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唐高宗悟出的生存策略:当皇帝就得靠“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61
转发:0
评论:0
唐高宗悟出的生存策略:当皇帝就得靠“抢”,核心提示:李治终于明白了皇帝的实质,一个字:抢!想要王位,自己想办法“抢”;

  核心提示:李治终于明白了皇帝的实质,一个字:抢!想要王位,自己想办法“抢”;想要权力,也要自己“抢”。

u=731288777,3529864562&fm=23&gp=0_副本.jpg

网络配图

  封建王朝的权利系统应该是皇帝指挥一群大臣,而不是被一群大臣指挥。这是历代君王都明白的道理。

  当然,李治也明白,从前任皇帝去世那一刻起,他就在思索如何当一个指挥大臣的皇帝。

  他的思索和努力没有任何结果,他一直在被大臣指挥。

  他翻开李世民给他的教科书,李世民写的书就像他做的事,冠冕堂皇,全是大道理。李治天资有限,猜不透父亲的哑谜。他苦苦思索,究竟什么地方出了差错,才让他做起事来缚手缚脚?他不得不重新学习唐朝历史,看看自己的爷爷、自己的爸爸是怎么当皇帝的。

  最后,李治得出一个结论。

  在唐朝,当皇帝不容易,要靠“抢”!

  爷爷李渊靠“抢”长安起家,爸爸李世民靠“抢”地盘建功,“抢”地盘之后还要“抢”皇位。自己的哥哥李承乾和李泰同样是“抢”字当头,李治自己的王位,其实也是长孙无忌等人帮忙“抢”下来的。

  李治终于明白了皇帝的实质,一个字:抢!

  想要王位,自己想办法“抢”;想要权力,也要自己“抢”。

  那么,靠什么“抢”?

  李治继续回忆历史,这一次,他的目光更加长远,不仅仅局限于唐朝。他发现历代帝王“抢”东西,靠的是以下五种人:

tdparowl9._副本.jpg

网络配图

  一、文臣。

  李治自己就面临着这种情况,什么都不用做,看着长孙无忌等人忙乎,就能保证大唐帝国的稳定。

  二、武将。

  李治从小就被教育,“你看隋炀帝那个昏庸的皇帝,想当年,隋炀帝将太原留守这个重要差事交给了你的爷爷,你的英雄爷爷趁机起事”。

  三、外戚。

  李治从小就被教育,“你看周宣帝那个愚蠢的皇帝,想当年,周宣帝宇文赟把兵权给了杨坚,结果周宣帝刚死,杨坚就夺走了宇文家的王位”。

  四、太监。

  李治从小就被教育,“你看东汉后期那些窝囊的皇帝,太监们今天废一个,明天立一个,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五、自己。

  李治从小就被教育,“你的父亲,是个举世无双的大英雄,他手下良才无数,猛将如云,前赴后继,为国尽忠 他是个多么伟大的皇帝”!

  这五种人,靠哪一种?

  靠文臣?自己快腻味死了;靠武将或者外戚?饭碗被抢走怎么办?靠太监?呸呸呸!

  还是要靠自己!

  可是,李治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明白自己和李世民的差距。再仔细想想,父亲厉害,是因为他手下的能臣猛将都听他的,那么,自己如果有一批亲信,总揽朝廷的内政外交,不就能和长孙无忌等人抗衡了?

  培养自己的势力,他在李世民去世的第二天就试图尝试,可是,他一手提拔的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许敬宗,对他爱莫能助。于志宁是个吃皇粮的老臣,以前还有几根硬骨头,李承乾曾派人刺杀他,他被吓破了胆,从此对皇家事务能躲就躲,只想混到退休;自己信任的张行成,最近生了重病,不知何时痊愈;高季辅和张行成一样,年老体衰,没有精力;许敬宗这个人,在朝廷上人缘差,没什么号召力。

  不行,要继续培养!一定要建立自己的领导班子!

  这次李治不敢有太大动作,他把自己平日看好的黄门侍郎宇文节升为银青光禄大夫,又把自己信任的柳奭升为中书侍郎,两个人都成了三品官。

u=780054901,3672593587&fm=214&gp=0.jpg

网络配图

  这个柳奭为什么得到李治的信任?说来也简单,李治的太子妃王氏,在李治登基后被立为皇后,柳奭就是王皇后的舅舅。自己老婆的舅舅,总算是自己人吧?

