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抗清名臣孙承宗惨遭灭门:明朝丢最后根救命稻草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95
转发:0
评论:0
抗清名臣孙承宗惨遭灭门:明朝丢最后根救命稻草,孙承宗(1563一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河北高阳人,他是明末最重要的

  孙承宗(1563一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河北高阳人,他是明末最重要的军事领袖之一。包括袁崇焕在内的大批将领都是经他一手提拔而成长起来的。  

1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孙承宗长相奇特,“铁面剑眉,须髯戟张”,明万历六年(1578年)中秀才,年仅16岁。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孙承宗到北京入国子监学习,次年中举。后随大同巡抚房守士随行赴任,得以一窥边疆形势。大同是当时明朝的边城重镇,孙承宗 “杖剑游塞下,从飞狐(河北涞源北飞狐关)、拒马间直走白登(山西大同东)。又从纥干(山西大同东纥真山)、青波(河北清河)故道南下,结纳其豪杰,与戍将老卒,周行边垒,访问要害阨塞,相与解裘马,贳酒高歌。用是以晓畅虏情,通知边事本末”。为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孙承宗中进士第二名,入翰林十年。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充日讲官,辅导太子朱常洛学习,即后来的明泰昌皇帝。泰昌帝继位仅一月而亡。泰昌帝年仅16岁的儿子明天启皇帝朱由校继位,孙承宗继而就做天启帝的老师。凭借帝师之尊位,孙承宗进入了明朝后期政治权力的中心。

  孙承宗还还创造性地将战车、舰船和火器结合在一起,创建了以热兵器为主要杀伤手段的十二车营和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支以火器为主要装备的海军,组建了从海上登陆作战的两栖部队,并撰写了专门论述火器车战战术技术的军事著作《车营百八叩》。 

  孙承宗位高权重,遭到阉党魏忠贤的排挤。起初,魏忠贤一心拉笼孙承宗,进行过多次试探,但均遭到拒绝,由此怀恨在心。天启四年(1624)十一月,孙承宗西巡至蓟、昌,请入朝贺万寿节(皇帝生日),并面奏机宜。魏忠贤得知,恐其拥兵“清君侧”,大惧,“绕御床哭,上亦为心动”,当即命内阁拟旨,以“无旨擅离信地,非祖宗法”为名,令其返关。孙承宗只好返回。  

4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天启五年,山海关总兵马世龙误信自后金逃归的“降虏生员”刘伯镪的话,派兵渡柳河,中伏遭败。阉党借口马世龙损失马匹六百七十匹、甲胄等军用物资,围攻马世龙,并参劾孙承宗。孙承宗连上二疏,自请罢官。

  孙承宗辞职后,兵部尚书高第出任辽东经略。高第不懂军事,到任后一反孙承宗的部署,下令拆撤宁锦防线。结果关外驻防将士除镇守宁远的袁崇焕拒不从命外,其他诸城均撤一空,孙承宗数年心血毁于一旦。由于袁崇焕等人的抗命,才取得了“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

  崇祯二年(1629),皇太极率军避开宁锦,绕道内蒙,从喜峰口突入塞内,相继攻陷遵化、迂安、滦州、永平,直指北京。袁崇焕因此下狱被杀,明军军心涣散,将士东归。在危难之际,明廷再次起用孙承宗,“诏以原官兼兵部尚书守通州”,统筹全局。

  孙承宗首先安定军心,协调各路军队,联合行动,取得“遵永大捷”,并于崇祯三年(1630)五月将后金军驱逐出关。孙承宗再任辽东经略后,仍坚持以积极防御为主的方针,继续加强宁锦防线,决心重筑被高第毁弃的大凌河、右屯二城。

  崇祯四年(1631)七月,令祖大寿等率兵四千守大凌河,又征发一万四千人筑城。八月六日,动工筑城才二十天左右,大凌河城墙刚刚修完,后金突然兵归城下,并于当天开始围城,明军仓促闭门拒战。但宁远巡抚邱禾嘉“屡易师期,伟与襄又不相能,遂大败于长山”。至十月,大凌河已被围三月,守军粮尽援绝,祖大寿假降奔还锦州,“城复被毁”。孙承宗连疏引疾,求退。崇祯帝为平息朝议,准其归籍,孙承宗第二次被排挤下台。 

  天启二年(1622年),孙承宗升任为礼部右侍郎。后广宁丢失,辽东经略熊廷弼被撤职,孙承宗以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上任。因与辽东新经略王在晋意见不同,孙承宗既因此自请行边,提出了坚守宁远,以与觉华岛守军互为犄角、遥相呼应的战略计划,即“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战略方针。

