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北宋的老人政治:名臣文彦博年过八旬出任宰相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5
转发:0
评论:0
北宋的老人政治:名臣文彦博年过八旬出任宰相,我国古代文献有“七十曰老”的说法,宋代官员致仕(即退休)即以70岁为限,比起

  我国古代文献有“七十曰老”的说法,宋代官员致仕(即退休)即以70岁为限,比起如今的60岁,年限可谓很宽松。但70岁退休并非绝对。北宋时期,一些“邦国重臣”或受到皇帝恩宠的官员虽到了70岁,却仍然可以“安位若素”。 

1.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来,宋代致仕制度还规定:官员退休时,须先向朝廷递呈申请,获准后方可解职。个别元老大臣不受70岁年龄的限制。凡因病退休而后痊愈者、提前退休者、正常退休者,在朝廷需要时都可再度入仕,称为“落致仕”(类似今天的退休返聘)。这样,有一些被皇帝倚重的老臣可能多次请求致仕而不被批准,而一些特定时期致仕的“重臣”会被再次授予要职。

  这些老年官员中不乏老当益壮者。北宋朝宰相最高寿者当推文彦博(1006—1097),享91岁。他是四朝(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重臣,任将相五十年,名闻四夷。神宗末年(1083年)文彦博已经获准退休,在洛阳准备要安度晚年。哲宗即位初(1086年),当政的司马光看重“宿德元老”文彦博的才能与威望,极力推荐。就这样,已过80岁高龄的文彦博“落致仕”,被授予“平章军国重事”一职,再担大任。

  他思维敏捷、处理政务井井有条,时人评价他“其综理庶务,虽精练少年有不如; 其贯穿古今,虽专门名家有不逮”。真宗朝的老将范延召(927—1001)更是勇猛不减当年。咸平二年(999年),北部边防吃紧,契丹人南下来犯,73岁的范延召毅然随驾北征,“与(契丹敌兵)战瀛洲西,斩首二万级,逐北至莫州东三十里,又斩首万余,夺其所掠老幼数万口,契丹遁去”。

  这些年过70仍被朝廷重用的官员,其经验智慧被视为国家的财富。鉴于不能忽视的年龄与健康因素,君主们常常对这些老臣加以特殊礼遇。如:前文已提及的文彦博,元祐元年(1086年)拜太师、平章军国重事时,已是81岁高龄,被特许“六日一朝,一月两赴经筵”,后来又改为“十日一赴都堂,一月一赴经筵”,能保证机要政务参与决策即可。  

1.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两朝重臣吕公著元祐三年(1088年)拜司空、同平章军国事时,也已是71岁高龄,被特许“一月三赴经筵,二日一朝;出入都勿拘时;常行文书免签书;别建府第,许执政往议事”等。枢密使张昇70岁时“请老”(申请退休),英宗极力挽留,声称“太尉勤劳王家,讵可遽去?”特许他“五日一至枢密院”,还免除其觐见皇帝时复杂的礼节“进见毋舞蹈,受赐勿跪”等。

  可怜一些“耆德”老臣,被皇帝所倚重、累请致仕而不得,终日被机要政务缠身,劳心劳力而“卒于任”。两朝元老向敏中(949—1020)居大任三十年,“时以重德目之,为人主所优礼,故虽衰疾,终不得谢(退休)”,72岁死于宰相任上。哲宗初年,老臣孙固(1016—1090)屡请致仕,太皇太后诚意挽留“卿,先帝在东宫时旧臣。今帝新听政,勉留辅导;或体中未安,取文书于家治之可也”。

  孙固得此知遇之恩,不便再提致仕之请,只得“强起视事”,又忙碌了两三年,75岁死于任上。宋神宗在位期间,重视守边大臣的挑选,老臣孙沔被授予边地重职,可怜已71岁高龄的他,终因年老力衰受不了远途跋涉之苦而死于赴任途中。  