  未必。

  李治以为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开端,没想到柳奭首先被长孙无忌等人拉了过去。长孙无忌鼓励柳奭说:“当今皇后(您的外甥女)没有子嗣,不如收圣上的长子李忠为养子,立为太子,今后皇后和您都有了依靠。”

  这句话正打在柳奭的心坎上。

  外甥女贵为皇后,自己当然高兴,但是,算算这位皇后成为李治的妻子已经七八年了,却没有任何子女。而且,听说皇帝最近宠爱后宫的萧淑妃,冷淡了皇后。这个萧淑妃,已经生了一个儿子李素节,李治很喜欢李素节,将他封为雍王总管长安。总管长安,可是皇太子才能享受的待遇。

  外甥女如果垮台,自己更没戏。

  想到这一点,柳奭立刻给外甥女出主意,劝她多为自己考虑,收李忠为养子,今后也好有个依靠。这些话通过王皇后的母亲柳氏传进宫中,王皇后想想也有道理,于是依言而行,前去恳求李治。

  李治想了想,这皇后自己虽然不太喜欢,但也从没出过差错,而且,自己还要依靠皇后娘家的势力,现在皇后要收个养子,这个顺水人情总要做吧?

  李治答应得很爽快。

  中圈套啰!

  很快,李治愤怒地发现了这一点。

  王皇后刚收李忠为养子,长孙无忌等人就开始轮番上书,大谈立太子的问题,他们众口一词:“当立嫡长子李忠!”

  顾命大臣引经据典,满朝文武推波助澜。李治对李忠倒没有什么意见,毕竟李治重视亲情,李忠是自己的大儿子。

QQ截图20170108073810.png

网络配图

  李治愤怒的是皇后的态度,柳奭的态度,满朝大臣的态度!

  李治愤怒的是整件事情,李治被牵着鼻子走,并且是立太子这样的大事儿。

  除了感到自身的窝囊之外,李治更感受到这帮权臣的可恶。

  长孙无忌拈须微笑,你只知道帝王生存之道,却不想想大臣们的保身之道:有点脑筋的大臣都知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别和权力大的人过不去,否则吃不了兜着走。

  王皇后为今后的生活考虑,柳奭也不过是长孙无忌的棋子,真正得益的还是长孙无忌。李忠是后宫没有背景势力的嫔妃所生,王皇后、柳奭不过是没有什么实权的望族后代,长孙无忌依然有能力控制年幼的李忠。

  前面说过,李治不是个任性的人,立嫡长子既然是历朝历代的传统,满朝大臣又齐声赞同,他当然不会多生事端,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立李忠为太子。

  即使这个时候,李治对李忠仍然没有厌恶感,他厌恶的是长孙无忌这群可恶的元老大臣,厌恶的是胳膊肘往外拐的王皇后和柳奭。

  公元六五二年,李治立长子李忠为太子,贞观老臣得到另一次胜利。

  李治郁闷透了!

  郁闷归郁闷,李治依然想做好皇帝,在他有限的权力中,他做了这样两件事。

  一是修订律法。李治命人大规模地完善了唐初以来修订的各种律法,使其更加严密正规。

  二是更加重视科举。李治需要人才,他知道统治集团内部派系林立,盘根错节,出身平民的官员更易控制,对国家也有更多的热情。为了提高科举的地位,公元六五八年,他在大殿举行了殿试,当场考察进士们的能力和水平。从此,殿试成了高学历的标志,也成了科举制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李治不像李世民,李世民天生就有领袖魅力,他也随时随地注意发挥这种魅力。而李治只能靠务实的作风积累自己的君主魅力,很明显,他做得不太成功,大臣们依然不买他的账。

