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成也萧何败萧何:萧何用何方法获多疑刘邦的信任?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45
转发:0
评论:0
成也萧何败萧何:萧何用何方法获多疑刘邦的信任?,一个人要赢得他人的真正信任,是很难的事,如果这个他人还是手握重权的君王的话,

  一个人要赢得他人的真正信任,是很难的事,如果这个他人还是手握重权的君王的话,就更难了。那到底有没有争得君王信任的办法呢?还真有。

萧何

网络配图

  比如,钓。经典案例就是姜太公,周文王发现这个用直钩钓鱼的老先生不是凡人,一谈之下,相见恨晚。于是拜姜太公为老师,并请他辅佐自己,中国历史上一对模范君臣就此诞生。与姜太公相似的,还有孔子的学生子夏。孔子去世后,儒家“一分为八”,分成了八个门派,以子夏为首的讲学团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派。这个团队后来被魏文侯迎请到了魏国,魏文侯还拜子夏为师,给予极高的礼遇和信任。子夏和他的弟子由此开始了一段有名的“西河讲学”岁月——这是儒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史书上没留下子夏游说魏文侯的任何言辞,说的都是他被魏文侯“迎请”到了魏国。看来,他和姜太公一样,是凭着自己的道德学问征服了君王,使其主动“上钩”的。

  能“钓”到君王的信任当然是好的。众多史实也证明,君王尊重、信任某人,一般这种君臣关系都颇为牢固、和谐。“钓”得到君王的信任,其效果虽佳,但毕竟不是一种常规手段,属于可遇不可求之列。或许正因为此,很多急切地想得到君王信任的人,一般不采取这种被动等待的方法,他们大多喜欢主动出击。

萧何

网络配图

  主动出击的方法也分好几种,比如“连忽悠带骗”法。这种办法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用得最多,也最娴熟。其秘诀是,游说君王时,连哄带骗,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就手段的效果而言,晓之以理不如诱之以利,诱之以利不如吓之以威。比如张仪替秦国出使楚国,目的是拆散齐楚联盟,以便秦国逐个击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张仪一上来就跟楚怀王说,请您跟齐国绝交,绝交之后秦国给楚国方圆六百里的商於之地,此外秦王还会把他漂亮的女儿嫁给您。结果到了秦国,张仪变卦了,“哪里有六百里?我说的是六里”。楚怀王一怒之下发兵攻打秦国,可惜打不过,损兵折将。

  这时,张仪再次到楚国来,这次不诱之以利,而是吓之以威。他对楚怀王说,秦国实力强大,楚国根本打不过,好好跟秦国搞好关系才是上策。若不如此,秦国势必大兵压境。这回,楚怀王被吓住了,又信了张仪。在当时,各诸侯国都知道张仪是个“反覆无常之人”,可他替秦国搞连横偏偏屡屡得手,为什么?说白了就是各国君王均有贪财好利、目光短浅、见利忘义等致命弱点,所以才屡屡被他“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忽悠住。

