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摔阿斗的故事 真正用意是为了收买人心?
在长坂坡上,刘备怒摔阿斗,是真心生气还是只是为收买人心?试想想,一个忠心耿耿的大将跟随刘备十数年,危难相持,为了阿斗身陷敌军之中。七进七出,把阿斗稳稳地搂在怀中,常人也难免感动,何况以仁义立身的刘备。所以刘备得做点表示,总不能让别人冷眼。
赵云(?-229),三国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龙。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力,以众寡不敌,退回汉中。次年卒。他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一身都是胆”。
网络配图
书中描述:子龙来到刘备面前时,战袍沾满了曹军的血,而阿斗居然在他的怀里安静的睡着了,这间接的就暗示赵子龙的高超武功,使阿斗毫发未伤。其实,当时战马颠簸,刀枪碰撞,想必那阿斗不过是被暂时震得昏过去了。可小命虽保,脑子从此被震坏,估计得了脑震荡。后人说阿斗天生愚笨、孱弱,我估计那就是脑震荡的后遗症!当然,这不过是我个人的观点。
刘备见儿子平安,本因表现出兴奋和感激的样子,但不幸的是,糜夫人因身负重伤,不愿拖累赵子龙救孤,投枯井而死,使刘备突然中年丧妻,好象不方便有兴奋的表情。但人家救了你儿子的命,总应该有所表示,按我们老百姓的方式,最起码要饱含热泪,拉住恩人的手许诺些什么。在中国,救儿子的命胜于救自己,如果有钱肯定少不了重金筹谢,是个人都知道要欠他一辈子的人情了。
然而,刘备并没有这样做,而是突然将接过的阿斗高高举起,作准备扔死算了的架势,嘴里还喃喃地指责尚听不懂人话的阿斗,意思是为了你,我险些损伤爱将等等,看得周围的将士目瞪口呆,赵子龙更是觉得倒是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本能的伸臂准备去接扔下来的阿斗。
刘备出乎寻常的动作,在今天看来,确实有违常理,人家拼着命把你儿子救出,你不准备谢倒也罢了,亲手要摔死他,早有此心,何必去救?其实,这正是刘备高明的地方,如何感谢赵子龙的救命之恩,不仅是关系到他自己的身份,表态时要有个度的问题,而且它还应该对日后产生积极的作用。
刘备的难处是,首先,赵子龙是他的部下,部下为上级办事,何谢之有,如果此风一开,恐怕以后人人皆是他的恩人,将无法再去指挥他们了,其次,如没有任何表示,将有违中国的传统礼节,三军看在眼里,今后谁还会为他卖命呢?
网络配图
当时他或许可以选择当众宣布嘉奖赵子龙,但奖多少银子却不好把握,多了他没有,少了显得自己儿子太不值钱,而且一个武将也未必对钱感兴趣,战争年代有钱也不知道往哪花呢,那么给赵子龙升官,可他是打仗的料,让他统领三军,恐怕关羽张飞不答应,奖他个女人,古有英雄爱美人,他一定喜欢,可刘备自己刚刚丧妻,另一个嫡妻甘夫人又受惊已神志不清了,自己的事情都没搞定呢。所以,奖赵子龙什么东西都不太合适。
那么让赵子龙做阿斗的义父,这个在中国古代可是常有的事,但一般情况下,这个人应该是个德高望重的长者,赵子龙不够辈分,若他真的成了阿斗的义父,那么他的地位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如当年董卓之吕布,前车之鉴刘备不得不考虑,更何况这等于让诸葛亮降了一级,那知识分子心眼窄,一生气跑了怎么办?(诸葛亮曾经就跑过)。再说,以后若有人直接救了他本人的命,做谁的义父好呢?显然这样做会令天下人耻笑。
所以,刘备采取的是“反被动为主动”的策略,就是说,赵子龙是阿斗的救命恩人是明摆的事实,但如果高度肯定了他的功绩,赵子龙必然会飘飘然,今后养成目空一切的脾气,凌驾于众将之上,从而与关张二弟发生冲突自乱阵脚。因此他必须采取主动,向三军表明他是个重爱将而轻骨肉的人,从而淡化赵子龙救孤的重要价值。
