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皇帝给他免死金牌出事了却对他说解释权归朕所有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48
转发:0
评论:0
皇帝给他免死金牌出事了却对他说解释权归朕所有,前两天小编给大家讲了明初第一谋士刘伯温的故事(详情请看《朱元璋把他比作张子房

  前两天小编给大家讲了明初第一谋士刘伯温的故事(详情请看《朱元璋把他比作张子房,却暗中给他下套,告老还乡后也没放过他》),今天小编再来给大家讲讲明初第一功臣李善长的故事。当然,不管是刘伯温还是李善长,最终他们都败给了同一个大BOSS朱元璋。相比死得不明不白的刘伯温,李善长的死则更加具有戏剧性,他可以说是被朱元璋“活活玩死的”。

1.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善长是安徽定远人,和出生在安徽凤阳的朱元璋算是半个同乡。当年元末大乱,朱元璋作为放牛娃和落魄和尚的杰出代表,毅然决然地率领贫苦的小伙伴们闹起了革命。虽说那时候拉队伍闹革命的人很多,但朱元璋是其中最与众不同的一个。那时候的李善长已经四十来岁了,在家乡也混得有模有样,用现在老百姓的话说他就是“乡里能主事的”。有一天朱元璋率军攻打滁州,正好路过定远,操够了红白喜事心的李善长敏锐地察觉到机会来了。于是他就赶着牛车去朱元璋的军营拜见了这位比自己小十多岁的老乡。当时的朱元璋求贤若渴,又听说李善长在他们乡里是个能人,于是就热情地接待了他。

  朱元璋热情归热情,但他还是要看看李善长是不是真有两把刷子,于是一场不亚于刘备和诸葛亮“隆中对”的一幕就在在朱元璋的军营里上演了—— 当时朱元璋故作忧心忡忡地问李善长:“先生啊,天下这么乱,你说何时才能安定下来啊?” 李善长辛辛苦苦地来向朱元璋毛遂自荐,可不是一点面试准备都没有的,他早就料到他的老板会这么问他,于是就把昨晚和他老婆演练了好几遍的对话一股脑地都说了出来:“秦乱,汉高祖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濠产,距沛不远。山川王气,公当受之,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

  李善长的意思是说:“朱老板啊,你应该学习另一位创业达人刘邦先生,他也是白手起家,但是人家豁达大度,知人善任,创业五年公司就上市了。现在您面临的市场环境和当年刘邦面临的一样,而且您的老家和他的老家离得又很近,只要您肯学习他的创业经验,相信您不久也能成为首富。” 当时的朱元璋虽说也领兵一方了,但是李善长一上来就让他拿刘邦做榜样,可以说是异常地看好他。朱元璋一听高兴坏了,认为李善长这个人做我的高管靠谱,于是就安排他做了“掌书记”。后来,朱元璋又让李善长身兼数职,既做办公室主任又做后勤主管,还做了人事部的经理。 

  没过几年,朱元璋就在李善长的辅佐下夺得了天下。想想当初李善长对朱元璋说的话,果然都应验了。不过李善长说错了一点,虽然朱元璋也做了开国之君,但是他并不像刘邦一样豁达大度,而且刚好相反,朱元璋可以说是历朝皇帝中猜忌疑心最重的一个了。当然,朱元璋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天下还没有彻底稳定,朱老板心想既然创业刚刚成功,那也不能太小气了,要给大家分分红。

2.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若推谁的功劳最大的话,那当仁不让得就是身兼数职的李善长了。在分红大会上,朱元璋当着众多文臣武将的面,说:“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给军食,功甚大,宜进封大国”,当时一共封了六公和二十八侯,李善长居六公之首,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而且李善长的年薪最高,每年俸禄四千石。同为开国功臣的刘伯温只有二百四十石的年俸,由此可见李善长的地位有多崇高了。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给了李善长一个其他人都没有的奖赏,那就是传说中的“丹书铁券”,也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免死金牌”。据说铁券上写着这样一行字:“除逆谋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以报尔勋。” 看到这,大家可能会想,朱元璋这个老板真给力,除了给股份给奖金,还给发了一块“免死金牌”,不仅能免当事人两死,还顺带着免了儿子一死。 

