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清王朝的直谏大臣 为何最后都不得善终!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82
转发:0
评论:0
清王朝的直谏大臣为何最后都不得善终!,历史上不乏臣子直谏而名留青史的例子——最典型的要属魏征。在唐如此开明的朝代,

  历史上不乏臣子直谏而名留青史的例子——最典型的要属魏征。在唐如此开明的朝代,我们不难理解,皇帝的权利是不可乱用,甚至不能在公开场所辱骂大臣。否则会被大臣、子民认为,自己“家”的这位皇帝文化素养不高,是件很丢脸的事情。所以,唐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度被公开承认法度开明的朝代。

  然而,大家都知道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对于一个皇帝说了算的时代,冒犯龙颜就真的值得赔上自己的身家性命?难道,皇帝和谏臣之间的关系真的都有太宗和魏征一样融洽,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反观,清朝官二代吴宝国同样是直言上疏的直臣,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

林则徐

网络配图

  咱们就得从根上来讲,乾隆期间曾是一片“康乾盛世”,久而久之也就造就了咱们这位清朝皇帝好大喜功,以一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实施闭关锁国。而这个时候的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英国的工业革命从乾隆的闭关锁国开始,在道光年间结束。到了道光皇帝的时候,清廷内外的官场风气已经是乌烟瘴气,在宦海风云中沉浮的臣子是断然不敢对皇帝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林则徐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林则徐作为汉族官员在清廷中任职,早年也是一腔热血为国为民,却因官场黑暗,不肯掩盖事实撒谎与他人同流合污被贬。道光皇帝继位后,林则徐重返官场,吃一堑长一智,就任钦差大臣期间,先后给道光皇帝上了八道折子,前面三次都是以谎言掩盖事实。既让皇帝高兴,又避免了自己的责任。林则徐这样的臣子姑且如此,可想而知清末的官场会腐败到什么程度!

  吴宝初,说起他估计没几个人认识。但是他爸爸,就是当年一手栽培了袁世凯的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即便是时任一品大员的李鸿章,也很是欣赏。吴宝初作为官二代,家势了得,文采好,不仅被称为清末四公子,还是个六品官员。

吴宝初

网络配图

  一腔热血,打心眼里都在为大清朝着想,这样的吴宝初决定为大清鞠躬尽瘁。可是,清朝末期的朝廷已经是问题重重,当时朝野上下要求改革的声音此起彼伏。不过大家说归说,谁也没有死气白咧的要求上层改革。前有戊戌六君子的前车之鉴,大臣们总是会掂量一下:国家大事和个人身家性命孰轻孰重。可吴宝初呢,看着眼前的一片颓败,他心里着急啊,先是给当时的皇帝光绪上了一道折子,在这道奏折里,他告诉皇帝一个消息:天下要亡了,至于该怎么办,他没讲。结果,因为吴宝初官衔太小,奏折没有送到皇帝那里就被扣下了。

  吴宝初还是不甘心,通过各种塞银子疏通关系给慈禧上疏。这一次他倒是提出了具体办法:要求慈禧把权力还给光绪。据说梁启超看了之后,觉得吴宝初说的是当权者慈禧老太太最忌讳的事。也没有人敢呈给慈禧太后,也被扣下了。

  两次上疏都被扣下了,这让吴宝初觉得自己的一片忠心,根本没被大清朝看在眼里,干脆辞官,不干了。辞了官,没了经济来源,生活自然很落魄,可吴宝初并不在意,对于朝政大事,热情不减,该怎么议论还是怎么议论。要是普通人,也引发不了多大反响,可吴宝初不一样啊,他那样的身份,说话肯定很容易引起很多人的注意。作为世交的袁世凯,看到自己的哥们如此落魄,就劝他重新做官,前提条件是不能再议论朝政。结果还被吴宝初奚落了一番。最后,因为没钱买药,病死在上海。

  这大清朝是真的要玩完了,像吴宝初这么有才气又忠心的人得不到重用!

慈禧

网络配图

  难道事实真是如此?当时,年轻的光绪初登帝位既没有政治经验,也没有政治手腕。比较起来,慈禧老太太就高明得多。一句话,当时的情形,离了慈禧老太太,根本玩不转。作为一个基层官员的吴宝初,根本看不到这一点,只抱着一腔热情,看起来是想救大清,实际上是在帮倒忙。

