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失街亭后潜逃 历史上马谡没被诸葛亮“斩”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01
转发:0
评论:0
失街亭后潜逃历史上马谡没被诸葛亮“斩”,马谡,字幼常,襄樊宜城人,生于公元190年,死于公元228年。马谡在历史上算

  马谡,字幼常,襄樊宜城人,生于公元190年,死于公元228年。马谡在历史上算不上是大人物,可是知名度却很高,一部《三国演义》的小说,一出《空城计》的戏曲,使他以纸上谈兵的形象定格在历史的天幕上。说起马谡的死,历来人们都认为马谡是在街亭之败后回到诸葛亮大营负荆请罪,最后被诸葛亮挥泪斩于军门。

d439b6003af33a87035744c5c45c10385343b533_副本.jpg

网络配图

  人们有这种印象,乃是来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其中95回描写马谡立下军令状,以王平为副将,率兵25000人出守街亭。抵达街亭后,以兵法云:“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及“置之死地而后生”等理由,拒绝遵守诸葛亮于路口扎营的吩咐,并置王平的“魏军断我水源”的警告于耳后,屯兵山头。后来禁不住王平苦谏,分5000兵与王平,让其于山下扎寨。魏名将司马懿及张郃率军到达后,一面敌住王平,一面围马谡而不攻,并断其水源,马谡不战自乱,司马懿最后发动火攻,马谡惨败而回。王平此时兵少力薄,抵不住张郃的猛攻,也与马谡一起退兵了。

  街亭失守后,使前方蜀军进无据点、退无可守之地,不得已放弃已攻占的陇右三郡,退守汉中。为此,诸葛亮上表请后主自贬三等,马谡于大营自首领死。斩首之时,全军落泪,诸葛亮亦失声痛哭,这就是所谓的“孔明挥泪斩马谡”。

  但是,史实与以上说法有很大的出入。西晋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及后来裴松之为其作的注释中,对此事的描写散落在诸列传中,我们不妨将其综合起来,看看史书上的“斩马谡”真相。

  首先是《向朗传》中的记述,当时向朗为丞相长史,随军征战,而向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此段意思十分明显,就是街亭之战后,马谡并未投案自首,而是畏罪潜逃,而向朗知情不报,被诸葛亮免去官职。

  第二个是《马谡传》中裴松之注,有提及《襄阳记》中的记载说马谡临死前曾写信给诸葛亮,大意是:“丞相平日待我像待自己的儿子一样,我也把丞相当做自己父亲。这次我犯了死罪,希望我死以后,丞相能够像舜杀了鲧还用禹一样,对待我的儿子,我死了也没牵挂了。”后诸葛亮待其遗孤如同己出。看这一段,就知道马谡死前未曾有机会再与诸葛亮谋面,否则也无必要写这么一封信,要诸葛亮效仿杀鲧而用禹的故事,将遗孤托付于诸葛亮了。

QQ截图20161223140236_副本.jpg

网络配图

  而后又称“十万之众为垂涕。亮自临祭,待其遗孤若平生”,马谡的确是死了,但以上均未提及马谡是如何死的。在《诸葛亮传》中只称诸葛亮“戮谡以谢众”,《王平传》中又载:“丞相亮即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从这两传来看,马谡确实是被诸葛亮下令处死的,但到底有没有付诸实施呢?答案是没有。因为在《马谡传》中有明确记载:“谡下狱物故”,即病死狱中。

  综合以上史料,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马谡在街亭由于不遵诸葛亮的指示,惨败而归,导致陇右三郡得而复失,蜀军退回汉中。马谡深知后果严重,因此便畏罪潜逃,而身为丞相长史的向朗碍于情面或出于爱才之心,知情不报,事泄后导致他也在家赋闲达20年之久,而马谡最终被缉拿归案,并被诸葛亮处以极刑,然而还未及行刑,马谡便于狱中病故(编者注:此处说病故不确,“物故”即指死,而并非病故。但其死在狱中,并非被诸葛亮名正典刑或说“斩马谡”则确定无疑)了。这便是史书的马谡之死。

  延伸阅读:

  《三国志》卷41《向朗传》:向朗字巨达,襄阳宜城人也……后主践阼,为步兵校尉,代王连领丞相长史。丞相亮南征,朗留统后事。五年,随亮汉中。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三国志》卷39《马良附马谡传》: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

se16181554_副本.jpg

网络配图

  《三国志》卷35《诸葛亮传》: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 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馀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三国志》卷43《王平传》:“建兴六年,属参军马谡先锋。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於街亭。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偪也。於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