  孙承宗还招募组训十几万辽军,选拔培养了如袁崇焕、马世龙等一批优秀文武将领,恢复失地四百余里,修筑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余座,屯田五千多顷,安置战争难民近百万,逼迫努尔哈赤后退七百里。这道坚固的关(山海关)宁(远)锦(州)防线,成为后金骑兵不可逾越的障碍。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始终都没能完全打破这道防线。在屡次碰壁之后,迫使他们望宁远而却步。这道防线不仅确保了山海关免受攻击,而且在此后的二十余年间,基本上稳定了辽西走廊的战局,为后来的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奠定了基础。  

3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与明朝的拉锯战中,皇太极认识到“直取北京,朕意以为不可。取北京如伐大树,须先从两旁斫削,则大树自仆”。他多次派兵绕道,对明朝内地进行攻击。1632年,征林丹汗后奔袭山西大同、宣府;

  1636年,佯攻锦州,阿济格绕北京,攻保定以南12城,凡56战,俘18万,耗时25天。清军还入独石口,毁熹宗德陵,经西山走良乡,过沙河、清河,房山、迁安、雄县、定州、香河、顺义。兵部尚书张凤冀引咎自杀。

  1638年,多尔衮越过长城,攻河北,下济南,俘明德王朱由枢,陷58城,俘虏46万。密云总督战死,过迁安、丰润,下涿州,分兵八路扫荡。陷济南后经天津卫过运河东归。

  1642年,松锦之战后命阿巴泰为将,攻雁门关,沿运河南下,下山东衮州、安丘等地,共3府18州67县88城,获百姓36万,牲畜32万。 

  这几次大扫荡,清军每次都以抢压人口、破坏经济为主要目标,对明朝内地百姓造成极为深重的灾难。这其中的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月扫荡中,多尔衮率军侵犯畿南,进攻高阳。孙承宗以七十六岁高龄,面对清军没有南逃,而是率领全家及高阳民众奋起抵抗。由于兵力相差过于悬殊,高阳城很快就被攻破,孙承宗被抓。多尔衮极为高兴,亲自劝降,遭到孙承宗严词拒绝。清军出于敬重,允许孙承宗自尽。最后,孙承宗端坐在一张椅子上,令两个清兵用白绫将自己勒死,从容就义。  

