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清朝天放闲人翁同龢与李鸿章的关系怎么样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00
转发:0
评论:0
清朝天放闲人翁同龢与李鸿章的关系怎么样,翁同龢,是光绪年间的协办大学士,也是军机大臣。他和李鸿章的恩恩怨怨来自于一道

  翁同龢,是光绪年间的协办大学士,也是军机大臣。他和李鸿章的恩恩怨怨来自于一道奏折,也正是因为这道奏折,两个人彼此心存怨念,开始了相互斗争。  

1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甲午战争前后的时间里,翁同龢对李鸿章是百般的刁难,战败后的李鸿章被戴上了卖国贼的帽子,翁同龢也被贬了官职。现在想想,翁同龢因为自己的一己思念与李鸿章结仇,他这样以公谋私的作为却让国家的命运备受挫折。而他的做法也正是反映了当时政治的腐败,所以他之后被罢了官也在合理之中。

  在历史上关于他们两个人的恩怨有很多的说法,最多的就是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之前,他俩的对待战争的区别是:翁同龢表示主张预筹战备,来预防不测;但是李鸿章则认为有万国公法的制约,日本不敢轻易挑起战端;战争初始,翁同龢倾向于主要战斗力,而李鸿章则希望通过调停的方式来平复战乱;在黄海大战后,李鸿章仍旧相信俄国能够保护朝鲜,翁同龢却持有怀疑的态度,认为而过恐怕不会那么好心。由此可以看出,他们两的政治意见不同

  后来在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有诸多的大臣上走弹劾李鸿章,翁同龢却站出来帮他说话;后又有官员准备罢免了李鸿章的官职,翁同龢同样站出来替他说好话,认为李鸿章在战争上的战术是别人不能代替的。由此可见,他们的关系并非传言上的水火不容,只是部分意见不同罢了。

  翁同龢纪念馆在哪里

  翁同龢纪念馆位于常熟古城区,现在也称“彩衣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对象。目前是一所保存比较完善、具有典型江南建筑风格的住宅。而他的主人公翁同龢就是在这里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 

2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相关历史的记载,这座房子建造于明代弘治年间,在清道光十三年的时候由他的父亲购买,这座房子的主厅名叫“彩衣堂”,里面的壁画集雕、塑、绘于一体,其中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艺术价值极高。关于他的主人公翁同龢,他的一生与相关的重大政治活动相关,并且对中国的近代史有深远影响。另外他还力主变法维新,被康有为称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在历史上,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政治家,在朝堂上四十余年,也正是中国名族危亡时代,他以帝师之尊,为国家分担忧愁。他一生以天下为己任,以民生为国本,为中国名族的独立和国家的进步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在历史上也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关于这座纪念馆正式开放于1991年11月,在1990年的时候翁同龢的后人将这座房子献给了国家,关于主厅“彩衣堂”在1996年被国家评委中国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区。后来为了发挥这座房子的爱国教育和历史作用,还曾多次扩展修葺了一番。扩展后的纪念馆陈列了许多关于翁同龢的真迹,类如:翁同龢文物、书法、相关的主要著作、文章等。陈列馆内铺设了清代红木家具,给观赏者一种身临其境的幻觉。

  书法艺术家翁同龢书法欣赏

  翁同龢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书法家。他的一生伴随着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并且还参与其中。不仅如此,这位清朝重臣还赢得了许多美誉。年轻时就考了状元,晚年在维新运动中,积极支持变法,被尊称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此外他还喜欢画画和写诗、书法,其中他的书法很是著名。  

3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或许是他从小受家庭因素的熏陶,使他从小就非常喜爱学习书法,现在能够从他的作品上看就能够看得出,他的书法里具备了颜真卿的形貌,但又有刘墉等人的风格,笔法随意,结构比较宽博开张,还有些字词融汇了赵、董之意。

  在翁同龢的书法里,他最擅长的就要数楷书和行书了,他的书法在清代书坛上占有重要位置,评价也是相当的高。书法家沙孟海先生就曾在一文中指出:“他出世最晚,所以能够兼收众长,把颜字和北碑打通了。这是翁同龢的特色。”他的书法作品有一种碑气,自然的形体,敛约的点划,空灵的章法形成了他书法的主要特点。他早年时期就开始学习书法,博采众长。潜心揣摩颜真卿和北魏碑版,参考学习。其次还吸收了刘墉、钱沣、何绍基等人的书法长处,

