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隋末第一个起义军领袖王薄 见证隋朝灭亡的活化石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36
转发:0
评论:0
隋末第一个起义军领袖王薄见证隋朝灭亡的活化石,杨广在老爹死后,进行了两项比较大的动作,第一个是建造东都洛阳,解决了国都长兴

  杨广在老爹死后,进行了两项比较大的动作,第一个是建造东都洛阳,解决了国都长兴城,因为远离江东,而使政令不通的问题;第二个是同期建设的隋朝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终点,南至杭州,北达北京,可以在富裕的江南,将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往洛阳,再进运河,或流向长兴城,或运往北方前线,既解决了粮食的运输问题,更可以将部队,快速开往北方或者江南。在运河建成之后,隋朝国力达到顶峰,国家储存的粮食,到了唐太宗那会,还没吃完,在洛阳附近的含嘉仓,1972年发掘的时候,还剩下50万斤已经碳化的小米。

blob.png

网络配图

  葛优在《甲方乙方》里说“地主家也没余粮”,很明显,杨广家余粮很多,同时,隋朝又进行了新一轮的人口普查,人口达到了四千万,如果算上漏报的,人口甚至更多,粮食有了,人口也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接下来做的事情,就变的顺理成章:打仗

  PS:昨天的文章,出了一个小错误,邗沟不是孙权那会修的,早在春秋时期,为了北上争霸,吴国在扬州附近,造了一条沟通长江和淮河的运河,它就是邗沟,谢谢网友神之格思的提醒。

  杨广在公元609年后,进行了两场跨区域战争,第一场针对的是吐谷浑,她的位置在青海、河西一带,扼守丝绸之路,当时杨广以斐矩为大使,出面说通铁勒,由他们打头阵,随后亲自领兵,攻破吐谷浑都城,占地几千里,设立了四个郡。

  第二场是公元612年爆发的高句丽战役,当时杨广征发全国军民,投入全部人力物力,远征高句丽三次,死伤惨重,结果因为严重的兵役,激烈的农民起义爆发了,史册记载,第一个出头的,叫王薄。

  王薄是山东邹平的一个农民,当时杨广正准备向高句丽用兵,劳师远征,这活危险系数太大了,王薄很害怕,想逃兵役又怕杀头,而且当时在山东一带正值饥荒,民心不稳,王薄充分利用了这样的机会,揭竿而起,事后进山当了土匪。

  当领导是需要水平的,特别是作为农民头子,于是王薄给自己取了个外号,叫“知世郎”,啥意思呢?简单理解就是先知,引用下电视剧里的台词,就是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应该讲,王薄人很精明,从他的人生轨迹来看,也当得上知世郎的名号,而且为了配合自己农民起义军的身份,老王想了个口号,把它编成歌曲传唱,歌名叫:无向辽东浪死歌。歌词大意就是说,老王还是隔壁那个老王,但现在有了新身份,是上天选中的男人,虽然上山当土匪,但是盗亦有道,只抢地主的钱,在山上,我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宁死也不去辽东服兵役(大意按照自己的理解写的,有删减)!当时隋朝老百姓生活过的很辛苦,杨广把所有事都集中到了一起,营建洛阳新城、挖大运河、拳打吐谷浑、脚踢高句丽,而且还是举全国之力的三次,这么频繁的徭役,老百姓受不了,王薄一忽悠,哗,一大批都跟着跑了,规模越来越大。

blob.png

网络配图

  有了王薄做榜样,山东苦于没饭吃的老百姓,都开始活跃起来,第二个响应的,叫孟让,是另一支起义军的领袖,原先是齐郡的公务员,与王薄合并后,组成了一支十几万人的起义军。

  这么多人在山东闹腾,时间久了不好收拾,于是杨广手下大将张须陀奉命前来。

  张须陀是叛乱起家的,公元597年,远在昆明,跟着名字十分霸气的隋朝名将,前去羌族的叛乱,后来汉王杨琼造反,平定叛乱的,也有张须陀的身影。

  这里有个人物需要提一下,就是那位羌族叛乱的名将,张须陀的上司,他的名字叫:史万岁。

  这个史万岁据史册记载,他成名于尉迟迥叛乱,在战场上,曾经打败过最勇猛的战士,后来西入侵中原,听到史万岁的名号,仗都没打就落跑了,是隋朝开国四大名将之一,给下篇文章做个预告,内容就是这位万岁爷。

