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的人注意!这样寻根不准确
很多人在寻根时会根据字辈或者名人来找寻同宗,这样找到的结果并不一定是准确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寻根时容易遇到的几个误区。希望大家寻古根能够顺利且结果是准确的。
误区一:在某地的居住的都是某人的后裔
一般每个支派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聚居地,但并不是在此聚居地都是此支派,也有可能是由于当时人员太少,本地不同支系同姓集中居住壮大势力的情况。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或动荡,也会有外迁的人。
误区二:同时期名字相同就一定是同一个人
家族大的姓氏中,同名者较多,即使是同时期同名之人也并非一定是同一个人;
判断是否是同一人的标准:一是看年代是否相符;二是看事迹是否相符;三是看父辈、同辈、子侄辈世系是否相符。
误区三:老谱的信息就是对的
越老的谱不一定越准确,一是在古代有人为了显示自己出身尊贵,会擅改族谱,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九品中正选人,很多寒门子弟为做官伪造家谱,唐太宗为了让自己所在的关陇士族皇族一脉作为第一族,就曾下令重修族谱。还有一些家族,不知道自己的始祖是谁,只是模糊知道是靠近哪个直系的,就会像这一支系的名人靠拢。族谱上面依赖名人的现象还是有很多的。
所谓从三皇五帝时代排列下来的百代世系造假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所以现在普遍认为明清时代的世系是比较准确的,宋元其以前的世系错误或作伪比较多。
误区四:只有自家的族谱才是最准确的,以自己的谱为标准去否定其他谱
这种想法不一定错,但也不一定就是对的;
对与自家族谱矛盾的世系,用自己的世系去否定别人的是不正确的,要综合考虑当时的社会环境,社会风俗,还有当时的政治环境和国史方志,认真对比考证;
有人认为否定祖先编定的族谱即是不忠不孝,但是明知道是错的却不纠正,只会一代代错下去,起码要在续修族谱时注明,如果不能随便删除祖先的错误,但至少在可能的错误之处旁边注释你的疑问和观点,给子孙做参考;
也有人盲目相信没有什么可信的,没有什么价值的谱,不辨是非,把自己本来正确的谱改错,以至于误导子孙。
误区五:过度迷信名人,认为是名人写的谱序,一定是正确的
名人写序大多也只会询问你家族源流,然后照写,不会去考证其正确性,所以“名人谱序≠谱系正确”;而且跟被询问者的主张也有很大关系。
再有就是,当时家族中没有读书人,或读书人文化水平不高,有请人代修谱的,代修者造假加入很多名人谱序,其实是伪作,所以对名人谱序也要考证写序时间来判断你先祖和名人是否有时间和空间相遇的可能;
现代姓氏研究者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自称专家学者,打着研究的幌子纷纷立书著说,但是他所掌握的资料也未必齐全,大多会以自己的好恶喜好去解读、判断历史世系问题,以致于以讹传讹。
误区六:代距是25~30年才是合理的,不符合的是错误的
现代人也喜欢用代距来评判一个家族的代数是否合理。其实代距只可用来参考,不是评判的标尺,用代距否定他人世系是不准确的,代距不是恒定的数值,是不确定的随机的,符合代距的不一定就是正确,代距只有18-20年的也不一定就是假的。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考虑古代的问题显然是不合适的。当然,造假的人也会造出代距相对合适的世系来的。
误区七:兄弟名字中相同的字就是字派
说到字辈的问题,现在有很多族谱研究者都喜欢在名字里找有没有相同的字,如果有的话就不分世代硬把他归为同一辈。如果仅仅只是兄弟间几个相同的,而其他的堂兄弟没有相同的,或者字辈不能连续几代相同的;那这样的话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意义;只有谱中同代名中相同的字,并且延续好几代的才是字派,这才是有价值的。
只是单单兄弟名字中相同的字不一定就是字派,这种情况非常常见;在古代的很多人兄弟之间除谱名之外,俗名、字也有采用相同的字的,这些字就不是字派:
如兄弟三人:
余文明,字华章,号可书;
余文祥,字华安,号可期;
余文海,字华瀚,号可达。
这只是兄弟间的习惯性取名,并不等于是以字辈取名,而且单单这名字字号,就算真是字辈你也无法确认是“文”字辈还是“华”字辈,还得考究同一世其他同辈的名字才能下结论。
误区八:用本支系的字辈去衡量全族人的字辈
外迁来的支系迁到定居点开派繁衍后,大多会确定一组字派诗,但是有一些人,却拿着这些之后订立的字派诗去寻宗问祖用自己知道的这个字辈来作为寻根认宗的唯一准则。这显然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是后来立的字派,寻根只能寻到始迁祖以下的同宗,也就是谱书上面迁来之后繁衍的外迁支系,始迁祖以上的同宗根本就不可能使用相同的字辈,即使真的发现有几个是相同的,也只能说是巧合。当然,也不排除有始迁祖带来族谱,谱书之前已经确认了之后的字派。
误区九:用堂号寻根
很多人认为堂号是传承下来的,众多堂号之间必定有亲疏关系,有总分关系。这个想法,是错误的。要知道堂号只是祠堂的名号,是本宗族人纪念本宗族、本姓氏的历史文化、历史名人或者寄予某种期望,堂号之间没有衍生与顺承关系,就像百忍堂的张姓族人,并不一定就是张公艺的后代,只是张姓人以百忍治家为骄傲,百忍精神也成了张姓人共同的财富,因此用堂号来寻根并不准确。
你认为寻根还有哪些误区?你用过或见过哪些寻根的方法?朋友们来聊一聊
即刻扫码,参与李氏家族话题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