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李世民为何要重用昔日仇人魏徵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91
转发:0
评论:0
李世民为何要重用昔日仇人魏徵,魏徵在太子李建成手下时,多次劝告李建成先下手为强,干掉李世民;在李世民手下时

  魏徵在太子李建成手下时,多次劝告李建成先下手为强,干掉李世民;在李世民手下时,更表现得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成为群臣的楷模。这很有点现代职场精英风范,在哪个公司效力,就尽心尽力为那个公司努力工作。

   魏徵六次跳槽的另类忠臣人生

   说到魏徵,一般人都知道他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一个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臣,也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一般人知道他,是因为他敢于说真话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故。可一般人却很少知道,魏徵其实也是一个一生中有六次跳槽经历的另类忠臣。

唐太宗

网络配图

   魏徵字玄成,河北钜鹿曲城人。父名长贤,北齐屯留县令。因改朝换代及父亲早逝,魏家由北齐时的大家变成了隋时的寒门。魏徵虽落拓,却有大志,见天下渐乱,便出家做了道士。魏徵好读书,涉猎广泛,特别中意纵横之说。所谓纵横之说,就是从纵向、横向不同角度,用正面、反面不同观点,去说服对方的一种方法和策略。这对今后魏徵的立足和发展是大有用处的。

   隋末天下大乱,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造反,因知魏徵有才,将其请出道观,使之参加造反队伍,并担任文书;此间,元宝藏与瓦岗李密的往来信件,大多由魏徵负责起草,因此,在元宝藏归降李密以后,魏徵又得到了李密的赏识,被任命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一年以后,魏徵随兵败降唐的李密来到长安,归顺了唐高祖李渊,归唐后,因很久得不到任用,魏徵便自请去安抚山东(即太行山以东),授衔秘书丞,并在河南浚县劝说了好友徐世勣(即李勣)归唐(当时徐世勣仍属李密旧部);又不久,夏王窦建德攻占浚县,魏徵被俘后,又当了窦建德的中书舍人;窦建德兵败被擒后,魏徵再归长安,太子李建成知其名,魏徵又成了李建成的太子洗马,其间,魏徵曾劝太子除掉李世民;直至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召魏徵责问,为何离间他们兄弟?魏徵面不改色的回答:太子当日若从徵言,必无今日之祸。因李世民器重魏徵之才,用为詹事主薄,议谏大夫。魏徵就这样最终跟了第六位主人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

网络配图

   魏徵早期的政治生涯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不断地归降换主。“好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魏徵的频繁跳槽换主,不仅在古代忠臣行列中罕见,就是在奸臣队伍里也无人能与之比肩。不过,魏徵跳槽换主的特点也是与众不同的。特点之一就是,无一例外均属于被动跳槽,即原“单位”或破产了,或被兼并了,他就归顺了新的领导。根据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他最后归到了最强的领导李世民手下。特点之二就是,每一任领导都很器重他,而他对每一任领导又都能尽心竭力。在窦建德手下时,献屯田垦植之策,使窦建德如虎添翼;在太子李建成手下时,多次劝告李建成先下手为强,干掉李世民;在李世民手下时,更表现得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成为群臣的楷模。这很有点现代职场精英风范,在哪个公司效力,就尽心尽力为那个公司努力工作。一旦跳槽到了对手公司,也不会受感情因素左右,而公私不分。如此看来,魏徵确实是与众不同的另类忠臣。

   当然,魏徵这样的频繁跳槽,就难免为高尚人士所不齿。李渊父子,就曾当众发表过鄙视他的言论,大意是说他“有奶便是娘”。对此,魏徵作过自我辩护。譬如,献策窦建德屯田一事,魏徵解释为:“民为国家之本,大唐天下波及四海,臣提出屯田垦植之策,受益的是百姓,富庶的是国家。两军对阵,百姓无辜,岂能因兵戈之争,而置百姓于水火?圣上向以爱惜民生而受万民敬仰,即便夏王(窦建德)军队因此受益,但真正受益的还是黎民苍生。所以,臣以为,不是臣为窦建德做事,而是臣通过窦建德,在为百姓做事。”看,这就是魏徵用纵横之说的民本思想:“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为自己辩护。这是与绝大多数“只知忠君,不知为民”的“忠臣”不同的。

