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出于公心得罪刘备:一事证明赵云不属于蜀国核心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21
转发:0
评论:0
出于公心得罪刘备:一事证明赵云不属于蜀国核心,《三国演义》里各种关于忠义的故事和描写让我们印象深刻,但是所谓的义罗贯中也进

  《三国演义》里各种关于忠义的故事和描写让我们印象深刻,但是所谓的义罗贯中也进行了一些批评甚至批判,因为这个义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带来义气之害。比如说刘备为关羽报仇,竟然置国家大局于不顾,反映出忠义观念的内在矛盾。  

1.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羽守荆州是刘备很难走出去的一个怪圈,刘备在这里头的处理也有问题。荆州可以说是守汉的核心利益,吴国老想着讨还,曹操也想着打荆州,刘备则要保荆州,都是为了让荆州而斗。那么派谁守荆州呢?刘备想找一个最放心最有本事的人,当然只能是关羽。但是没想到关羽有刚愎自用的一面,有不顾大局的一面,不仅害了自己,也把刘备置于最尴尬的境地。 

  按照诸葛亮的想法,关羽是不能守荆州的,他守荆州是诸葛亮一直很担忧的事情,因为关羽容易破坏统一战线,当吴国要把女儿嫁给关羽的儿子时,他把人家痛骂一顿,破坏吴蜀联盟,所以最后吕蒙白衣渡江,关羽被杀,令刘备悲痛欲绝。刘备与关羽,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大哥一定要报这个仇,如果不报这个仇,刘备的形象也会受到影响。刘备走上后来夷陵兵败这个悲剧的结局跟关羽也是有关系的,因为二弟置国家大局于不顾,反映出关羽忠义观念的这种内在的矛盾。

2.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备重义气,讲信用,守盟誓,是符合民间价值观的,因为为关羽的兄弟之义报仇,却有愧于对国家的使命。刘备把国家的命运跟哥们义气和兄弟之情绑在一起不加区别,忠于个人而不是忠于国家,思路过于极端。《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刘备执意要为关羽张飞报仇,赵云劝说“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 

  今曹丕篡汉,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图关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讨凶逆,则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若舍魏以伐吴,兵势一交,岂能骤解”,并提出“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赵云在这个时候不惜得罪刘备说了这么一段话,因为他不是那个核心里面的,但是他说这句话完全是出于公心。然而刘备竟然回答“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遂不听赵云之谏,下令起兵伐吴。  

