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三国时代哪个皇帝武略堪比曹操却被人一枪毙命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65
转发:0
评论:0
三国时代哪个皇帝武略堪比曹操却被人一枪毙命,中国古代皇权社会中的君臣关系有个铁律: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但这个规律是

  中国古代皇权社会中的君臣关系有个铁律: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但这个规律是要以人物、时间、地点为转移的,在权臣专制、主弱臣强的时期,这个规律就很不灵。

  比如曹魏第四个皇帝曹髦面临的政治形势。理论上,只要知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成语的人,就应该知道曹髦。因为曹髦是这个成语的专利持有人。  

1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曹髦很想干掉司马昭。可司马昭偏偏就不遵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中国古代政治学规律,主动把脖子洗干净放到案板上,让曹髦舒舒服服的砍。

  没办法,曹髦只有自己动手。这里需要先回顾一下曹髦的早年经历,和他与司马师司马昭兄弟的关系。

  曹髦是魏文帝曹丕的孙子,魏明帝曹叡弟弟东海王曹霖的儿子,在即位之前只是普通的宗室成员——高贵乡公,本来没有资格继承皇位。可他的前任齐王曹芳密谋诛杀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不成,反而消息走漏,直接被司马师废掉。当时的郭太后在得到司马兄弟同意的情况下,提议立曹髦为帝。 

  曹髦这才有了荣登大宝的机会。即位时,曹髦才14岁。但就是这个14岁的小皇帝,在时人看来,却颇有一番文韬武略。一次朝会结束后,司马师问钟会,你觉得当今皇帝怎么样?没错,就是那个先是灭蜀有功,后来又在姜维的鼓捣下欲占据巴蜀成为刘备第二的钟会。  

2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钟会的回答很简单,八个字,但就是这八个字,让司马兄弟对曹髦起了杀心。

  哪八个字呢?才同陈思,武类太祖!

  陈思,就是七步做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古名句的曹植。因生前被封为陈王,死后谥号为“思”,通常被称为陈思王。

  太祖,就是曹魏武帝曹操,庙号太祖。钟会的字面意思是,曹髦的文采可以和曹植媲美,武略能够与曹操相较。潜台词是这个小皇帝可不一般,稍不注意就会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来,司马老兄你可不敢掉以轻心。 

  司马师当然能够听出钟会的弦外之音,但面上功夫也得做足,回答道:如果皇帝真如此,那可真是我大魏臣民之福啊,“若如卿言,社稷之福也”。  

3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鹏认为,钟会的这个评价有很大的水分。文的方面。曹魏高贵乡公正元三年,公元256年四月初十,16岁的曹髦到太学和一帮老知识分子谈论《尚书》、《礼记》、《易经》等上古典籍。面对侃侃而谈引经据典的皇帝,这帮老学究都自愧不如,一个个败下阵来。

  实事求是的说,此事确有夸张成分,与皇帝坐而论道,学究们都不免谦让几分,是断不敢使用十成功力,让皇帝难堪,估计就是用一两成功力陪曹髦玩玩。但即使如此,一个16岁的小娃能和老学究走上几个回合,也算是难得。

  曹髦的文韬还算差强人意,但武的方面虽不能说是匹夫之勇,也仅仅只是勇气可嘉而已。

  高贵乡公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五月初七,对司马氏专权忍无可忍的曹髦决定绝地反击。即位以来,先是被司马师压得喘不过气。司马师翘辫子后,本以为能够喘口气,孰料司马昭更是变本加厉。长此以往,祖宗江山难道真要毁在朕的手里吗?想当年,太爷爷曹操可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首创之人,哥祖上是胁制皇帝的,可不是被胁制的。 

  主意已定,皇帝曹髦要造反,但调不动军队,军权都被司马氏控制着,曹髦只有带着身边为数不多的禁卫军,加上宦官僮仆,誓师起义,擂鼓摇旗,呐喊而出,直奔司马昭府上而去。那架势分明就是,司马昭你个乱臣贼子,朕要杀你,还不快束手就擒!  

