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谁被评为中国“最为集权的皇帝”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54
转发:0
评论:0
谁被评为中国“最为集权的皇帝”,废除了中书省之后,朱元璋提高原属中书省辖的六部权力,以六部治国。并且规定以后

  废除了中书省之后,朱元璋提高原属中书省辖的六部权力,以六部治国。并且规定以后子孙不准设丞相一职,如有人敢奏请设丞相者处以极刑。这个规定在明朝后来的帝王中,没有一个敢违背的。这样,朱元璋既是皇帝,又兼行丞相职权,从而使他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为集权的皇帝。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出身微贱的皇帝,也是一个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喜欢将军政大权全由自己一人独揽。在夺取政权的时候,他任人唯贤;在建立新政权之后,他对大臣们大行杀戮,其中的胡蓝狱更是骇人听闻。而这一切,只不过是在为他的朱氏王朝铺路。

  军政大权由自己一人独揽

  朱元璋登基之后,立即召集文武大臣商议朝政,探讨为什么强盛的元朝会灭亡,大明王朝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如何才能使大明政权长治久安。群臣各抒己见,朱元璋最后总结大家意见说:“元朝统一海内,建国之初,政治还算清明,后来贵戚擅权,奸邪得宠,任用亲旧,结为朋党,内外官吏贪婪无耻,于是法度松弛,纪纲日坏,最终土崩瓦解,不可救药。现在大明创立之初,必须严肃法度,法度就是治理天下的根本。”朱元璋紧紧围绕着这些问题,颁布新法,在封建的政权机构、官吏制度、治民措施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朱元璋首先从改革政权机构、官吏制度着手。登基之初,朱元璋基本上沿用了元朝的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有左、右丞相,统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地方设行中书省,执掌地方军政事务。这是当时稳定社会的权宜之计。在政权逐渐稳定后,朱元璋筹划重建一套新的政权机构。最初的一段实践,也充分证明元制必改,否则遗患无穷。朱元璋经过认真的谋划后,决定采取先地方后中央的策略,对政权机构进行改革。

朱元璋

网络配图

  公元1376年,朱元璋为了避免重蹈元朝国家分裂的覆辙,将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但习惯上仍称省。布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统管一省的民政、财政。布政使是朝廷派驻地方的使臣,负责宣布皇帝的政策、法令,必须事事完全秉承皇帝的旨意,否则,随时可以罢免。另外,又设提刑按察使司,负责一省境内的刑法犯罪之事,其长官为按察使。设都指挥使司,执掌军务,其长官为都指挥使。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使司合称“三司”。三司互不统属,均属皇帝派出的机构,直接对皇帝负责,统属中央。这样,财政、行政和刑察、军务各自独立,互相牵制,大权收归中央,直接受中央控制。

  省下设府,府设知府一人,掌一府之政。知府到任,多有皇帝亲赐给敕书,以加强权威。另设同知、通判,分管清匪、巡捕、农耕、水利、牧马等,还有推官,掌管刑名。与府同一级别的还有直隶州,即直接受省的领导,长官是知州,地位同知府平级。府下设县。县设知县一人,掌一县之政;设县丞一人,主管农、粮、马事;设主簿一人,负责巡捕、盗贼之事。这种改革,使元朝设置的路、府、州、县简化为三级,更便于统治。

  经过省一级的改革,地方的民政、财政、军事、政法等控制大权,全都集中到了中央。中书省的职权越来越大,有时竟同皇帝发生冲突。这使朱元璋认识到:中央机构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早在登基之初,就有人给朱元璋上奏,列举了元朝灭亡的种种原因。朱元璋看后说道:“你说的都不是最重要的,元朝的灭亡在于委任权臣,下边事不通过中书省便不能达到皇帝手中,上下蒙蔽,造成大臣擅权跋扈。”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此话果然言中,丞相胡惟庸在朝中,拉帮结派,排除异己,阴谋政变。朱元璋靠着直接控制的禁军和特务组织,才捕杀了胡惟庸及其党羽,当时被杀者达三万多人。朱元璋趁机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对中央行政机构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废除了中书省之后,朱元璋提高原属中书省辖的六部权力,以六部治国。并且规定以后子孙不准设丞相一职,如有人敢奏请设丞相者处以极刑。这个规定在明朝后来的帝王中,没有一个敢违背的。这样,朱元璋既是皇帝,又兼行丞相职权,从而使他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为集权的皇帝。