  还好,有个女人在这个时候安慰着李治,鼓励着李治,她的温言软语让李治重新看到了希望。

  这个女人,就是李世民的才人武则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当皇帝就得靠抢:揭秘唐高宗李治悟出的生存策略
导读:他翻开李世民给他的教科书,李世民写的书就像他做的事,冠冕堂皇,全是大道理。李治天资有限,猜不透父亲的哑谜。他苦苦思索,究竟什么地方出了差错,才让他做起事来缚手缚脚?他不得不重新学习唐朝历史,看看自己的爷爷、自己的爸爸是怎么当皇帝的。最后,李治得出一个结论。在唐朝,当皇帝不容易,要靠“抢”!爷爷李渊靠“抢”长安起家,爸爸李世民靠“抢”地盘建功,“抢”地盘之后还要“抢”皇位。自己的哥哥李承乾和李泰同样是“抢”字当头,李治自己的王位,其实也是长孙无忌等人帮忙“抢”下来的。李治终于明白了皇帝的实质,一个字:抢!想要王位,自己想办法“抢”;想要权力,也要自己“抢”。那么,靠什么“抢”?李治继续回忆历史,这一次,他的目光更加长远,不仅仅局限于唐朝。他发现历代帝王“抢”东西,靠的是以下五种人:一、文臣。李治自己就面临着这种情况,什么都不用做,看着长孙无忌等人忙乎,就能保证大唐帝国的稳定。二、武将。...
· 捡便宜当的皇帝:唐高宗为什么能当皇帝?
俗话说得好,创业难,守业更难。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而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也并非毫无建树,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称职的守成君主。然而,唐高宗李治的地位是尴尬的,因为前有一代圣君李世民,后有媳妇千古一帝武则天,他们二人被后世人无休止地谈论着、评说着。而唐高宗李治,人们似乎对他知之不多。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当他还是晋王的时候,有人在太原发现一块奇石,纹理天成,呈“治万吉”三字,一时传为佳话。不过,当时李世民尚未有立李治为嗣的考虑,所以并未过多关注。随着形势的发展,瑞石之兆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李世民也不得不认真考虑这件事蕴含的神秘意义。唐太宗更为走运的是,在李治登场之前,争储的双方已两败俱伤。大哥李承乾被废黜,政治生命已经结束。四哥李泰占有优势,但锋芒过露,成为众矢之的。再有,李治还拥有两个有利的条件,其一,当李承乾与李泰争储时,李治置身事外,虽没显示出多少才能,但也没引起非议,这本身就是一...
· 捡便宜当的皇帝:唐高宗为什么能当皇帝?
俗话说得好,创业难,守业更难。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而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也并非毫无建树,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称职的守成君主。然而,唐高宗李治的地位是尴尬的,因为前有一代圣君李世民,后有媳妇千古一帝武则天,他们二人被后世人无休止地谈论着、评说着。而唐高宗李治,人们似乎对他知之不多。网络配图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当他还是晋王的时候,有人在太原发现一块奇石,纹理天成,呈“治万吉”三字,一时传为佳话。不过,当时李世民尚未有立李治为嗣的考虑,所以并未过多关注。随着形势的发展,瑞石之兆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李世民也不得不认真考虑这件事蕴含的神秘意义。更为走运的是,在李治登场之前,争储的双方已两败俱伤。大哥李承乾被废黜,政治生命已经结束。四哥李泰占有优势,但锋芒过露,成为众矢之的。再有,李治还拥有两个有利的条件,其一,当李承乾与李泰争储时,李治置身事外,虽没显示出多少才能,但也没引起非议,这本身就是...
· 捡便宜当的皇帝:唐高宗李治为什么能当皇帝?
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当他还是晋王的时候,有人在太原发现一块奇石,纹理天成,呈“治万吉”三字,一时传为佳话。不过,当时李世民尚未有立李治为嗣的考虑,所以并未过多关注。随着形势的发展,瑞石之兆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李世民也不得不认真考虑这件事蕴含的神秘意义。更为走运的是,在李治登场之前,争储的双方已两败俱伤。大哥李承乾被废黜,政治生命已经结束。四哥李泰占有优势,但锋芒过露,成为众矢之的。再有,李治还拥有两个有利的条件,其一,当李承乾与李泰争储时,李治置身事外,虽没显示出多少才能,但也没引起非议,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功。网络配图如果说这位皇子给过人们一些印象的话,那便是他的“宽仁孝友”,这对亲身经历玄武门之变、又经历承乾与李泰争储的群臣而言,无疑是一个相当有吸引力的筹码。其二,对握有大权的元老重臣而言,李治的“仁孝”更受欢迎,这不仅在于他们认为这是守成之主必须具备的美德,更在于他们需要一位...
· 靠称臣维持生存的小国,皇帝被称为“癞子”
唐末,因朝政的腐败和农民起义的风起云涌,盛极一时的唐帝国已经病入膏肓,已无力控制地方藩镇割据的势力发展。朱温借着黄巢起义的东风逐渐把握朝政,皇帝也成了他的傀儡。公元907年,朱温逼迫李柷退位建立梁朝,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在今湖北西南也存在着这样一个政权-荆南。荆南的建立者是高季兴,他本是富贵人家的家童,后朱温见他与众不同,召他为牙将,朱温篡唐自立后任他为荆南节度使到任时,仅有江陵一座城。他聚集流亡百姓,安居乐业,召集一批文官武将为他所用,以梁震为心腹,暗中准备割据。后唐灭梁,高季兴亲自前去纳降,被封南平王,其时荆南仅有归州、峡州、荆州之地,是十国中最小的国家。因国小贫弱,经济不能自己,除向后唐称臣外,还向中原和南方的唐、晋、吴、南唐、闽、楚、后蜀等国,到处称臣,以博取岁赐。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荆南经济主要靠南北通商,收取商税,政治上则全靠与别的国家搞好关系。各国都看不起他,称之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