2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高阳保卫战中,孙承宗6个儿子、2个侄子,12个孙子、侄孙殉国,全家老小40余人遇难。孙承宗死后,崇祯帝下令优恤,但为杨嗣昌、薛国观等人暗中阻止,“但复故官,予祭葬而已”。南明弘光政权时,始赠太师。《明史》这样评论他:“承宗以宰相再视师,皆粗有成效矣,奄竖斗筲,后先齮扼,卒屏诸田野,至阖门膏斧鑕,而恤典不加。国是如此,求无危,安可得也。……盖天眷有德,气运将更,有莫之为而为者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抗清名臣孙承宗遭灭门明朝丢掉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孙承宗(1563一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河北高阳人,他是明末最重要的军事领袖之一。包括袁崇焕在内的大批将领都是经他一手提拔而成长起来的。图片来源于网络孙承宗长相奇特,“铁面剑眉,须髯戟张”,明万历六年(1578年)中秀才,年仅16岁。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孙承宗到北京入国子监学习,次年中举。后随大同巡抚房守士随行赴任,得以一窥边疆形势。大同是当时明朝的边城重镇,孙承宗“杖剑游塞下,从飞狐(河北涞源北飞狐关)、拒马间直走白登(山西大同东)。又从纥干(山西大同东纥真山)、青波(河北清河)故道南下,结纳其豪杰,与戍将老卒,周行边垒,访问要害阨塞,相与解裘马,贳酒高歌。用是以晓畅虏情,通知边事本末”。为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孙承宗中进士第二名,入翰林十年。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充日讲官,辅导太子朱常洛学习,即后来的明泰昌皇帝。泰昌帝继位仅一月而亡。...
· 孙承宗是怎么死的?揭秘明朝第一名帅孙承宗事迹
大概是武侠小说《碧血剑》走红的缘故,说起明末辽东抗清战争的知名统帅,世人首推袁崇焕,事实上,袁崇焕的恩师孙承宗,才是当时的明朝第一名帅。孙承宗,字稚绳,河北保定人,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生人,自幼家贫,常年给富家担任家庭教师为生,万历三十三年中进士,高居榜眼,后成为明光宗朱常洛和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身为两代帝师,一身“儒”气十足。打仗的功底也不差,家乡高阳自幼就是前线,打小耳濡目染,年轻时喜读兵书,又常年在边镇军官家做家教,漫长岁月积累,凝成满腹韬略。用武之地也不难找---辽东。自万历四十七年努尔哈赤崛起辽东后,明朝连战连败,相继丢失铁岭,沈阳,辽阳等军事重镇,女真铁骑,已然直逼山海关,大明都城,即将暴露在敌人铁蹄之下。危急时刻,孙承宗出场了。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孙承宗以大学士身份督师蓟辽,彼时辽东乱成一锅粥,女真骑兵连战连捷,山海关外丢城失地,局面一团糟。可孙承宗不凡,...
· 明朝重臣孙承宗:明朝末年杰出的军事战略家
孙承宗是明朝末年杰出的军事战略家,而且还是曾经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孙承宗早年的时候在自己的县里为学生讲学,后来因为常常来往边关的缘故,因此经常和一些老兵交谈,于是孙承宗有机会了解到了边防的一些知识。公元1406年的时候,孙承宗考中了进士,于是开始入朝为官。图片来源于网络明熹宗继位之后,孙承宗有段时间充当讲官,明熹宗每天听孙承宗讲课,觉得自己深受启发,于是就格外的关照孙承宗。后来朝中的大臣都认为孙承宗有军事方面的才能,于是推举孙承宗主持辽东的边防事物,但是明熹宗不想孙承宗离开自己,于是拒绝了大臣们的请求。公元1622年的时候,清兵再次入侵,原本的兵部尚书郑鹤鸣投降,于是明熹宗就任命孙承宗为兵部侍郎。孙承宗上任之后,对明熹宗提出了许多建议,对明朝末年的边防事业起到了显著的提高作用。孙承宗知人善用,明朝末年的一干武将都是在这个时期被重用的。后来孙承宗又自请做了督师。孙承宗坐镇辽东的四年,与天津...
· 辽东三杰之一的孙承宗:优秀的抗清名将
说起明朝著名的历史人物,除了朱元璋、朱棣这些明君和徐达、常遇春这些名将,估计能让我们想起来的就只剩下太监了。作为封建王朝的特有产物,太监简直就是阴险毒辣的代表,他们在内对皇帝进献谗言、陷害忠良,在外则作威作福、欺压百姓。而魏忠贤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害死了许许多多的忠臣良将,可以说是恶贯满盈。但是,有一个人他惹不起,这个人是天启皇帝的老师,还是护卫国家的干城,大名鼎鼎的袁崇焕是他的学生,他就是孙承宗。《明史》上有这样一句话,大意是说以这个人的才能,恢复失去的江山可能不容易,但是如果信任他把权力交给他,稳定固守现在的领土是完全可以的。能得到这样的评价是十分不容易的,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要是明朝皇帝重用他,清朝取不了天下。这个让清朝人也十分忌惮却又尊敬的人,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孙承宗。天启二年,一封群众的举报信摆在了天启皇帝的案头,信上说辽东前线部署有误,要是这么安排山海关不保。天启皇帝是一个...
· 此人为开国元勋子孙却因莫须有罪名惨遭灭门
西魏时代,关陇军事集团中有一位叫做李穆的出色的将领,骁勇善战,立下军功无数,北周后期一方诸侯。杨坚篡周建隋时,李穆帮杨坚出兵平叛,助杨坚顺利登上皇位。杨坚拜李穆为太师,位极人臣。隋文帝杨坚曾下诏:社稷佐命,公为称首,位极帅臣……自今已后……但非谋逆,纵有百死,终不推问。网络配图一家这就等于给了李穆免死金牌,只要你不谋反,犯什么罪都没关系。隋炀帝杨广当政时,修运河,好大喜功,征高丽,穷兵黩武,人民怨声载道,天下大乱。当时社会上谣言四起,什么“杨花落,李花开”、“桃李子,有天下”的民谣传得沸沸扬扬。网络配图隋炀帝第三次出征高丽时,有一叫安伽陀的方士名自称能预见将来,他对隋炀帝说:“当有李氏应为天子”,并劝隋炀帝尽诛天下李姓。隋炀帝再次对李姓夺天下一说深信不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穆的后代遭到了灭亡之祸。当时李穆的儿孙们都居高官享厚禄,李惇为凤州刺史、李怡为渭州刺史、李雅是大将军兼荆州总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