朱元璋

网络配图

  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后,大大小小的政务都全部集中到朱元璋的手中。这样,他每天要处理的事非常多,需要有人辅佐。因此,朱元璋在废除丞相后,便设置了殿、阁大学士,让他们随侍左右,以备顾问,但不能参与政务,也就是说他们只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

  将帅和军队之间的关系,历来是皇帝最为伤脑筋的事情。打仗必须靠军队,军队则必须有统帅,但是,将帅手中握有重兵,易产生骄悍、不易控制的状况。以往的皇帝为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了“兵无常将,将无常兵”的措施。朱元璋将元朝统兵的枢密院改为大都督府,节制诸军务。但不久,他仍觉得大都督府权力太大,便又将其一分为五,即前、后、左、右、中军都督府,让他们互相牵制。都督府管理军队、军政,但必须听从兵部的命令。兵部有发布军令、铨选军官之权,却不能统率军队;都督府有统率部队的权力,却无权发兵、调兵。如果有战事,皇帝下令,兵部传令,都督府率兵打仗。这样,兵权也集中到了皇帝手中。

  司法监察机关在元朝叫御史台,专门审察、弹劾百官。朱元璋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职权是纠劾百官,辨明冤枉。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统辖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官职不高,权力很大,对各级官员都有权力弹劾、告发。

  经过一系列的政权机构改革,朱元璋把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中央,最后归自己一人掌握,使封建皇权专制制度达到最高峰。在他的苦心经营下,自己的统治机构更加完善,威慑力量更加强大。朱元璋自己也认为这一套统治制度是极为严密的,是确保朱家王朝“万世一统”的最好的制度。他特地编订了一部《明皇祖训》,要求他的子孙必须世代遵守,不得改变。