萧何

网络配图

  再比如,“盟誓法”。古代的盟誓效用大概与今天的签合同差不多,口说无凭,得落实到白纸黑字上。盟誓有仪式,有誓词,非常庄重,一般不能反悔。这个招法严格来说属于“巩固信任法”,即害怕君王中途变卦,不再信任自己了,所以就用这种方法固定信任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成也萧何败萧何:萧何用何方法获多疑刘邦的信任?
一个人要赢得他人的真正信任,是很难的事,如果这个他人还是手握重权的君王的话,就更难了。那到底有没有争得君王信任的办法呢?还真有。比如,钓。经典案例就是姜太公,周文王发现这个用直钩钓鱼的老先生不是凡人,一谈之下,相见恨晚。于是拜姜太公为老师,并请他辅佐自己,中国历史上一对模范君臣就此诞生。与姜太公相似的,还有孔子的学生子夏。孔子去世后,儒家“一分为八”,分成了八个门派,以子夏为首的讲学团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派。这个团队后来被魏文侯迎请到了魏国,魏文侯还拜子夏为师,给予极高的礼遇和信任。子夏和他的弟子由此开始了一段有名的“西河讲学”岁月——这是儒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史书上没留下子夏游说魏文侯的任何言辞,说的都是他被魏文侯“迎请”到了魏国。看来,他和姜太公一样,是凭着自己的道德学问征服了君王,使其主动“上钩”的。能“钓”到君王的信任当然是好的。众多史实也证明,君王尊重、信任某人,一般这种...
· 萧何用何方法获多疑刘邦的信任?
本文摘自:《同舟共进》2015年第7期,作者:郑连根,原题为:《如何赢得君王的信任》一个人要赢得他人的真正信任,是很难的事,如果这个他人还是手握重权的君王的话,就更难了。那到底有没有争得君王信任的办法呢?还真有。比如,钓。经典案例就是姜太公,周文王发现这个用直钩钓鱼的老先生不是凡人,一谈之下,相见恨晚。于是拜姜太公为老师,并请他辅佐自己,中国历史上一对模范君臣就此诞生。与姜太公相似的,还有孔子的学生子夏。孔子去世后,儒家“一分为八”,分成了八个门派,以子夏为首的讲学团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派。这个团队后来被魏文侯迎请到了魏国,魏文侯还拜子夏为师,给予极高的礼遇和信任。子夏和他的弟子由此开始了一段有名的“西河讲学”岁月——这是儒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史书上没留下子夏游说魏文侯的任何言辞,说的都是他被魏文侯“迎请”到了魏国。看来,他和姜太公一样,是凭着自己的道德学问征服了君王,使其主动“上...
· 如何取得君王信任?萧何用自污法获多疑刘邦的信任?
盟誓法属于古代的“法治思维”,即便跟君王办事,也得“先小人后君子”,重合同,讲信用,这里面是很有点西方的“契约精神”的。可惜的是,一般人没胆量与君王讨价还价,所以这个方法用的人也不多。还有一种取得君王信任的办法,就是“自污法”。战国末期,秦始皇要派兵攻打楚国,问李信需要带兵多少,李信回答“二十万。”秦始皇又以同样的问题问王翦,王翦回答:“非六十万不可。”秦始皇命李信带兵二十万攻楚,结果失败。秦始皇回头再请王翦出兵,并答应了王翦“将兵六十万”的要求。王翦率兵出征之际,秦始皇还亲自送到灞上。这时,有趣的一幕出现了。统率六十万大军的王翦要秦始皇赐给他许多良田美宅,秦始皇说:“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说:做大王的将军,有功最终也不能封侯,所以我趁着大王还肯赏我酒饭时,就及时请求点赏赐,以作为子孙后代的家业。秦始皇听后大笑。王翦带兵到了潼关,仍三番五次派遣使者回长安,向秦始皇请求赏赐良田,连王翦的...
· 野史解密:萧何竟用自污法获多疑刘邦的信任?
盟誓法属于古代的“法治思维”,即便跟君王办事,也得“先小人后君子”,重合同,讲信用,这里面是很有点西方的“契约精神”的。可惜的是,一般人没胆量与君王讨价还价,所以这个方法用的人也不多。网络配图还有一种取得君王信任的办法,就是“自污法”。战国末期,秦始皇要派兵攻打楚国,问李信需要带兵多少,李信回答“二十万。”秦始皇又以同样的问题问王翦,王翦回答:“非六十万不可。”秦始皇命李信带兵二十万攻楚,结果失败。秦始皇回头再请王翦出兵,并答应了王翦“将兵六十万”的要求。王翦率兵出征之际,秦始皇还亲自送到灞上。这时,有趣的一幕出现了。统率六十万大军的王翦要秦始皇赐给他许多良田美宅,秦始皇说:“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说:做大王的将军,有功最终也不能封侯,所以我趁着大王还肯赏我酒饭时,就及时请求点赏赐,以作为子孙后代的家业。秦始皇听后大笑。王翦带兵到了潼关,仍三番五次派遣使者回长安,向秦始皇请求赏赐良田,...
· 为什么说成也萧何败萧何
大汉三杰之一的萧何,给后人留下了“国士无双,萧规曹随”的美名,中国有句古话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意思是一件事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于一个人。那为什么这么说呢?国士无双,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难道萧何不知道吗?秦朝末年,韩信因得不到项羽的重用,而改投奔刘邦,开始也没有得到重用,因滕公的推荐给萧何,萧何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推荐给刘邦。刘邦敷衍应付,派韩信去做一个小小的仓库管理韩信不辞而别,萧何月下追韩信,对刘邦说他是国士无双,刘邦拜他为大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年少气盛的韩信投奔项梁,其实是项羽麾下,多次献计策给项羽,都得不到重用,而遇见刘邦时候弃楚投汉,但还是小兵小卒,又一次犯了杀头之罪,快身首异处的时候,口出“狂言”,以至后来萧何得知了韩信的能力。萧何发现了韩信的能力之后,但是韩信并未得到重用,加上手下的士兵纷纷做了逃兵,韩信自知得到重用的机会不大,也开始做了逃兵。萧何得知韩信逃跑的消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