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康熙年轻气盛裁撤三藩 竟差点招致灭国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3
转发:0
评论:0
康熙年轻气盛裁撤三藩竟差点招致灭国,满清入关后,为了对付李自成的农民军和南方的南明政权不得不借助明朝降将的力量。

  满清入关后,为了对付李自成的农民军和南方的南明政权不得不借助明朝降将的力量。因此,清朝初年就封了三位汉族藩王,他们分别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但是到了康熙朝的时候,三藩已经成为清廷不可小视的一股力量。

1.jpg

网络配图

  在康熙智擒鳌拜亲政之后,康熙皇帝雄心万丈,想成为流传千古的有为之君。于是康熙就矛头对准了当时势力不断膨胀的三藩,因为此时的三藩已经对朝廷构成巨大的威胁。

  三藩之乱的导火索是:平南王尚可喜上疏请归老辽东,让其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但是经户、兵两部和议政王贝勒大 臣集议后,认为如果尚之信拥兵留镇广东,跋扈难制,于是康熙帝在朝廷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贸然下诏令尽撤全藩。吴三桂和耿精忠得知后不能自安,于是先后上疏请求撤兵,以此来试探朝廷,希望朝廷能够撤回撤藩的命令。但是朝廷非但没有撤回命令,还顺水推舟地批准了吴三桂和耿精忠的上疏,并要求三藩所属人员全部搬迁至山海关之外。

  在得知朝廷坚决撤藩的消息后,吴三桂迅速联系平南、靖南二藩及各地故旧将吏,并移会台湾郑经,邀约响应,一起起兵攻打清廷。吴三桂起兵后,打出了“兴明讨虏”的旗号,于是赢得不少汉人和对满清朝廷心怀不满的人支持,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席卷长江以南的地区。此时的三藩与清廷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三藩大有越过长江攻打北京之势。

4.jpg

网络配图

  此时,如果吴军渡过长江,战略的主动权就会落到吴三桂的手中。没有了长江天险作为依托,清军就会完全丧失了优势,沦为吴军刀下待宰的羔羊。可是就在此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吴三桂在长江边突然停止了进军,这一停就是三个多月。

  正是这三个多月,让清廷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并迅速从各地调遣精兵前往长江前线。在清廷准备妥当之后,清军集中优势兵力进攻长沙、岳州,吴三桂聚众固守。两军在江西吉、袁二州、广东韶关、永兴和广西梧、浔二州及桂林等湖南外围要地反复争夺。清军将帅每多观望,旷日糜饷,在军事上仍处于相持阶段。

15a00002612af094ebaa.jpg

网络配图

  康熙十七年(1673年),年纪已经七十四岁的吴三桂居然破天荒地衡州称帝了,国号为大周。这一称帝,就使得吴三桂起兵“兴明讨虏”的旗号不复存在,也失去明朝旧地臣民的支持。同年秋,吴三桂病逝,形势陡变。叛军无首,军心开始瓦解。

