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明朝有很多牛人 但最佩服的还是王守仁!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12
转发:0
评论:0
明朝有很多牛人但最佩服的还是王守仁!,王守仁是明朝第一牛人。他天资聪颖,所创“心学”独成一家,在中国哲学史上享有崇

  王守仁是明朝第一牛人。他天资聪颖,所创“心学”独成一家,在中国哲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在战场上,他更是用兵如神,皆大胜而归,是出色的军事家。

  王守仁,号阳明,出生在一个显赫之家,先祖可以追溯到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守仁出生时,他的祖母梦到一位仙人在云中抱着一个孩子。他的祖父根据梦境,给他取名“云”。但他五岁时都不会说话,一位高僧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意思是说“云”字道破了他出生的秘密。祖父幡然醒悟,将他改名为守仁,便开口说话了。

1.jpg

网络配图

  公元1481年,王守仁的父亲王华高中状元,年幼的王守仁跟着父亲到了京城。王守仁不光喜欢诗书,还喜欢骑射,对事情总有不同的见解,还想向皇帝献策(被父亲阻止)。但王守仁的仕途并不顺利,二十岁中了举人后,后面的会试都失败了。直到二十八岁,才考中进士,步入仕途。

  当时太监刘瑾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宠臣,刘谨仗着武宗势力大兴冤狱,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抓了起来。王守仁见刘谨如此胆大妄为,向武宗上疏。王守仁的这一行为,触怒了刘谨,被杖责四十,贬至贵州龙场驿。同年,他的父亲也被贬至南京,任吏部尚书。

  王守仁正是在条件艰苦、还未开化的龙场悟出了“知行合一”,并以此育人。王守仁在龙场尊重当地风俗,做了很多善事,当地百姓都很喜欢他。公元1510年,刘谨被处死后,王守仁得以回到京城,任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公元1516年,王守仁在兵部尚书王琼的举荐下,升任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康、赣州地区。

  当时南中一带土匪四起,占据着一方势力。王守仁到任以后,决定攻打大帽山的詹师富。王守仁带着精锐部队,先是假装撤兵,等对方松懈后再出其不意地进攻。王守仁用这一打法,连破四十余寨,俘虏七千余人,詹师富被擒,首战告捷。

31412e686ef748cb97450663a1450816.jpg

网络配图

  王守仁觉得自己的权力不够大,无法命令将士,要朝廷赐自己旗牌(可随意指挥)。王守仁得到指挥权后,将军制改革,攻破大庾,夺取横水左溪,又逐一攻破了其他土匪势力。王守仁在这之前从来没打过仗,盘踞数十年的土匪势力被他在短时间内消灭,被人们称为神。

  公元1519年,南昌的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王守仁本来是被派到福建剿匪,刚到丰城就传来宁王叛乱的消息。王守仁知道后,积极备战,调配军粮,发檄文,公布宁王罪状。王守仁担心宁王挥师东下,占领南京。王守仁用假情报扰乱宁王,说自己要攻占南京。

  宁王并不相信,犹豫了半月之久。王守仁见宁王中计,利用这个时机做好了防守南京的准备。当宁王攻打南京时,早已失了先机。宁王之乱,王守仁只用了35天就将其平定。王守仁大捷,武宗却很平定。武宗身边的小人,希望王守仁放了宁王,让武宗亲自抓获宁王,以满足武宗的虚荣心。

  面对这样的情况,王守仁很识趣的将宁王交给太监张永,称病回家。公元1521年,明世宗朱厚熜即位后,王守仁才被封赏。公元1526年,五十四岁的王守仁再次辞官回乡,在绍兴、余姚创建书院,宣讲自己的学说。

1_副本.jpg

网络配图

  公元1527年,思恩、田州两地少数民族首领卢苏、王受造反。总督姚镆无法平定,世宗又想到了王守仁。王守仁官复原职,并兼左都御史、两广总督、两广巡抚。王守仁觉得,少数民族不宜用兵,应以安抚为主。王守仁一向用兵如神,卢苏、王受得知他来平叛,很是惶恐,主动向王守仁投降。卢、王二人投降后,王守仁又继续平定了其他反动势力。