  若真有人这么想,小编也只能表示“呵呵”了。为什么?因为这明明就是朱元璋给李善长挖的一个“坑”啊。大家想想,李善长位居功臣之首,又是丞相又是皇帝的亲家(后来朱元璋把长女许配给了李善长的长子),有什么事情会让李善长犯死罪呢?除非是朱元璋特意给他安排的死罪。

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果不其然,当了几年丞相的李善长就受到了朱元璋的猜忌,被迫告老还乡了。但是要命的是,李善长虽人不在朝廷,影响力却还在,只不过是他从台前走到幕后了。当年他离职的时候,特意举荐了自己的老乡胡惟庸当丞相,结果这为自己后来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话说胡惟庸当了丞相后,才开始还能兢兢业业,后来却越来越专断独行。

  本来猜忌心就很重的朱元璋又怎能容忍得下他呢,于是在洪武十三年的时候,朱元璋终于出手了,以“谋反通倭”的罪名处决了胡惟庸。因胡惟庸一案受到牵连的人数极多,本来一开始李善长还仗着有“丹书铁券”勉强过了关,可是没想到“胡案”发生的十年后,也就是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又做了几件让朱元璋很不高兴的事情。这时候的朱元璋再也忍不了了,而恰巧此时,又有人告发李善长参与了胡惟庸当年的谋反案。于是朱元璋就抓住这个机会赐死了已是七十七岁高龄的李善长。