  继续讲张须陀,虽然被李密评价为:有勇无谋,但是就其军事能力而言,对付王薄这种杂牌军,还是绰绰有余的,第一次大战,王薄因为轻敌,惨败。

  战后开总结大会,王薄得出的结论是,轻敌了,老王刚起义那会,发展势头迅猛,周围派过来围剿的官军,来一波灭一波。

  等张须陀来的时候,王薄还是老办法,兵来将挡,但是第一次接触,王薄的部队就溃不成军,被张须陀从岱山,赶到了黄河边,起义军全被打散了,死的死,降的降,最后,王薄明白,凭自己的力量已经无法对抗张须陀了,于是就找来山东的另外两股起义军,孙宣雅和郝孝德,大家合伙了。这里,有个人的身份比较特殊,她就是孙宣雅,名字很好听,是个女汉子,在山东惠民县境内起义,部队发展到十万人,被人称为齐王,而郝孝德也有几万人,加上王薄逃出来的一万来人,总计十多万部队,聚集在山东章丘,找张须陀决战。章丘这个地方,在隋末农民大起义里,还出现过两个大人物,他们的名字叫杜伏威和辅公佑。任何朝代,总有那么一批人,生活的不尽如人意,比较贫穷,特别是兵役繁重的隋朝,杜伏威家里很穷,只能偷东西果腹,这样的日子维持到了杜伏威15岁,因为辅公佑经常带着杜伏威,偷自己姑姑饲养的羊来吃,被人告发,两人就此走上了亡命天涯的道路。

blob.png

网络配图

  不久他们加入起义军,转战江淮,因为作战勇猛,小杜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从小兵,慢慢当上了领导,并且不断吞并附近其他起义军,最后发展成为隋末最有实力的三支农民起义军之一。

  回过头来看王薄,三股起义军十万多部队,再次遭到张须陀的沉重打击,老张只带了二万精兵开赴战场,结果,孙宣雅跑到河北,没了下文,而郝孝德溜到黄河以北,投奔了瓦岗军,王薄呢,投降了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是隋末推翻杨广统治,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因为就是他,直接把隋炀帝杨广给杀了,宇文化及的老爸叫宇文述,隋文帝篡位的时候,大部分宇文世家的成员都被杀了,宇文述能活下来,是因为在杨坚篡位前,宇文述就表示了对他的效忠。

  宇文述除了支持杨坚外,更是杨广的幕僚,杨广又被成为晋王,是杨坚的次子,他能顺利成为皇帝,功劳最大的当然是杨素,而在杨广和杨素之间,牵线搭桥的,就是宇文述,此后被封为许国公,后来宇文化及自立建国,国号为许,就是因为宇文化及作为长子,顺利继承了这个封号。

  宇文化及是一个悲剧,眼看隋朝就要灭亡了,还背上了弑帝的骂名,更是先败于李密,再败于窦建德,没过上一天安心日子,最后退守山东聊城,被王薄背叛,打开城门迎接窦建德的大军,生擒宇文化及。不过王薄自称知世郎,虽然军事能力不怎么样,但是眼光确实不错,在投靠窦建德,生擒宇文化及之后,研究了所有隋末的割据势力,最终看好的,是拥有李世民辅助的李唐大军,公元619年,宇文化及被擒的同一年,王薄告别窦建德,投奔了当时最有前途的李唐。此后,以第一代农民起义军领袖的身份,亲自说服山东各地起义军,包括青州、莱州、密州等地的割据势力,向李唐效忠。

blob.png

网络配图

  王薄是隋朝末年,因为高句丽战争,第一批农民起义军领袖,他起事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希望更好的活下去,这样的愿望,也伴随了他整个生涯,王薄没有所谓的雄心壮志,在被张须陀打败后,流窜各地。

  一直在失败的路上,却始终有割据政权愿意接受他,凭借的,就是他对山东起义军的影响力。

  山东是隋末农民起义最先爆发的地方,但是这些部队能站住脚跟,势力范围还是集中在中原、江淮地区,其中三股最大的起义军,分别为河南人翟让建立,李密统领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以及同为山东章丘人,但是势力集中在江淮的杜伏威、辅公祏军。