唐太宗

网络配图

   魏徵曾与李世民讨论过忠臣与良臣的区别。他对李世民说:“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李世民问:“忠与良有什么不同吗?”魏徵说:“良臣,稷、契、皋陶是也;忠臣,龙逢、比干是也。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远矣。”魏徵就这样用纵横说的特长,辩析了忠臣与良臣的区别,让极想成为一代明君的唐太宗大为受用。“帝深纳其言,赐绢五百匹。”(见《旧唐书》)

   魏徵之所以是魏徵,另一个醒目的亮点就是直,从来不会拐弯抹角。我国古代的大臣,在上奏君王时,都讲求含蓄,一个简简单单的提议或看法,除了要加很多修饰词外,还喜欢用旁敲侧击的手法提出来,议事活像打哑谜。这样的做法,往往容易造成了各级政府办事的效率低下。而魏徵一生从来不曾创作过九曲十八弯的劝讽作品,他的谏议历来都是直来直去,表达清楚,判断准确。魏徵向唐太宗上的《四疏》,就是这样的例子。不过,像魏徵这样敢于犯颜直谏的另类忠臣,是需要遇到像李世民这样虚心纳谏的明君才行的。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李世民在丹霞宫宴请近臣。长孙无忌调侃说:“王珪、魏徵昔日是隐太子的心腹,与我们势不两立,想不到我们今日同在一个宴会上喝酒。”李世民说:“王珪、魏徵能尽心尽力为所事主公服务,所以我是用他们的忠心。”接着又说:“人言魏徵举止疏慢,我视之更觉妩媚,正为此耳。”魏徵拜谢说:“陛下导臣使言,故臣得尽其愚,若陛下拒而不受,臣何敢数犯颜色乎?”“君明臣直”,这是实话。有人甚至这样说,魏徵如果不是知遇唐太宗,恐怕死一百次也有多了,或者根本就不可能出现魏徵。

唐太宗
网络配图

   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三月,因生了皇孙,唐太宗在太子东宫宴请五品以上官员时说:“贞观之前,从朕经营天下,玄龄之功也。贞观以来,绳衍纠缪,魏徵之功也。”并亲赐佩刀给二人。唐太宗在给魏徵做总结时说:“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这就是另类忠臣魏徵的真实写照。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春,清贫得由皇帝拨料刚刚盖好正屋的魏徵,在唐太宗的悉心关照下,因病去世了,时年六十四岁。