4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皇帝起义,闻所未闻。从来只有官逼民反,哪听说过臣逼君反的事情。尽管有人告密,司马昭一时也慌了神,不知如何应对。

  司马昭先是派弟弟司马伷带一队骑兵去阻拦曹髦,被曹髦左右大声呵斥:天子在此,谁敢阻拦。虽然是傀儡皇帝,还毕竟还是皇帝,名分还在,那些大头兵谁敢明火执仗的和皇帝对着干,遂四散而去,“左右呵之,伷众奔走”。

  初战告捷,曹髦春风得意,仿佛胜利就在眼前。但在前方招手的不是司马昭的人头,而是贾充、成济率领的另一支军队。曹髦还想仗着天子龙威、无人敢碰,逼退贾充等人。可成济是个没脑子的人,被贾充一激,挺枪跃马,一矛刺中曹髦胸口。曹髦倒在御辇之上,气绝身亡。

  当然,为了给天下臣民一个名义上的交代,司马昭还是表演了一番痛哭流涕的把戏,并将成济这个替罪羊给抛了出去,斩首示众,为曹髦报仇。

  曹髦之死,是司马家族完败曹魏宗室的标志件,魏晋禅代的历史进程至此一发不可收拾。即使是曹操再世,也无法阻止司马氏圆“大晋梦”的雄心,何况只是徒有“武类太祖”虚名的曹髦。