综观刘备的用意,我们不难看出他在处理这件事上的精明(奸啊)。他扔阿斗的举动虽然做作,但效果却非常的好,既有感激赵子龙的含义,给三军有了个交代,又显示他是个爱才的主公,让赵子龙反而还要感谢他的知遇之恩,收买了人心,可谓一箭双雕。至于有人担心,那阿斗会不会因此真的被他摔死,刘备自己手上的活,自然是心中有分寸,他那条猿臂别看他举得高,放下来也就是膝盖的高度,明知道摔不死,不过是装装蒜而已。
网络配图
三国最后尽归司马家族,司马家族可谓是三国中得益最多的。最主要是司马家族人才倍出,而且懂得忍,司马家族忍过了曹操时代,也忍过了周瑜时代,最后连智慧无双的诸葛亮也忍了过去,到三国的最后,几乎没人可以跟司马家族匹敌了。
在司马家族发动高平陵之变后,皇帝依然高高在上,这表明司马懿与帝国普遍军政大佬、豪门代表之间还是同僚关系。众多军政大佬、豪门代表之所以尊崇皇帝,也就是要加强、维护这个事实。司马家族之所尊崇皇帝,也是表明自己尊重这个事实。
帝国整体的权力是一定的;皇帝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行使自己的权力,那从前属于皇帝的权力就会被各皇族、外戚、豪门、军政大佬们重新分配掉。基于实权人物们各自的利益,他们自然都想占据最多的份额;基于实权人物们各自的利益,他们自然不会希望某个实权人物权力无限膨胀。在这种背景下,他阻止实力最大的臣子扩张权力的最好方法,自然就是用尊崇皇权。
司马懿在帝国有着无人可及的资历、威望、影响、智谋;司马家族本身又是帝国最大的豪门之一。所以司马懿成为帝国执政后,他所拥有的权力远要比曹爽大多了。如果利令智晕一些的去看,如果司马懿此时把皇帝推下去;也是有可以做到的。但司马懿显然知道,如果自己去做这种事,那肯定马上就会家破人亡。
网络配图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虽然成为了曹魏帝国的执政官。但他依然只是曹魏帝国众多军政大佬、豪门代表之一,司马懿并没有彻底凌驾于他们之上的实力。后来挑战司马家族的势力集团,他们都也拥有着与司马家族分庭礼的实力;甚至愿意与司马家族合作的势力集团,他们也都拥有着与司马家族分庭抗礼的实力。单拿出一个势力集团,自然谁也无力挑战司马家族的权力,问题是,如果他们实现了某种联合就不一样了;如果他们实现了某种联合,司马家族恐怕也会象曹爽一样迅速的走向毁灭。司马家族如果想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就只有尊重这些势力集团的既得利益,当然了前提就是这些势力集团愿意承认司马家族的执政地位。
司马家族后来成功了;所以感觉他后来的路走得非常轻松。但实际上,在后来的十多年之中,司马家族如果犯一个明显的错误,可能就会让整个家族走向毁灭。
高平陵之变后第二年。太尉王凌就开始挑战司马家族的权力。高平陵之变后第六年。中书令李丰、皇后父亲张缉挑战司马家族的权力。高平陵之变后第七年。镇东大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联合起来挑战司马家族的权力。高平陵之变后第八年,镇东大将军诸葛诞起兵挑战司马家族的权力。
网络配图
这四次挑战,司马家族胜利了。在我们后人看来,自然好象胜得非常轻松。问题是,司马家族之所以能取得这些胜利,主要原因每一次对恃开始,普遍军政大佬都愿意站在司马家族的身后;如果普遍军政大佬都选择站在反对者身后,那结局就自然是另一副样子了。这种结局的出现,说起来容易。但实际上哪有这样容易呢?司马家族是乱臣贼子,这完全是公开的秘密;从这层意义上司马家族能从皇权中汲取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而挑战司马家族的实权派,也都拥有着庞大的政治、经济、军事资源,更可以打着保卫皇权的旗号。在这种生与死的对恃之中,司马家族并没有无可争议的实力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