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未央宫:萧何给刘邦建造面子工程?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83
转发:0
评论:0
未央宫:萧何给刘邦建造面子工程?,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肱骨重臣,是刘邦身边重要的谋士之一。汉高祖八年前后,即

  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肱骨重臣,是刘邦身边重要的谋士之一。

  汉高祖八年前后,即公元前199年前后,刘邦率军东进,在东垣一带追击韩王信的残余反寇。与此同时,大汉朝第一任丞相萧何在后方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兴土木,在秦章台的基础上营建未央宫。

  未央宫位于长安城安门大街之西,故又称西宫,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总面积大约有北京紫禁城的六倍之大。其总体布局呈长方形,四面筑有围墙。东西两墙各长2150米,南北两墙各长2250米,全宫面积约5平方公里,约占全城总面积的七分之一,较长乐宫稍小,但建筑本身的壮丽宏伟则有过之。

  据史记记载,萧何当年营建的未央宫,四面各有一个司马门,东面和北面门外有阙,称东阙和北阙。当时,诸侯来朝,入东阙;士民上书,则入北阙。除此之外,未央宫还有前殿、武库、太仓等建筑群。

刘邦

网络配图

  未央宫自建成后,便成为了西汉的大朝正殿和政令中心,西汉历代皇帝也大都居住于此,所以在后世的诗词中,未央宫几乎成了汉宫的代名词,名气之大,远远超过其他宫殿。而布列其中的亭台楼榭,山水沧池等建筑形制,则深刻影响了后世宫城建筑,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宫城建筑的基本格局。

  西汉以后,未央宫仍是多个朝代的理政之地。如晋愍帝、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都曾以未央宫作为皇宫;隋唐时,未央宫则被划为禁苑的一部分……可以说,未央宫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皇宫之一。

  那么未央宫的“未央”因何而来?是何意思?

  未央一词,源自《诗·小雅》里的“夜如何其?夜未央。”是未尽、未已的意思。《楚辞·离骚》说:“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此处的“未央”,也是未尽之意。

  而在汉代的历史文献中,未央一词除了特指未央宫外,多与“万岁”、“延寿命”等词同出现,如“称乐万岁,或曰未央”、“灵殷殷,烂扬光,延寿命,永未央”等。“万岁”、“延寿命”是吉祥语,“未央”与它们同时出现,也应包含有吉祥之义。

刘邦

网络配图

  陕西出土的汉代瓦当文字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汉代瓦当文字中,吉语类所占的比重很大。吉语类瓦当又分为:千秋万岁系统、延年益寿系统、长生未央长乐未央系统、富贵系统四类。在长生未央长乐未央系统中,未央通常与“长生”、“长乐”、“延年”、“益寿”等词语连在一起。

  这类文字在铜镜铭文中也有出现,如:“长相思,毋相忘,常贵福,乐未央”、“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结心相思,毋见忘”、“富贵昌,宜侯王,乐未央”等。

  由此可见,在汉代“未央”一词是当时通行的吉祥语,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天长地久”、“万寿无疆”“永远快乐”之意。

  在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中,常把“殃”写作“央”,如“是胃又小逆,毋大央(殃)。”而与“央”(殃)对应的概念是“羊”(祥)或“恙”(祥)。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中,也有以“央”作“殃”的现象。另外汉《严欣碑》里有“经设三命,君获其央”,《故民吴仲山碑》里有“年寿未究,而遭祸央”等语句,同样是把“央”与“殃”相通。

  可见,在秦汉时期,“央”与“殃”相通是相当普遍的。假如未央宫的“央”字通“殃”,那么未央的意思就是没有灾难,没有殃祸,没有祸患。也应属于吉祥语之列。

  对“未央”词义的解释,还有一种是把“未”和“央”分开解释。“未”是指地支之一,为地支第八位,在方向上指西南偏南。“央”则指中心位置,《诗·秦风·蒹葭》有“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所以,“未央”二字合在一起,就是西南偏南的中心位置。而我们从汉长安城考古遗址来看,未央宫正好是位于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西南部的西安门里中心位置。

  总之,未央宫的“未央”之意,既有可能是未尽的意思,也有可能是吉祥语,表示无病无灾的意思,同时又有可能单纯是方位词。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当初萧何给未央宫起名时,把以上的数种意思都融合了进去。

  刘邦平定韩王信返回,见到萧何支持营造的未央宫雄伟壮观,极尽奢华,很是生气,对萧何说:“天下动荡纷乱,苦苦争战好几年,成败还不可确知,为什么要把宫殿修造得如此豪华壮美呢?”刘邦这话,算是句人话,他的头脑也还算清醒。

  面对刘邦的指责,萧何是怎样回答的呢?他说:“天下方未定,故可困遂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正因为天下还没有安定,才可以利用这个时机建成宫殿。再说,天子以四海为家,宫殿不壮丽就无法树立天子的威严,而且也不能让后世超过呀。

  看完萧何同志的回答,不知诸位作何感想?至简以为,萧何这话很不妥。

刘邦

网络配图

  其一,天下未定,就应该以安民为主,与民修养生息。萧何却趁天下未定之时,把未央宫建造得奢华雄伟,显然有违民心,劳民伤财。他的这个说法,不仅逻辑有问题,而且还颠倒黑白,完全是一种趁乱作面子工程的强盗思维。

  其二,萧何说他把未央宫营造得如此雄伟奢华,是为了树立天子的威严,不让后世有超过的机会。这是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实际,是务虚不务实。

