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赵匡胤深谋远虑要迁都 赵光义一句“不要脸”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90
转发:0
评论:0
赵匡胤深谋远虑要迁都赵光义一句“不要脸”,960年,赵匡胤称帝,建立北宋王朝,并因后周之旧,仍然以东京开封府作为都城。

  960年,赵匡胤称帝,建立北宋王朝,并因后周之旧,仍然以东京开封府作为都城。但在赵匡胤的心中,地势平旷的开封并非合适的都城,他认为建都长安是上策,建都洛阳是中策,建都开封是下策,因此他一直希望把都城迁到洛阳或者长安,但因建国之初,需要稳固政权,所以暂时搁置。直到十几年后,这个问题再次被赵匡胤提起,但却遭到一个人的坚决反对!

  976年3月,赵匡胤率领文武众臣前往洛阳,前往父亲的陵寝祭拜。抵达洛阳后,赵匡胤见洛阳宫室壮丽,非常高兴,于是动了迁都洛阳的念头,甚至在洛阳南郊祭天。但赵匡胤的想法遭到的群臣的坚决反对,起居郎李符首先发难,他提出迁都有八难,赵匡胤不予理睬。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又出来劝谏,赵匡胤仍然不从。

赵匡胤

网络配图

  这时候赵光义出现了,而且他说了一句非常“不要脸”的话,让赵匡胤顿时沉默不语,放弃迁都的念头!

  兄弟俩见面后,赵光义首先提出迁都的困难,赵匡胤则说:“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赵光义叩头切谏,赵匡胤则解释道:“吾将西迁者,非它,欲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赵匡胤知道如今已经出现了冗兵问题,他希望通过迁都,依靠山河之险,固守天下。但这个时候,赵光义掷出了自己的杀手锏,他言道:“在德不在险!”

  一听赵光义这么说,赵匡胤默然不语,等赵光义走后,宋太祖才对侍从说道:“晋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在德不在险”这句话是名将吴起说的,指的是统治者治国应该修德政,不应该单单依靠山河的险固。那为啥说赵光义说这句话就有些“不要脸”呢?这是因为在这背后有着赵光义自己的阴谋,当然赵匡胤迁都也有着其他目的!

赵匡胤

网络配图

  赵匡胤迁都实际上是一石二鸟之计:其一,就是他自己说的那样,“欲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其二,削弱赵光义的势力。众所周知从北宋建国开始,赵光义就一直担任开封府尹,也就是首都的市长,赵光义以亲王的身份担任开封府尹期间,主要做了三件事:组建自己的势力;结交宫中宦官;拉拢朝中武将。

  因此当时赵光义在开封拥有非常大的势力,赵匡胤明白,如果一旦自己归天,皇位很可能会落入其手,因此想通过迁都,削弱赵光义的势力。那赵匡胤为啥准备迁都洛阳呢?因为知河南府(洛阳地区最高行政长官)焦继勋是自己的儿女亲家。焦继勋的女儿嫁给了赵匡胤的儿子赵德芳。如果迁到洛阳,将来赵德芳能顺利登基。

赵匡胤

网络配图

  但赵匡胤万万没想到赵光义的势力竟然这么强大,几乎满朝文武都为他说话,另外他竟然还拿出“在德不在险”的理由。如果自己迁都,选择依靠山河之险,显然就是一位不修德政的皇帝,所以赵匡胤才暂时放弃了迁都计划。

