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贾谊的早期教育思想:以礼教作为治国的根本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75
转发:1
评论:0
贾谊的早期教育思想:以礼教作为治国的根本,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年168年),西汉时期洛阳人,今河南省洛阳东市,曾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年168年),西汉时期洛阳人,今河南省洛阳东市,曾做过长沙王太傅,所以世人也称呼贾谊为贾太傅,贾长沙。是汉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的著作《过秦论》、《治安策》等在历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贾谊简介。  

1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贾谊从小就刻苦读书,百家的书籍无所不读无所不通,酷爱文学的他曾经做过《左传》的注释,虽然后世流传时早已失传。公元前180年,也就是汉高后八年,吴公被任命为廷尉(最高司法长官),便向汉文帝推荐了自己的得意门生贾谊,从此,贾谊走上仕途,被任命为博士,开始在政治舞台上活跃的出现。他在博士期间,让其他人都很敬佩他的才能,也受到汉文帝的重用。文帝二年,贾谊提出的《论积贮疏》得到了汉文帝的认可。同时贾谊还协助汉文帝修改了许多的政策和国家法令,这样一来,贾谊得罪了不少的功臣元老。汉文帝有个宠信的官员邓通,虽然他没有任何的才能本事,但是由于汉文帝的迷信将他视作心腹。他和贾谊两看相厌,在邓通屡进谗言的情况下,汉文帝疏远了贾谊,贾谊被贬出京师。在汉文帝十一年,贾谊作为梁怀王的太傅,眼见梁怀王摔死,而郁郁难安,在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贾谊因为过度忧郁而去世。享年三十三岁。

  贾谊的进步主张对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贾谊的故事

  贾谊的一生始终关注着国家的时政和国策,他将国家的兴衰视作自己的任务,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和才能为国家付出一切,是个伟大而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但是这样严肃而认真的人身上也有着许多的故事。 

2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从年幼时期就博览群书而财富经纶。在十八岁的时候被恩师吴公举荐,成为西汉最年轻的博士,后来却因为小人进谗陷害,被贬做长沙王太傅,虽然在后来被汉文帝重新召回,但是在不久之后因为梁怀王坠马,贾谊很快就郁郁而终。

  在他任梁怀王太傅的时候,汉武帝曾经让他多教梁怀王读书,但是贾谊却认为读书固然重要,但是作为一个皇子,更重要的却是如何学会做一个正直有担当的人。又做了秦朝的例子,秦朝赵高教导秦二世的都是严刑酷吏所做的,所以秦二世一旦登上高位就开始残暴的杀人,这并不是说秦二世本来天性就如此残暴不仁,而是突出说明了后世环境和教导的重要性,贾谊对于梁怀王很是用心的教导,但是可惜的是梁怀王却意外逝世,贾谊十分自责愧疚,经常忧郁的哭泣,但是他还是用自己最后的精力为国家着想,直到最后郁郁而终。

  贾谊虽然过世了,但是他所留下的思想和主张还在,汉文帝还是比较重视的,他的进步和积极的主张,在汉文帝时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对大汉王朝的长治久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贾谊的早期教育思想

  西汉时期的洛阳人贾谊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作为政治家,他最终没能实现他的抱负,因为时代和环境的限制以失败而告终,不过他的政治眼光和对政论的见解深深的影响了他的教育思想,是他的思想立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基础上,从而变得更加系统和长远。贾谊的早期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新书》中,归纳之后可分为以下几点。

3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一就是以礼教作为治国的根本。贾谊因为总结秦国的教训,认为“违礼仪,弃伦理”是造成社会风气秽乱的根本,拥有儒家思想的他强调以礼治国。而礼教的作用就是防患于未然,这就决定了这种治国教育理论必须依靠教化来实现,由于他继承了儒家思想,是以非常严谨的思维强调了教化的首要地位。

