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公孙弘:大器晚成的70岁丞相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54
转发:0
评论:0
公孙弘:大器晚成的70岁丞相,成名要趁早,40岁以后没成就这一生就完了?中国历史上重来就不缺少大器晚成的历

  成名要趁早,40岁以后没成就这一生就完了?中国历史上重来就不缺少大器晚成的历史名人。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位老头子:40岁开始读书,60岁开始做官然后被罢免,70岁开始做丞相,最后死的时候还是丞相。公孙弘是做什么的公孙弘,普通老百姓出生,家里只有母亲一个人,而且身体还不好,为了照顾母亲,公孙弘从小就没上过学,很早的时候就开始赚钱养家,养猪放羊,那都是常事。日子稍微好过点了,经人介绍做了个派出所长。

blob.png

网络配图

  汉武帝时期,做人第一原则就是孝顺,百善孝为先么,像公孙弘这样,这么早就懂得养家照顾母亲的,社会地位都很高,人人敬重,所以如果哪里缺少公务员需要人手的,大家都喜欢推荐公孙弘去,这么孝顺的孩子,办事肯定差不了,就这么当上了一个监狱的监狱长。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当官是很爽的,山高皇帝远,只要你不犯什么重大的错误,在自己管辖的一亩三分地就是土皇帝,想干嘛干嘛。但是我们的公孙弘同志就出事了,啥事呢?因为公孙弘没读过书,不认识字,在监狱当差偶尔也要审理官司的,字都不认识,这不是捣乱么。

  就这么,刚上任没多久,犯事了,监狱长芝麻绿豆的小官也没的当了,还要遭受同行的耻笑。这是中国人的天性,喜欢嘲笑比自己差的,嫉妒比自己强的,所以能在一起玩耍的,水平都差不多,想知道自己能不能有所成就,看看周围认识的朋友就知道了。

  但是公孙弘不甘心啊,被嘲笑不认识字、没学问,公孙弘认为这是人生最大的耻辱。他要改变大家对自己的态度,怎么改变,读书啊!于是公孙弘白天干活晚上看书,废寝忘食啊。

  自己读书就好像闭门造车,读不出什么新意来,而且古代好书都贵的很,基本在贵族、有钱人手里,公孙弘想继续学习,没办法,只能拜师,这一年,公孙弘40岁。

  40岁以后重新开始还来得及吗

  古人说四十不惑,意思是一个人到了四十岁,经历了许多,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力了,知道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了。公孙弘到了四十岁,人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读书,读书改变命运,要改变自己不认识字、没文化的命运。于是公孙弘就去找老师,学习文化,公孙弘拜师学习的是当时主流的知识《公羊春秋》,这是部专门阐释《春秋》的书,从汉景帝开始,到汉武帝时期,那是非常流行,类似于现在的互联网知识,你不学点互联网思维,出门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公孙弘从零开始学习《公羊春秋》,学了近二十年,略有小成。这让小编想起了,周星驰鹿鼎记里的绝世武功动不动就要练个百八十年,像公孙弘这样学了二十年的,和顶尖水平肯定还有点差距,但是怎么看,二十年的公孙弘也算是一个高手,当代大儒了。

blob.png

网络配图

  其实一个人要想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还需要一定的运气,就是风口。项羽这么厉害,要不是赶上秦末大起义,要当上西楚霸王估计也有点难度。公孙弘虽然60岁了,但就是赶上了汉武帝刚刚登基,非常需要人才,全国招聘。最主要的是,古代没有退休的说法,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么,年龄越大越吃香,就这么公孙弘被推荐给了汉武帝。

  我们讲汉武帝的时候说过,汉武帝是喜欢儒家文化的,可以让皇帝,为所欲为。公孙弘是大儒啊,所以汉武帝第一次见到公孙弘就很高兴,当时正准备和匈奴打战,所以直接派公孙弘出使匈奴,去摸摸情况。

  这本来只是一次普通的出使,是汉武帝给这位新上任的老头一次考验,肚里有多少能耐拿出来晒晒才知道。考核期么,公孙弘当然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准备在试用期内好好表现,出使匈奴回来以后,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报告交上去。

  就是这篇报告,出事了。公孙弘当时60岁了,而汉武帝只有17岁,年龄相差那么多,代沟很大,结果公孙弘关注的点和汉武帝的兴趣完全不一样,两个人想不到一块去。领导不满意,觉得你出差了这么久,就整了这么破报告,汉武帝很不高兴,第二天,公孙弘就被辞退,回家继续读书去了。