  但曹髦的勇气与血性,足以将三国时期其他几位后世之君诸如刘禅之类,甩出几条大街,不负其封号“高贵乡公”中“高贵”之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他竟然是三国投降第一人贡献却堪比孔明
一直以来,中国人最痛恨的就是投降派。三国时期,谯周不仅是投降派,还先后投降了两次,被后世的无数人唾弃。然而,在我看来,他的投降或许有其可取之处。谯周是后汉时期有名的大儒家,同时在蜀国也是仅次于诸葛亮的星象师。他精研六经,为益州学者之首。后生学者们有疑问都喜欢去问谯周,而谯周也能引经据典来解答,这些学生最著名的一个叫陈寿。网络配图公元217年,刘备大军开入益州,马超的援军也成了催命鬼,刘璋在成都急的团团转。刘璋犹豫是否要投降,众人除了落泪皆不言,谯周以星象之言坚定刘璋投降的决心。成都不战而定。未满20岁的谯周从此登上历史舞台。孔明一出祁山,上出师表,谯周用星象劝同行孔明,北方气盛,未可图也。孔明置若罔闻。六出祁山,后主劝孔明安享太平,丞相不听;谯周也劝他“只宜谨守,不可妄动”,孔明以“誓竭力尽心,剿灭汉贼,恢复中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回复之。网络配图姜维时期,谯周见姜维多次北伐而虚耗蜀国...
· 三国史上曹操诡诈残忍:用“特务”手段堪比明朝
大明王朝是“特务机构”最多、特务最猖獗和社会最黑暗的时代。那么,是明太祖朱元璋开创了秘密刺探消息、监督官与民的“特务制度”吗?其实,这有点儿“抬举”朱元璋及大明王朝了。读过《三国志》的人,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三国时魏国的奠基人曹操设置的“校事”,就是一个类似于明朝东、西厂的特务机构。世人皆知,曹操疑心重,对谁都不放心。为了及时掌握群臣和百姓对他是否忠心,便广布耳目、刺探,这跟他诡诈残忍、善用权谋的心理也十分吻合。《三国志》里说,建安元年,曹操拜司空(三公之官)。建安三年,回到许昌,初置军师祭酒(司空的僚属,也是曹操置官之始)。后来又出现一种特殊的官员“校事”,第一任校事的头目是卢洪、赵达。至于他们如何为所欲为、滥用权力、残害无辜,古籍里着墨不多,但记有当时军中流传的谚语:“不畏曹公,但畏卢洪,卢洪尚可,赵达杀我。”这与大明王朝的官员和百姓听到魏忠贤、刘瑾的恶名就毛骨悚然的心理是一样的,...
· 三国时曹操诡诈残忍使用“特务”手段堪比明朝
导读:大明王朝是“特务机构”最多、特务最猖獗和社会最黑暗的时代。那么,是明太祖朱元璋开创了秘密刺探消息、监督官与民的“特务制度”吗?其实,这有点儿“抬举”朱元璋及大明王朝了。读过《三国志》的人,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三国时魏国的奠基人曹操设置的“校事”,就是一个类似于明朝东、西厂的特务机构。世人皆知,曹操疑心重,对谁都不放心。为了及时掌握群臣和百姓对他是否忠心,便广布耳目、刺探,这跟他诡诈残忍、善用权谋的心理也十分吻合。《三国志》里说,建安元年,曹操拜司空(三公之官)。建安三年,回到许昌,初置军师祭酒(司空的僚属,也是曹操置官之始)。后来又出现一种特殊的官员“校事”,第一任校事的头目是卢洪、赵达。至于他们如何为所欲为、滥用权力、残害无辜,古籍里着墨不多,但记有当时军中流传的谚语:“不畏曹公,但畏卢洪,卢洪尚可,赵达杀我。”这与大明王朝的官员和百姓听到魏忠贤、刘瑾的恶名就毛骨悚然的心理是一...
· 太过狡诈!曹操用特务竟堪比明朝
读过《三国志》的人,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三国时魏国的奠基人曹操设置的“校事”,就是一个类似于明朝东、西厂的特务机构。世人皆知,曹操疑心重,对谁都不放心。为了及时掌握群臣和百姓对他是否忠心,便广布耳目、刺探,这跟他诡诈残忍、善用权谋的心理也十分吻合。网络配图《三国志》里说,建安元年,曹操拜司空(三公之官)。建安三年,回到许昌,初置军师祭酒(司空的僚属,也是曹操置官之始)。后来又出现一种特殊的官员“校事”,第一任校事的头目是卢洪、赵达。至于他们如何为所欲为、滥用权力、残害无辜,古籍里着墨不多,但记有当时军中流传的谚语:“不畏曹公,但畏卢洪,卢洪尚可,赵达杀我。”这与大明王朝的官员和百姓听到魏忠贤、刘瑾的恶名就毛骨悚然的心理是一样的,足以说明曹操的“特务”都是鬼见愁一般的人物。曹操时的法曹椽(相当于现在的最高大法官)高柔,曾就“校事”严重破坏朝政与体制等向曹操进谏:“设法分职,各有所司。今置...
· 他竟然是三国投降第一人:但贡献却堪比孔明
一直以来,中国人最痛恨的就是投降派。三国时期,谯周不仅是投降派,还先后投降了两次,被后世的无数人唾弃。然而,在我看来,他的投降或许有其可取之处。谯周是后汉时期有名的大儒家,同时在蜀国也是仅次于诸葛亮的星象师。他精研六经,为益州学者之首。后生学者们有疑问都喜欢去问谯周,而谯周也能引经据典来解答,这些学生最著名的一个叫陈寿。网络配图公元217年,刘备大军开入益州,马超的援军也成了催命鬼,刘璋在成都急的团团转。刘璋犹豫是否要投降,众人除了落泪皆不言,谯周以星象之言坚定刘璋投降的决心。成都不战而定。未满20岁的谯周从此登上历史舞台。孔明一出祁山,上出师表,谯周用星象劝同行孔明,北方气盛,未可图也。孔明置若罔闻。六出祁山,后主劝孔明安享太平,丞相不听;谯周也劝他“只宜谨守,不可妄动”,孔明以“誓竭力尽心,剿灭汉贼,恢复中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回复之。网络配图姜维时期,谯周见姜维多次北伐而虚耗蜀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