  编者注:参考上述记载可知,除马谡本传外,对于马谡之死的记述都是“诛”、“戮”,那是不是上文结论有误呢?其实如果我们假设所有的记载都是正确的,那么可以这么理解,即:马谡确实是死于狱中,但诸葛亮上报蜀汉朝廷的死因则是被“诛”,这也是与诸葛亮同时采取的自贬三级的举措一脉相承的。核心目的就是示人以公正。当然,马谡的死法究竟是被逼自尽或是急病身故,则未可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罗贯中
罗贯中(1320年-1400年),名本,字贯中,以字行,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但他的籍贯在文学界和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一说是东原(今山东东平),一说是太原(今山西太原),一说是庐陵(江西吉安),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后两者不可确考。近年虽由于在山西省祁县河湾村发现了罗贯中之家谱,以及个人使用的印章,但并未说明其人为三国演义的作者。据最新研究,山西太原确有罗贯中,却是另一个杂剧家罗贯中(约1323年-约1397年),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最为可能是山东东平人。关于罗贯中太原说,主要见于明朝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其他史书不见记载。有研究说《录鬼簿续编》不是贾仲明所写;也有研究说《录鬼簿续编》存在抄写错误,将"东原"抄成"太原",而且历史上有一段时间今济南长清为中心毗连东平的一带正叫做“东太原”。有关他的许多事迹多为民间传说,因而一直以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历史上马谡没被诸葛亮“斩”
马谡,字幼常,襄樊宜城人,生于公元190年,死于公元228年。马谡在历史上算不上是大人物,可是知名度却很高,一部《三国演义》的小说,一出《空城计》的戏曲,使他以纸上谈兵的形象定格在历史的天幕上。说起马谡的死,历来人们都认为马谡是在街亭之败后回到诸葛亮大营负荆请罪,最后被诸葛亮挥泪斩于军门。人们有这种印象,乃是来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其中95回描写马谡立下军令状,以王平为副将,率兵25000人出守街亭。抵达街亭后,以兵法云:“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及“置之死地而后生”等理由,拒绝遵守诸葛亮于路口扎营的吩咐,并置王平的“魏军断我水源”的警告于耳后,屯兵山头。后来禁不住王平苦谏,分5000兵与王平,让其于山下扎寨。魏名将司马懿及张郃率军到达后,一面敌住王平,一面围马谡而不攻,并断其水源,马谡不战自乱,司马懿最后发动火攻,马谡惨败而回。王平此时兵少力薄,抵不住张郃的猛攻,也与马谡一起退兵了。街亭失...
· 马谡的结局之谜:因失街亭选择畏罪潜逃?还是被诸葛亮斩了?
历史长河中,有两个最著名的纸上谈兵家伙,一个是战国时的赵括,另一个就是被诸葛亮视为奇才的马谡了。谈起兵家要旨来,马谡口若悬河,就连诸葛亮也得自愧不如。读过几本兵书的马谡为了出风头,斗胆立下军令状,以王平为副将,率两万五千人马出守街亭。到了地方,马谡忘记了诸葛亮的叮嘱,不顾王平劝阻,以“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为由,擅自作主将营寨安扎在了山上。马谡自以为得计,却不知他的对手是“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的曹魏大将张郃。张郃率军到达街亭,率军拖住屯扎在山脚下的王平,却对屯扎在山上的马谡围而不攻。失去水源的蜀军很快不战自乱,降的降、逃的逃,在司马懿的主持下,曹军施展火攻,马谡大败而走。街亭失守后,诸葛亮进退失据,无奈上演了一出千古名剧《空城计》。如果不是司马懿养敌自重,收拾人马主动退兵,诸葛亮的一世英名也势必毁于一旦。因为马谡的缘故,诸葛亮不得不放弃...
· 诸葛亮为何斩马谡:失街亭被斩疑团多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家喻户晓。《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描写,诸葛亮为夺取天下大业,于公元228年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此次战役,诸葛亮兵分三路:一路是由赵云、邓芝带军占据箕谷;一路由诸葛亮亲率十万大军突袭祁山;另外一路由马谡镇守战略要地街亭。诸葛亮资料图街亭一战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却不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原因。马谡出兵街亭之前,曾立下军令状,表示“若有差失”,则“乞斩全家”。但是,马谡率兵到达街亭之后,忽视了诸葛亮“靠山近水安营扎寨”的嘱咐,不顾副将王平“魏军断我水源”的警告,屯兵于山头。反而还自信地说:兵法有云“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最终,马谡被曹魏名将张合围困于...
· 揭诸葛亮为何斩马谡:失街亭被斩疑团多
导读:诸葛亮斩马谡可谓是千古传诵。马谡的伏法归咎于他犯的军法,马谡的死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伏法。那诸葛亮为何斩马谡?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家喻户晓。《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描写,诸葛亮为夺取天下大业,于公元228年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此次战役,诸葛亮兵分三路:一路是由赵云、邓芝带军占据箕谷;一路由诸葛亮亲率十万大军突袭祁山;另外一路由马谡镇守战略要地街亭。网络配图街亭一战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却不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原因。马谡出兵街亭之前,曾立下军令状,表示“若有差失”,则“乞斩全家”。但是,马谡率兵到达街亭之后,忽视了诸葛亮“靠山近水安营扎寨”的嘱咐,不顾副将王平“魏军断我水源”的警告,屯...
· 诸葛亮斩马谡其实蓄谋已久并非全因失街亭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我们早已耳熟能详,原因是马谡丢了街亭。他们认为,虽然失街亭是马谡被斩首的导火索,但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应该就因为一次败仗就将将领斩首。而且就算街亭一战胜利了,马谡同样还是会死,因为他不仅违反了军纪,而且还畏罪潜逃。所以持这一观点的朋友认为,马谡是因为违抗了诸葛亮的正确决定而丢失街亭的,这可不是一个小的错误,而是在战争最关键的时刻,马谡自作主张才一手造成了这个严重的后果,按照军纪理应斩首马谡。网络配图正像诸葛亮回答蒋琬时所说:“若不按军法斩马谡,谁还会服从指挥,如何能‘讨贼’呢?”他们还指出,马谡不但不承认错误,还畏罪潜逃,按照当时的军纪,同样是会被处死的。所以说失街亭正是马谡被斩的根本原因。正所谓有支持就会有反对,对此有朋友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马谡被斩其实是咎由自取,是诸葛亮蓄谋已久的一个计谋。因为马谡在战前就曾颐指气使,吹嘘自己“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