  公孙弘为什么能做丞相

  40岁开始读书,好不容易熬到60岁,站到了风口上,进入京城,当官了,可是没当两天,被辞退,又变成平头老百姓了。很沮丧吧,觉得人生再也没有出头机会了吧,怎么办呢,继续看书。这个时候,抱怨、后悔、懊恼是没有用的,你只有继续学习,六十岁和二十岁最大的区别就是,看得开,懂得顺势而为。

  这一等,就是十年,公元前130年,也就是汉武帝登基的第十年,再一次发布全国招聘信息。这一次,公孙弘又经当地父母官推荐给了汉武帝,古代没有招聘没有专门的猎头,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要到隋朝才会出现,所以当时做官要么是世袭,要么就是立功,或者有官员推荐,然后层层考核。公孙弘毕竟是有真才实学的,所以这次又通过了考核,来到了汉武帝的面前。这一次公孙弘学聪明了,凡事自己不下定论,而是将所有事情都描述清楚,然后根据每个事件,指出几个解决方案,最后让汉武帝拿主意。这是最聪明的做法,就算到了现在的职场,也同样适用:你不是老板,不需要你拿主意,你需要做的,就是尽量将老板吩咐的事情调查清楚,再提出几种可行的方案,然后再根据老板的决定,将事情办妥就可以了。不需要你太多的自作聪明,当然也不能什么事都不做,只等老板的吩咐。

blob.png

网络配图

  正是凭借这种做事方式,公孙弘一步步的升职加薪,四年后,公孙弘做上了文臣当中的最高职位,丞相。

  按理说,汉武帝时期经过两次的全国招聘会,朝廷里面人才济济,丞相这种文臣的第一把交椅可能还轮不到公孙弘头上,高手太多了,竞争激烈啊。那么为什么,四年,公孙弘就成丞相了呢。

  因为在汉武帝时期,当丞相的风险系数太高了,整个汉武帝时期,出现了十三任丞相,三个自杀死的,还有三个被汉武帝赐死的。当上丞相,就意味着你一半的脑袋不是你自己了,所以其他人不敢做这个丞相。

  公孙弘不在乎,他说他都已经70岁的人了,本来生命就不长了,如果能为国家过皇帝做点事,而且又是位高权重的丞相,到70岁才出人头地,这样的机会,怎么可能放弃呢,就这样公孙弘成了汉武帝时期最老的丞相。

  做官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优势,老年人有老年人的优势,公孙弘的优势就是懂得人心、懂得隐忍,会揣摩皇帝的心思,也会在与其他同事的竞争中退一步海阔天空,圆滑世故,所以公孙弘的官做的很顺利。

