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刘邦为何能以布衣取天下?论刘邦的用人之道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68
转发:0
评论:0
刘邦为何能以布衣取天下?论刘邦的用人之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布衣皇帝,刘邦“自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短短七年,开拓西汉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布衣皇帝,刘邦“自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短短七年,开拓西汉王朝,被赞为不世之功。但这样一个四十岁前都无所成就的无赖,却是个十足的帅才,堪称一流的政治家,且极善用人。在楚汉交战时,刘邦大败项羽,大部分靠的是他的政治手段,是刘邦的用人之道。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响,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淮阳侯列传》所云,刘邦问韩信自己能领多少兵,韩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邦说:“于君何如?”答曰:“臣多多而益善耳”。刘邦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擒?”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擒也。” 由此可见,沛公得益于他精明的用人之道,广纳贤才的习惯让他身边遍布贤能,各司其职,也为沛公在七年之内战败项羽,打下汉室江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乱世中的人才,能遇到一个赏识自己的人,给自己提供发挥才干的机会实属不易,这种知遇之恩要用日后的死忠来报答才行。刘邦深谙这一点,作为一个合格的伯乐,刘邦广纳贤才,身边各类贤能各显神通。“汉初三杰”萧何,韩信,张良,还有曹参,樊哙,陈平,郦食其等各怀其才,共事一主,从现在的角度看,沛公的成功其实是历史的必然。在刘邦看来,用人是最重要的成功之道,就是刘邦的成功之道,也就是他的领导艺术,我总结了以下几个特点。

网络配图

网络配图

  用人之道一,知人善任。

  刘邦恰恰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而且他也非常清楚地知道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呢——是调动部下的积极性。是知道自己的下属都有什么才能,这些才能是哪些方面的,这些下属有什么性格、什么特征、什么长处、什么短处,把他们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而刘邦自然成为这些人才的核心。

  用人之道二,不拘一格。 刘邦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所以刘邦的队伍里面什么人都有。我们来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队伍:在刘邦这个队伍里,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待业青年……但刘邦把他们组合起来,各就其位,毫不在乎人家说他率领的是一个杂牌军,他刘邦是一个草头王。刘邦要求的是所有的人才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这就叫不拘一格。

  用人之道三,招降纳叛

  刘邦的队伍里有很多人原来曾经是在项羽手下来投奔刘邦。

  刘邦敞开大门,一视同仁表示欢迎,你愿意来,欢迎你来。比方说韩信,原来是项羽手下的人,因为在项羽手下不能发挥作用,就来投奔刘邦。

  又比方说陈平——他走的路更多——原来是魏王手下的人,因为不能发挥作用就投奔项羽,又不能发挥作用就再投奔刘邦,当陈平从项羽的军中逃出来前往汉营时,刘邦是“大悦之”,非常高兴。他问陈平,陈先生在项羽那里担任的是什么职务啊?陈平说,担任都尉。

  刘邦说,好,你在我这儿还当都尉。马上任命陈平做都尉。任命公布以后,汉营哗然。但是刘邦不予理睬,你们议论你们的,我任命我的,而且非常信任陈平。其实,一个领导者也应如此,如果老是小肚鸡肠、计较甚多,能招募来好的人才吗?恐怕连帐下之人也会离他而去。

  用人之道四,不计前嫌

  刘邦得了天下,封了一批功臣,但是还有很多功臣没有封赏——因为这个事很费商量,就这么着把封功臣的事拖了下来。

  有一天,刘邦看到一群人窃窃私语。他就问旁边的张良:子房,那些人在说什么呢?

  张良说:他们正在商量谋反啊!刘邦很惊讶。张良说,陛下得了天下以后,封了一批功臣,大多数都是亲信。现在这些功臣们都在想若是和陛下关系不密切的,甚至以前得罪过陛下的,是不是就得不到封赏了?他们想来想去想不明白,所以在那儿商量谋反。

  刘邦马上醒悟过来了,问:“为之奈何?”