  于是清军趁机发动进攻,从此叛军一蹶不振,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逐步为清军攻陷。康熙二十年底,清军围困昆民,吴三桂孙子吴世潘势穷自杀,其部下出城投降清军。这时候,历时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康熙为什么要裁撤三藩?原因是什么?
玄烨是一个很勤政的帝王,他亲政后,日理万机,其中首要的则是解决三藩。三藩,是指明朝降将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三人,他们在明末清初先后降清,为清朝入关定都北京立下了汗马功劳,分别被清朝封为平西王、平南王和靖南王,并分别拥有云南、广东、福建三个省区。机会终于来了,康熙十二年春,平南王尚可喜以“年老多病”为由上书,请求回辽东老家养老,早已有撤藩之心的玄烨遂命令撤掉尚藩,将其全部士兵撤回原籍。消息传出,平西王吴三桂和已承袭靖南王封号的耿精忠(耿仲明之孙)都惊恐不安,他们也上书假意要求撤藩,来试探朝廷的动向。此时的玄烨内心是非常坚决的,他召集众臣再三议论撤藩之事,其中大部分人持反对意见,只有兵部尚书明珠、户部尚书米思翰、刑部尚书莫洛等少数人坚决主张撤藩。玄烨最后裁决:“从其所请,将三藩全部迁到山海关以外。”理由是:三藩王手中都握有重兵,已经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吴三桂等人怀有野心,蓄谋已久,如果不及早...
· 三藩之乱:康熙为什么竟一直找不到吴三桂尸首
吴三桂,中后所(辽宁绥中)人,祖籍高邮(今属江苏),生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他16岁中武举,在与清军交锋中屡立战功,28岁时已升至总兵(从二品)。崇祯十五年(1642),皇戚田弘遇为巴结吴三桂,将其掠买的陈圆圆相赠。吴三桂将圆圆留在北京,本人回到关外前线。网络配图两年后,北京被李自成统率的大顺军占领。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权衡利害后,承受招降条件,率部进京“朝见新主”。不料行至半路,得知圆圆被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霸占,不由怒发冲冠,当即返回山海关。李自成招降不成,遂率十万精兵前来攻打。吴三桂自知不敌,向清军求援。顺治元年(1644)四月二十二日,吴三桂与清摄政王多尔衮所率八旗精锐结合作战,击溃大顺军。这为清朝定鼎北京开拓了成功之路,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由此也背上了“汉奸”、“叛徒”的骂名。其后,吴三桂奉命追剿李自成,越河南,入湖南,直追至江西九江。顺治二年,李自成兵败后,被中央地主武装击...
· 康熙帝平定三藩
南明最后一个政权灭亡的那年,顺治帝已经病死,他的儿子玄烨(音yè)即位,这就是清圣祖,也叫康熙帝。康熙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才八岁。按照顺治帝的遗诏,由四个满族大臣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叫做辅政大臣。四个辅政大臣中,有个叫鳌拜(鳌音áo),仗着自己掌握兵权,又欺负康熙帝年幼,独断专横。别的大臣和他意见不合,就遭到排挤打击。清王朝进关后,用强迫手段圈了农民大片土地,分给八旗贵族。鳌拜掌权以后,仗势扩大占地,还用差地强换别旗的好地,遭到地方官的反对。鳌拜诬陷这些官员大逆不道,把反对他的三名地方官处死了。康熙帝满十四岁的时候,亲自执政。这时候,另一个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和鳌拜发生争执。鳌拜怀恨在心,勾结同党诬告苏克萨哈犯了大罪,奏请康熙帝把苏克萨哈处死。康熙帝不肯批准。鳌拜在朝堂上跟康熙帝争了起来,后来竟揎(音xuān)起袖子,拔出拳头,大吵大嚷。康熙帝非常生气,但是一想鳌拜势力不小,只好暂时忍耐,由他把...
· 清朝康熙时期的三藩之乱指的是哪三位藩王
三藩之乱是怎么回事三藩之乱是清朝内部的一次大内乱,同时也是圣君康熙大显身手的一次战争。那么三藩之乱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三藩之乱的地图三藩之乱,从本质来说,就是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在满族刚刚入关的时候,实力并不强大。尤其是政治实力。满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对于一个泱泱大国,并没有什么统治经验。尤其是汉人的统治方式,满人必须适应和学习,这样才能在这个古老的帝国生存。基于这一点,满清的最高统治者,就不得不拿出部分权力,与汉人中的地主阶级分享。三藩就是汉人地主阶级的典型代表。因此在攻打天下的时候,满清贵族愿意和他们共同分享权力。但是等到天下平定的时候,权力的相等性却导致了一个很重要的矛盾。就是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由于事先除了在名份上有高低之分外,权力的相等性使得中央王朝倍感威胁,不得不时时注意这些“汉人功臣”的动向。除了这一点,民族矛盾也是三藩之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满族和汉族之间,由于两者交融时间并不...
· 三藩是哪三个人?康熙是怎么平定三藩之乱的
清康熙年间,三藩势力强大,手握重兵,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撤藩势在必行,那么这三藩究竟是谁?又从何而来呢?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三股势力合成三藩。平西王吴三桂镇守云南,平南王尚可喜镇守广东、靖南王耿精忠镇守福建,三藩镇守的省份,权利远远超过当地官员,并可以掌控当地的军队和税收。那么为什么会有三藩这种权利很大的势力呢?原来,清朝入关后,八旗的兵力不足,为了对付农民起义军和南明小朝廷的反抗,清朝不得不利用明朝投降的将领来平定及镇守南方,平定需要有军权,镇守也需要有军权,三藩所率领的军队,是八旗之外最中重要的朝廷兵力,随着抗清起义军的失败和南明小朝廷的覆灭,三藩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康熙十二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奏请归老辽东,留儿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康熙考虑到三藩手握重兵,势力强大,恐与国家不利,而当时吴三桂和耿精忠的儿子都在京城,便不顾群臣反对,下旨撤三藩。吴三桂表面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