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朱元璋认定的风水宝地,却为明朝的灭亡埋下隐患?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39
转发:0
评论:0
朱元璋认定的风水宝地,却为明朝的灭亡埋下隐患?,大明的历史,几乎是与黄河水患不断斗争的历史。从朱元璋的洪武元年(1368年)

  大明的历史,几乎是与黄河水患不断斗争的历史。从朱元璋的洪武元年(1368年),一直到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近两百年的时间里,黄河决口竟然有五十七次之多,平均不到四年一次的河患,给沿岸的百姓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嘉靖后期,黄河的治理终于有了显著成绩,而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就是潘季驯。

  嘉靖四十四年和隆庆五年,潘季驯两次总理河道。这期间他不辞辛劳,千里奔波,深入工地,不顾个人安危,与役夫一起劳作,率领民众堵口、筑堤、修堤,黄河治理初见成效。

朱元璋

网络配图

  万历五年(1577年),潘季驯第三次总理河道。有了前两次经验,又经过认真勘查,他总结出一套治黄、淮的治理方针,提出“以河治河,以水攻沙”的八字策略。其中的“以河治河”,便是通过对淮河的筑堤束水,再利用淮水对抗黄河的大量积沙,达到疏浚、治理黄河的目的。然而,淮水弱于黄河,想要“束水攻沙”就必须大筑高家堰,从而将淮水蓄到洪泽湖内,再从清口全部放出,如此以增强淮水冲沙的力量。潘季驯将自己的治河策略上报,饱受河患问题困扰的万历皇帝此时却犹豫不决了。

  因为,在洪泽湖西畔的淮河入湖处,坐落着明代第一陵——明祖陵,这是朱元璋为其高祖、曾祖、祖父修建的陵寝,是太祖认定的一块风水宝地。若依潘季驯言加高加长高家堰,淮水蓄入洪泽湖内,抬高其水位,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明祖陵被水淹没。把祖宗的陵墓都给淹了?这不是触犯了龙鳞?

  一边是因河患饱受涂炭的百姓,一边是保佑大明江山的祖陵,该如何抉择?万历皇帝苦苦思索着,若是淹了祖陵,黄泉之下如何面对自己的祖先?最终,万历皇帝下令,高家堰大堤只许整固,不可加高,其余的工程措施全权交给潘季驯。

  于是,一些潘季驯创造发明的遥堤、缕堤、月堤等堤防工程体系在黄河边相继筑起,而具有决定意义的高家堰大堤却只能被加固修复。潘季驯望着这无法加高的大堤,心里不禁生起隐隐的忧虑。

朱元璋

网络配图

  新建的堤防体系发挥了作用,此后的将近十年,黄河没有大的事故,这让万历皇帝大喜过望,对潘季驯大加称赞。可是,安静了几年的黄河接连在万历十五、十六年再次决口,治河难题又摆在了万历皇帝面前。他希望任用“老成才望”之人,其实,就是心里惦记着潘季驯呢,潘季驯就这样第四次被推到总理河道这个职位上。

  上任的潘季驯旧事重提,上呈万历皇帝的奏折中,他陈述黄河利害,是与百姓性命相攸关的大事,恳请皇帝以民为重,批准他加高加长高家堰,以达到长期杜绝黄河水患的目的,避免生灵涂炭。然而,这次万历皇帝仍是不予同意。

  年事已高的潘季驯无奈,只得整修加固一些堤防、闸坝,将对堤防的防御工作提到新的高度,希望通过主观人为的防守制度,为治水防汛提供最后一道防线。万历二十年,“世事误人称老马,机心终日愧闲鸥”的潘季驯以年老多病为由辞官,结束了自己漫长且艰辛的治河生涯。

  然而黄河的治理再也没有大的进展,到了明朝末年,黄河水祸不断,所经之地满目疮痍,粮食绝产。水灾又带来瘟疫,老百姓缺吃少穿,贫困交加,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纷纷揭竿而起,奋起反抗。内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外边又有女真不断扰边,内忧外患、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大明这座帝国大厦最终轰然倒塌。也许,万历皇帝抛弃百姓,以祖陵为重而否决潘季驯提议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这样的结局。