  发现贪官污吏,坚决治罪

朱元璋

网络配图

  在对待官吏上,朱元璋一面任用官吏为自己的统治服务,一面用严刑峻法,惩治官吏队伍中的不法之徒。朱元璋对官吏管制之严、打击之重、诛杀之多,在封建皇帝中是罕见的。

  洪武初年,朱元璋召见文武百官,对他们说:“我从前在民间时,看见州县官吏大多不爱恤百姓,他们大多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对民众的疾苦无动于衷,他们败坏政令,坑害百姓,加上灾荒,弱者无法生存,强者就起来造反,这都是由于贪官污吏造成的。因此,我恨透了他们。如今要严肃法纪,发现官吏贪污、虐待老百姓的,坚决治罪,决不宽恕!”为了巩固皇权,朱元璋开始大力整顿吏治。他将监察各级官吏的规定布告民间,号召全体人民对官吏进行监督。并下令说:“凡是发现有贪赃害民的官吏,老百姓可以直接擒拿送至京师。如有胆敢阻挡者,即行灭家灭族。”他在《明律》中规定,如有人犯了死罪,大臣小官用巧言进谏,使之免除死刑者,处斩;如刑部及大小衙门的官吏听从上司主使,不按法律办事,徇私枉法者,也要处斩,并将其妻子充作奴婢,财产没收入官。朱元璋对贪污的官吏,处罪特别严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最早的中央集权时代
秦朝(前221至前206)是我国最早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前221年,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丞相王绾请封诸皇子为燕、齐、楚王,得到群臣的赞同。廷尉李斯力排众议,主张废除分封诸侯的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度。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36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40余郡。这些郡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中央集权的制度从此确立。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始皇二十八年(前219)的峄山刻石辞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家,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秦始皇实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及其所采取的旨在巩固统一的措施,为后世帝王所取用。
· 中国水能资源最为富集的地方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我们就来讲讲中国水能资源最为富集的地方是哪?雅鲁藏布江流经米林后,进入下游河谷段。这里为高山峡谷地区,河流穿过两座海拔7000多米的高山谷底,围绕南迦巴瓦峰形成一个奇特的U字型大拐弯,山高谷深,水流湍急。从派到巴昔卡496.3千米的下游河段,河流水面高度由2910米急剧降至155米,天然落差达2755米,全段平均坡降为5.5‰,居世界各大河流首位。尤其是从派镇至墨脱212千米的河段,两地直线相距不足40千米,水面高差却达2230米,平均坡降2.5‰,加上派镇附近的多年平均流量为1900米/秒,从而使这里成为了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保护自然人人有责,好了本期的自然之最就到这了,希望喜欢的观众持续关注哦。
· 三国里谁被评为最具“周亚夫”之风的武将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一生简朴,治军严谨,令行禁止,作战勇猛,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一、良禽择木而栖原本徐晃是杨奉的部将,一起在为东汉朝廷这家公司打工,可是这家公司两个最大的董事韩暹和董承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争斗起来。眼看他们争斗日益激烈,公司也即将倒闭,好在这时有位大股东加了进来。不错,就是曹操。于是,徐晃看到了希望,并劝服上司杨奉和自己一起跳槽,加入曹操集团。哪知当曹操拿出第一个方案,要汉献帝迁都许昌时,杨奉又在韩暹的挑拨下反叛了曹操。名字真是没起错,“阳奉阴违”!曹操可不是好惹的,迅速杀败了杨奉和韩暹的叛军。徐晃也不是傻子,本来就想跳槽了,为什么不趁这个机会跟着曹老板好好干呢!从此,徐晃便成为了曹操麾下的得力战将。徐晃对于曹操嘱咐的每一次任务,打的每一次战斗,都把它视为曹魏大厦的每一块砖瓦。他不是为了自己在战斗,而是为了曹魏的统一事业在战斗。因为他视曹操为明...
· 中央集权制度最早是什么时候建立的?谁建立的?
中央集权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中国古代的政体---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集国家最高权利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就着手建立和健全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此后,这种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战国时,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尊号为王。秦王政统一六国后,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他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地位,因此更改名号,把古代传说中最尊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号称皇帝。自此,皇帝便成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此外,还规定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并废除子议父、臣议君的“谥法”等。规定皇帝按照世代排列,第一代称始皇帝,后世以二世、三世计,“传之无穷”。以上这些规...
· 被评为杰出好皇帝的杨坚怎么登上帝位的?
被评为杰出好皇帝的杨坚怎么登上帝位的?杨坚(公元541—604年),即隋文帝,弘农华明(今陕西华阴)人。他的父亲杨忠帮助宇文觉建立了北周政权,为北周的元老功臣。杨坚20岁时即承父爵,晋封为隋国公。后来又娶了大将军独孤信的女儿为妻,并将长女嫁给当时的太子。周宣帝继位后,杨坚就以外戚的身份居柱国、大司马等要职,地位显赫。由于宣帝暴虐,不理朝政,杨坚乘机广为结交,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政治集团。公元580年,周宣帝死,继位的周静帝年仅8岁,杨坚入朝辅政,掌握了军国大权。此后杨坚又逐一消灭与他为敌的宗室和地方势力,彻底控制了北周的政权。公元581年,周静帝退位,杨坚取而代之登上皇帝的宝座,建立了隋朝。在政权基本稳定之后,杨坚便开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并于公元590年灭亡南方的陈政权,结束了南北对峙,完成了统一大业。杨坚怎么当上皇帝的?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政权的开国元勋,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战功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