1.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70岁的老人已经完全成熟了,进入了人生的又一个高级阶段,多年积累的经验堪为后辈推崇,一些关键问题的咨询是必要的;同时,“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又是一个超脱物欲、名利追逐的阶段,回归自我,颐养天年。而二者的协调是不容易把握的,北宋老年官员们的荣耀与尴尬正说明了上述两点,给后人以思考与启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北宋“老人政治”:名臣文彦博年过八旬出任宰相
我国古代文献有“七十曰老”的说法,宋代官员致仕(即退休)即以70岁为限,比起如今的60岁,年限可谓很宽松。但70岁退休并非绝对。北宋时期,一些“邦国重臣”或受到皇帝恩宠的官员虽到了70岁,却仍然可以“安位若素”。图片来源于网络原来,宋代致仕制度还规定:官员退休时,须先向朝廷递呈申请,获准后方可解职。个别元老大臣不受70岁年龄的限制。凡因病退休而后痊愈者、提前退休者、正常退休者,在朝廷需要时都可再度入仕,称为“落致仕”(类似今天的退休返聘)。这样,有一些被皇帝倚重的老臣可能多次请求致仕而不被批准,而一些特定时期致仕的“重臣”会被再次授予要职。这些老年官员中不乏老当益壮者。北宋朝宰相最高寿者当推文彦博(1006—1097),享91岁。他是四朝(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重臣,任将相五十年,名闻四夷。神宗末年(1083年)文彦博已经获准退休,在洛阳准备要安度晚年。哲宗即位初(1086年),当政的...
· 北宋的“老人政治”:名臣文彦博年过八旬出任宰相
我国古代文献有“七十曰老”的说法,宋代官员致仕(即退休)即以70岁为限,比起如今的60岁,年限可谓很宽松。但70岁退休并非绝对。北宋时期,一些“邦国重臣”或受到皇帝恩宠的官员虽到了70岁,却仍然可以“安位若素”。原来,宋代致仕制度还规定:官员退休时,须先向朝廷递呈申请,获准后方可解职。个别元老大臣不受70岁年龄的限制。凡因病退休而后痊愈者、提前退休者、正常退休者,在朝廷需要时都可再度入仕,称为“落致仕”(类似今天的退休返聘)。这样,有一些被皇帝倚重的老臣可能多次请求致仕而不被批准,而一些特定时期致仕的“重臣”会被再次授予要职。这些老年官员中不乏老当益壮者。北宋朝宰相最高寿者当推文彦博(1006—1097),享91岁。他是四朝(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重臣,任将相五十年,名闻四夷。神宗末年(1083年)文彦博已经获准退休,在洛阳准备要安度晚年。哲宗即位初(1086年),当政的司马光看重“宿...
·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彦博是怎么做到宰相的位置的?文彦博的小故事
文彦博,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书法家。文彦博出生在宋真宗景德三年,去世于宋哲宗绍圣四年,一共活了九十二岁,绝对算的上是高寿。文家原本姓敬,不过后来为避圣上名讳,于是去掉苟,改姓文。文家祖先是春秋时期齐国陈公子完,到了文彦博上几代的祖辈仍然十分显赫,世代封荫。文彦博一代之时,正儿八经的科举出身,以进士入朝,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四朝,出将入相达五十年之久,封爵潞国公,绝对的人生赢家。走到一国宰相的高位,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不简单的事情。然而对于文彦博能在北宋时执掌权柄,坐到宰相的位置上,有人却说是因为他借了后宫宠妃东风的缘故。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据说是这样一个故事。宋仁宗的宠妃张贵妃的父亲,曾经是文彦博的门客。后来文彦博坐到枢密直学士、成都知州的位置,张贵妃为了巩固自己在后宫的地位,于是便主动结交文彦博,还对其以伯父相称,算是结成了一个联盟。有一次临近上...
·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彦博是怎么做到宰相的位置的?文彦博的小故事
文彦博,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书法家。文彦博出生在宋真宗景德三年,去世于宋哲宗绍圣四年,一共活了九十二岁,绝对算的上是高寿。文家原本姓敬,不过后来为避圣上名讳,于是去掉苟,改姓文。文家祖先是春秋时期齐国陈公子完,到了文彦博上几代的祖辈仍然十分显赫,世代封荫。文彦博一代之时,正儿八经的科举出身,以进士入朝,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四朝,出将入相达五十年之久,封爵潞国公,绝对的人生赢家。走到一国宰相的高位,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不简单的事情。然而对于文彦博能在北宋时执掌权柄,坐到宰相的位置上,有人却说是因为他借了后宫宠妃东风的缘故。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据说是这样一个故事。宋仁宗的宠妃张贵妃的父亲,曾经是文彦博的门客。后来文彦博坐到枢密直学士、成都知州的位置,张贵妃为了巩固自己在后宫的地位,于是便主动结交文彦博,还对其以伯父相称,算是结成了一个联盟。有一次临近上...
· 北宋名臣文彦博:出将入相五十年威震异邦的名臣
文彦博简介:北宋前期,名相辈出,赵普、李沆、寇准、富弼、文彦博、司马光等人如群星璀璨,层出不穷,他们以过人才识担当朝廷柱石的重任,不仅赢得了个人荣宠,也使国家维持了安定兴盛的局面。文彦博是其中福禄寿三者俱全的典型,让我们透过他的一些事迹,来见识一下这位名臣的风采。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今属山西),出身官宦世家,其祖先据说可追溯至春秋时期齐国的陈公子完,本姓敬氏,后来因为避皇帝讳而改姓文。文彦博小时就展示了过人的聪颖。一次,他和小伙伴一起在玩皮球,皮球无意中掉进了树洞里面,树洞很深,不能顺利拿出来。其他小孩抓耳挠腮,一时间都没有想出好的主意。这时,文彦博跑到一边,取来打水工具,将水灌入洞穴,随着洞内水位升高,皮球自然浮出了洞口。这个故事与我们耳熟能详的司马光砸缸故事齐名,充分体现了俩小孩遇事镇定,应变敏捷的非凡之处,称得上今天常说的神童故事。21岁那年,文彦博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他的仕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