始皇时期的有功之臣统统灭口永决后患,这其中就包括让他恨得咬牙切齿的蒙恬。胡亥听信赵高谗言,赐死了蒙恬。

  可惜蒙大将军一代风流人物,最终却命丧小人之手。所以说,要想在社会立足千万要分清君子和小人,千万不要得罪小人。

  蒙恬发明了什么

  古代许多军事家往往容易发明出新的作战策略或者行军工具等,这和古代行兵打战各种条件匮乏有关。秦始皇时代,行军作战讲究的效率和速度和现代相比都是非常落后的,两国对战,除了有彼此的细作,古代的烽火狼烟等外就没有更便捷的工具了。

搜狗截图16年12月11日1423_106.jpg

  蒙恬剧照(网络图)

  相传那个时候还没有发明毛笔写字,而是刻板的刀刻字。由于战国时期战争频繁,需要传递的军情增多,书信往来很多,用刀刻字太过于缓慢,容易延误军情。善于观察事物的蒙恬将军,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有一天他突然从随从身边的枪花上扯下了一缕毛穗,把它系在杆子上,沾着墨汁在白色的布帛上写下文字,他一看,毛穗写的这个文字不但快还能容易辨认,不禁喜出望外。他于是开始命令士兵们学用此法,以后传递文书军情就摒弃了刀刻的方法,而是用这种写法写在了布匹上。之后蒙恬又用类似的材质尝试了不同的效果,发觉狼,羊身上的毛硬而有韧度,写出的效果最好,用起来也方便,此时蒙恬已经把又粗又笨的杠子削成了小细杆。

  后代造笔行业就以蒙恬为祖师爷来供奉朝拜了。可是根据出土的文物来看,似乎也有毛笔写字的痕迹,远古时代的彩陶图案,甲骨文的字形似乎都能证明毛笔在早于蒙恬之前就存在了。近代出土的一座战国时期的陵墓里完整的出现陪葬品毛笔,更是直接推翻了蒙恬发明毛笔的说法。但是这个传说又是为什么存在呢?或许是由于区域和年代的间隔,古代交通不便利,信息传播不发达,也许之前发明的毛笔在战乱中遗失了。

  无论蒙恬是不是真正的毛笔发明者,蒙恬作为作战经验丰富,屡战屡胜的名将,他对待军事行动以及完成军事战役的各种细节条件一定是非常用心的。蒙恬也许算不上最早创造毛笔的发明家,但是他一定对传送文书的毛笔用法作了改良和改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忠君爱国的蒙恬为啥最终没落得好下场?
看完《神话》,或许很多人都会问:“蒙毅和蒙恬真的存在吗?”电视剧里的大将军在历史河流中是否真的出现过,然后留下一些痕迹?他们是否有像剧里那么绚丽斑斓的人生,敢爱敢恨,饮酒对歌,驰骋沙场。网络配图据史料记载,蒙恬是秦时的将军,山东省蒙阴县人,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都是秦国的名将,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所以,蒙毅和蒙恬是切切实实真实存在的人物。蒙氏兄弟同时效力于秦始皇,蒙恬担任外事,在边疆之外带兵打仗,抵御外侵;蒙毅常为内谋,在朝廷之上为秦始皇出谋划策,进谏忠言。他们被合称为“忠信”,皇宠国恩,荣耀一时。司马迁有云:“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说的就是蒙恬在率三十万蒙家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一带后,修筑万里长城,西起陇西东至辽东,把原来燕、赵、秦的长城连在了一起,抵御外敌的同时还方便了百姓生活交通。正是因为有了蒙恬的一番努力,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
· 忠君爱国将才蒙恬最终被人陷害吞药自杀
秦昭王时,齐国的蒙骜到秦国谋仕,为官一直到上卿。秦昭王去世,秦庄襄王在位,任命蒙骜为率秦军攻打韩国,夺取了韩国土地,建立二川郡。第二年,蒙骜又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连着攻下了韩国的几十座城池。秦始皇继位的时候,蒙骜先后攻打了韩国,魏国,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公元前240年蒙骜去世。蒙骜在秦国得到秦王信任,一代名将,威震中原,蒙氏后代的将领才能也在他的名望下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和赏识。蒙骜的儿子去名武,也就是蒙恬的父亲。公元前225年,秦王攻打楚国,以李信为将,蒙武为副将,统领二十万兵力。两人分开进攻楚国,打败楚军。之后李信攻乘胜追击,反而被楚军打败了。第二年,蒙武再次攻打楚军,追杀到楚地蕲南,灭了楚国大将项燕,凯旋而归。第三年,蒙武再次领兵出击,攻打楚国,直接俘虏了楚国国王,至此楚国覆灭。第四年,蒙武南下征伐越国一带,越王投降,秦国因此得以设立了会稽郡。秦国灭六国,的历史进程里少不了蒙骜和蒙武的功...
· 聪明绝顶的李斯为何最终下场不得好死?
秦始皇最信任的臣子之一李斯,帮助他完成了统一天下的梦想,但最后却被李斯出卖。李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聪明绝顶的他,下场却不得好死。历史告诉我们一件事:聪明有用吗?努力一定会成功吗?人生成败的关键不在能力,而是你最终做了什么选择!而李斯人生中关键的选择,造成他最后的悲剧下场。网络配图李斯的背景李斯年轻的时候,是楚国一个郡中的小吏,用现在的话说,也就是地方政府的小公务员。李斯不愿意一辈子做一个地方的小小公务员,用尽一生只为了追求富贵,聪明绝顶的他,靠着拥有极佳的说服力与判断力,成功获得秦王的信任,踏上飞黄腾达之路。李斯人生中最关键的选择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这年七月,秦始皇到了沙丘,病得十分严重。他知道自己快不行了,于是命令赵高写诏书,准备送去给长子扶苏。诏书命令扶苏把大军交给蒙恬,然后和运送始皇遗体的车...
· 拥有重兵的蒙恬为何最终被迫吃毒药自杀?
蒙恬乃至整个蒙氏家族的结局是相当悲惨的。胡亥夺位后,斩杀蒙毅,蒙恬被迫吃毒药自杀,其家族则被灭门,成为胡亥夺权的陪葬品、。为什么这么一位有大智慧,又拥有重兵的人会有如此悲惨结局?网络配图首先,蒙恬悲惨结局是赵高报复的结果。扶植胡亥上台的宦官赵高曾经被蒙毅判处死刑,差点就被蒙毅斩了,这件事一直让赵高怀恨在心,寻找报复机会。其一,赵高与李斯、胡亥夺权的原因之一就是赵高“怨蒙毅法治之而不己也。”(《史记·蒙恬列传》)其二,赵高拉拢李斯帮助胡亥夺权的游说词就是把李斯和蒙恬进行对比,说李斯不如蒙恬。其三,在扶苏自杀后,胡亥本打算释放已被囚在阳周的蒙恬,但是遭到赵高的强烈反对,赵高是“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史记·蒙恬列传》)其次,蒙恬之死是胡亥巩固帝位的结果。虽然蒙恬一门三代忠良,对大秦王朝忠心耿耿,不会反叛秦朝。网络配图但是二世胡亥是阴谋夺权继位,是夺了与蒙恬关系亲近的扶苏的帝位,并...
· 曹植的下场曹植最终的下场竟是郁郁而终
曹植的下场,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曹植大家是否了解过呢?在曹植幼年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过人智慧,但是曹植的下场却十分的凄惨哦,受到了曹丕对他的猜忌和贬职最后郁郁而终。下面就让奇趣探索的小编来详细介绍下曹植的信息吧,有兴趣的可以进来看看。网络图片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网络图片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