  直言进谏的大臣,他们的人格和风骨肯定是值得钦佩。但是,像海瑞和吴宝初这样的大臣,他们对身边环境不满又拿不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只好把希望寄托在权力的改变上。往好里说,这确实是一片忠心。可要是往坏里看,一是在自己的位置没有改变现实的能力,二是建议大到不负责任的程度。结果,只能是导致自己在系统内部关系紧张,最终只好黯然收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为何隋唐四猛都不得善终?
隋朝给人的印象是君主昏庸残暴,百姓苦不堪言。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在隋唐期间诞生了四大猛将,可他们却不得善终,来说说他们的事迹。第一猛非罗士信不可,罗士信外号“今世孟贲”,有一对飞毛腿,使一条大铁枪,天生神力,水性过人。罗士信曾力撼双牛,两战徕乎儿、火烧济南城;潼关口活捉魏文通,金堤关力擒伍天锡;四平山大战李元霸,铜旗阵杀死仇成,后在攻入扬州皇宫时掉进陷阱,被乱箭射死。可惜一代猛将英年早逝。第二猛为铁枪大将来护儿。一把铁枪威震中原。来护儿早年投奔隋军,参与平定陈朝,深受隋文帝宠爱。后三征高句丽,大胜而归。后随隋炀帝南巡江都,遭遇宇文化及兵变,誓死不与宇文化及同流合污,惨遭杀害。第三猛为八马将军辛文礼。辛文礼隋朝虹霓关刺史,勇力过人,足智多谋。他因身长二尺,坐下一匹金睛骆驼,使一条铁方戟,重达二百多斤,江湖人称八马将。因设计害死裴元庆后被秦琼一锏打倒在地,被瓦岗众将剁成了肉泥,一代英雄魂归于此第...
· 揭秘肃亲王豪格的福晋为何最后都不得善终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早年间就因为征讨蒙古有功被授为贝勒,后来在讨伐蒙古,征讨明朝的战争中,又屡建有功勋。因为他的卓越功勋,后被封为和硕贝勒。崇德六年,皇太极册封豪格为肃亲王,主要负责的是户部事宜。豪格骁勇善战,成为当时皇太极最得力的助手。图片来源于网络在豪格的功勋中,最卓越的成绩要数征讨明朝和入川平乱。先说说征讨明朝,1626年,豪格在其叔父代善的带领下,发起征讨蒙古扎鲁特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豪格表现卓绝。扎鲁特部的贝勒被豪格亲手斩杀。后来,又在皇太极发起的宁锦之战中,豪格积极配合父亲皇太极,宁锦之战中,豪格将蒙古的固特塔布囊击败。在皇太极数次征讨明朝的数次战役中,豪格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636年,作为皇太极的长子,豪格被进封为和硕肃亲王,执掌户部事宜。接下来就要说说豪格入川平乱的事迹了。皇太极去世后,1646年,豪格被封为靖远大将军,他抵达陕西之后,不仅消灭了当地的反动势力,而...
· 为何古代名将都不得善终?韩信白起悲剧般的惨死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不断重演,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历代名将难得善终,他们往往不是死在敌人手中,而是死在自己人的刀下。如春秋名将伍子胥被奸臣所害;战国名将白起“死而非其罪”;宋朝名将岳飞被秦桧阴谋陷害等等。那么为何古代名将都难以善终呢?白起功劳太大死非其罪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他在秦昭王时因屡战屡胜,先后担任左庶长、左更、国尉、大良造等职,被封为武安君。白起打仗非常残酷,杀人无数,在率兵与韩魏两国军队作战时,“斩首二十四万”;在长平之战中,他把赵国四十多万降卒全部活埋了,只留下240个小孩,让他们回去向赵国报信,使赵国举国为之震惊。为了对付白起,韩、赵等国经过商量,派苏代带着重礼行贿秦国的宰相范雎,范雎担心白起灭掉赵国后功劳太大对自己不利,便劝说秦昭王与赵、韩两国讲和。秦昭王同意了范雎的意见,把白起召回,白起听说这是范雎出的主意,从此就和范雎有了矛盾。后来,白起称病不...
· 解密:为何嘉靖皇帝的三任皇后竟然都不得善终?
嘉靖帝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怎么好,或者说他是个极端复杂的皇帝。他上台后没有按照封建礼法,以孝宗朱祜樘为父,而是追尊自己的父亲朱祜杭为皇帝,引起了当时轰动朝野的“大礼议”之争,“大礼议”之争以嘉靖帝的胜利而告终,从此,他坐稳了帝位。但这并代表他是个多么贤能的皇帝。他性格反复无常。在朝诛大臣,在后宫残害宫女。有名的“宫婢之变”就是发生在嘉靖朝。要不是实在活不下去(想想为了保持洁净,每天只能喝露水,吃桑叶,还得干粗活,也是够可怜),胆小怕事的宫女怎么会联合起来想勒死他?当然,宫女造反,没有任何作用,反而把自己的小命全搭进去了。宫女们地位低下或者长期心理压抑,不满也很正常,但是他三位皇后,无一得善终,背后就不得不让人思考。原配陈皇后陈皇后是元城人(今河北大名县东),嘉靖元年被立为皇后。据说陈皇后性格嫉妒,脾气暴躁。嘉靖七年十月的一天,嘉靖帝和陈皇后在后宫同座,张妃、方妃前来献茶,嘉靖皇帝盯着两个妃子...
· 汉朝名将周勃周亚夫父子为何都不得善终?
周勃、周亚夫父子二人都曾经拜将,也都曾经拜相,实际上他们都是非常职业化的军人,只适合当将领,不适合作丞相,作将领他们战则能胜,作丞相他们无所适从。究其原因,这是他们性格使然,他们父子二人的性格就像现代军队里的狙击手,勇敢、沉静、专注、耐心,他们可以隐蔽接敌,然后全神贯注地盯住前面的敌人,但是狙击手的最大弱点在他们的背后,他们缺乏防范来自自己人特别是自己上级暗箭的感觉和能力。网络配图刘邦起兵前,周勃旅居沛县,他高大魁梧,讷讷少言。此时周勃如此彪形大汉居然以编织为业,而且周勃编的还是养蚕用的精细草具,可见周勃这人细致入微,充满耐心。在别人家有丧事的时候,周勃当吹鼓手,但他不擂大鼓,不吹喇叭,他喜好吹箫,要知道箫这种乐器以低音取胜,空旷辽远,能使烦躁的心灵安静下来。他还能够使用强硬的长弓。周勃的生活仿佛是在训练狙击手。周勃跟随刘邦几乎参加了秦末汉初的所有军事行动,灭秦、征项羽、平定内乱、防御匈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