  张良说,请陛下想一想,在这些功臣当中有没有这样的人——他的功劳非常大,而他和陛下的关系呢又非常地恶劣?刘邦说,有,有一个叫雍齿的,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侮辱朕,朕早就想杀他了;可是他功劳太大,朕又于心不忍。

  张良说,好了,请您“急封雍齿,以示群臣”——请您赶快封赏雍齿。刘邦接受了这个建议,立即封雍齿为什方侯。雍齿一封,所有的功臣都安心了。

  你看雍齿都封了——大家都知道这个雍齿是皇上最讨厌的人——连他都能封侯,我们这些人都该放心了。这叫什么?这就叫不计前嫌。

网络配图

网络配图

  用人之道五,坦诚相待

  我们知道人才最需要的是什么?尊重。你要尊重这些人才,惟一的办法就是以诚相待、实话实说。

  刘邦就有这么个优点。张良、韩信、陈平这些人,如果有什么问题要跟刘邦谈,提出问题,刘邦全部是如实回答,不说假话,哪怕这样回答很没面子,他也不说假话。

  张良在鸿门宴之前得到消息,说项羽第二天要派兵来剿灭刘邦。张良曾问过刘邦,请大王想一想,您打得过项羽吗?刘邦的回答是“固不如也”——打不过他。

  后来韩信到刘邦军中来,也问了这样的问题:大王您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魅力、实力,能比得过项羽吗?刘邦虽然沉默了很久,最后还是坦诚相告:“固不如也。”——我是不如他。

  然而,就是这些人能够帮助刘邦提出自己的计策来,而前提就是,每件事情刘邦都能如实相告、绝不隐瞒。这样信任对方、尊重对方,就会得到对方同样的回报、信任和尊重,这些人就会尽心尽力地帮他出谋划策。坦诚相待,这确实是我们值得借鉴的经验。

  用人之道六,用人不疑。

  古人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刘邦就有这个魄力,一旦决定用某人他绝不怀疑,放手使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陈平,陈平从项羽的军中投靠刘邦以后,得到刘邦的信任,让很多刘邦的老随从不满意,所以就有人去到刘邦那里说陈平的坏话,然而刘邦还是坚持对陈平委以重任。当时,刘邦和项羽正处于一个胶着的状态,谁也吃不掉谁,为了让陈平能够成功的实施反间计,刘邦拨款黄金四万斤给陈平,并且不问出入,可以想见刘邦对陈平的信任。

  用人之道七,暗中控制。

  比如萧何,他被刘邦列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而且刘邦建国后萧何就担任他的首任丞相,后来又拜为相国,在政府当中他的地位仅次于刘邦。但即便对萧何这样的人,其实刘邦也是暗中进行控制的。只不过刘邦控制得不动声色——不像项羽,一怀疑某个人那个怀疑就写到自己脸上去了,人家一眼就看出来了——刘邦的猜忌和怀疑是不动声色的。

  汉十二年秋,淮南王英布造反,刘邦御驾亲征,带着队伍去平叛;萧何则留守京城,他是相国嘛。在战争期间,刘邦不断派使者回来,使者回来一次就一定要去见萧何,一定要说皇上问萧相国好,说皇上问萧相国最近在干什么呢,非常关心体贴的样子。萧何很是感动,更加尽心尽力地为刘邦的作战做好后勤保障。这个时候,萧何手下有一个门客就过来跟萧何说,丞相觉得陛下对您怎么样啊?萧何说,哎呀,皇上对我很信任,你看他频频派使者过来关怀我。萧何的门客就冷笑了一声,说:您以为皇上是真的关心您吗?那是不放心您。他不断地派人回来看看您在干什么,是看您是不是想谋反!