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光是赵云劝,诸葛亮也劝,学士秦宓也劝“陛下舍万乘之躯,而徇小义,古人所不取也。愿陛下思之。”但刘备还是完全颠倒了大义和小义,最后一意孤行,走向了悲剧。赵云之劝,境界很高,但是刘备不听,诸葛亮劝他也不听,这是刘备和蜀国的悲剧,也是公私矛盾和忠义矛盾的悲剧,是大义与大忠不能有机统一的悲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不惜得罪刘备一事证明赵云竟不属蜀国核心
《三国演义》里各种关于忠义的故事和描写让我们印象深刻,但是所谓的义罗贯中也进行了一些批评甚至批判,因为这个义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带来义气之害。比如说刘备为关羽报仇,竟然置国家大局于不顾,反映出忠义观念的内在矛盾。关羽守荆州是刘备很难走出去的一个怪圈,刘备在这里头的处理也有问题。荆州可以说是守汉的核心利益,吴国老想着讨还,曹操也想着打荆州,刘备则要保荆州,都是为了让荆州而斗。那么派谁守荆州呢?刘备想找一个最放心最有本事的人,当然只能是关羽。但是没想到关羽有刚愎自用的一面,有不顾大局的一面,不仅害了自己,也把刘备置于最尴尬的境地。网络配图按照诸葛亮的想法,关羽是不能守荆州的,他守荆州是诸葛亮一直很担忧的事情,因为关羽容易破坏统一战线,当吴国要把女儿嫁给关羽的儿子时,他把人家痛骂一顿,破坏吴蜀联盟,所以最后吕蒙白衣渡江,关羽被杀,令刘备悲痛欲绝。刘备与关羽,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大...
· 解密:赵云委婉劝诫刘备节俭一事竟惹怒众人
《三国志。赵云传》里写了这么一个故事,“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駮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即从之。”意思就是刘备得了益州以后,打算分封土地给众将,这时候赵云站出来反对,说战争刚刚结束,人民过得都很艰辛,应该把土地交给人民,让他们恢复生产,这样有益于国家,刘备听从了赵云建议。但在这个故事背后我们似乎感觉到赵云为此得罪了不少人。大家可看看这件事情。“成都之围也,备与士众约:“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及拔成都,士众皆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物。”网络配图《资治通鉴。卷67》抢钱抢到什么程度呢,取到了“军用不足”的程度。可以看出,刘备的部下大部分人都并不象我们的赵云同志那样廉洁自律,分毫不贪。因为刘备军本来就是军阀,...
· 解密:赵云委婉劝诫刘备节俭一事竟惹怒众人
《三国志。赵云传》里写了这么一个故事,“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駮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即从之。”意思就是刘备得了益州以后,打算分封土地给众将,这时候赵云站出来反对,说战争刚刚结束,人民过得都很艰辛,应该把土地交给人民,让他们恢复生产,这样有益于国家,刘备听从了赵云建议。网络配图但在这个故事背后我们似乎感觉到赵云为此得罪了不少人。大家可看看这件事情。“成都之围也,备与士众约:“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及拔成都,士众皆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物。”《资治通鉴。卷67》抢钱抢到什么程度呢,取到了“军用不足”的程度。可以看出,刘备的部下大部分人都并不象我们的赵云同志那样廉洁自律,分毫不贪。因为刘备军本来就是军阀,...
· 好官赵云做的一件得罪众人之事:劝诫刘备节俭
《三国志。赵云传》里写了这么一个故事,“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駮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即从之。”意思就是刘备得了益州以后,打算分封土地给众将,这时候赵云站出来反对,说战争刚刚结束,人民过得都很艰辛,应该把土地交给人民,让他们恢复生产,这样有益于国家,刘备听从了赵云建议。但在这个故事背后我们似乎感觉到赵云为此得罪了不少人。大家可看看这件事情。“成都之围也,备与士众约:“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及拔成都,士众皆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物。”《资治通鉴。卷67》抢钱抢到什么程度呢,取到了“军用不足”的程度。可以看出,刘备的部下大部分人都并不象我们的赵云同志那样廉洁自律,分毫不贪。因为刘备军本来就是军阀,不是什么...
· 蜀国,你欠赵云一个道歉!被蜀国耽误的赵云
《三国演义》中赵云是个声名显赫、文武双全的良将形象,在民间甚至有“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的说法,但是被评价为“蜀将中唯一集才、识、德于一身的英雄”的赵云,和小说里功成名就的形象相比,历史上真实的赵云人生中就不免有些苦涩。在《三国演义》中,赵云是蜀汉集团的高级将领,不仅位列“五虎大将”,还深受刘备信赖,更重要的是他忠勇无敌的能力加上谦谨宽厚、几乎没有缺点的性格,和高傲自负的关羽、生性鲁莽的张飞形成了鲜明对比,可以说是蜀汉集团完美将领的典范。而这样高大全的形象并非完全虚构,历史上赵云无双的勇气和过人的见识也是有史可载的。赵云作为最早追随刘备集团的得力干将之一,长期从刘备左右,执掌护军之职,从骑兵卫队长做到刘禅时期的“中护军”(执掌蜀汉禁卫军),赵云的战绩也是极具传奇,博望之战生擒夏侯兰;长坂坡之战单骑护送甘夫人和幼子刘禅;刘备入川之时从孙夫人手上再救刘禅……而他一生征战的顶点就是在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