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清朝大臣直疏皇帝的“三习一弊”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21
转发:0
评论:0
清朝大臣直疏皇帝的“三习一弊”,清人孙家淦,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老臣。乾隆帝弘历初登龙椅时,还是个二十多

  清人孙家淦,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老臣。乾隆帝弘历初登龙椅时,还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当时身为左都御史的孙家淦以其年轻气盛,初持国柄,特上《三习一弊疏》,进行劝戒。此疏后来广为流传,孙家淦也政声愈隆,更令朝野各阶层人士敬重。

雍正

网络配图

  孙家淦在疏中说,君主有“三习”,不可不慎戒之。何谓“三习”?一是君主“出一言而盈廷称圣,发一令而四海讴歌”,时日一久,耳朵便只能听得进歌颂之声,不歌颂者就被视为忤逆,始则拒听谏言,继而对不善歌颂的木讷者生厌,到后来,对那些颂扬之词不够工巧的人也要黜退,这叫“耳习于所闻,则喜谀而恶直”。二是君主整天看到都是趋附谄媚,惟命是从之人,时日一久,双眼便只能看得下谄媚之态,不谄媚者就被视为对我怀抵触之心,始而斥退那些态度倨傲不拘礼节之人,继而疏远那些敢于规谏的正直之臣,到后来,对那些拍马逢迎不够巧妙者也被视为对我的冒犯,这叫“目习于所见,则喜柔而恶刚”。

  君主对天下大事见得多了,就觉得一切都不足为奇;处理国家政务时间长了,就觉得世上没啥难事,如此一来,不但会以为自己英明伟大,别人都是庸碌之辈,而且会自以为是雄才大略而处事草率,乱作决策,结果从别人口中问不出自己有何短处,自己也看不到为政有何失误,于是随心所欲而自以为不逾礼法,号令一下便要人必须执行,这叫“心习于所是,则喜从而恶违”。三习养成,必生一弊——“喜小人而恶君子。”

雍正

网络配图

  君主有喜谀恶直、喜柔恶刚、喜从恶违之三习,为何会生出喜小人,恶君子之弊?孙家淦接着分析道,进君子而退小人的道理,自古以来,无论一流的明君还是二三流的君主都明白,而那些自以为英明的君主,更是以为所用者必是君子而决非小人。然而面君奏对,君子讷于言而小人满口谀辞,恰与耳习相投;君子拙于奔走周旋,而小人则精通此道,恰与目习相投;考核政绩,君子只知埋头苦干而耻于表功,小人则精于迎合上意善于弄虚作假以显示其勤政,恰与心习相投。君主溺于三习而不觉,就会对小人的话怎么听都十分悦耳,对小人的形态怎么看都十分悦目,对小人的才能怎么考核都十分称心,“于是乎小人不约而自合,君子不逐而自离”。造成这样的恶果,其害就大啦,君主会不知不觉地被小人所左右,稀里糊涂地陷入小人的圈套,到此地步,则黑白可以颠倒,东西方向都可以改变。天下治乱之机缘,虽然多因君子小人之进退而转变,但君子小人进退之机缘,则把握于君主之一心,而君主的自以为是之心,正是小人能够得志并扰乱朝政的媒介。

  也许是青年弘历刚坐上龙椅,还比较谦虚,览疏之后,不但没有“大怒”,而且“嘉纳”之,并将此疏宣示于朝,孙家淦也随之升任刑部尚书,总理国子监事。但弘历晚年却陶醉于文治武功,骄矜自是,听任和王申专权横行,三习一弊似乎一个都不少。