网络配图

网络配图

  所以说,刘邦的用人是典型的帝王之术:一方面你看他好像用人不疑,四万斤黄金交给你不用报销;另外一方面他肚子里极度地猜忌,只不过他猜忌得不动声色。他的手腕非常高明,这是一切所谓“有为君主”的通例,也并非刘邦一人的“专利”。总而言之,刘邦是懂得领导艺术的,具备一个领导人的素质。正是由于他能够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暗中加以防范和控制,才能够把当时天下的杰出人才都集结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一个优化组合,从而战胜项羽,走向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刘邦为何能以布衣取天下?论刘邦的用人之道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布衣皇帝,刘邦“自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短短七年,开拓西汉王朝,被赞为不世之功。但这样一个四十岁前都无所成就的无赖,却是个十足的帅才,堪称一流的政治家,且极善用人。在楚汉交战时,刘邦大败项羽,大部分靠的是他的政治手段,是刘邦的用人之道。“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响,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淮阳侯列传》所云,刘邦问韩信自己能领多少兵,韩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邦说:“于君何如?”答曰:“臣多多而益善耳”。刘邦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擒?”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擒也。”由此可见,沛公得益于他精明的用人之道,广纳贤才的习惯让他身边遍布贤能,各司其职,也为沛公在七年之内战败...
· 刘邦为何能以布衣取天下?论刘邦的用人之道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布衣皇帝,刘邦“自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短短七年,开拓西汉王朝,被赞为不世之功。但这样一个四十岁前都无所成就的无赖,却是个十足的帅才,堪称一流的政治家,且极善用人。在楚汉交战时,刘邦大败项羽,大部分靠的是他的政治手段,是刘邦的用人之道。“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响,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淮阳侯列传》所云,刘邦问韩信自己能领多少兵,韩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邦说:“于君何如?”答曰:“臣多多而益善耳”。刘邦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擒?”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擒也。”由此可见,沛公得益于他精明的用人之道,广纳贤才的习惯让他身边遍布贤能,各司其职,也为沛公在七年之内战败...
· 刘邦为何能夺取天下?他自己有语录式高论?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分封诸侯、整顿天下,着实忙了一段时间,等一切稍稍安定之后,便在洛阳南宫召集群臣,置酒相乐。酒过三巡,君臣们面红耳赤,酒气壮了胆气,得意之情便喜形于色,这也是胜利者自然的反映。高祖清了清嗓子,宫内顿时鸦雀无声,只听他缓声说道:“各位辅佐我成功,今天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为何能得到天下?项羽为何会失去天下?大家大可直言,实话实说,不必忌讳。”网络配图那些文臣武将正喝得高兴呢,不想皇帝却在兴头上出了一个考题,要求直言不讳地回答,然而,直言不讳容易,但要答到皇帝高兴,却不是那么容易。于是,左望右,右望左,面面相觑者不少。这时,高起、王陵二人站起身回答说:“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但是,陛下派人攻城掠地,凡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即封赏给有功之臣,说明陛下能与天下同利,人人归心,以死相效,故能得天下。项羽则妒贤嫉能,有功的忌妒,有能的怀疑,获胜不赏,得地不封,军心涣散,...
· 汉高祖刘邦草草布衣一介成功夺取天下的原因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布衣皇帝,刘邦“自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短短七年,开拓西汉王朝,被赞为不世之功。但这样一个四十岁前都无所成就的无赖,却是个十足的帅才,堪称一流的政治家,且极善用人。在楚汉交战时,刘邦大败项羽,大部分靠的是他的政治手段,是刘邦的用人之道。“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响,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淮阳侯列传》所云,刘邦问韩信自己能领多少兵,韩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邦说:“于君何如?”答曰:“臣多多而益善耳”。刘邦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擒?”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擒也。”由此可见,沛公得益于他精明的用人之道,广纳贤才的习惯让他身边遍布贤能,各司其职,也为沛公在七年之内战败...
· 汉高祖刘邦草草布衣一介,成功夺取天下的原因
刘邦草草布衣一介,仅凭借三尺宝剑,就能立足于乱世。历经春秋战国分崩离析,在中原疆域上开辟了一个大一统的汉室王朝。令后世无数英雄豪杰竞相顶礼膜拜。那么刘邦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刘邦的成功可以归纳为三个原因,其一是识人善任。刘邦本是一方泼皮无赖,平日游手好闲,好耍嘴皮子,卖弄小聪明。但这种社会阅历带来的本事叫读心术,他善于琢磨他人性格,发现他人优点并为自己所用,很快他身边集结了一帮能人异士。韩信有勇,张良有谋,萧何搞后勤有一手。有这三股势力在,灭秦才变得势如破竹。刘邦成功原因其二是懂得分享。其实,这还是与他早年的混迹社会经历相关。他亲自与手下士卒出生入死,身先士卒的行为极容易激励斗志。每每打下胜仗,他就毫不吝啬,大肆封赏犒劳部下。豪爽的行为自然使手下对他感恩戴德原因其三叫虚心纳谏。刘邦军队攻下咸阳城后,面对阿房宫里如山的金银,如云的美人早已神魂颠倒,跃跃欲试。在心腹樊哙和张良的劝解下,他很快清醒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