  平定叛乱之前,王守仁就身染重病。叛乱被平定后,王守仁的病情也随之加重,向世宗辞官回乡。公元1529年,王守仁病死在归途南安,时年57岁。江西人民得知他去世,都身穿麻衣为他送行。因谥号为文成,后人都称他为王文成公。很多人认为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不对的)。更深一层的理解是,要让良知时刻按照人的行为和心理,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才不会失其本心,不会让意志为外物所动摇,沦为外物的奴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王守仁:明朝第一牛人
王守仁(1472-1529),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王守仁故居(20张)他以诸葛亮自喻,决心要作一番事业。此后刻苦学习,学业大进。骑、射、兵法,日趋精通。正德十二年(1517年),江西南部以及江西、福建、广东交界的山区爆发民变。山民自建军队,方圆近千里。地方官员无可奈何,遂上奏明廷。兵部举荐时任右佥都御史的王守仁巡抚江西,镇压民变。正德十三年(1518年)正月,王守仁平定池仲容(池大鬓)部,奏请设立和平县,并兴修县学。三月,守仁抵达江西莅任。他迅速调集三省兵力,镇压了信丰等地的起义。七月,王守仁念战争破坏巨大,上奏请求朝廷允准招安。明廷遂委以地方军政大权,准其便宜行事。十月,王...
· 明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真实的还是假的?
在中国古代的王朝中,明朝有一句很牛的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但是这句话如果认真分析起来,实在是一个最大的谎言。(明朝创始人朱元璋)所谓“天子守国门”,说了两个意思:一是指明成祖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到靠近边界地区的北京。二是指明朝的皇帝,经常带着军队御驾亲征。这两件事,算不算“天子守国门”呢?明成祖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当然有想防范蒙古人反攻倒算的目的。毕竟那时候蒙古人被撵回漠北以后,一直不甘心。逮到机会就南下骚扰,甚至攻城拔寨。不过,这个并不是朱棣想迁都的根本原因。朱棣的根本原因是南京是朱允炆的地盘,夺了朱允炆皇位的朱棣,晚上连觉都睡不着。不迁到他的潜邸,朱棣怎么会放心呢。再说明朝皇帝御驾亲征。(朱棣北征)真正御驾亲征而且取得成效的,恐怕只有朱棣一个人。朱棣曾经五次亲率军队深入漠北,远征蒙古人。不但如此,朱棣还修缮万里长城,在边关设置了九边军镇。这些都是朱棣切实可行的措施。除了朱棣外...
· 康熙最佩服的三个皇帝之一:宅心仁厚的宋仁宗
1、宋仁宗姓赵名祯。他的皇帝位置是“捡来”的。他是宋真宗第六子,因前面的哥哥一个个夭折,才以“替补”的身份立为太子。后来承继大统,升位皇帝时,他才13岁。由于年龄太小,上朝时太后刘娥就坐在他的身后,中间挂一块帘子——对,这就是垂帘听政。11年后,刘娥死了,赵祯才真正当家做了皇帝。网络配图2、赵祯朝中有一个很有名的监察御史,叫包拯。一天,包拯带领一帮大臣弹劾财政部长(三司使)张尧佐,理由是他为官平庸。张尧佐的来头不小,他是赵祯宠妃张贵妃的伯父,皇亲国戚来的。赵祯有些犹豫,想出一个折中办法,让张尧佐去当宣徽使。可包拯等人还是不干,非要将张尧佐就地免职。他们一班人就在廷堂之上争论不休。说到激烈处,包拯的唾沫星子溅得赵祯满脸都是。赵祯唯有用衣袖擦脸。最后,还是接受了包拯等人的弹劾。赵祯回到后宫,张贵妃关切地来问情况。赵祯没好气地说:“汝只知要宣徽使,宣徽使,汝岂知包拯为御史乎?”3、四川有个读书人...
· 宅心仁厚的宋仁宗:康熙最佩服的三个皇帝之一
1、宋仁宗姓赵名祯。他的皇帝位置是“捡来”的。他是宋真宗第六子,因前面的哥哥一个个夭折,才以“替补”的身份立为太子。后来承继大统,升位皇帝时,他才13岁。由于年龄太小,上朝时太后刘娥就坐在他的身后,中间挂一块帘子——对,这就是垂帘听政。11年后,刘娥死了,赵祯才真正当家做了皇帝。2、赵祯朝中有一个很有名的监察御史,叫包拯。一天,包拯带领一帮大臣弹劾财政部长(三司使)张尧佐,理由是他为官平庸。张尧佐的来头不小,他是赵祯宠妃张贵妃的伯父,皇亲国戚来的。赵祯有些犹豫,想出一个折中办法,让张尧佐去当宣徽使。可包拯等人还是不干,非要将张尧佐就地免职。他们一班人就在廷堂之上争论不休。说到激烈处,包拯的唾沫星子溅得赵祯满脸都是。赵祯唯有用衣袖擦脸。最后,还是接受了包拯等人的弹劾。赵祯回到后宫,张贵妃关切地来问情况。赵祯没好气地说:“汝只知要宣徽使,宣徽使,汝岂知包拯为御史乎?”3、四川有个读书人,可能是...
· 仁宣之治的简介:仁宣之治竟是明朝最昌盛的时期
在明代历史上,有一段为史家所共同称道的仁宣之治。仁宣之治结束了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和篡位皇帝成祖朱棣所实行的高压政治,继承和发展了被推翻的短命皇帝建文帝的宽仁政治。经过仁宣之治,政治清明,法纪严明,仓廪充实,百姓安居,蔚然有治平之象,形成了明代早期国泰民安的升平景观。仁宣之治由明朝第四、第五两位皇帝仁宗和宣宗共同创造。仁、宣二帝的共同之处,一是这两位皇帝均自称是守成之君;二是他们所实行的仁治,却是当年其父、祖朱棣赖以推翻建文帝的政治借口。守成即守业,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守旧;名曰守旧,但却实行了与旧时完全不同的治国理念和政策策略,个中滋味颇耐人寻味。朱元璋杀功臣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雅俗共愤。老百姓知道朱元璋,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他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成为明朝开国之君,而是因为他“火烧庆功楼”功臣。当然,“火烧庆功楼”只是后世说唱文学对他功臣的形象概括,但功臣确是中国历史上血淋淋的事实,是其治国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