  魏徵死后,唐太宗亲临吊唁,并感叹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李世民与另类忠臣魏徵这一对君臣,可谓古今中外“君明臣直”的光辉典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李世民为何要重用魏徵:爱惜才人竖起招贤大旗
李世民与魏徵的君臣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被很多后来的帝王效仿,但终究是“东施效颦”,无一学到精髓。现在很多人耳熟能详的乾隆、和珅、纪晓岚的故事,在实际历史上并不存在,仅是戏说而已,是民间老百姓的美好想法。作为君王,李世民对魏徵赏识但不宠爱、威慑但有点儿害怕,说多了烦,没有了又想,是一种恨、敬、爱、怕、烦、想等叠加的感觉。网络配图为什么恨呢?史料记载,魏徵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权”之劲敌大哥李建成的主要谋士。魏徵也毫不含糊,多次出谋划策要除掉李世民。幸亏李世民“线人”较多,再加上李建成的犹豫不决,李世民总能化险为夷。由此,李世民十分痛恨魏徵,暗自盘算日后一定要除去魏徵。“玄武门之变”之后,李建成势力瓦解,余党人人自危。很多人都立即转向托关系、找门路向李世民示好。这些人的很多话语现在仍广为流传,比如说,“这事儿跟我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当时我也没办法,都是被逼的”、“都是×××的错”、“×××最坏...
· 魏徵是李建成的谋士,为什么能得到李世民重用
魏徵是李建成的谋士,为什么能得到李世民重用李世民击败窦建德后,魏徵得以入唐,后来李建成给魏徵备了一份大礼,授其太子洗马,所以魏徵一早是李建成的谋士。李建成虽然是太子,但他的功绩和威望都不如李世民,此后李建成听取魏徵意见,向李渊申请主动出战,想要建功立业。其实李建成原本可以稳稳当当坐上皇位,可惜李世民决定孤注一掷发动玄武门之间,将太子击杀。魏徵作为李建成身边的重要人物,最后活了下来,并且还得到重用,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魏徵究竟是如何保住性命,完成身份转变的呢?书生出身,谋职公务员魏徵最开始也只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后来为了谋生在武阳郡丞的手里干活,也算是一个地方公务员。后来隋炀帝杨广的暴政让天下人都反他,其中瓦岗寨是农民起义最大的一个势力,魏徵就跟着自己的老大投奔了瓦岗李密,李密初见魏徵的上司极为惊喜,因为魏徵的上司给李密的建议和计策都是极好的,李密觉得魏徵的上司是个可造之材,就专门接见...
· 仇人为何拿刀看护李世民睡觉
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天下都是皇帝的应该什么都不怕。但是李世民在睡觉的时候竟然怕到要让人守门,而且还是仇人拿刀守着门,这是为什么呢?为了能睡个安稳觉,他让人守着宫门,这两个人就是秦琼和尉迟恭。他们也就是后来,世人常用的门神。但是,李世民还是感觉不安全,应该安排一个人守着寝宫。这个人就是处罗部的可汗阿史那杜尔。大家都知道,李世民的文治武功中的武功,就包括消灭了国。阿史那杜尔家族与李世民也有着血海深处,那么李世民为啥要用仇人守着寝宫大门呢?李世民经常失眠做噩梦,于是想找到一个人守着寝宫的门。人选狠多,比如说秦琼、尉迟恭等等,但是李世民让这两个人守着寝宫外面的皇宫宫门,而让阿史那杜尔佩刀执槊站在寝宫门口,给自己站岗。阿史那杜尔不在那站岗,李世民睡不着。阿史那杜尔拿着长矛,挎着刀戈站着,如果他心中想起国仇家恨,进去一下子,唐太宗就完了。皇上躺在那儿,一会儿一听,呼噜声响起来了,不是考验你呢!真...
· 揭秘铁木真与王罕:昔日好友为何反目成仇人?
王罕大汗王罕也被人们称作是王罕大汗,出生时间不详,去世的时间是在1203年的时候,他是克烈末代时期的首领,因为曾经被金国册封过,所以才会将他称为是王罕大汗。在生前曾经和也速该结拜称为兄弟,后来也速该去世了,他的儿子铁木真和其他部族发生冲突的时候曾经向他寻求过帮助,所以将铁木真认为了义子,后来还曾经多次和铁木真联合起来作战。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王罕剧照王罕大汗在很小的时候曾经被其他部族掳走当做奴隶,和他两个弟弟的关系也不是很好,后来他的父亲去世了,为了争夺部长的位置杀死了弟弟,被他的叔叔用武力赶出了家族,再和也速该结成兄弟之后获得了他的帮助,这才统一了自己的部族。王罕大汗还曾经和铁木真一起攻打塔塔儿部,曾经被金朝册封为王汗,在1198年的时候将蔑儿乞部打败,第二年的时候再次和铁木真进行了联合,开始攻击蛮族部落,但是因为在战争过程中感觉蛮军的力量太过于强大,产生了惧怕的心理,于是很快就自己悄...
· 不解!上官婉儿为何要效的仇人武则天?
也许看过《武则天秘史》的人都知道,上官婉儿的爷爷上官仪因为替唐高宗起草了废除武则天天后之名的诏书,从而背上了“离间二圣”的罪名。之后武则天上位后报复上官家族,满门抄斩,但是偏偏留下了当时还是个婴儿的上官婉儿,这是为什么呢?网络配图上官婉儿,又称上官昭容。是唐朝时期非常有权势的女官,然而却因为小时候祖父得罪了武则天而连累全家被问罪,也不知武则天是怎么想的,偏偏让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和她母亲一同被送入宫中当宫女。长大后,上官婉儿不但聪慧过人善解人意,而且长得也很漂亮。网络配图有人说爷爷上官仪因为替人背黑锅而遭到满门抄斩的。按理说,上官家和武家,该是老死不相往来的宿敌才是了,但是为何史书上记载,上官婉儿和武则天相处了二十七年之久?上官婉儿一心想要为其祖父和父亲报仇,所以武则天厌恶谁,她就帮谁。前有韦后,后有太平公主,但是最后,上官婉儿还是成为了武则天的近侍女官,和武则天一起站在了权利的最高峰。我们...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