  秦始皇建阿房宫,自称始皇,希翼将皇位传至千秋万世。结果才过十几年,阿房宫被毁,帝国覆灭。这些都是萧何亲眼所见,他难道真的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天子的威严,绝不是靠盖几座高大的建筑,做点面子工程就能树立起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刘邦重用韩信的背后:并非爱才而是萧何的面子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韩信因萧何的推荐得以成事,又因萧何的诱引被吕后所杀。其实,说韩信被杀也是因为萧何未免有点儿牵强,吕后要杀韩信,萧何又能奈何?再说,杀韩信,难说就不是刘邦的主意!刘邦将韩信由楚王降为淮阴侯,留在京城又不给官职,听到韩信的死信第一反应是“且喜且怜之”,然后问他死前说了什么?根本就不问杀他的原因是什么,又怎能不让人怀疑!萧何的诱引,不过是使这个过程顺利一点儿罢了。倒是韩信的被重用,则完全是刘邦照顾萧何的面子!韩信在项梁部下时,并没有名声,项梁战败,隶属项羽,官为郎中,因不得项羽重用入蜀投奔了汉王刘邦。归汉后同样不得志,只做了连敖——一个管接待宾客的小官。后来犯了事,被推到刑场上处斩,侥幸看到滕公,大喊了一声:汉王不想得天下吗?为什么要杀壮士!滕公觉得他的话不同凡响,不但当场释放了他,还在交谈以后把他推荐给了刘邦。这并没有引起刘邦的多大反应,大概是抹不过滕公的面子,稍稍给他...
· 未央宫
简介汉政府丞相萧何督建未央宫,在汉长安城的西南隅,又称西宫,为皇帝朝会之所。西汉、王莽、东汉献帝、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各朝代的皇帝都曾在此处理朝政,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宫殿之一。隋唐时期,未央宫被划入唐长安城的禁苑。唐武宗时重修了宫殿,因此现存遗迹有很多是那时遗留下来的。“未央”意为无尽。“未央”截取于“长乐未央”。汉代有两座宫殿分别名为“长乐宫”,“未央宫”。“长乐未央”意为永远快乐,没有穷尽。建筑组成未央宫的平面接近正方形,四面筑围墙,东西长2150米,南北宽2250米,面积约5平方公里。宫城四面各辟一门,在东门和北门外立阙。宫内有40多座建筑。其中最高大的是前殿,居全宫正中,台基南北长350米,东西宽200米,最高处达15米,是利用丘陵建造的。其他建筑还有温室、凌室、织室、曝室、天禄阁、石渠阁、宣室殿、麒麟阁、椒房殿、金华殿、承明殿、高门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朝...
· 未央宫名的历史由来:未央宫为什么叫未央宫?
未央宫兴建的时间、主持人及修建目的,《史记》和《汉书》中均有明确的记载。但何以取名“未央”,"未央”有何意义,文献上却没有任何说明。“未央”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小雅·鸿雁之什·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诗中的“未央”作“未尽”、“不尽”、“未已”解。关于《庭燎》一直有多种解读,“未央”一词涵义也因此偏差,且无定论。汉代文献中有关未央的记录绝大多数是以宫名的形式出现的,特指“未央宫”。除特指外,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及文物中的“未央”多与“万岁”、“延寿命”等语汇同时出现,包含吉祥之义。这一点在汉代瓦当文字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如“长生未央”、“长乐未央”、“长乐未央延年永寿昌”等;在铜镜铭文中也大量出现,如:“长相思,毋相忘,常贵福,乐未央”;“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结心相思,毋见忘”等,且带有这种铭文的铜镜全国各地都曾出土。此外,“未央”也是汉简记载最为多见的人名之一,上至于“侯”,...
· 汉初轶事:刘邦给萧何封侯为何遭众将群起反对
现在一说汉初的功臣,我们常常会想到才华出众的陆贾,但事实上,他在当时只是一位管议论的太中大夫,毫无封侯的可能。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汉初因功封侯的“功”,更偏重奋勇杀敌的军功!尽管陆贾功劳卓著,但谁让他的“功”不是军功呢?所以自然是上不了台面、封不了侯的。这样的说法究竟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不妨来作个比较:《史记·曹相国世家》记载的曹参军功:凡下二国,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侯、御史各一人。《史记·灌婴传》记载的灌婴军功:别破军十六,降城四十六,定国一,郡二,县五十二,得将军二人,柱国、相国各一人,二千石十人。《史记·樊哙传》记载的樊哙军功:别破军七,下城五,定郡六,县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二千石以下至三百石十一人。曹参、灌婴、樊哙的受封是实至名归,别人不敢议论什么,毕竟他们军功显赫。从刘邦起兵开始,诸将的军功都被一一记载下来,因功分封的时候也就少...
· 西汉刘邦给萧何张良封侯为何遭众将群起反对
现在一说汉初的功臣,我们常常会想到才华出众的陆贾,但事实上,他在当时只是一位管议论的太中大夫,毫无封侯的可能。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汉初因功封侯的“功”,更偏重奋勇杀敌的军功!尽管陆贾功劳卓著,但谁让他的“功”不是军功呢?所以自然是上不了台面、封不了侯的。网络配图这样的说法究竟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不妨来作个比较:《史记·曹相国世家》记载的曹参军功:凡下二国,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侯、御史各一人。《史记·灌婴传》记载的灌婴军功:别破军十六,降城四十六,定国一,郡二,县五十二,得将军二人,柱国、相国各一人,二千石十人。《史记·樊哙传》记载的樊哙军功:别破军七,下城五,定郡六,县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二千石以下至三百石十一人。曹参、灌婴、樊哙的受封是实至名归,别人不敢议论什么,毕竟他们军功显赫。从刘邦起兵开始,诸将的军功都被一一记载下来,因功分封的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