雍正

网络配图

  纵观历史,有三习一弊的皇帝老爷,可谓多矣。其实,何止皇帝老爷爱患此疾,而今一些地方长官、机关或行业的领导,患有此疾者也为数不少。耳之所闻皆歌颂之声,目之所见皆恭敬之态,心之所想无不如愿以偿,时日一久,自然是宵小之徒环绕,正直之士远离。这些人所面对、所经历的一切,可谓与古代的皇帝大同小异。试看那些因垮了台而所作所为被媒体的贪官污吏,有几个不是三习根深蒂固,一弊为害不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弊衣疏食
【成语】弊衣疏食【成语】弊衣疏食【拼音】bìyīshūshí【解释】指破旧的衣着,粗粝的饭食。指生活俭朴。【出处】《周书·柳虬传》【近义词】弊衣箪食【反义词】锦衣玉食
· 为什么皇帝一直信任身边的宦官也不会信任大臣?
皇帝为什么信任太监?因为宫庭的制度是这样的,皇子一般不由其生母带大,在婴幼儿期由保姆代管,而从少年到青年期,陪伴在其身边的就是贴身太监,一个少年身边没有可亲近的亲人(父亲是皇帝,不敢亲近;母亲则是碍于法律无法亲近),所以就会把所有的亲情放在太监身上,往往对太监产生一般近似于父子亲情的感情,所以皇帝会亲近宦官;而宦官又是无法生育的人,在皇帝眼中,这群没有家庭的人比起那些托儿带女的大臣来,显得更加没有私心,所以皇帝才会对太监由亲近转为信任。网络配图这也与明朝的有关。自从朱元璋废除丞相,相权出现了真空。为了弥补这一真空,特务机构趁机兴起,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的权力大大增强,被用来监百官,起到了相权的部分作用(约束百官)。但是特务机构不能完全代替丞相的作用,特别是在处理政务上,于是内阁出现,起到了原先丞相处理政务的作用。因此,特务和内阁成为原先相权的继承者。如果明朝的皇帝都象朱元璋那样勤于国事,...
· 山西民俗—各地民俗—五台积弊陋习
本县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文化比较落后,建国前积弊陋习甚多。封建迷信活动,相传历史较久。在解放前,本县迷信活动的形式主要有:敬神:家家户户敬奉土地、天地、皂君、财神、佛爷、大仙、二仙等神,意在祈祷保佑平安,招财进宝。逢年过节往往烧香磕头,造成很大浪费。跳神:由神汉、巫婆假装顶神,扬言能降妖治病,经人邀请,在街头、院巷舞弄扇鼓,有说有唱,欺骗群众,勒索财物群众受害非浅。说白:多为不务正业的巫婆、神汉在室内扮神装鬼说白,以祈神、驱鬼、招魂、放药、扶乩马、增阳寿等为籍口,欺骗百姓上供、烧纸、挂牌、送神袍、供茶果、香斗,进行勒素钱物,受骗上当者甚多。做会:封布佛爷、菩萨等的生日,由神汉、巫婆或道士和尚、尼姑主持召集善男集会念经、祈神、送统、上供、给神挂袍,中午聚素餐一顿。看风水:有的庸儒学习玄学,以看阳宅、阴宅,欺骗群众,索取钱财。每逢丧事,请其看坟择地,进行埋葬。如怀疑祖坟葬的不大吉利,亦请风...
· 清大臣史贻直
史贻直(1682年-1763年),字儆弦,号铁崖,江苏溧阳县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中举人,次年中进士,授检讨。以后历充云南主考、广东督学、赞善、侍讲、庶子、讲读学士。雍正元年(1723年)任内阁学士,次年升吏部侍郎。后来署理闽浙总督,升左都御史,协理西安巡抚,又升户、兵部尚书。乾隆初年历任湖广、直隶总督。乾隆九年(1744年)授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乾隆二十五年(1755年),他为次子史奕昂担任甘肃布政司,写信给巡抚鄂昌,被告发而削职。乾隆二十七年(1757年)再入朝拜相。去世后,赠太保,谥“文靖”,入祀贤良祠。生平]编辑父夔,康熙二十一年进士,官至詹事。贻直少刚乒省H十九年,成进士,年十九。自检讨五迁侍读学士。雍正初,命在南书房行走,再迁吏部侍郎,历工部、户部。命如河南按总督田文镜劾信阳知州黄振国等,定谳入告。上蔡知县张球,文镜所尝荐,贻直等发其讳盗。下吏议,文镜疏自劾。复命如...
· 清大臣史贻直
史贻直(1682年-1763年),字儆弦,号铁崖,江苏溧阳县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中举人,次年中进士,授检讨。以后历充云南主考、广东督学、赞善、侍讲、庶子、讲读学士。雍正元年(1723年)任内阁学士,次年升吏部侍郎。后来署理闽浙总督,升左都御史,协理西安巡抚,又升户、兵部尚书。乾隆初年历任湖广、直隶总督。乾隆九年(1744年)授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乾隆二十五年(1755年),他为次子史奕昂担任甘肃布政司,写信给巡抚鄂昌,被告发而削职。乾隆二十七年(1757年)再入朝拜相。去世后,赠太保,谥“文靖”,入祀贤良祠。生平父夔,康熙二十一年进士,官至詹事。贻直少嫺掌故。三十九年,成进士,年十九。自检讨五迁侍读学士。雍正初,命在南书房行走,再迁吏部侍郎,历工部、户部。命如河南按总督田文镜劾信阳知州黄振国等,定谳入告。上蔡知县张球,文镜所尝荐,贻直等发其讳盗。下吏议,文镜疏自劾。复命如山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