  当时朱元璋给李善长罗织的罪名是这样的:“元勋国戚,知逆谋不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字面意思是说“李善长作为开国元勋,知道别人要谋逆居然不告发,而且还犹疑观望,实在是大逆不道。” 其实朱元璋要表达的意思只有一个:别想着你的免死铁券了,关于那块烂牌子,解释权归朕所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免死金牌有什么漏洞?最终解释权归皇帝
古代免死金牌最大漏洞:最终解释权归皇帝,拿牌的功臣反被赐死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在很多古装影视剧中,我们都能看到这样一幕,免死金牌出场,免死刑于刑场之上,挽危局于狂澜之中。但是,免死金牌真的有如此功效吗?免死金牌属于民间称呼,官方称其为“丹书铁券”,或者“丹书铁契”,是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凭证。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笼络手底下那帮帮他打江山的布衣将相,首次发明了丹书铁券。《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记载,“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于是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又作十八侯之位次。”此时的丹书铁券虽然没有明确的指出“免死”功效,但其所承诺的子孙后代可世享荣华富贵却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短短五年后,韩信谋反被诛,彭越,英布等人也先后被诛,就连萧何也差点成了刀下之鬼。此时的丹书铁券对于免死来说功效甚微。据太史公司马迁统计,汉初有百余人获得丹书铁券...
· 为何皇帝刚赏赐他免死金牌他就反了?免死金牌究竟为何物?
783年,大唐帝国又面临着一次危及生死存亡的重大危机。当时,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5000士卒拱卫京城长安。泾原士卒背井离乡,以为来到京城后能够得到朝廷封赏。结果直到离开京城都分文未得。唐德宗令京兆尹王翃犒赏军队,王翃却用粗粮野菜犒劳士兵。泾原士卒一怒之下,拥立退休节度使朱泚为王,发起兵变。唐德宗逃出京城,来到奉天(今陕西乾县)。史称“泾原兵变”。兵变发生后,各路节度使在唐德宗的召集下前来奉天勤王。其中,朔方节度使李怀光来得最快。李怀光,唐朝知名将领。他是渤海靺鞨人,本来姓茹,因为立下战功,赐姓为李。李怀光做过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副手,深得郭子仪信任。他长期镇守边关,威慑吐蕃,使得吐蕃军队多年不敢南下。这次兵变后,李怀光火速勤王。当时正是雨天,道路泥泞不堪行走。李怀光鼓励将士,夙夜前行,从蒲津渡过黄河,并在醴泉打败朱泚的骑兵,赶到奉天。此前,叛军已经将奉天包围得水泄不通,轮番进攻之下,奉天危在旦夕...
· 皇帝赏赐他免死金牌,他却把金牌扔在地上
783年,大唐帝国又面临着一次危及生死存亡的重大危机。当时,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5000士卒拱卫京城长安。泾原士卒背井离乡,以为来到京城后能够得到朝廷封赏。结果直到离开京城都分文未得。唐德宗令京兆尹王翃犒赏军队,王翃却用粗粮野菜犒劳士兵。泾原士卒一怒之下,拥立退休节度使朱泚为王,发起兵变。唐德宗逃出京城,来到奉天(今陕西乾县)。史称“泾原兵变”。兵变发生后,各路节度使在唐德宗的召集下前来奉天勤王。其中,朔方节度使李怀光来得最快。李怀光,唐朝知名将领。他是渤海靺鞨人,本来姓茹,因为立下战功,赐姓为李。李怀光做过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副手,深得郭子仪信任。他长期镇守边关,威慑吐蕃,使得吐蕃军队多年不敢南下。这次兵变后,李怀光火速勤王。当时正是雨天,道路泥泞不堪行走。李怀光鼓励将士,夙夜前行,从蒲津渡过黄河,并在醴泉打败朱泚的骑兵,赶到奉天。此前,叛军已经将奉天包围得水泄不通,轮番进攻之下,奉天危在旦夕...
· “免死金牌”真能免死吗?
影视戏剧作品中,常有免死金牌的说法,金牌倒是未必,免死铁券倒是有的。铁券的首创权属于汉高祖刘邦。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带着一帮穷哥们儿,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经过十多年的打拼,爬上了皇帝的宝座。为了兑现自己当年和弟兄们共保富贵的承诺,他给亲近的功臣们颁发了免死铁券,在坚硬的铁铸券书上用丹砂写下这样的誓词:“使黄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意思是说除非犯有谋大逆造反的罪名,功臣及他们的子孙可以凭“铁券”免死若干次,这就是最早的“丹书铁券”。随着冶金技术的进步,唐朝以后,人们就不再用丹砂书写,而是采用嵌金的办法,把券文条款铸成金字,嵌入铁券,这可能就是以后戏曲、演义、小说中“免死金牌”的出处。免死金牌是有了,但其效用却不佳。历史上没有记载哪位大臣犯大罪回家抱着一块免死金牌就能保全性命的。这种以皇帝好恶为善恶标准的免死铁券充其量是一份荣誉证书,在皇权社会中,皇帝老儿要杀人,即便有一颗“金脑...
· “免死金牌”真能免死吗?
影视戏剧作品中,常有免死金牌的说法,金牌倒是未必,免死铁券倒是有的。铁券的首创权属于汉高祖刘邦。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带着一帮穷哥们儿,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经过十多年的打拼,爬上了皇帝的宝座。为了兑现自己当年和弟兄们共保富贵的承诺,他给亲近的功臣们颁发了免死铁券,在坚硬的铁铸券书上用丹砂写下这样的誓词:“使黄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意思是说除非犯有谋大逆造反的罪名,功臣及他们的子孙可以凭“铁券”免死若干次,这就是最早的“丹书铁券”。随着冶金技术的进步,唐朝以后,人们就不再用丹砂书写,而是采用嵌金的办法,把券文条款铸成金字,嵌入铁券,这可能就是以后戏曲、演义、小说中“免死金牌”的出处。免死金牌是有了,但其效用却不佳。历史上没有记载哪位大臣犯大罪回家抱着一块免死金牌就能保全性命的。这种以皇帝好恶为善恶标准的免死铁券充其量是一份荣誉证书,在皇权社会中,皇帝老儿要杀人,即便有一颗“金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