  第二论君主教育的意义。古代封建社会是以君主专制制度为准,君主本人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兴衰荣辱,因此对于太子也就是君主继承人的教育极其重要,君主极其继承人的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第三论胎教和保傅制度。贾谊认为,人们的天性差别不大,大的差异主要存在于孕育时期和后天的培养中,也就是说在胎教和出生后。胎教思想是中国古代教育理论极其有特点的内容。而保傅所说的就是为太子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这样既容易实施教育理论效果也会很好。虽然贾谊这样认为,但是他也知道,企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完全杜绝不良的影响则是完全不可能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朝的热审制度是什么?彰显以仁治国思想的重要刑律制度
你真的了解热审制度:清朝维护皇权统治、彰显以仁治国思想的重要刑律制度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明清时代的“热审制度”就来自于此。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首出此制,始止决遣轻罪,届宽及流徒以下,命出狱听候。宪宗成化年间,又有重罪矜疑、徒罪减等、笞罪释放、枷号疏放等例。清朝自顺治朝首提,并于康熙十年形成定制。清朝入关以后,在律法制度方面的推行成为清朝统治中原地区的首推制度,按照“清承明制”的基本理念,顺治朝逐渐引入明代施行的各种司法程序和律法制度。“热审制度”作为彰显封建帝王仁慈之心、减轻邢狱附加伤害、凸显帝王正统统治的关键刑律所在也被清朝很好的延续下来。其例始于顺治八年。凡重罪者矜疑,轻罪者减等,无干者释放。然止于在京问刑衙门行之。自顺治十年以后,传谕中外,推广皇仁,每年于小满后十曰,内外直省一体通行,审拟轻重。由此可见,在顺治八年,首次施行“热审制度”的时候,仅限于京畿地区的邢...
· 提倡“以儒治国以佛治心”的耶律楚材简介
关于出世和入世,古代曾有这样的说法:出世向往禅宗六祖慧能;入世向往在辽金宋元之交,对中国文化发展、民族融合做出巨大贡献的耶律楚材。元朝政权虽然短命,但影响力不可忽视。一个游牧民族能迅速地统治中原各族,甚至奠定中国今天的版图,期间关键的人物,就是耶律楚材。他曾提出“以佛治心、以儒治国”的主张,对我们当今社会的发展亦有着启迪。耶律楚材(公元1190—1244年)又名刘楚材。字晋卿,法名从源,号湛然居士。辽朝东丹王突欲八世孙。世居燕京,精通汉族语言文化,博览群书,通晓天文、地理、历法、医术。原仕金,为开州同知、燕京左右司员外郎。成吉思汗(元太祖)十年(公元1215年),蒙古取燕后,被召用,备受信任。十四年随大汗西征,常以征伐、治国、安民之道与成吉思汗探讨。(有《西游录》一卷,记载西征的经历。)窝阔台汗(元太宗)即位后,耶律楚材升任中书令,更受器重。国家的军事政治,大小事务,窝阔台汗都要先向他请教...
· 齐桓公与管仲的关系管仲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春秋时期齐桓公与管仲的故事一直被当做君主知人善任,不计前嫌与臣子誓死报恩,权利辅佐的典型,一直为后人所称赞。齐桓公与管仲之间和谐的君臣关系也是极为难得的,不过这种关系的形成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齐桓公的心里也未必毫无芥蒂的,只是管仲是真的有才,齐桓公为了图谋霸业必须要用上管仲,管仲能为他抵挡来自旧贵族的很大阻力,因为管仲出身平民,没有什么背景,也跟朝廷中各势力之间都没有交际,所以任用管仲所遇到的阻力要小一些,管仲改革的时候也不会顾及那些反对者的意见,所以齐桓公用着放心,这也是齐桓公能够善任的一种很重要的原因。从后来齐桓公与管仲的相处情形来看,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很融洽的,管仲一开始并不被重用,后来管仲借着齐国动荡的机会向齐桓公进谏,才有了展露头角的机会。管仲趁机向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帮助齐桓公称霸,这真迎合了齐桓公想成就千秋霸业的梦想。所以说下属有时候不光要能琢磨事,还要能琢磨人,摸透领...
· 齐桓公与管仲的关系是怎样的管仲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齐桓公与管仲的关系春秋时期齐桓公与管仲的故事一直被当做君主知人善任,不计前嫌与臣子誓死报恩,权利辅佐的典型,一直为后人所称赞。齐桓公与管仲之间和谐的君臣关系也是极为难得的,不过这种关系的形成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齐桓公的心里也未必毫无芥蒂的,只是管仲是真的有才,齐桓公为了图谋霸业必须要用上管仲,管仲能为他抵挡来自旧贵族的很大阻力,因为管仲出身平民,没有什么背景,也跟朝廷中各势力之间都没有交际,所以任用管仲所遇到的阻力要小一些,管仲改革的时候也不会顾及那些反对者的意见,所以齐桓公用着放心,这也是齐桓公能够善任的一种很重要的原因。从后来齐桓公与管仲的相处情形来看,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很融洽的,管仲一开始并不被重用,后来管仲借着齐国动荡的机会向齐桓公进谏,才有了展露头角的机会。管仲趁机向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帮助齐桓公称霸,这真迎合了齐桓公想成就千秋霸业的梦想。所以说下属有时候不光要能琢磨事,还...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古代的儒家思想
在古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读书人的梦想,几乎是每一个读书人的追求,“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思想中占据很高的地位,源自《礼记·大学》中的一段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段话概括了个人修养与家国天下的关系,强调了个人品德修养对于家庭、国家乃至天下太平的重要性。当然了,这个里面的国,是指在春秋时期,那个时候国非常的小,中国有几百个国,有的国只有现在一个乡镇,一个县那么大。和现在的中国相比,不是一个概念。修身:个人品德修养。儒家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从自我修养做起,通过读书,反省自身,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人格魅力。修身是做任何事情的根基,没有它,其他的一切无从谈起。齐家:打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现在人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