朱元璋

网络配图

  大明皇帝弃百姓安危于不顾也要特意保护的明祖陵,到了清朝康熙十九年,黄河夺淮,终于还是沉没水底。这个被朱元璋认为是风水宝地,以期可以保佑大明社稷永固的祖辈陵寝,却最终导致江山的覆灭,这点恐怕是朱元璋不曾料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朱元璋留下的祖训,导致清朝的灭亡埋下隐患
朱元璋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有人说他是残暴不仁,有人说他再造中华。奇怪的是,仿佛朱元璋借钱不还,或者吃了某些人的肉夹馍,导致这些人对他口诛笔伐,譬如袁腾飞等人!客观的说,朱元璋的确是一个狠人,但他的狠是对贪官和有野心的官员而言,尤其对百姓而言可谓很仁义!所以,从普通百姓角度说,朱元璋是一个好皇帝,至少比视百姓如草芥的清朝皇帝要好一些吧!鲜为人知的是,在朱元璋一生中,却有不少遗憾,最典型的是太子朱标早逝。但他还有一个大遗憾,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清朝酿成大祸,如今仍在!这就是日本不臣之心!众所周知,朱元璋将日本列为“不征之国”,并且写入《皇明祖训》中,告诫后世子孙照办!看到这里,有些读者糊涂了,既然日本是朱元璋的一个大遗憾,说明朱元璋想攻打日本,或者日本对朱元璋不尊敬,那么他却为何又不征伐呢?朱元璋登基之后,“四海称臣,万邦来贡”,这时候出现了三件事,让朱元璋对日本非常愤怒!第一...
· 朱元璋有没有杀沈万三?埋下大明灭亡的隐患
沈万三知名度极高,是当时中国首富,家资巨万,甚至民间传说沈万三有一只聚宝盆,生财不息。更为甚者,他和明太祖朱元璋故事也被传的活灵活现,隐隐传递说一些欲说还休的秘密。据《明史》记载:沈万三曾经帮朱元璋修筑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功不可没。后来他又自告奋勇,要出资犒劳军队,结果冲撞了朱元璋那样脆弱的自尊心,认为他是故意展示财富,收买军心,意图不轨。之后马皇后的求情下,才免了死罪,被发配到云南。《明史》中记载了朱元璋与沈万三这样一段对话:网络配图朱元璋问:朕有百万军,汝能遍济之乎?沈万三说:每一军犒金一两。朱元璋说:此虽汝至意,不须汝也!有场景,有对话,有细节,似乎沈万三真的是在朱元璋的打击下被流放而致死的。但事实上,早在明朝还未建立时,沈万三便病死了,等朱元璋登极称帝,沈万三已经早死多年,准确地说,沈万三是个元朝人。一个已死的人不可能出资修建京城,更不可能被流放的。虽然沈万三本人没有与朱元璋发生关...
· 明朝最惨烈的胜仗大败丰臣秀吉却为明朝灭亡埋下种子
万历二十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调动十几万大军,入侵朝鲜半岛,明神宗派出援军,引发一场大规模国际战争,日本称之为“文禄、庆长之役”,明朝称之为“万历朝鲜之役”。明朝虽然最终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但却付出惨重的代价,甚至可以称之为引火烧身!首先,壬辰战争极大消耗了明朝国力,造成国库空虚。这场战争前后持续七年,消耗了明朝大量的物力、财力。按照《明史》的记载,“自关白侵东国,前后七载,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还有的资料称,“约费饷银五百八十三万两千余金,又地亩米豆援兵等饷费三百余万金”。《明经世文编》则称,“朝鲜用兵首尾七岁,约费饷银五百八十二万二千余两”。尽管各种文献记载的资料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场战争对明朝国力的消耗是巨大的,保守估计在七八百万两,而明朝当时的年收入在四百万两左右。为了支撑这场战争,明朝不得不动用大量国库饷银,造成了国库的空虚。比如在万历初年,库藏饷银有九百万两之多...
· 清朝打败了俄国最杰出的皇帝,却为自己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沙皇帝国建立以后,它对领土的野心就像气球那样的快速的膨胀。在16世纪初沙皇俄国还和当时的大明王朝相隔着数万公里的不毛之地,但是到崇祯初年沙皇的武装探险队就抵达了古老帝国的北部边界。沙皇的军队不愿万里的来到这里不断地进行挑战,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康熙大皇帝执政初年。哥萨克战役当时的俄国沙皇彼得大帝被认为是俄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他不断的在自己帝国的周围进行侵略扩张,几乎战无不胜。而他这次面对的正好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康熙大帝!此时大清王朝刚刚建立,处于军事力量的巅峰,一场战争几乎是不可能避免的。沙皇彼得康熙二十年以后,清朝屡次要求盘踞在雅克萨等地的俄军撤退,但是沙俄军队无视清朝的合理要求。为此康熙皇帝开始向前线调集兵力、武器、粮草等作战物资。沙皇的哥萨克军队主要盘踞在雅克萨,但是兵力并不多,大概只有数百兵力。为了稳操胜券,清军调集的兵力达2000-3000人之间,还携带了清军当时最先...
· 汉成帝刘骜尊师却为什么给王莽篡权埋下了隐患
汉成帝刘骜在位25年,留下荒淫昏庸的名声,可他对老师张禹却很是尊敬。刘骜即位,提拔张禹来主事,张禹却称病要求退休。刘骜不答应,说我年幼执政,怕有闪失,还需要老师专心帮我。接着赐黄金,赏牛羊,派人送餐看病,弄得张禹不好意思不干。后来张禹为相六年才退下来。刘骜除了给予老师很多特权外,平常一个劲地送金银土地,有事没事就到他家去请教。有一次,张禹看上平陵一块地方,请求刘骜赐给他作为坟地,刘骜不顾众人反对,也不管划出该地会分割先帝庙前的道路,就答应了。还有一回,一个叫朱云的小官,上书说张禹是佞臣,气得刘骜当场大骂他诽谤大臣、诬蔑其师傅,差点砍了朱云。此后,刘骜更敬重张禹,张禹每次生病,刘骜都派人探望,有时还亲自去,在病床前行礼。天地君亲师,刘骜尊重张禹可以理解,历史上皇帝对皇子控制都很严,担心结党营私。于是,皇子有啥想法只有和老师沟通,时间长了难免有依赖性,刘骜尊师便是一种习惯性延续。而张禹则是个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