  但赵匡胤不会想到他已经丧失了最后的机会,回到东京5个月后,赵匡胤在宫中离奇离世,在宦官的帮助下,赵光义顺利登上皇位,留下“烛影斧声”的千年谜案!1127年,金国铁骑攻破东京汴梁,赵光义那句“在德不在险”也就成为笑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宋太祖要迁都赵光义一句“不要脸”的话竟让他放弃!
960年,赵匡胤称帝,建立北宋王朝,并因后周之旧,仍然以东京开封府作为都城。但在赵匡胤的心中,地势平旷的开封并非合适的都城,他认为建都长安是上策,建都洛阳是中策,建都开封是下策,因此他一直希望把都城迁到洛阳或者长安,但因建国之初,需要稳固政权,所以暂时搁置。直到十几年后,这个问题再次被赵匡胤提起,但却遭到一个人的坚决反对!976年3月,赵匡胤率领文武众臣前往洛阳,前往父亲的陵寝祭拜。抵达洛阳后,赵匡胤见洛阳宫室壮丽,非常高兴,于是动了迁都洛阳的念头,甚至在洛阳南郊祭天。但赵匡胤的想法遭到的群臣的坚决反对,起居郎李符首先发难,他提出迁都有八难,赵匡胤不予理睬。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又出来劝谏,赵匡胤仍然不从。这时候赵光义出现了,而且他说了一句非常“不要脸”的话,让赵匡胤顿时沉默不语,放弃迁都的念头!兄弟俩见面后,赵光义首先提出迁都的困难,赵匡胤则说:“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赵光义叩头切...
· 赵匡胤执意要迁都,赵光义为什么要反对?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赵匡胤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大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即宋太祖赵匡胤在位的最后一年,正月某日,宋太祖下诏,决定在当年四月去洛阳,祭拜自己的父亲赵弘殷。春四月,宋太祖率文武百官来到洛阳,参观了城中修葺一新的宫殿。宋太祖出生在洛阳,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忽然觉得这里比都城开封老旧的宫殿好多了,于是向百官提出了迁都的想法。宋太祖的理由是:开封城无险可守,需要数十万禁军防御,不仅劳民伤财,还会出现冗官冗兵现象,造成国家财政支出巨大,而洛阳据成皋之险,易守难攻。《续资治通鉴》记载:宋太祖迁都的理由充分,决定也合情合理,可是以晋王、开封府尹赵光义为首的大臣们却出奇地一致表示反对。皇帝的决定,弟弟带头反对,这是什么原因呢?反对迁都的大臣之中,起居郎李符的态度极为坚决,他向皇帝提出八个困难理由:“京邑凋敝,一也;宫阙不备,二也……”洛阳城早已破烂不堪,恢复困难;宫殿缺乏,需要时...
· 赵匡胤——赵匡胤溺爱赵光义
赵匡胤对外的事业非常成功,可谓是叱咤风云,然而,由于天性过于仁慈、善良,后来却被自己从小疼爱的弟弟赵光义篡取了江山,可谓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也可说是君子常败于小人之手吧。赵匡胤是一向疼爱这个比自己小着十二岁的弟弟的。早年的时候,赵光义病了,赵匡胤还亲自去他的床头服侍他。在烧艾草热炙之时,赵匡胤总是害怕会烫坏了弟弟,便先在自己身上烧几下试试,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儿子一般。赵匡胤总是对身边的大臣们夸赞自己的这个弟弟说:“朕这个兄弟,生下来之时便与一般人不同,你们可以留心瞧瞧,他龙骧虎步,威风凛凛,将来必成大器,为朕所不及啊!”也许是赵匡胤太过于溺爱这个弟弟了,才使他这个弟弟内心滋生了要簒其位,并超过他的想法。赵光义脸上一向很随和,与疼爱他的哥哥很亲密,其实内心里阴得很,他的哥哥比他强得太多,在他面前像一座山,使他不得不仰视着他的哥哥,不得不和他的哥哥亲密,不得不讨好他的哥哥,敬老的、爱小的,...
· 赵光义为何杀掉赵匡胤?
在北宋的历史上,关于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的突然暴死一直是千百年来人们讨论的焦点话题。而其中很多人的看法都是赵匡胤的突然死亡并不是一场意外,而是他的弟弟赵光义的精心策划和准备,目的就是夺取赵匡胤的皇位,自立为帝。如果我们仔细查看一下赵匡胤死亡的整个过程和赵光义这个人,确实他的嫌疑是最大的,因为他同时满足了杀害赵匡胤的动机和时间两个条件。赵光义虽然被赵匡胤封为了晋王,但是他并不满足只是当一个王侯,他要成为掌控全天下的人。那么他怎样才能当上皇帝呢?按照千百年来的规矩,皇帝的位子是传给自己的子嗣的,从来没有传给过自己的弟弟。那么他就不能等到赵匡胤死后再传位给他了,他必须要寻找一个机会杀掉赵匡胤,然后自己才能有当上皇帝的可能。这个机会最终还是来了。来看一下史书中记载的赵匡胤死亡的过程。那是在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10月19日,当天晚上,赵匡胤突然把弟弟赵光义召入了宫中,不为别的,只是想和他喝个酒。事...
· 赵光义是篡位吗赵光义为什么要干掉赵匡胤
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中,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的位置一般是由上一位皇帝传给自己的子嗣的,而且这个子嗣一般的要求的是嫡长子,这就是著名的“嫡长子继承制“。千百年这个规矩几乎很少被打破过。不过凡事总会有例外,比如说北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就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其实说是赵匡胤把皇位传给了赵光义并不准确,因为赵匡胤在死前并没有立下过什么遗诏要把皇位传给他,而赵匡胤的死本身就是历史上一个千古之谜。赵匡胤的死亡要追溯到个公元976年10月19日,这天夜里,赵匡胤把赵光义叫到了皇宫中一起喝酒。或许两人喝得太过尽兴了,当晚赵光义就留在了宫中。于是蹊跷的事情发生了,隔日的清晨,赵匡胤毫无预兆地暴死,终年五十岁。在古代,能够活到五十岁已经算是比较长寿了,但是按照赵匡胤强健的身体来说,五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而且此前他也没有生过什么大病,突然之间就猝死了实在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