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此人太无耻!竟然自认是大太监王振的儿子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90
转发:0
评论:0
此人太无耻!竟然自认是大太监王振的儿子,明英宗年间大太监王振当权,炙手可热,只手遮天,朝中溜须拍马,无风骨之徒无不奔

  明英宗年间大太监王振当权,炙手可热,只手遮天,朝中溜须拍马,无风骨之徒无不奔走其门,以求王振提拔自己,好得个仕途升迁。

0J2134353-3.jpg

网络配图

  在这些无耻之徒中最无耻的要数当时的工部郎中王佑,王佑拍马屁很有一套简直是惊天地泣鬼神,春风化雨,无所不能。

  王佑为人英俊潇洒,玉树临风,仪表堂堂,可惜就是天生没有胡子。

4.jpg

网络配图

  王佑为了升官经常讨好巴结王振。王振被王佑奉承的很舒服,因此对王佑也很不错,提拔王佑做了工部侍郎。

  一次王振和王佑开玩笑说:“王侍郎你是堂堂男子汉,为何没有胡须呢?”王佑一听陪着笑脸回答说:“老爷您都没有胡须,儿子我哪里敢有胡须呢。”

15a00002612af094ebaa.jpg

网络配图

  王振一听哈哈大笑说:“好儿子,爷算是服了你了,你这张嘴可真是甜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这位君王随意杀功臣,理由简直太无耻
中国古代历史上,许多君王都喜欢杀功臣,当然严格来说并不是说他们喜欢杀,有时是不得不杀,因为这些功臣大多掌握实权,皇帝为了稳定自己的位置,只能杀人了,历史上所有杀功臣的皇帝中,当属刘邦和朱元璋为代表。刘邦是怕那些臣子功高盖主,所以不得不杀,而朱元璋本来就喜欢杀人,而且他的儿子、孙子又弱,为了给子孙铲平道路,该杀还是要杀的,但在春秋时期又另一位君王,他杀功臣的方式和理由简直神了,堪称吧无耻发挥到最高境界,刘邦和朱元璋完全不是他的对手。根据《史记·吴越春秋》的记载,越王勾践一箭射中了阖闾的脚指头,不料阖闾就这样被射死了,随后阖闾之子夫差继位,他为了给父亲报仇,于公元前494年率军进攻越国,勾践兵败被逼到会稽山上,只能屈身想夫差求和。夫差是个很自大的人,他同意了国家的求和,但要求把越国划为吴国的附属国,而且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做奴隶,就这样勾践出发了,他来到吴国称为一名马夫,给夫差养马,前后一共三年受...
· 宦官王振是大明王朝第一个专权的太监
王振,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1449年,出生在明朝的蔚州,也就是在现在的河北蔚县,读过些经书,也做过教官,但是因为看自己中举人无望,便自阉入了宫。据历史上记载,王振本人狡诈,善于察言观色,伺察人意,服侍的皇帝是明英宗,王振也是大明王朝出现的第一个专权乱政的宦官。图片来源于网络宣德十年(1435年),明英宗继承皇位,改元正统,太皇太后张氏垂帘听政,她虽然掌管权势,却并不处理朝政,那时候的政务都是交给内阁大臣共同商议处理。等到明英宗掌权后,王振作为明英宗的贴身宦官,出任宫中宦官中权力最大的司礼太监。他是最受器重的一个,也是替皇上掌管内外一切适宜的人,王振长时间跟在明英宗身边,善于察言观色的他渐渐和朝中官员接触,他深知讨好明英宗的重要性,便投其所好,明英宗本就不是贤明的君主,很快对王振信任有加,并且因为王振的相当高明的讨好手段,明英宗更加离不开王振了。而王振在此同时,又故意培植自己的党羽,赢得了部...
· 王振是如何成为太监的?王振为什么能得明英宗信任?
王振,明朝蔚州人氏,汉族人,幼时吸读书识字,年长之后,自阉入宫。王振在明朝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史称王振“狡黠”、是明朝第一代专权太监,王振善于伺察人意。王振刚刚入宫的时候,便得到了明宣宗的喜爱。但是因为当时明宣宗身边围了许多与宣宗十分亲近的太监,所以他并不能成为最受宣宗宠信的太监。不过他后来凭借宋宣宗的宠爱,为东宫局郎,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明英宗。王振遇上明英宗,可以说是如鱼得水,翻云覆雨,搅动朝局。王振后来受明英宗重用,掌司礼监,成为明朝地位最高的太监之一,为日后的专权擅政打下基础。太皇太后去世,“三杨”老的老,死的死,王振才彻底在明朝活的快活起来。失去了对他最有力的压制,王振迅速把控朝政,打压异己,将朝堂变成他的一言堂。英宗称他为先生,公卿大臣呼他翁父,争相攀附。瓦剌入侵之后,王振鼓动明英宗亲征,最终导致土木堡之变的发生和明英宗被外族俘虏。而他自己也在这个时候,被明英宗的...
· 王振是如何成为太监的?王振为什么能得明英宗信任?
王振,明朝蔚州人氏,汉族人,幼时吸读书识字,年长之后,自阉入宫。王振在明朝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史称王振“狡黠”、是明朝第一代专权太监,王振善于伺察人意。王振刚刚入宫的时候,便得到了明宣宗的喜爱。但是因为当时明宣宗身边围了许多与宣宗十分亲近的太监,所以他并不能成为最受宣宗宠信的太监。不过他后来凭借宋宣宗的宠爱,为东宫局郎,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明英宗。王振遇上明英宗,可以说是如鱼得水,翻云覆雨,搅动朝局。王振后来受明英宗重用,掌司礼监,成为明朝地位最高的太监之一,为日后的专权擅政打下基础。太皇太后去世,“三杨”老的老,死的死,王振才彻底在明朝活的快活起来。失去了对他最有力的压制,王振迅速把控朝政,打压异己,将朝堂变成他的一言堂。英宗称他为先生,公卿大臣呼他翁父,争相攀附。瓦剌入侵之后,王振鼓动明英宗亲征,最终导致土木堡之变的发生和明英宗被外族俘虏。而他自己也在这个时候,被明英宗的...
· 明朝大宦官王振,竟然敢打破朱元璋设立的制度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王振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历朝历代中,军事斗争都是决定一个王朝走向的关键因素。在世界古代史上,很难见到超过二十年的太平,因此将领的能力总能得到发挥和施展。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体现出了高超的领导和指挥才华,而有的人却丧城失地,让几十万人白白丢掉性命。在明朝中期,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毫无军事才能,却非要打肿脸充胖子,带上皇帝出兵打仗。结果皇帝被擒,损兵折将,自己也落了个悲剧下场,这人就是大宦官王振。王振这个人虽然是个大宦官,但他的名声并不像魏忠贤刘瑾这么声名狼藉,如果不是土木堡这一场惨败,或许他很难被人所熟知。王振深得明英宗的信赖,当时的明英宗十分年轻,在朝堂上面对一班老臣,显得有些无力应对。王振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心机颇深,在明英宗看来,是维护其地位的可靠手下。王振受了器重,就有点飘飘然,出手整顿了一些不服他的人。但此人并不算是叛臣奸佞,只能算是个能力不足的势力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