  将他们的长处学以致用,融合到自己的书法当中。他继承了颜真卿书法的精髓,写出了具有自己个性的书法作品,形成了翁字的独特书风,成为一代具有较大意义的书法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解读李鸿章得罪翁同龢致甲午海战大败?
李鸿章,晚清时代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因其被贴上过于鲜明的政治标签,其形象很模糊。以往对他的脸谱化解读,带给我们一种深深的疑惑:如果李鸿章是一个片面的龌龊形象,那么,国人的智商岂不更成问题?文化渊深的中国,又怎么会受到如此简单的人物的影响?李鸿章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近代的中国历史无法绕开他?为什么他能影响中国历史如此长久?本书或许能提供一个答案。吕贤基被敌军围困将死之际,李鸿章骑着家仆交给他的马,逃离道德困境。此后,李鸿章经历了丧父之痛,又被陈玉成追杀,连祖宅都被烧掉。年近四十的李鸿章,二次创业连连失败,眼前一片黑暗,完全看不到出头之日。自我定位的严重失误,让李鸿章丧失了一次又一次机会。他只能将全部希望寄托在老师曾国藩身上,希望曾国藩能够给他提供飞黄腾达的平台。与李鸿章的家世一样,曾国藩同样也是出身耕读世家,而且他的家境比李鸿章更为贫寒。在曾国藩的自我记载中,我们可以知道,他在考中进士...
· 光绪的老师翁同龢特别爱生气提醒自己要“静坐”
晚晴名臣翁同龢是光绪皇帝的老师,一度游走于最高决策圈,康有为被重任,便是他推荐的结果,因此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翁同龢被人们误认为是“维新派”,而他后来被罢黜,亦被误读成“后党”的结果。但事实上,翁同龢的政治面相颇为复杂,他能总揽大权,并非因政绩过人,而是靠其帝王师的身份,光绪皇帝的信任是他唯一的资源,因此翁同龢有极强的争宠意识,在具体问题上,经常窥伺上意,见风使舵,立场极为飘忽。在戊戌变法前,翁同龢的地位已经不稳,因他在甲午战争中是坚决的“主战派”,结果清军惨败,“洋务运动”多年成果虚掷,清帝国陷入空前的危机中。翁同龢主战,并不建立在对事实了解的基础上,而是他看出光绪想借此战扩张自己的权力,故主动奉迎君意。此外,翁同龢别有私心,刻意借此营造自己忠君、坚韧、不妥协的历史形象。甲午败后,翁同龢千方百计逃避责任,将失败的原因推到李鸿章的头上,认为李接战不力,甚至提议将其斩首,此外还称慈禧太后修颐和...
· 帝师翁同龢写了封“翁某今日”的帖子送到县衙门
翁同龢被慈禧太后赶回了老家,并且接受地方官监管,但是他瞧不起地方官,不肯敷衍他们,或许还想着有光绪帝掌握大权的一天,他就可以起复任用。自然,历史上说,老翁没能等到那一天……翁同龢是哪里人?这个好记,清末有一副巧联流传甚广:“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骂李鸿章,下联斥翁同龢。所以出过两代帝师的翁家是钱谦益的同乡,江苏常熟。翁同龢因为得罪了西太后,被赶回老家。在当时这不算丢脸,还可以美其名曰“养望林下”。他也着实过得不寂寞,皇上方当盛年,等到太后百年,他这个老师说一声“起复”,还不照样入他的军机?还许当个领班大臣。所以门前照样车水马龙,倒好象翁大人并未革职,是回乡省亲,小住数月。翁同龢是晚清大书家之一,每天总要写上十余幅字,以消日遣怀。但是他很少答应别人的求字,亲朋好友,求十回也未必到手一张半张。就连顶头父母官,常熟朱知县,翁同龢也懒得敷衍,随他百计请托,片纸不入公门。不怕县官,就...
· 光绪与翁同龢亲密到什么地步呢他们什么时候出现裂痕的
晚清七十年众生相(八十):一日为师(上)在光绪的生命里,有一个对他而言非常重要的男人。同治帝驾崩后,刚满4岁的载湉入嗣皇统,成为大清第11个皇帝。从这一天起,曾经血浓于水的父母兄弟,都成了光绪的臣子。且在慈禧的干预下,光绪的生母被禁止入宫探视,生父醇亲王奕譞虽被批准辅导光绪学业,但也不得逾越身份,做出任何越轨的行为。这一切,都导致光绪与家人间的隔阂越来越深。慈禧对小时候的光绪非常严厉,稍有不如意,便大声呵斥。这让本性敏感柔弱的光绪变得更加内敛和孤单。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那位在毓庆宫给光绪传道授业解惑,又颇为和善的翁同龢师傅,便不出意外地成为小皇帝最为亲近和依赖的人了。光绪与翁同龢亲密到什么地步呢?《崇陵传信录》中记载,光绪小时候很害怕打雷,“上幼畏雷声,虽在书房,必投身翁师傅怀中。”两人在毓庆宫中,在学习之余,也经常有亲昵的玩耍举动,“(光绪)或捋其髯,或以手入怀抚其乳”,“故常熟在书房二...
· 光绪的老师翁同龢:推荐人才时候曾经当面欺君
晚清末年,常熟翁同龢,仗着自己状元及第,又是同治、光绪两朝帝师,以一人而兼军机大臣、总理衙门、督办军务处、户部尚书等显职,煊赫一时。然而这位翁常熟却是一个擅用权术的人,他的同僚吴县潘祖荫曾说:“叔平虽为君之座师,其人专以巧妙用事,未可全信之也。”潘祖荫又说:“吾与彼同时贵公子,总角之交,对我犹用巧妙,他可知矣。”这是说翁行事权譎,做事无准绳,即使在朋友之间,也不肯坦诚相见也。那么他对于皇帝、他的学生又是如何行事的呢?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他回护文廷式试卷之误。据当年任阳湖知县的李超琼日记载:常熟翁大司农同龢,今时所谓贤者也,然顷间闻赵伯含述其二事,殊为可诧:庚寅殿试榜眼文廷式策中“闾阍”两字,于“闾”字之下误书“而”字,遂改作“面”字进呈。后皇上疑之,问有无出处,同龢明知其因误,为瞒之举。乃以“似有所出”对,且曰:此曾有与“檐牙”二字作偶者。又本年大考,翰詹王懿荣《华林马射》诗中以“射侯”对“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