  公孙弘是怎么死的

  公孙弘是自然死亡,生病死的,死的时候是80岁,丞相做了4年。我们看公孙丞相的一生,觉得充满了不可思议,60岁当官,70岁丞相,40岁才开始读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汉代丞相公孙弘:养猪出身的公孙弘如何成为丞相
公孙弘年轻的时候在朝廷任过职,虽然只是跑跑腿、打打杂,可出了衙门大院,也算是个人物。可是,公孙弘在官衙没混多久,就被打发回家了。从那以后,公孙弘的人生彻底跌人谷底,只能靠放猪养活自己。公孙弘的家乡在齐地淄川国的薛邑,一个临海的地方。每天,他把一群猪赶到海边,然后面朝大海,目瞪口呆。公孙弘当猪倌一直到40岁。已经进入不惑之年,公孙弘忽然困惑起来了。难道,真要放一辈子猪吗?不,绝不,他决心改变自己的人生。他投奔了齐地著名的儒学大师,然后就认真地读起书来。当公孙弘从书中抬起头,砭眨眼看看周边的世界,那已经是20年以后的事。60岁的公孙弘研读“春秋学”,终于有眉目了。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下诏要求各地方诸侯国和郡县选拔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人才输送到朝廷。淄川国的领导们选来选去,最后公孙弘胜出。到了长安,公孙弘通过了一系列测试,顺利成为经学博士。朝廷不仅需要公孙弘的学识,还盼望他能够在更广阔的...
· 西汉丞相公孙弘:出身低微却大器晚成的西汉名臣
西汉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的封建王朝,不仅是因为出了几位有作为的皇帝,而且人才辈出。有了充足的人才储备作保障,西汉才能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在西汉的历任皇帝里面,汉武帝刘彻时期的人才最为茂盛。刘彻其人虽说毛病不少,不能说是一位明君,但他却有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选拔人才不拘一格,无论出身多低微,只要有真才实学就会得到重用。如牧羊的卜式,打柴的朱买臣,刀笔小吏张汤,不得志的书生主父偃等等,都是草根出身,但凭自己才学都得到了刘彻的重用。还有从奴隶到将军的卫青,从猪倌到宰相的公孙弘,出身低微的二人最后却成了文官与武将中的老大,这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今天我们要说说这位从猪倌到宰相的西汉名臣公孙弘。公孙弘堪称是西汉头号“励志哥”,他出身低微,大器晚成,最终成为文臣之首,而且得以善终。公孙弘是齐地菑川薛县(今山东寿光)人,年轻时当过狱吏,但没干多久就因为犯错被免官,为了奉养老母,他不得不在海边以放猪为...
· 公孙弘:第一位以丞相封侯的人
大汉朝,第一位以丞相封侯者,八面玲珑,智足饰奸,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汉武帝一朝的丞相几乎都不得好死。三个被杀,两个自杀,其中田蚡被免职惊吓的精神分裂而死。公孙贺听说武帝要他做丞相时,竟“伏地大哭,不受印绶”。相比之下,始终被汉武帝青睐的公孙弘不仅得了善终,而且无军功仍封侯,算得上是汉武帝时期的第一丞相。公孙弘的一生,三起三落,养过猪,做过牢头,六十岁参加高考,最后官至丞相,堪称传奇。但同时期被汉武帝评价为社稷之臣的汲黯,却痛骂其是老戏精,其中是非曲直,恐怕难以一文详述。所以,今天我们只讲关于他的五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记录在《杂记》。发生在公元前124年,公孙宏76岁的时候。公孙弘年轻时一直过穷日子,起初当过狱卒--薛县监狱民警,还算是公职人员。后来不知为何被炒了鱿鱼,只好到海滨给人家放猪。上有老下有小,家里实在太穷了,一直熬到四十岁才开始读书。后来历经两次高考,被汉武帝赏识...
· 公孙弘
公孙弘(公元前200—前121),字季,一字次卿,西汉淄川国(郡治在寿光南纪台乡)薛人。少时,家贫寒,曾为富人在海边牧豚(放猪)维持生活。年轻时,他曾任过薛县的狱吏,因无学识,常发生过失,故犯罪免职。为此,他立志在麓台(望留镇麓台村)读书,苦读到四十岁,又随老师胡母子始修《春秋公羊传》(也称《公羊春秋》,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便下诏访求为人贤良通文学之人。当时,公孙弘年已六十,他以贤良的名分去应征,被任命为博士。建元三年(公元前137年),皇帝派他出使匈奴,归来后陈述的情况不合帝意,武帝认为他无能,再被免职。于是,公孙弘便称病辞官,在家赋闲。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天子又诏书征求文学儒士,淄川国便推举年已七十岁的公孙弘应诏,他一再推辞,不肯前去应诏。他说:“我出使匈奴,因没有才干被罢归,请大家另举贤者。”但最后,他还是应选。公孙弘到了太常,所征百名儒...
· 公孙弘
生平早年公孙弘生于高祖七年(前200年)。年轻时做过薛县狱吏,因犯罪被免官。家贫,只得到渤海海边放猪。直到四十多岁,用刀削竹青抄写《春秋》诵读学习。奉养后母甚孝谨。征召入京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武帝刚即位,招选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时年已六十,以贤良被征召入京,被征召时,耏水人辕固也被征召,公孙弘不敢正视辕固。辕固对他说:“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任为博士。后出使匈奴,归后向武帝报告情况,不合武帝心意。武帝认为公孙弘无能,公孙弘就藉病免官归家。元光五年(前130年),武帝征召文学,菑川国又推荐公孙弘。公孙弘拒绝说:“臣已尝西应命,以不能罢归,原更推选。”国人却坚决推举公孙弘,公孙弘就到太常。武帝策诏诸位儒生。下制:公孙弘对策:公孙弘的对策被排在最后。对策被送到武帝手上,武帝把公孙弘的对策擢为第一。公孙弘被召入见,武帝见他相貌姝丽,封为博士,待诏金马门。公孙弘又上书说:武帝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