  随着杨广的三次高句丽战争,农民起义的范围越来越大,再加上各地世家门阀的冷漠,宇文化及的刺刀,终于成为压倒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隋朝为何灭亡?隋朝灭亡的经济原因
在国家建设的道路上,历来存在两条根本不同的道路,一条是富民强国之路,一条是牺牲百姓利益的富国强兵之路。自从东汉王朝崩溃以来,富国强兵的主张压倒一切,到隋朝达到登峰造极,其结果如何呢?对这个问题的深入讨论,是唐朝确立经济发展基本原则的出发点。1国有土地制度下的重税政策最早登场的强力治国人物是曹操,面对地方割据的局面,号称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的曹操,拿出的办法是实行军事化管理,这是实用主义政治人物最喜欢采用的手段,也确实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经济方面,曹操大力推行屯田制度。屯田就是军队大规模垦田,耕种粮食,解决部队的给养问题。曹操将它推广到民间,在全国各地设立屯田,收成按照五五分成,国家和垦田主各拿一半。如果向官府借耕牛,租税还要提高到六成。也就是说,在曹魏政权下,屯田的租税为50%,甚至达到60%。这是很重的税率。刘邦建立汉朝,规定租税为十五税一,具体执行时再折半征收,也就是三十税一,...
· 隋朝何以短命?探析隋朝灭亡的原因
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篡夺北周帝位,建立了隋朝;589年,隋朝出兵平陈,统一了中国;617年,隋朝被李渊建立的唐朝取代。前后三十七年;如果从统一全国算起,则不过二十九年。中国历史上,由分治而被一统的王朝,有秦的结束战国诸雄、西晋的结束三国、隋的结束南北朝、宋的结束五代十国。这当中,秦、西晋和宋,都经历了“统一-分裂-统一”的循环。“五胡乱华”以后,晋室南迁,相继为宋齐梁陈;北方则是五胡十六国、北魏以及东魏-北齐、西魏-北周,虽南北分治,但并非由“统一到分裂”。这有些像宋以后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部族的对抗(只是这时所谓“中原王朝”的版图已退至江淮以南,而北方的游牧部族所控制的区域南下到了黄河流域),但又不同于蒙元、满清那样以“异民族”的姿态、摧枯拉朽般整合东亚大陆的“统一”方式。五胡十六国,特别是此后的北魏,因长期占据黄河流域这一“中原”的核心地带,及其深入的汉化,自认为具备了与江淮以南政...
· 隋朝何以短命?探析隋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篡夺北周帝位,建立了隋朝;589年,隋朝出兵平陈,统一了中国,617年,隋朝被李渊建立的唐朝取代。前后三十七年;如果从统一全国算起,则不过二十九年。中国历史上,由分治而被一统的王朝,有秦的结束战国诸雄、西晋的结束三国、隋的结束南北朝、宋的结束五代十国。这当中,秦、西晋和宋,都经历了“统一-分裂-统一”的循环。“五胡乱华”以后,晋室南迁,相继为宋齐梁陈;北方则是五胡十六国、北魏以及东魏-北齐、西魏-北周。虽南北分治,但并非由“统一到分裂”。这有些像宋以后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部族的对抗(只是这时所谓“中原王朝”的版图已退至江淮以南,而北方的游牧部族所控制的区域南下到了黄河流域)。但又不同于蒙元、满清那样以“异民族”的姿态、摧枯拉朽般整合东亚大陆的“统一”方式。五胡十六国,特别是此后的北魏。因长期占据黄河流域这一“中原”的核心地带,及其深入的汉化,自认为具备了与江淮以南政...
· 隋朝的末代皇帝
隋秦王杨浩(605-618年)618年3月——618年9月,在位半年。他是隋炀帝之侄,秦王杨俊之子,继承父亲的王位为秦王。618年3月,炀帝在江都被弑,杨浩被宇文化及立为皇帝,其实是一个傀儡皇帝。半年后的9月,宇文化及废黜杨浩,自立为皇帝,并将杨浩毒死。隋世宗杨昭(584―606)隋炀帝杨广长子,母皇后萧氏。大业元年(605年)被立为皇太子。美容仪,有武力,能开强弓。自奉俭朴。卒,谥“元德”。义宁元年(617年)追崇为世宗孝成皇帝。子越王杨侗618年5月被王世充等拥奉为帝,年号“皇泰”。隋越王杨侗简介在位不到一年即被王世充弑杀。隋越王杨侗,隋炀帝之孙,从小聪明过人,宽厚仁爱,即位前为越王,公元618年东都洛阳群臣段达、王世充等人奉他为帝,改元皇泰,史称“皇泰主”。在位不到一年,被王世充所弑,葬处不明。有子:杨岐、杨白。杨侗(影视剧)
· 隋朝两税法使得隋朝轻徭薄赋国家富足
一开始隋朝沿用了北魏的租调制,规定“民年五十,免役收庸”。以庸代役的制度开始部分推行,但是这个有年龄限制,50岁才可以纳绢代役,不到50岁的话,该服徭役你还得去。唐朝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谷物叫租,绢和布叫调,服徭役的期限内如果想不去服役的,用纳绢或布代役叫庸。唐朝的庸不再有50岁的年龄限制,甭管多大的人,只要不想去服徭役,都可以纳绢代役。本来,在农忙季节如果大规模征发徭役,就没有人种地,会误了农时,现在不愿意去的人可以纳绢代役,留着劳动力去种地,多有好处。租庸调有一个前提,我给你交租、交庸、交调,前提条件是你给我土地。你不给我地我拿什么交租子,布帛是地里种出来的,得种麻才能纺麻布,种桑树才能有绢子。但是中国古代的土地是私有的,归地主所有,那么国家要给百姓分配土地,这个待分配的土地是从哪来的,显然不能把地主的地给没收了再去分。途径只有两个,一个是新开垦的,再一个就是大...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